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管理的奥秘」:解决问题 界定事情 聚焦1233法 管理才更有效

「管理的奥秘」:解决问题 界定事情 聚焦1233法 管理才更有效

时间:2024-03-13 06:21:14

相关推荐

「管理的奥秘」:解决问题 界定事情 聚焦1233法 管理才更有效

第011篇【管理思考】文章,共3679字 。

绝大部分人都感觉自己已经非常非常努力的工作了,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了?同样的人、同样的资源,交给不同的管理者来运作,为什么结果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别?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同的管理者,管理差别为何不同

01

如何理解管理

01.管理者要明白什么?

其实,管理首先是要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实现管理结果符合标准与达成绩效。

我们先从这几个常见的现象说起,比方说,管理者喜欢悟性高的下属?管理者说要学会“领会领导意图”?很多人喜欢揣摩上司的心思。

在《管理的常识》一书中,对评价下属有三个很糟糕的词:

第一个是“悟性”。

第二个是“领会”。

第三个是“揣摩”。

是不是让你大吃一惊!这不就是我们常常说的,难道我们一直是错的?!

这三个词就是上面三个问题的关键词。那陈春花教授为什么用了“糟糕”这个词呢?

领导常常说的悟性高,工作做得不错。但下属悟性是非常不确定的特征,如果工作内容调整、工作技能要求改变,悟性总能保证足够吗?关于领会,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磨合,下属想弄清楚领导的意图是非常困难的。很多人喜欢揣摩上司的心思,根据揣摩出来的意思去做工作行为的选择,可是揣摩的行为会导致更大的风险,所以常常会听到管理者大声地被训斥,问为什么做错事情。说到这里就不得不引发我们对于管理的理解和思考。

管理所要求的合格决策,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我们常常看到企业的管理者每日忙于决定他们认为重要的问题。但是对于下属应该做什么,对于每一个岗位应该做什么从来不做分析、不做安排,结果每一个员工都是凭着自己对于这份工作的理解,凭着自己对于企业的热情和责任在工作,出现的工作结果就很难符合标准。

管理就是要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02.管理有对错吗?

在管理中,我们往往会不自觉的评价管理、评价上司。那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容易地质疑上司、质疑公司的规定呢?因为我们喜欢用对错来评价管理。

其实,用对错来评价管理没什么意义,因为管理是要解决问题。如果只在证明你都是对的,但管理的结果却不怎么好,那这样的证明也没什么价值。管理的结果要对绩效负责,绩效不好,那这些就真的没什么意义。

结论:说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管理之所以会认为是艺术,由于管理要面对形形色色、充满个性的人。管理既然是一门科学,那就要符合科学的规律。这个科学的规律,可以有章可循,也就是一条基本的规律。那就是管理不谈对错,只是面对实现,解决问题。

管理不谈对错,只在解决问题

03.管理是“管人”还是“管事”?

大部分人对于管理的理解是“管人理事”。正因如此,中国的管理一直在“人治”的状态,不管如何学习管理理论和方法,管理行为是依据对人的判断来进行的,而根本的事实是——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看看日本管理中的品质管理,品质管理来源于日本的现场管理,日本的现场管理就是5S活动。5S就是让员工进入工作现场做好5件事: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从品质上,我们还是无法和日本的产品比较。如果我们也能如此做好5S活动,我们也可以得到一样好的品质。海尔就是把这个演绎,将现场管理6S做到极致,增加了一个S安全。

其实,也不是多复杂的事情,就是设定星级服务,三个一(一双拖鞋、一块抹布、一块地毯)和一个服务效果追踪电话。一旦你享受到这个服务,就能很清晰的感受到海尔的管理与服务。

结论:管理者只关心人的态度和表现,并没有清晰的界定必须要做的事情,以及做事的标准。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他们并没有被清晰的指引,应该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事情,所以只凭借着兴趣、情绪、感情做事情。这样的做事方式,就是无法评估和无法控制结果的。界定应该做的事情,这就是管理了。

界定事情,就是管理了

02

如何让管理有效

这里为你整合总结了“1+2+3+3”法,让管理更有效,要注意1个避免,具备2个有效特征,把握3个核心关注,抓住3个关键举措。做到这些,就能让管理更有效。

01.避免靠压力进行管理

靠压力进行管理,会形成较强的反弹,并在一段时间以后,退回到原来的状态。除了管理无效以外,靠压力进行管理还会形成误导,片面强调工作的一个方面而损害了其他的某些方面。

在一个靠压力管理的企业中,人们或许将他们的工作直接去对付当前的压力,或者是悄悄的对压力采取一种消极怠工的态度。不管哪种情况,他们对“狼来了”的叫声正变得麻木,当真的危机到来应当是“拼命干”的时候。他们只是把这个,当作企业管理层歇斯底里发作的一个例子。

靠压力地进行管理,无疑也是无能的一种承认。

02.具备2个有效特征

第一,时间管理。有效管理其实是时间管理,要能够确定重要的事情。确定优先顺序,还要有合适的实际进行安排。一旦合理安排,一切管理活动都处于有序和高效,就不存在“忙”这个概念了。

时间管理

第二,系统思考。对每一个人来说,如何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如何寻找到自己最合适的位置,取决于如何思考。如果不能认识到个人与企业的关系,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无论这个人的能力有多强,都无法发挥其重要作用。

德鲁克这样描述管理者: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助同事(包括上司和下属)发挥长处并避免用到他们的短处。这才是真正的管理者。

03.把握3个核心关注

第一,关注员工。褚橙和海底捞的案例,无不给出我们关爱员工,将员工视同己出有多重要。企业发展的奥秘所在,恐怕最关键之一是在于关心与关爱员工。其中,海底捞员工的父母可以领到海底捞给发的一份工资,反过来其父母也会让孩子踏实为企业付出和努力。

如果做到真正的关爱员工,从这三点下手:

激励员工:重奖轻罚,充分激励,让员工得到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收获。员工自然就会因备受关注而关注企业和投入精力。通过奖励措施和升迁政策,以及不断的双向沟通,把不同职务的人变成一个团队。最终,激励员工创造出最佳经济效益。加强责任:我们需要采取的做法是以追求绩效的内在自我动机,取代由外部施加的压力。唯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员工的责任感,而非满意度。以主人翁的态度能参与到管理事务中来,势必会切实体现出参与的价值和作用。培养人才:指导培训,管理者要少一分指挥,多一分指导。从管理者的思想深处,多强调一点培养的意识。第二,关注客户。以客户为关注焦点,不是喊在嘴上,挂在墙上。

用户思维:无论做什么业务,用户买账,才能有市场和满意度。我们可以看看企业的品牌宣传,定位企业的思维和用户的思维,就一目了然了。

要想想清楚,在客户心目中,价值是什么?这一点明确了,自然就会关注到客户上来。

第三,关注绩效。经营大于管理,绩效是企业的目标,企业必须有足够的利润来承担风险。

04.抓住3个关键措施:

关键措施1:思考下属各自具备什么能力

分析完下属的能力以后,接着问两个问题,我们有没有把这个人放在能对公司产生最大贡献的位置上?他还需要哪方面的学习以及克服那些弱点,才能充分发挥长处的能力?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决定了公司应该采取哪些行动来激发的潜力,可能是调他去其他岗位,可能是让他接受某个专业的正式教育,可能是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或者是研究新计划了。

关键措施2:要任用有正直品质的管理者

如果一个人的注意力,只集中在人们的弱点上,而不是人的长处上,这个人绝不能被任命担任管理职务。如果一个人对谁是正确的这一问题,比什么是正确的这一问题,更感兴趣的人不应该予以提拔。不应该任命一个将才智看得比品德更重要了的人,因为这是不成熟的表现。关键措施3:管理者务必要进行目标管理

目标是成就的标准、成功的尺度、行为的诱因。彼得·德鲁克1958年就明确指出,管理成效取决于目标设置和目标协调。

管理者设定目标,决定目标应该是什么,也决定应该采取哪些行动,以达到目标。他将目标有效传达给部门员工,并通过这些员工来达成目标。

设置目标可以遵循四个基本原则:第一,目标要明确。第二,目标可衡量。第三,目标之间要平衡。第四,目标要有预算。

目标管理最大的好处在于,管理者因此能控制住绩效。

品品道来,写在最后。欢迎点赞与交流

在企业管理会议上,大家很喜欢谈的故事是:有人问撒个石匠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石匠回答:“我在养家糊口”。第二个石匠边敲边回答:“我在做全国最好的石匠活。”第三个石匠仰望天空,目光炯炯有神,说道:“我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当然,第三个石匠才是真正的“管理者”。第一个石匠知道他从工作中得到什么,而且也设法达到目标。他或许能“以一天的劳力换取合理的报酬”,但他不是个管理者,也永远不会成为管理者。

大多数的企业管理者都和第二位石匠一样,只关心自己的专业,他们追求的目标是成为全国最优秀的石匠,把职能性工作本身当成目的。

只有第三个石匠,才能和企业愿景与价值观融为一体,并创造出最佳绩效。

参考文献

[1]陈春花 《管理的常识》 机械工业出版社 7月第1版

[2][美]彼得·德鲁克 《管理的实践》 珍藏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4月第1版

【本文由@品品道来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品质管理硕士,一个专注职场,聚焦增长研究和品质运营的从业者,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级会计师。与你持续品质分享,一起收获洞悉本质的能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