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之一叶永烈逝世 影响了一代代“后浪”

《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之一叶永烈逝世 影响了一代代“后浪”

时间:2023-01-02 01:20:03

相关推荐

《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之一叶永烈逝世 影响了一代代“后浪”

根据上海作协消息,今天(15日)上午,著名作家叶永烈在上海长海医院去世,享年80岁。

说起这个名字,当代年轻人多少会觉得陌生,但他们一定听过或看过他的成名《十万个为什么》。

据了解,叶永烈省钱将多年积累的手稿、文献捐赠给上海图书馆,并以“叶永烈专藏”的名义进行收藏。对于这一点,他也曾向媒体表示:“我故世之后,墓碑上可以写些什么:请到上海图书馆找我!”

叶永烈生于1940年8月,来自浙江温州,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但他的名字并未出现在中国著名化学家的名录中,而是作为著名的小说家、历史学家和报告文学家而广为人知。现任中国科学协会会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幻小说学会理事。

十八岁就开始写科学小品文的他,最擅长的就是用活泼的文学语言讲述枯燥的科学知识。后来这些故事集成册,以《碳的家庭》为书出版,开启了叶永烈文学的新篇章。

20岁的叶永烈在1960年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一年后,他又完成了另一部长篇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

对很多80、90后朋友来说,他们可能并没有看过《小灵通漫游未来》,但一定知道“小灵通”这款手机,它的名字就是上个世纪末在大江南北火遍了的《小灵通漫游未来》。

叶永烈此后一直从事科普创作。叶永烈于1979年被文化部和中国科协授予“全国优秀科普工作者”称号。

他还担任过编导。一九七六年,他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作编剧,发表了第一部科幻小说《石油蛋白》,引发了中国大陆科幻的第二次高潮。在1981年,他执导的电影《红绿灯下》赢得了第三届百花奖最佳科教片奖。

1983年以后,叶永烈改弦更张,开始从创作科普、科幻作品转向创作纪实文学,出版了《小灵通再游未来》、《小灵通三游未来》。

后来成了一名职业作家,写出了以“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为代表的红色文学,以“上海三部曲”为代表的都市长篇小说。

他一生笔耕不辍,为中国当代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根据统计,他的科普作品《叶永烈全集》共28卷,总字数1400万,纪实文学作品1500万,漫步文学作品《叶永烈看世界》21卷,总字数500万。

叶永烈和《十万个为什么》

这本化学分册的最初版本《十万个为什么》共收集了175个“为什么”,其中163个是叶永烈写的。后来,叶永烈又应邀参加编写天文气象分册、农业分册、生理卫生分册,成为首版《十万个为什么》一书写得最多的作者,为首版《为什么》971个“为什么”贡献了300多篇文章。

有报道称,《十万个为什么》作为叶永烈出名的作品,也曾是他送给爱人的第一份礼物。

这本书一问世,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最初的两、三年里,它就发行了580多万册。于是,1964年出版的第二版《十万个为什么》被提上了日程。但在叶永烈看来,第二版《十万个为什么》的内容显得很拘谨,新增的《为什么》已与少年儿童的生活脱节。

《十万个为什么》的第三版曾经被批评为“毒草”,叶永烈自己也受到了打击。

上海人民出版社第3版。

叶永烈在1980年又加入了创作第四版《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包括14个分册,经过了修改。叶永烈曾说过:“这次大修改,肯定了第一版的特点,否定了第三版,走过了‘否定否定之路’。”

1980第4版,少年儿童出版社。

《十万个为什么》第五版于1999年出版,又名《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此时,叶永烈受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邀请,在全国范围内为这一版本进行签名销售。

那时,叶永烈的书展到处都排起了长队,气氛可谓热烈。最后,第5版卖出了300,000套,或360万本,总码洋超过5,000元,“就当时的中国图书市场来说,它已经是非常畅销的书了,”叶永烈在天地出版社的文章中回忆道。

一九九九年版,少年儿童出版社。

在第6版中,“为什么”变得更多,并且出现了许多新的主题,不仅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基础知识系统,而且还展示了新技术和世界文明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前沿发现。叶永烈曾经说过,第六版是他最费心思、最紧张的版本。

儿童和青少年出版社,第6版。

尽管如此,根据编辑部统计,从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到第六版,叶永烈始终是每一版中写得最多的作者。还有《十万个为什么》,陪伴叶永烈从20岁的青葱少年到7旬老人,走过一生的一半。

"一路顺风,深深影响着我的世界观!大约四、五岁的时候,我妈就给我读过他写的文章。”得知叶永烈去世的消息后,很多网友都发来感慨。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获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从厚书到快速便捷的因特网。但是,无论在什么时候,人们都会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和求知的欲望。

对于我们来说,十万个为什么已经不只是一本书了,它是一段时间的记忆,更是一个年幼无知的孩子对世界探索的声音。

儿童仍然需要《十万个为什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