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全域旅游发展的陕西实践——陕西省推进全域旅游纪实

全域旅游发展的陕西实践——陕西省推进全域旅游纪实

时间:2023-07-03 19:04:02

相关推荐

全域旅游发展的陕西实践——陕西省推进全域旅游纪实

陕西旅游资讯

公众号ID:sx710075

关注

陕西旅游资源品位高、存量大、种类多、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万年前,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周、秦、汉、唐等14个朝代在此建都长达1100多年。陕西是丝绸之路的起点,黄帝陵、兵马俑、延安宝塔、秦岭、华山等是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外交部长王毅向世界推介陕西时说到: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过去,可以去陕西;如果你想看看中国的现在,你需要去陕西;如果你想知道中国的未来,你更不能错过陕西。

“十三五”以来,全民休闲、大众旅游已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刚需,全域旅游也成为新时期满足旅游消费需求,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新实践有力地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的科学论断。陕西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大省,作为全国七个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单位之一,省委、省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全域旅游工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域旅游的指示精神,以追赶超越定位、“五个扎实”要求和“五新”战略目标务为统揽,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为总抓手,以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文旅+”融合发展为路径,以建设国际一流文化旅游中心为目标,按照“省上总抓、市县主战、部门协同”的创建模式,务实高效推进创建工作。

党政统筹,形成“省上总抓、市县主战、部门融合”的创建格局

(一)省委省政府统揽全局。

重点谋划,省委常委会把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列为23项重点工作之一,省政府连续两年把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确定为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内容和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加以部署。会议部署,8月4日,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创建省份的第二天,省政府组织召开了全省旅游发展暨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工作动员大会,胡和平书记作重要讲话,为创建工作指明了方向,魏增军副省长主持会议并对创建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加强领导,率先在全国建立了以省长刘国中为组长36个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省政府领导多次听取全域旅游专题汇报,省政府印发了《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实施方案》。督导推进,11月,省政府督查室组成10个督查组,对全省12个市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工作进行了专题督查,省委、省政府两办把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作为重点工作按季度进行督导。氛围营造,省政府办公厅连续两年召开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工作政策吹风会,进行政策解读和舆论营造,中国旅游报、陕西日报等专设多个整版宣传全域旅游的新进展和新成效。

(二)省文旅厅牵头抓落实。

会议推进,12月28日,省旅发委组织召开了全省全域旅游推进会暨真美汉中推介会。初旅游工作会上与各市旅发委签订了创建任务责任书,并召开了项目建设、智慧旅游、品质提升及乡村旅游专题工作推进会。召开全域旅游创建座谈会,交流创建经验,了解存在问题,推进创建工作。建立标准,创新性制定了《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工作指标体系和工作要求》,指导各市县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梯次推进,连续两年印发《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工作要点》,明确了年度任务。加强培训,连续两年在浙江大学举办全域旅游培训班,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先后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在各市县中形成了争相创建、对标创建、创新示范的浓厚氛围。

(三)市县主战推进创建工作。

各级党委、政府全面树立“全省一盘棋”的系统创建意识,把全域旅游发展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经济工作,召开创建动员大会,印发创建工作方案,落实责任分工,强化督导评估,形成了“不甘落伍、竞相创建”的创建热潮,时任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提出抓旅游“一抓等于十抓”的理念,把文化旅游作为万亿级产业来打造,全域旅游创建财政预算投资达到2亿元,并设立40亿元的旅游发展基金;商洛把全域旅游创建作为五大攻坚战之一来推动,旅游专项资金由2000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韩城把全域旅游作为战略转型的支柱产业来培育;汉中确立“文化旅游强市”战略定位,旅游专项资金由4000万元增加到6000万元。宝鸡市仅“厕所革命”预算4700万元。

(四)部门融合形成创建合力。

“旅游+”和“+旅游”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旅游与相关行业部门共商共建、相融相盛的局面进一步形成。省政府召开部门融合协调会,旅游与交通、工信、农业、公安等12个部门形成了融合发展机制,共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打造旅游产品、举办宣传活动、实施综合监管。运动休闲小镇、研学旅游基地、文化旅游名镇、休闲农业庄园等已经成为旅游与相关产业、行业融合发展的代表产品。沿黄旅游带、渭河百里画廊、石泉-紫阳-岚皋汉江沿线已经成为交通、水利、旅游融合发展的典型样板。

(五)试点先行夯实创建梯队。

一是临潼区、华阴市成为全省创建的典型样板。在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中,临潼区、华阴市脱颖而出,华阴的景城一体化、临潼区的文旅融合等全域旅游模式在全省推广。二是宝鸡、汉中、韩城等17个国家全域旅游创建市县成为第一梯队。强化党政统筹,全部成立了由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大投入力度,设立了共计1.59亿元的旅游营销专项资金,推进产品建设、公共服务、环境治理、品牌营销等全面提档升级。三是33个省级旅游示范县成为全省创建的有力支撑。省政府从起就在全国创造性开展了省级旅游示范县建设工作,三批共创建了33个旅游示范县,蓝田、宁陕、大荔、杨陵等已经进入全省创建梯队,为进一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厚植了基础、探索了经验。

对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在八个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是体制机制方面,构建现代旅游治理体系。

各市县强化党政统筹,切实将旅游业作为带动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主导产业来定位、来谋划、来发展,省、市以及旅游示范县均建立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创建专办,将旅游工作列入政府考核范畴,务实高效推进创建工作。省编办下发了《关于旅游机构更名的通知》,6个市、33个县(区)成立旅游公安、旅游工商分局、旅游巡回法庭旅游综合执法机构,依法综合监管的现代旅游治理体系逐步建立。强化领导的同时,各市县进一步完善旅游发展协调机制、行业自律机制、投融资机制、全民参与机制、旅游统计机制等,适应全域旅游发展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二是政策规划方面,做好全域旅游顶层设计。

陕西省全域旅游规划印发实施,8个市28个县完成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在多规合一试点中旅游功能逐步凸显;各市县更加重视规划先行,编制实施了包括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重点景区规划在内的完整的规划体系。省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关于大力发展“三个经济”的若干政策》中明确了全域旅游奖励办法。各市县强化了政策保障与创新,出台关于促进全域旅游、旅游用地、品牌建设、酒店提升、旅游扶贫等创新性政策达三十多项,特别是西安市的高品质酒店奖励政策,眉县的税收返还政策等不少政策红利正在转化为发展新动能。

三是公共服务方面,创造主客共享旅游环境。

在厕所革命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基础上,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自厕所革命实施以来共新建改建旅游厕所3830座,“找厕所,上百度”,小厕所带动了大民生。智慧旅游快速推进,省级旅游监测运行平台初步建成,9个市28个县建成并运营智慧旅游中心,初步形成省、市、县互联互通的智慧旅游监测体系,全省4A级以上景区游客聚集区全部实现WIFI覆盖。推动规划建设旅游集散中心31个,建成自驾车营地26个,华阴、临潼、石泉、宁陕、大荔等着力完善旅游交通综合服务,依托高速、国道等建成了一批旅游服务功能完善的服务区,旅游公共服务正在逐步实现全域化、便利化、智能化。

四是产品体系方面,融合发展丰富了旅游供给。

三年间,全省在建续建旅游项目2310个,完成投资2500亿元。西安城墙-碑林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景区,延安革命纪念地景区创建5A进展顺利。创建了30个4A级旅游景区和15个省级度假区,认定了50个旅游特色名镇和98个旅游示范村。以住宿业提升为重点,全面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品质,《长恨歌》持续火爆,新推出了《秦俑情》《秦汉风云》《二虎守长安》演艺力作。文创旅游商品快速发展,陕西在全国旅游商品大赛中共获得24个金奖、35个银奖。沿黄旅游带等四大旅游高地建设全面启动,丝路风情园、华侨城、兴汉新区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推出了63个研学旅游基地,31个文化旅游名镇、9个运动休闲小镇等融合示范产品。

五是秩序与安全方面,推进服务人性化品质化。

坚持标准在旅游中的服务、指引和规范作用,全行业、全链条强化对标创建、对标复核、对标检查,华清宫景区获得全国旅游服务标杆单位称号,长恨歌成为全国实景演艺标准制定单位,华阴市、眉县开展了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创建行列。开展旅游服务质量第三方测评工作,每季度通报各市服务质量排名,加强旅游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旅游企业红黑榜和联合惩戒制度,推进全省旅游行业品质提升。迅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批示指示精神,强化旅游安全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强化旅游项目管理,加大农家乐规范整治力度,在生态优先前提下,实现旅游业科学可持续发展。

六是资源环境方面,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进一步和谐。

以城边、景区边、旅游廊道边、旅游村镇边洁化、绿化、美化为重点,强化全域旅游环境综合整治。西安市“五路”两侧增绿美化行动、宝鸡市加大山水林田湖一体化环境整治,汉中市“三建设一整治”工程等成效显著。制定印发了《关于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行动方案》,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扎实开展旅游扶贫,“十三五”以来,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6.21亿人次,收入834.5亿元,旅游扶贫惠及贫困人口16.56万人,宝鸡市大水川景区“旅游+扶贫”做法得到李克强总理的充分肯定,宁陕全域旅游促进扶贫得到中央办公厅和文化旅游部推广。

七是整体营销方面,凸显区域旅游品牌形象。

以“文化陕西”和“了解中国从陕西开始”整体旅游形象为统领,先后赴美国、英国、德国等13个国家和北京、上海及港澳台等地举办旅游推介会50多场次,成功举办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全球旅游目的地营销峰会暨世界文化旅游大会、港澳旅行商“百团万人游陕西”等活动,“西安年最中国”系列活动、榆林过大年、汉中最美油菜花海旅游文化节等活动,全面提升了陕西旅游在全国的影响力。各市县为打造县域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加大营销宣传财政投入,积极构建多部门多主体联合推广的新机制。通过举办体育赛事、节事节庆活动,提升城市知名度;适应传媒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微电影等新媒体开展宣传营销,西安市永兴坊抖音《摔碗酒》成为营销的爆款短视频。强化区域合作营销,参与全国城市旅游联盟,建立了黄河金三角旅游联盟、秦岭旅游联盟等,形成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局面。

八是创新示范方面,形成了很多典型经验。

各市县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过程中把创新作为核心和根本,贯穿于创建工作的各个环节。华阴市常委会研究推进全域旅游工作、石泉县的四大班子齐抓全域旅游等领导机制创新,石泉县旅游项目贷款贴息、蓝田县民宿发展奖励等政策创新,华阴市国道改线工程、临潼区厕所革命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突破,杨陵区农旅融合、太白县5A级县城等产品供给创新,临潼区旅游退赔监理等市场治理创新,眉县、杨陵区渭河画廊建设等环境建设创新,陈仓区大水川“生态+扶贫”、宁陕县、留坝县全域旅游扶贫等创新对全省、全国具有推广价值,通过创新进一步激发旅游产业发展活力,切实使市场在旅游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以来,旅游产业规模和质量同步提升,至,全省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6.0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4621.68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8.47%、25.39%。旅游业对全省经济社会的综合贡献率不断提高,据旅游统计测算结果,旅游业直接增加值和综合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是8.41%和15.48%;旅游就业占到全省就业总人数的12.33%;旅游业直接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1.23%;旅游业直接实现税收占全省税收总额的比重为9.27%。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52354.21万人次,同比增长21.86%;旅游总收入4965.33亿元,同比增长29.09%。

坚持标准导向、问题导向,强力推进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

三年来,全省各级各部门按照文化和旅游部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创新举措,加大投入,分工落实,扎实推进各项创建工作,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随着创建工作的逐步深入,一些短板和问题就暴露出来,特别是党政统筹力度不够、体制机制改革不够深入、政策创新力度不够、公共服务不够完善、核心景区吸引力不够、融合发展力度不够、要素产品品质不优、整体品牌宣传投入少等问题较为突出。围绕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吃透要义,拿出硬招,务实高效推进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

(一)强化全域创建意识。

通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工作调研等形式,加强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和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等指导性文件和中省领导讲话精神的再培训再学习,指导创建单位理解把握全域旅游发展的内涵、规律、特点、思路,明确创建工作的主体、重点、方法、标准,完善创建工作的督导、考核、问责机制,强化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促进形成思想自觉、工作自觉,进一步增强创建的紧迫感、为全省乃至全国探索可复制可推广创建经验的责任感、通过创建带动整体工作上水平的使命感。筹备召开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系统总结前一阶段创建工作成效,对下一阶段创建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二)突出全域创建重点。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指导并推动构建党政统筹推进全域旅游的体制和工作格局,增强文化旅游部门统筹旅游业发展的能力,完善适应全域旅游管理的综合协调机制,实现从部门推动向党政推动转变。推进全域旅游规划与当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的有效衔接,使全域旅游规划成为整合各方资源、资金和力量的重要抓手。加快产品体系建设,以做优做强旅游城市、做精做大旅游景区和做美做特旅游乡村为重点加快全景覆盖的产品体系建设,以旅游厕所革命和智慧旅游为重点,加快建设主客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景城、城乡、景村的景观和服务体系一体化。统筹推进“旅游+”,指导创建单位加强旅游与工业、农业、文化、宗教、文物、教育、体育、电信、卫生等部门合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宗教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发展旅游电商,推出更多的文化演艺精品,延长旅游产业链,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加快全域旅游标准化建设,对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指导创建单位结合实际制定农家乐、民宿标准,突出游客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服务点)、旅游厕所、停车场、旅游信息图形符号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标准的落实。指导构建政府、企业、居民、游客“四位一体”的全民营销体系,积极营造发展全域旅游的良好氛围,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强大合力。

(三)增强全域创建动力。

发展全域旅游需要政策保障措施有力,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沟通协调,鼓励、推动创建单位出台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政策和扶持措施,强化土地、金融等政策保障。加大对创建单位在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加强对乡村旅游、旅游扶贫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扶持。加强与省级相关部门的协调对接,加大工作指导,鼓励创建单位创新投融资模式,用好国家专项建设基金、产业基金和政策性银行贷款,破解全域旅游的投资和持续运营难题。借助中省举办的文化旅游展会、博览会,加大对创建单位的重点旅游项目推介倾斜力度,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发展全域旅游。

(四)探索全域创建模式。

以特色引领全域旅游发展,鼓励创建单位及其他市区县立足本地旅游发展实际,精准选择改革创新的重点和方式,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特色,探索各具特色的统筹发展机制、旅游用地改革、投融资模式、旅游环境综合管理、“旅游+”产业融合、旅游扶贫等发展模式,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镇村、都市全域旅游示范区、依托风景道的全域旅游示范带等各类旅游改革创新示范区,加快培育特色旅游产品业态,延长旅游产业链条,推动形成各具特色、典型示范、创新活力迸发的全域旅游大格局。

供稿: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制作:丁娇

审核:西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