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的乡村振兴之路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的乡村振兴之路

时间:2018-12-25 13:41:32

相关推荐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的乡村振兴之路

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的滹沱河,流经恒山、五台山,一路向东,在太行山与华北平原交汇处猛然转向,形成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滩涂地域——西柏坡。

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央机关、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自此,这个太行山深处的普通小山村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以“两个务必”“赶考”等为主要内容的西柏坡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脉相承,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西柏坡人传承红色基因,唱响时代新声。

两代人传唱同一首歌

今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全体党员回信中说,78年前,《团结就是力量》从你们那里唱响,成了亿万人民广为传唱的一首革命歌曲。如今,你们带领乡亲们传承红色基因,团结一心,苦干实干,摘掉了贫困帽子,我感到很高兴。

《团结就是力量》本是一个小型歌剧的幕终曲,创作于1943年夏天,西北战地服务团的艺术家们于北庄村首演。这支抗战歌曲唱出了晋察冀根据地军民的心声,奏响了时代的强音,成为艰苦岁月里的流行歌。

当年的北庄村就在滹沱河畔,全村种的都是水浇地,被誉为平山县的“小粮仓”。整个平山县因滩地肥美、稻麦两熟,曾被称作“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1958年,为根治滹沱河下游水患,国家决定修建岗南水库,水面淹没耕地13万亩,占当时全县总耕地面积的28%。自此,包括北庄村在内,西柏坡全镇16个行政村成了水库移民村。村民们在高坡旱岭、杂石遍地的荒岭上搭窝棚、喝井水,克服重重困难重建家园。

据村里的老人讲,完成水库移民后,西柏坡镇从人均三四亩水浇地,变成了人均只有三分旱地,在山上拓荒造地时,总能从坡地里翻出大量叫“姜拉子”的石头(即沙姜石,因外形酷似生姜而得名),十分影响耕作。贫瘠的土地使许多村子逐渐变成了贫困村。

跟农民一样,扶贫干部首先关注的也是土地。北庄村紧邻水库,为一级水源保护地,不能发展工业,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也受限制。但北庄村红色资源十分丰富,曾是中央宣传部、中央机要处等机关所在地。依托西柏坡景区,北庄村决定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种植苹果和牡丹,借助红色旅游业打造绿色产业。消息一传出,老党员齐泽民便带头响应,把自家的2亩地流转了出去。“我们自己种地只能靠天吃饭,有合作社统一来种植,效益会更好。”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该村流转土地70余亩,用于发展特色农业项目。

近年来,北庄村以红色产业为主导,发挥绿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园,让游客在接受红色教育的同时,也体验到采摘的乐趣。不断丰富的旅游业态,让绿水青山成为北庄人的金山银山。

4月30日,河北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宣布,全省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历史上首次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党支部等823个集体获得“河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大山深处的坚守与振兴

在梁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陈志军的办公室里,一幅《美丽乡村梁家沟》的全景照片挂在墙上,只见山脚下是一排排崭新的红顶二层小楼,柏油路穿村而过,街道整洁。“以前90户村民依山而居,布局分散,住的都是土坯房。”陈志军拿出村子的老照片作对比。

岁月流转,太行山深处坚守与振兴的故事却经久流传。同北庄村一样,为支持修建岗南水库,梁家沟村男女老少不讲条件、不计代价,整村搬迁到地势高处。靠种地无法实现村民的小康梦,必须另谋出路。这些年,红色旅游的兴起,让梁家沟村村民看到了希望。全国游客到西柏坡参观学习,都会途经梁家沟村。发展红色旅游到底行不行?怎样才能发展得更好?梁家沟村没有盲目决策,而是先找“高人”来指点。

,梁家沟村聘请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对全村红色旅游、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等进行全方位整体规划,找到了依托红色旅游发展的思路。以后,村里统一规划,村民自主出资,建起70多户二层新民居;年底,成立了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带农户模式吸纳全村52户农民入社,占全村总户数的55.6%;,利用承办石家庄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契机,拆除了村南30多户旧房,建成西柏坡红旅小镇,村集体以村庄建设用地入股,村民变身为股东,并享有保底收入。

“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不出去打工了,村民有的当导游,有的开饭馆,有的卖纪念品,有的办起民宿……全村人都吃上了‘红色旅游饭’。”陈志军高兴地说。

如今,梁家沟村从一个贫穷的小山村蜕变为小康村,村边还修起了一条12公里长的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这里距西柏坡景区不足1公里,前来追寻革命足迹、体验红色文化的游客置身山清水秀的美景,流连忘返。陈志军盘算着,将来还要在山上种果树,再建几个瞭望台,让旅游景点更丰富,让村民的收入再上一个台阶。

续写“西柏坡精神”新篇章

西柏坡纪念馆里,一面绣着“土地回老家”五个字的锦旗虽已褪去颜色,但蕴含其中的情义却穿越了时空——这是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在西柏坡召开后,平山县下盘松村分到土地的农民敬赠给中央工委的。

耕者终于有其田。真心为人民谋幸福的党,就会获得人民的拥戴和追随。72年前,党中央从这里进京“赶考”,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7月,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西柏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坚持“两个务必”,把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履行职责的各个环节,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昔日,《团结就是力量》在这里唱响;今朝,乡村振兴的决心、信念在这里生根发芽。太行山深处曾经封闭贫困的小山村,已发展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乡村。西柏坡镇实现了“垃圾清运全托管、污水管网全覆盖”,全镇16个村的村容村貌有了质的提升。西柏坡片区被评为“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片区”,所辖梁家沟村被评为“河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东柏坡村、西柏坡村、讲里村、南庄村获得“河北省美丽乡村”荣誉称号。

从最初搬迁时的不舍,到之后的艰苦创业,再到如今的幸福生活,西柏坡的老百姓最懂得坚守与奋斗的力量。“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份乡土情结与山水之恋,与永不褪色的西柏坡精神交相浸染、互为映衬,激励这里的人们用勤劳的双手,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不断续写新篇章。

原标题:《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的乡村振兴之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