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非遗|深挖黄河文化内涵 山东东营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多谋善断”

非遗|深挖黄河文化内涵 山东东营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多谋善断”

时间:2020-04-03 10:43:01

相关推荐

非遗|深挖黄河文化内涵 山东东营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多谋善断”

记者12月11日从山东省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过去几年东营市围绕以近代黄河三角洲顶点为核心的黄河文化,以深挖文化内涵为目标,以东营市“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全力推动“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

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推进乡村非遗展示、传习场所建设,充分发挥广饶齐笔、黄河口草编、杨氏面塑、刘氏布偶等传统艺术现有的丰富资源优势,支持开展非遗申报、技艺传承、专利申报等工作。加强与学校、企业的合作,对非遗进行研究、创意开发,把非遗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评选出市级非遗项目40项,市级非遗项目总数达到84项,评选出市级非遗传承人28人,积极推荐全市优秀非遗项目申报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极大丰富全市非遗名录体系。

同时,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引导企业实现非遗旅游产品开发。成立山东齐文笔业传承发展有限公司,年产量650万支齐笔,加盟家庭作坊达到30余户;虎头鞋制作技艺投入资金研发出了12种虎头样式进行注册,商品主要通过互联网微信电商平台销售;东营区史口镇,仅市级非遗项目史口烧鸡制作技艺,就有相关企业35家,有力的带动了企业周边地区就业及经济发展,从源头上减少了贫困人口的产生;龙居镇依托区级非遗项目龙居草柳编制作技艺建设了两处草柳编工艺培训中心,并以该项目代表性生产企业龙居镇龙西村的贾针工艺品厂为龙头,大力开展非遗扶贫工作,企业年产值600万,帮助30多个村的200多名留守妇女、低保户、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实现增收脱贫,人均年增收2400元;河口区杨氏面塑项目传承人杨梅,成立了自己的传习所,深入各街道、社区传授面塑技艺,开展活动100余场次,参训人数2000余人次,定期到全区14处学校及幼儿园开展面塑培训300班次,培训学员3000余人次。

此外,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还为企业做好服务、引导、宣传、推广工作。引导旗袍制作、小张村面艺、宝唯布艺等单位与顺丰快递公司等合作,积极在省、市、区农博会、啤酒节等大型场所设置展览摊位,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打入周边市场,增加企业年营业收入。小张村被山东农业部门批准为“美丽休闲特色乡村”、东王村被评为“省级美丽村居试点”。依托广饶齐笔、黄河口草编、利津水煎包、龙居丸子等产品,开发系列乡村旅游商品,打造黄河旅游商品品牌。引导鼓励第三方企业建立电商服务平台,推动乡村旅游商品网上营销,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重大旅游品牌活动集群。

熟悉东营非遗传承工作的专家指出,每一个非遗脱贫项目发展的背后,都离不开传承人的大力支持。但由于经济效益等原因,有些传承人存在责任感不强、传承意识不够的问题,还有一部分传承人年老体衰、疾病缠身导致传承保护的能力不足,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非遗保护的有效传承发展。

同时,部分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受商业化经济冲击较为严重,年轻人对非遗手艺兴趣不大,传承人群匮乏,面临后继无人的风险,亟需保护性挖掘、传承。

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基层非遗保护工作者业务能力欠缺,不能很好地挖掘保护非遗项目。建议上级部门加大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培训力度,无论是对非遗传承人思想素质的培训提高还是非遗脱贫项目的技艺培训,都是有效措施。

(文中配图为东营市文化旅游相关主题场景,苏锐拍摄)

责编:吴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