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胶东姓氏故事:栖霞“衣马不分家”是怎么一回事?

胶东姓氏故事:栖霞“衣马不分家”是怎么一回事?

时间:2019-12-26 07:26:53

相关推荐

胶东姓氏故事:栖霞“衣马不分家”是怎么一回事?

倘若对栖霞历史文化和姓氏感兴趣的话,那么,你多半会听到这样一句在当地民间流传的话,叫作“衣马不分家”,与这句话经常连在一起说的,还有另外一句,叫作“先有衣马茔,后有栖霞城。”

这两句话在民间流传已久,少说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不过,因为只是口口相传,而无相应的文字注释,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两句话的具体由来,已经难以讲清(现有的皆为推论,而无实证)。不少历史文化及族谱研究者,对此津津乐道。

(栖霞城南的釜甑村,就是一个衣姓聚居村庄)

相对而言,“先有衣马茔,后有栖霞城”这句话比“衣马不分家”更好理解,因为在清代《栖霞县志》当中,提及“马家茔”(在城隍庙西,城垣之内)。关于马家茔之具体年代,县志仅提及有康熙五十三年重修碑记,未有其他详细介绍。有研究者推断,栖霞马姓历史悠久,应可追溯到唐代时期,此时栖霞尚未建县,故有此说。

栖霞马姓是否为唐代土著?暂无古谱可证。然栖霞筑城年代颇晚(明成化之前,仅有土城,严格意义上的栖霞城,始于明嘉靖、万历之后),马家茔之年代,比建城要早应该疑问不大。(有的研究者以此推断,这两句话开始流行的年代,应该是在明代建城之后)

不过,关于另一句话的理解,则略显扑朔迷离。

一般来说,当地民间对于“衣马不分家”的解释是:衣姓祖先原本姓马,后来改姓为衣,因为这一缘故,在古代,栖霞衣姓与马姓亦有互不通婚的说法。

口头传说虽然言之凿凿,但真正编写族谱时,衣姓族人下笔大多相当谨慎,鲜有人提及祖先改姓之经过,唯独清代栖霞一支衣姓的族谱当中有记载称,栖霞衣姓始祖名为马智,唐文宗时,蒙皇帝赐姓衣,因此改姓名为衣智。其后人繁衍为现今栖霞之衣氏家族。(栖霞文史专家李元章老先生曾亲见此谱,刚才内容为他讲述。)

然而,清代距离唐文宗时,已经过去将近千年时间,年代如此久远,且无其他谱佐证,仅此一说,难以解答相关疑惑。

关于栖霞衣姓的现存记载,年代最久远者,为《大元国奉训大夫般阳路总管府判衣公孝思之碑》(原址在枣林庄村)。此碑为元代奉训大夫般阳路总管府判衣琇为其先人所立。其碑文称:“公,登之甲族也,讳琇,字子实,其先世相传为尚衣局官,故因衣赐姓。”

从以上内容来看,在元代,栖霞衣姓人对于先祖改姓的渊源亦不能完全肯定,因此不敢在碑文中遽下“由马改衣”的结论。

根据碑文其他内容的记载,栖霞衣姓家族原来居住在蓬莱境内(祖茔在崮山夼,又称衣家栏),而后迁入栖霞枣林庄附近(艾山之阳,交毛之阴),衣琇家族从其父辈开始,就有人担任官职。在金元之际,成为栖霞的望族。

总之,通篇碑文当中,并无“由马改衣”的记载。且按照文中所言,栖霞衣姓是由蓬莱境内(艾山以北)迁来,在地理位置上似也与栖霞马姓联系不上。

如果详细整理的话,“由马改衣”这一说法,有以下疑问等待解答:

1、马智是否为登州人?他是改姓之前原籍登州还是改姓之后迁居登州?他是住在登州的蓬莱部分,还是阳疃镇部分(栖霞县城旧称)?如果他是蓬莱境内的马姓改衣姓,为何与栖霞马姓不分家?如果他是阳疃附近马姓,为何衣琇先祖记载是从蓬莱迁来?

2、如果马姓为栖霞土著,为何古籍当中,除马家茔外,鲜有其他记载?

3、假设栖霞衣姓的确是唐朝时由马姓改来,那么到了明清时期,血缘早已疏远,为何还会有不分家(不通婚)一说?要知道,古代常有改姓的情况,比如刚才提到的碑文中,就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田千秋乘小车入宫门改姓车”,一个是“赵括封为马服君,其后姓马”,为何没有田姓和车姓不通婚、赵姓和马姓不通婚的说法?此外,姜子牙之后裔,衍生出众多姓氏,后世亦不闻此说。

从最后一个问题倒推的话,“衣马不分家(不通婚)”这句话开始流行时,衣姓和马姓之间的血缘关系,应该尚在“同宗观念”之内。具体情况如何?更待未来研究者的努力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