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这部电影 讲述了两个女人之间细腻而美好的爱情故事

这部电影 讲述了两个女人之间细腻而美好的爱情故事

时间:2024-03-20 03:58:53

相关推荐

这部电影 讲述了两个女人之间细腻而美好的爱情故事

一顶红色小圆帽,一件呢绒大衣,五十年代的爵士乐,唯美而华丽的画面,美国导演托德·海因斯将一部描写上世界五十年代纽约同性之爱的小说《盐的代价》拍摄成一部异常精美的电影,以沉郁古典的情调阐述了一段女人之间细腻而美好的爱情故事。

影片的开头采用倒叙的手法将两位女主人公引出,她们两人在餐厅里交谈着什么,气氛暧昧而黏稠,一位陌生男士的出现将两位女主人公的谈话打断,紧接着故事正式展开。整部影片中其实并没有过多的起伏跌宕,除却卡罗尔为争夺女儿的抚养权和前夫展开的战争,其余所有的感情都包含在两位女演员的眼中,一直到影片结束,你整个人仍然会沉浸在一种要命迷醉感里,你无法解说这种感觉来自哪里,是卡罗尔成熟而优雅的气质,还是特芮斯柔中带刚的眼神。又或者是影片结尾时卡罗尔惊喜又欣慰的眼神和特芮斯忐忑却坚定的四目相视。

有人说这是一个霸道总裁和柜台小白兔的故事,我哂笑。并不是嘲笑,只是一万人眼里有一万个哈利波特。而在我看来,也是这部小说的原意是指对于爱情的追求和女性的觉醒。而不是肤浅的爱情故事。剧中的两位女主公各有千秋。卡罗尔,一个美丽,优雅,性感,诱惑的中年女性,她被女儿的监护权和前夫的婚姻折磨的疲惫,她虽然不喜丈夫,却也依旧善意的对待他。卡罗尔与前女友之间虽然还像是朋友那般,但没有感情。特芮斯的出现让卡罗尔干涸的内心出现一股溪流。所以在卡罗尔离开特芮斯的柜台时,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她把手套落下了。这无疑是整部影片微不足道却又不可忽视的一个转折。

特芮斯如各位所见,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售货员。可她又有些不一样,我觉得特芮斯远没有她所看上去的那么不谙世事,并不是贬义。而是一种称赞。在我看来特芮斯是一个低调内敛,看起来似乎很好欺负,但实际上她是一个内心极其富有想法并且很坚定的一个女孩子。这些美好的品质都可以从影片中反映出来。她在百货大楼做售货员,内心向往的是自己喜欢的摄影师工作。特芮斯和同事的关系很冷淡,她宁可看书也不愿意去做一些无所谓的交谈,当然这也是她在对自己业务非常熟悉之后才去做的事情。所以在卡罗尔向她询问是否有洋娃娃时,她告知卡罗尔洋娃娃已经售空,却巧妙地向卡罗尔推销了另一款玩具时可以看出来。而卡罗尔留下的手套则成为了两人下一步发展的巧妙契机。

影片中特芮斯有哭泣的场面,很多人猜测特芮斯哭泣的理由。我看了很多,觉得不以为然,从影片中可以看出来特芮斯是一个独立,个人意识很强烈的一个人。这点可以从特芮斯男友在楼下等待特芮斯而涂鸦是,特芮斯没有让男友进自己的屋子,而是在楼下,她探出头的第一步称赞了男友的涂鸦,紧接着告诉男友她马上下来。这些种种都可以看出来特芮斯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羞涩女孩。这种人大多不会因为外界带给自己的委屈而哭泣,我觉得特芮斯哭泣的理由是因为自己最爱的人即将要面临巨大的麻烦,这种麻烦还和自己带有很大的关系,可自己却一点忙都帮不上,特芮斯愿意为卡罗尔做任何事,可现实是她只能无助的坐在那里,什么也帮不上。特芮斯是在痛恨自己的无能为力,因为她没有办法去保护自己最心爱的人。明明卡罗尔就在眼前,可又像是在很远,没有什么感觉会比这种更糟糕。

卡罗尔没有辜负特芮斯对她的感情,虽然因为两人的感情卡罗尔遭受了道德和法律的双重折磨,可是这也让卡罗坦然了自己内心真正的情感。她告诉丈夫哈吉与律师:“我和特芮斯的事情,是我想要的,而且我也不会否认,也不会说我后悔。但是我也很后悔,我为我们即将给孩子的生活带来的痛苦而感到悲伤。我希望能够探望她,哈吉。我不在乎是不是需要有人在场监督,我们不是这样的人,哈吉。”演员凯特·布兰切特将卡罗尔的感情瀑泄而出,坦然自己感情时的坚定,对自己女儿的愧疚,以及最后近乎哀求的声音。赋予了卡罗尔这个角色生命。

在卡罗尔坦诚了自己的感情过后,特芮斯收到了卡罗尔寄给她的信件,紧接着便是影片开头出现的一幕,这是卡罗尔在圣诞旅行不辞而别后特芮斯第一次见到卡罗尔。她们互道问候,卡罗尔问特芮斯愿不愿意和自己住在一起,特芮斯拒绝了卡罗尔。然后卡罗尔说出了那句原本早应该说出口的“I LOVE YOU”。

陌生男人出现后卡罗尔便离开了,而特芮斯却怅然若失,她在朋友聚会看着被酒色迷离的人们,独自徘徊在街头。然后,她停下来,眼里恢复了以往的坚定。电影的尾声,特芮斯走进一家餐厅,镜头随着她的身体和眼神晃动,背景的《Drive Into Night》响起,她的目光紧紧地注视着一个金发女人,是卡罗尔。卡罗尔在远处微笑着倾听着什么,一个转眸,两人的眼里都有着如胶似漆的爱意,电影由此升至最高潮,也至此结束。这也是我整部影片最喜欢的情节。卡罗尔的眼神太温柔太诱惑,那种眼神让人心口发紧却欲罢不能。

卡罗尔的原著小说《盐的代价》,最初由美国女性作家派翠西亚·海史密斯匿名发表。她的隐秘发表是身处那个时代的必然,随后的几十年里热卖,最终成为女权和女同的经典之作。“盐”,象征着女人的情欲。而在那个时代,直面自己内心的情欲要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电影使用十六毫米胶片呈现了的五十年代的风情画卷,经典爵士的配乐和克制冷静的镜头。使得整部影片带着一种忧郁的精致和美感。

影片重点表达的是对于爱情的追求与女性的觉醒,而女性的觉醒往往要突破某些规则,但在世俗的眼光里,规则是不允许被突破的。原书名《盐的代价》似乎在质问:“为了爱,你愿意付出多少代价?”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