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曾国藩大发感慨:选择将领就是四条标准 三个字就可以概括

曾国藩大发感慨:选择将领就是四条标准 三个字就可以概括

时间:2019-12-28 12:29:25

相关推荐

曾国藩大发感慨:选择将领就是四条标准 三个字就可以概括

小珏说历史——《曾国藩及湘军》系列四十九 请勿转载

曾国藩平灭太平天国,靠的是战斗力极强的湘军。他本人并不太擅长领军打仗,后来年纪偏大,精力不济,更多的是坐镇指挥,居中调度。那么对曾国藩而言,选拔将才就更是他的重中之重。所幸,他做得非常好,就连对手石达开都称赞他:虽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规划精严,无间可寻,大帅如此,实起事以来所未见也。

都说曾国藩会看人面相,并且曾写下《冰鉴》一书。其实,《冰鉴》是后人伪托曾国藩遗作,至少在道光年间就有该书刊发。不过,曾国藩对于识人用人,确实有一套心得体会,这在他与弟弟曾国荃的书信中有所阐述。

他认为,每次战斗,敌我双方出动的人数虽然多,但决定战争胜负成败关键的就那么一两个营,甚至决定性作用的也就是一两个人而已。这就像参天大树,全靠根好,也如同房屋,全靠房梁好是一个道理。如果打一般的小战,其余部众如同枝叶一般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但要打硬仗,还是要靠根、靠房梁一样的中坚力量。

曾国藩再结合古代战争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部队人数在精不在多,历来人数多反而坏事的战例比比皆是。就拿湘军来说, 9000多人进攻抚州,遭到失败,就是因为错用了不会带兵的李元度,也是因为青本营不足以成为顶梁柱。

反观瑞州之战,以差不多的兵力却获得胜利,这是因为峙衡一营的强大战斗力,成为中流砥柱。因此,曾国藩虽然让曾国荃对于众营之高低论不要放在心上,但对选拔将领还是要认真权衡。他向曾国荃提出了四条选人的标准:

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现敌情,三日临阵胆识(峙有胆,迪厚有胆有识),四日营务整齐。

对于知人善任,这被曾国藩放在第一位考量。他始终认为“盖成大事,惟以得人才为第一要义,制胜之道,在人而不在器。”因此,曾国藩认为,为帅者要知人善任以外,所任命的下级将领也要做到这一点。这样,在战场上,每一个人都能够各司其职,自然无往而不胜。

善现敌情更多的是业务能力方面,作为基层将领,要时时刻刻警惕敌人的动向,防止敌人偷袭,同时也能够抓紧有利实际攻打敌人。湘军在后期屡屡得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掌握了太平军的军事动态,时常能够避开优势兵力,专打薄弱环节。

临阵胆识是曾国藩强调得很多得一点,其实就是不怕死的精神。这一点说来容易,也是指挥官都喜欢的将领,但要发掘找到并不容易。曾国藩提拔、推荐的将领,大多都能做到这一点。庐州战死的江忠源、三河之战战死的李续宾、曾国华,都是发扬了不怕死的精神。

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更是有不怕死的蛮劲,无论是在安庆和南京,都是千钧一发的恶战,然而,曾国荃就是以不怕死的精神面貌,以少胜多,击败了太平军。曾国藩本人,行军打战更是置生死于度外。他多次写下遗嘱,也曾多次在战败时准备以死殉国。

至于说营务整齐,其中包括了日常管理,但更多的是精神层面上的。曾国藩治军,向来以细节入手。他强调部队露宿,必须“扎硬寨”,就是巩固营房,防止偷袭,哪怕只住宿一天也是如此。所以石达开、李秀成等善于偷袭的太平军领袖对此徒叹奈何。

曾国藩也同样注重精神风貌,他之前就谈到,湘军之中要保持忧危之心,要对敌人保持警惕性而且时刻要准备用牺牲换取战争的胜利。

对于这几条标准,曾国藩后来与友人的交流中,又简单用三个字概括:“公”、“明”、“勤”,这也基本上就是曾国藩能够选出个性迥异而又能征善战之才的最大诀窍。

参考资料:《曾国藩传》、《曾国藩日记》、《曾国藩家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