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崂山故事丨蒲松龄与崂山

崂山故事丨蒲松龄与崂山

时间:2023-10-27 10:08:17

相关推荐

崂山故事丨蒲松龄与崂山

古代文人奉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就蒲松龄来说,因迫于生计,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坐馆授教,极少有时间外出旅游。查阅史料得知,蒲松龄一生中仅游览过崂山和泰山。但可以看出,泰山留给他的印象远不及崂山深刻,这大概是崂山自古以来就富于神秘色彩,而蒲松龄天性中又具备一种追踪神秘事物热情的缘故。

据《蒲松龄年谱》记载:康熙十一年(1672年)夏天,蒲松龄与高珩、唐梦赉、张绂等八人,同游崂山,并且非常幸运地看到了海市蜃楼。又据唐梦赉《志壑堂文集》卷十二《杂记》记载:“壬子(即康熙十一年)之夏,游劳山,见海市。时同行八人。初宿修真观,历上清、下清庵,登八仙墩,水尽山穷,连天一碧。再宿青玉涧,观日出。回至番辕岭,微雨初晴,东望海际,一城在白云中,堞数十仞,炮台敌楼,历历可数。俄见一人青衣出,路南行。后一人肩挑雨具从之,向西望,若凝眸。吾辈者同人方惊疑,云去时未见此城,且迁海以 后,宁复有存岛乎?询之土人从行者,乃曰:‘此海市也,是处 为沧州岛。’”

四月的天气,崂山正值春风和煦,花香鸟鸣之时。蒲松龄一行8人(大多是淄博当地的学子和缙绅)踏上了奔崂之途。第一站来到王哥庄的一个道观,稍作歇息,第二天一早起身便开始了游览,走的路线是上清宫,下清宫和八仙墩。时值下雨,傍晚时分便找到一个山洞躲避。

第二天一早便看到了海日初生的景象,诸人甚喜。“因遇雨又宿青石洞,观日出。再回至番辕岭,观海市。”在返回的路上,与海市蜃楼不期而遇。这真是蒲松龄诸人的福气,因为多年在这里居住和行走的人也很少能见这等奇观。这帮人都是能诗善文之人,每人都留下了诗文记载,尤其是唐梦赉,以杂记、诗、词、曲多种样式对于观日出、见海市的奇遇作了非常详细的描述。蒲松龄则写了《崂山观海市作歌》,为我们复现了崂山海市的真实面貌。诗中写道:

山外水光连天碧,烟涛万顷玻璃色。

直将长袖扪三台,马策欲挝天门开。

方爱澄波净秋练,乍睹孤城悬天半。

埤堄横亘最分明,缥瓦鱼鳞参差见。

万家树色隐精庐,丛枝黑点巢老乌。

高门洞辟斜阳照,晴光历历非模糊。

襁属一道往来者,出或乘车入或马。

扉阖忽留一线天,千人骚动谯楼下。

转眼城郭化山丘,猎马百骑皆兜牟。

小坠腾骧逐两鹿,如闻鸣镝声飂飕。

飙然风动尘埃起,境界全空幻亦止。

人生眼底尽空花,见少怪多勿须尔。

君不见:当年七贵赫如云,炙手热焰何腾熏。

诗的大意是:海市开始时如万顷碧波,澄净可见,忽又变为天边孤城,女墙(矮墙)分明,琉璃瓦清晰可见,城中房屋隐于树丛之中,树上有归巢的乌鸦。这一切在海市中的夕阳照耀下,连同洞开的城门极为清晰。城外绵延不断的道路上,许多人或乘车或骑马,从城门进进出出。接着,又像是关上了门户,孤城内外的景观隐去了,再度出现的是城门望楼下上千的人群在骚动;转眼间,城郭又化为山,有百余人骑着马、戴着头盔正在打猎;一瞬间,狂风大作,尘土飞扬,所有景物全都消失得无影无踪。这首七言歌行,描写了作者在崂山观海市所见的奇幻景象,流露了作者否定现实的消极思想。

蒲松龄游览崂山之后,还给我们留下了两篇脍炙人口的小说《崂山道士》和《香玉》。可以说,这是蒲松龄游览崂山的最大收获。崂山“景因人显”,从而丰富了旅游景点的历史文化内涵,其知名度也因此大大提高。

蒲松龄的故事为崂山增添的几分神秘的色彩,然而崂山不光有好山还有好水。崂山的水受着道家仙风浸润,水蕴道之理,道以水为形,有着“琼浆玉液”、“水中花魁”等美誉,正因为如此,崂山孕育出了独一无二的麦饭石水。

岛城一脉麦饭石水,产自北纬36°、东经120°的世界级水源地——崂山舞旗山。方圆3.6公里蕴含丰富的麦饭石资源,按照国际标准在周围百米之内地面实施了硬化,避免地表水浸入,确保水源地不被自然或人为污染,将麦饭石水奉献给大众。

岛城一脉麦饭石水口感甘甜清冽,长期饮用可平衡人体pH值,调节肠胃、除口臭、杀菌消炎,富含锶、锌、钾、鉏、硒等微量元素,对抗衰老、抗心脑血管疾病、调节肠胃消化、新陈代谢及抑制泌尿结石的形成、增强机体免疫力等都有卓越功效。

欢迎关注岛城一脉,在这里你可以了解更多有关水的新鲜有趣的小知识。天地一脉,岛城好水!让我们一起健康饮水,享受幸福生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