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七月与安生》在“抢闺蜜男友”的故事中 竟然看到自我意识成长

《七月与安生》在“抢闺蜜男友”的故事中 竟然看到自我意识成长

时间:2021-02-01 12:43:35

相关推荐

《七月与安生》在“抢闺蜜男友”的故事中 竟然看到自我意识成长

前,身穿婚纱的董洁,第一次被谢霆锋领到大众眼前、腼腆的周杰伦终于在多年蛰伏后,发了第一张专辑《Jay》......同年,在文字圈也有一部作品面世,那就是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

也许很多人早已忘了这本书,甚至不知道作者,但如果说起这本书中的一个故事,你一定会有印象,那就是——《七月与安生》。

从那之后,“海藻般的长发”、“白色棉质连衣裙”、“光脚穿白球鞋”便成了文艺女青年的标配!整整影响了那一代刚兴起的网络文字风格,把一个“两闺蜜同时爱上一个男生”的俗套故事,写的肝肠寸断,也写进了那一代年轻人的心里。

后,这个故事被搬上银幕,生生打破了当时大家对青春片嗤之以鼻的局面,也让人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十几年前的“矫情故事”。

在今天,我们细品之后却发现:当剥去那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形容词和伤感之后,这个故事早已蜕变成了一个讨论关于“爱”、关于“灵魂两面的对抗与和解”、关于“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全新的样子,以至于之后,我们依然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七月与安生》剧照

七月与安生:一个灵魂两面的对抗与和解

七月与安生相识于单纯美好的13岁,俩人形影不离相伴3年,七月邀请早已丧父又与妈妈关系疏离的安生,来自己家同吃同睡同洗澡,与她分享着自己所有的幸福。

她们一个娴静保守,一个叛逆张扬,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女生却成了无所不谈的闺蜜,两人真正活成了一个灵魂的两面,即便是在后来为了同一个男人而互相拉扯、彼此指责时,也仍在内心深处被对方吸引不能分开......

在这种行为的背后有着深层的心理因素:因为她们都戴着“人格面具”,内里其实互为彼此!

“人格面具”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一个理论,它是个体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分界点,指的是一个人公开展示给别人的一面,这一面存在的意义是为了避免真实的自我受到伤害,而给人格戴上的“保护面具”。如果过分沉溺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则会受到“人格面具”的支配,违背自己的天性,进而失去真的自我。

戴着“人格面具”的人,对待外界或者讨好迎合,或者冷漠排斥,均是用自己的表现,来换取想要的生活方式。

比如七月用自己擅长的“装乖”来换来所有人的喜欢,倔强的安生为了拒绝别人的了解和同情,于是用“孤僻”让别人远离自己。

但她们真实的自己却并非如此:众人眼中“乖巧”的七月,有着一颗不安分的心,她想要到的地方是远方,但因为从小活在妈妈“女孩子就是从一个家庭到另一个家庭”这样论调下的她,不敢轻易放弃自己眼下无忧的生活去流浪,所以,她才会羡慕着安生的随心所欲,把她视为替自己“流浪”的分身。

而外表叛逆桀骜不驯的安生,因为童年缺爱的经历,所以内心深处想要的一直是七月安稳的生活,她羡慕着七月的受欢迎、羡慕着七月能拥有那么多的爱,所以她要保护她,不允许她被任何人欺负。

安生这样竭力的付出,其实是在保护自己不能实现的梦想!

她们都被“人格面具”影响,不能更关注自己,把真实的自我深深的压抑在内心深处,这也间接反映了她们对自己持否定态度,在对待自我价值问题上出现了偏差,最终只能羡慕嫉妒着拥有自己另一面的对方。

但压抑愈久,爆发时候就会愈加强烈!当七月开始勇敢直面“家明并不爱自己”这个事实时,她选择了舍弃拥有的一切,踏上流浪的旅程,终于做到了之前想要却不得的自己。

而一直流浪的安生,在被七月“托孤”之后,选择了安定下来,守着家明与七月的孩子,过上了有“家”的日子!

在这个仿佛互换人生的过程中,她们都找回了在成长过程中,由对方替自己体验的那部分人生,终于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个体,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对彼此的和解!

这个过程叫做“长大”!

命运中的“费斯汀格法则”:悲剧也许可以避免

七月可以跟安生分享食物、分享床铺,甚至是分享父母的爱,但当她遇到苏家明时,这份“分享”终止了。苏家明的出现,让这份和谐的友情第一次产生裂痕,并引发出了两人心底的阴暗面——“嫉妒”!

七月嫉妒安生可以轻易吸引家明的注意;安生嫉妒七月拥有体面的工作、优秀的爱人,两人的暗中较劲,最终让三个人的命运都发生了重大改变:

七月为逃避人言而放逐自己,最终魂归他乡;安生为躲避与七月的竞争,一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苏家明在两人中摇摆不定,最终谁都失去......

但这场悲剧,是否可以避免呢?也许可以。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有一个很有名的法则:生活中的10%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由你对所发生事情的反应所决定。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其实可以掌控生活中的90%。

对此他还举了一个例子:一个男人很生气儿子不小心摔坏了自己的表,就把儿子和妻子一块骂了一顿。生气的他,上班忘了带公文包,叫妻子回家帮忙开门,结果妻子不小心撞翻了别人的水果摊 ,赔了一笔钱.....结果是他被上司骂,妻子被扣全勤奖,儿子也因为被骂心情不好输了比赛!

但如果这件事情刚发生时,他换一种方法处理,克制愤怒及时止损的话,那摔坏表之后那90%的损失,就不必承担!

在他们三人的关系中,每个人都是例子中搞砸了一切的父亲:七月与安生在“爱情”与“友情”中左右为难,既不能舍弃彼此,又都放不下苏家明;家明同样没有对七月说不的勇气,也没有与安生浪迹天涯的魄力,在两个女生中游移不定......

他们的不够果敢,直接导致了之后一系列悲剧的发生。越不想伤害任何一个,就越会把所有人都伤害的彻底!

如果他们任意谁能在第一时间果断止损的话,他们三个人也许就是截然不同的结局!就像电影版的监制陈可辛说:

“七月永远是最安全的选择,安生却是心里面真正喜欢的那一个,这是典型的男人心理。如果是我,从开始未必会选七月,一旦选了,就不会再眷恋安生。”其实决定权一直都在自己手中!

但性格决定命运,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一切似乎也是早已注定!这个让人遗憾的故事提醒我们:在事件发生时及时告诉自己“不要因为10%,搞砸了剩下了90%”!

从小说到电影,不同结局展现“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电影版《七月与安生》虽说在很大程度上忠于原创,但在内核上还是有着极大的不同:那就是关于“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在小说版中,虽说七月和安生也都曾为爱争取,但整体价值观仍受男权影响,比如七月妈妈从小对她的教育“女孩子会需要适应很多不舒服的事情”、“女孩子也没有什么地方好去,只是从一个家庭到另外一个家庭”、“女孩子不管选择走那条路,都会是辛苦的”......

在这种“女性就是原罪”的思想教育下,七月循规蹈矩按照“别人眼中好女人标准”的路往前走,所以,背叛七月继而又抛弃安生的苏家明,在浪子回头之后仍然可以在七月这里得到一次破镜重圆的机会,不被伦理谴责。

而被家明抛弃的安生,却只能被供养的男人抛弃,最终难产而死,结束可怜的一生!

在小说中的女性,无论是传统的还是叛逆的都逃不过悲剧的命运,屈从于男权社会施加的压力下,处于被动的“他者”地位。

而在时隔之后的电影版中,“苏家明”这个代表男权的人物,被物化成了一个“诱惑”、一个“符号”,变成了两个女生沟通的媒介和载体,他的出现只是起到了两个女生重新审视友情,并且努力自我成长的作用:

当七月撞到家明和安生一起回来时,七月的矛头直指安生,而家明只能被关在门外;安生在操场上与家明的告别,态度决绝,不容家明一点挽留;甚至连最后七月的离开,他都不能获知真相......

在这个故事中,他一直都是一个“局外人”般的存在,影片探讨的重心不再是社会主流观念中十分重要的“婚姻和爱情”,而是转向了女性的心理成长和灵魂的自由:

当七月安心窝在家乡的时候,安生以七月为“圆心”代替七月自由探索世界;当七月追逐安生的生命轨迹,选择自己出走去实现真正的自由时,安生便停驻下来,成为让七月踏实的“圆心”!

无论是谁“留守”、谁“出走”,都专注于女性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如何成为真正的自己!

并在这个追寻的过程中,完成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七月与安生》早已不再是讲“一对好朋友爱上同一个男人”的俗套故事,在它里面我们能够看到关于爱、关于家、关于成长、关于自我认知等等等等,同时也看到了无数个我和你!

之所以这个故事过了,仍会让今天的我们感同身受感慨不已,正是因为它故事内核因时代改变而发生的变迁,连当年的安妮宝贝,现在都把名字改为了稳重老成的“庆山”,可见,大家都在成长!

但可悲的是:许多年过去了,连故事都“成长”了,而我们却既没能做到七月的优秀,也做不到安生的洒脱......

参考资料:

《七月与安生》安妮宝贝《女性成长的新境界》陈文远影片监制陈可辛的采访资料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