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文化旅游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文化旅游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时间:2020-02-21 03:49:39

相关推荐

文化旅游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建设乡风文明的基础是充分挖掘乡村文化精神,传承与创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村民文化自觉意识,在留住“绿水青山”乡村生态的同时能够确保“记得住乡愁”。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来源,在文化发展视角下,乡村文化旅游正是促进乡村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契机。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不断深化,促进乡村旅游的业态创新和乡村文化资源的创意再生,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和乡村文化振兴进而带动乡村全面发展的有益探索。综合来看,乡村文化旅游以乡村文旅产业的融合实践为基础,以发挥农民文化主体作用为重点,以乡村整体振兴为目标效果,以乡村生产生活的现代化为导向,在本质上是乡村旅游要素的文化创新。

乡村文化旅游与乡村文化建设存在方式与效益的互动关联

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多有提及,作为一种促进乡村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手段,它是对农村自然、生态及文化的再生产。对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文本的梳理发现,以共建共享、融合发展的指导原则推进乡村旅游与农业、教育、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基于农业开发多种业态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立足乡村旅游产业培育农村新兴支柱产业,彰显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实践作用,乡村旅游跨界发展态势明确。

文化和旅游融合时代的到来既体现出文化的旅游载体,又促进了旅游的文化转向,更加突出旅游中的文化体现与获得。乡村文化旅游作为乡村旅游的文化升级,能够充分发挥乡村文化资源价值,促进乡村旅游产业提质增效。乡村文化旅游业态与乡村文化建设目标关联,进而乡村文化旅游与乡村文化建设之间存在方式与效益的互动关联。一方面,乡村文化旅游是乡村文化建设的方式选择。通过发展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前提是这种旅游振兴具有有效性,要使旅游效果达到最大化,需要不断挖掘和赋予乡村旅游以新的文化价值,从乡村旅游到乡村文化旅游不是简单的旅游资源转换,更是对乡村旅游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的创新调整。作为一种高质量的发展,通过乡村文化旅游推动乡村文化的活化利用与现代转换是促进乡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乡村文化建设及振兴是乡村文化旅游的效益导向。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乡村文化旅游的重中之重,社会效益优先是其发展导向。在乡村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传承、保护、利用好乡村优秀文化资源,发展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业态,促进乡村文化生态重塑,有助于乡村文化振兴政策与目标的双重实现。

乡村文化旅游拥有“造血”与“输血”的内外力量

乡村建设动力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内外两个角度综合考虑。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实践在外部政策背景推动和内部产业能力拉动两个方面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扶持为乡村振兴实践带来外在的政策红利和资本引入,乡村文化旅游的产业实践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内在的产业依据。不同于外来“输血式”的乡村建设方式,乡村产业的建设和产业化发展与乡村建设的持续动力相关,是将技术与资源下沉到乡村、将市场意识与产业方式引入到乡村、将生产技艺与生产能力传授给农民的“造血”式发展模式。政策驱动下的资源下沉与文化旅游带动下农民生产能力提升的结合,使得乡村文旅产业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将能利用的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将能调动的村民生产能力积极地发挥出来,将农民的农忙时间与农闲时间恰当地结合起来,将农民个体与组织集体重新地连接起来。

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实践为乡村地区提供了发展的产业载体,产业是乡村地区发展的必然依据和可持续性动力,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为村民提供了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选择,为乡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提供了更新与提升的外来驱动力,在渐进的发展过程中内发的塑造农民的现代生活意识与能力,紧紧把握乡村振兴的时代契机和追寻“乡愁”的社会需求,可以实现内外部发展力量的充分发挥。继而,乡村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在为乡村振兴带来产业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同时在文化层面上发挥波及和改善作用,将集中表现于城市的现代化生产生活方式带到农村里来,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推动现代化的乡村文化建设,弥补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隔阂,改善农民闲暇时间的无意义感,引导乡村新时代价值观念体系的重塑。

乡村文化旅游促进乡村现代化与美好生活的统筹实现

乡村振兴不仅关注乡村文化的振兴,还注重乡村文化全面复兴所产生的价值与目标。乡村文化旅游的产业实践将创造价值的文化与分享价值的旅游结合起来,在促进乡村文化建设与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同样作用于乡村的全方位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农业现代化滞后、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三农”问题,没有它的现代化目标实现,缺少农村作为中国现代化稳定器功能的发挥,中国的整体现代化目标就存在着短板和基础缺陷。因此,乡村文化旅游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共同目标即是促进乡村现代化的实现。这个目标与农民生产生活的现代化相关,是通过文化旅游促进农民、农村、农业现代性转型的新模式;与城乡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矛盾相关,城乡居民具有同等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和权利,在文化旅游的融合实践中,农民的美好生活追求被重新激发并付诸实践。

乡村振兴不是局限在乡村的振兴,是统筹城乡发展、揽括城乡居民的综合性振兴。乡村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对中国现代化目标的完成具有内在的推动性,这种实现与完成提供了一种能力,“才可能有能力让所有人都可以与大自然有更多的亲密接触,甚至让相当多的人口同时实现城市梦和乡村梦”(贺雪峰,)。这意味着,对于乡村生产生活秩序的现代性创新重建,关乎城乡居民的“乡愁”与“城愁”的双重实现。

对乡村文化旅游与乡村文化振兴关系的再思考

乡村文化旅游与乡村文化建设和振兴之间关联密切。乡村文化旅游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式和产业支撑,乡村文化振兴也是乡村文化旅游的实践目标和效益追求。然而,我们仍需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乡村文化旅游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唯一方式吗?乡村文化旅游是乡村文化建设一个重要的实现方式,但乡村文化振兴并非只有乡村文化旅游这一个方式,乡村文化振兴是一个需要多元主体参与、多种文化建设方式兼容的过程。更要认识到,乡村文化旅游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是有条件的促进,只有那些具有区位条件或旅游资源的农村才能够在乡村三产融合中获益。诚如学者所言,最多只有5%的乡村适合三产融合,而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可以拯救农村的主导产业,是可笑和危险的(贺雪峰,)。

乡村文化振兴的方式虽然不只有乡村文化旅游一种,但乡村文化旅游的经验可以为乡村文化振兴的方式选择提供经验借鉴。其一,对农民文化自主意识的积极调动。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乡村文化振兴归根到底首先是属于农民的文化振兴,是要打破“农村文化破产”困境的重点实践。在此过程中,化被动的农民文化接受为主动的农民文化参与,发挥农民作为乡村文化的创造者和创新者作用,激发农村文化活力;其二,乡村文化生产和生活的现代化建设是乡村文化振兴最重要和最基础的方式。现代化目标是乡村振兴的现实目标,现代化的乡村文化振兴最直接的表现是农村文化生产与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既要普及与时俱进的文化生活理念与方式,又要培育起乡村文化生产的现代化能力,通过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和乡村文化经济,保障乡村文化振兴的文化生产能力和文化生活品质。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参考文献:

贺雪峰.谁的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前提[J].探索与争鸣,第12期,第71-76页。

贺雪峰.大国之基:中国乡村振兴诸问题[M].北京:东方出版社,版,第11页。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涂浩

以乡村文化振兴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把握文化演变规律 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提升治理效能 助力乡村振兴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