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罗马全面战争2 罗马全面战争2修改器

罗马全面战争2 罗马全面战争2修改器

时间:2023-12-15 11:48:54

相关推荐

罗马全面战争2 罗马全面战争2修改器

#文史探秘# “三十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建立(三)。三十年战争是两次世界大战之前欧洲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主战场神圣罗马帝国损失了至少五分之一的人口。有的地区甚至锐减三分之二的人口。这个人口损失比例,甚至远远超过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损失最惨重的苏联。当时的人均寿命只有17岁。也就是说,很多在战争初期或中期出生的德国人根本就不知道和平是什么样子。战争的血腥和惨烈,双方都损失惨重,新教联盟略占优势,最后是天主教联盟求和,双方都同意坐下来谈。

真实的世界第二次大战照片,重回那个被历史铭记的年代

图一:意大利法西斯党魁和法西斯党徒在罗马的游行;

图二:在埃塞俄比亚的战争中,四名意大利士兵正在瞄准目标;

图三: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并在城上升起意大利国旗,埃塞俄比亚皇帝求助却无人理睬;

图四:西班牙内战中,政府军士兵正在教授妇女如何使用枪支;

图五:耗时六个月,挖了600码的地道,安放地雷引爆,300名法西斯叛军被炸死;

图六:叛军士兵朝政府军的机关枪阵地丢来一颗手榴弹;

图七:秃鹰军团轰炸机在西班牙的上空盘旋飞行;

图八:几十个家庭为了躲避飞机的轰炸,躲到了地铁月台里避难;

图九:西班牙内战是最早对民用目标进行大规模空袭的战争。

#二战风云#

罗马帝国从建立到灭亡的这段时间中,领土曾横跨欧亚非三块大陆,军事力量堪称数一数二的强国。国力达到巅峰后,罗马帝国的不少问题逐渐暴露,国家开始慢慢走入衰落,这时有一个人站了出来,他的出现让罗马帝国再次续命百年,这个人就是图拉真。

图拉真在军事上采取对外扩张,对内开始排除异己,稳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同时转嫁政治矛盾,这让罗马帝国的政局趋于稳固。图拉真执政时期的一手杀戮,一手仁慈的改革,这让历史对他争议很大。

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图拉真的不少改革措施,无疑是有利于罗马帝国走向繁荣的,可是他用的转嫁政治危机的手段,却饱受了历史的批判,这让图拉真开了历史的先河。

此后很多政治家都在执政后采取了转嫁危机的手段,来为自己造势,那么图拉真当年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他的一手杀戮和一手仁慈的改革,体现在哪些地方?

一、对外扩张转嫁国内危机

时间进入到1后,这一年的罗马帝国开始走上了国力的巅峰时期,可是在国家发展中暴露的问题也不少,在国家迈入封建社会的转型中,罗马帝国的不少政策执行得并不到位,导致罗马帝国想要真正转型为一个封建主义国家,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

可是当时罗马帝国已经出现了大量自耕农的土地流失,土地兼并严重,加上国家官僚系统腐败,所以罗马帝国即便是一个强国,可也是勉强在强风中支撑了。在这种情况下,执政的图拉真,开始了东征,打算借助战争来缓解国内矛盾,同时扩充国家财富,获得更多可用土地。

图拉真东征的目标就是安息,同时也是帕提亚王国。这个王国占据了东至南亚边缘,西至小亚细亚半岛最边缘的亚美尼亚的庞大领土。面对这样一个实力强劲的对手,图拉真还是力排众议决定东征,彻底消灭帕提亚王国。

带着军队出发后,图拉真吸取了前任的教训,他从小亚细亚半岛进军,首先进攻亚美尼亚,此后用围点打援的方式,歼灭了大量敌军,取胜后,开始大规模进攻帕提亚王国。看到罗马帝国的军队已经打到了家门口,帕提亚王国却还在内战中打得你死我活,根本没有心思管边境的变故。

于是当罗马军队杀入国内后,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消灭了这个实力强劲的王国,这让图拉真通过这一战的胜利,让他在国人心目中树立起了一个正面形象。可一路攻打到帕提亚王国国都的罗马军队,在图拉真的授意下,所到之处都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这也让历史对图拉真的这种做法抱有了偏见。

二、富有开创性的改革

一手制造杀戮的图拉真,在战争上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可是他也指导了国内的不少改革,这让罗马帝国深受他改革的红利,一直续命了百年。针对国内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图拉真采取了减少商业税,鼓励商业发展,同时将国家通过战争新获得的土地。

在分给有战功的官兵外,更多的分给了国内没有土地的自耕农,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政治和经济矛盾。图拉真通过改革后,让罗马帝国获得了渊源不断的财源,同时国家财政力量的雄厚,也是他能够快速击败帕提亚王国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对本国有一系列改革措施外,面对刚刚征服的帕提亚王国,图拉真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比如严格执行法律,维持当地人民的基本生活,减少当地民众的税负,估计帕提亚王国的人民加入到罗马帝国的发展之中。

图拉真通过这些改革,让帕提亚王国的国民很快开始认同罗马帝国,纷纷加入到了罗马帝国的长远发展之中,所以图拉真在改革上的一面便体现出了他的仁慈和道德,于是这也让历史对他的评判陷入了褒贬不一的程度。

三、屠杀犹太人的始作俑者

追溯欧洲排犹的源头,图拉真肯定是榜上有名了,这让犹太人在日后数千年的历史中都将图拉真描绘为暴君。当然图拉真屠杀犹太人,这是一种种族集体镇压的表现,可是引发图拉真采用军事镇压的手段的原因,还是犹太人的得寸进尺。

看到罗马帝国征服了帕提亚王国后,犹太人开始提出了复国,想要重回到今天的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完整的王国,这对于统一的罗马帝国来说肯定是一个挑战了,所以自然是让图拉真认为这是在挑衅罗马帝国的权威,于是开始有计划地屠杀犹太人,以镇压的他们的在政治上的运动。

犹太人在复国运动中遭遇到了失败,可他们激励了无数在高加索的小国,让他们有了复国的成功的信心,于是罗马帝国在西亚部分的统治压力陡然剧增,无奈之下,图拉真只能继续采用军事镇压的手段,来打压当地民众的复国之心。

通过无数的杀戮,图拉真可谓是一手炮制了不少惨剧,于是图拉真后来在西亚远征多途中患病,后在返回罗马城多途中病逝,可以说也是对他一手制造杀戮的报应了。不过一手制造杀戮,一手制造国家发展的图拉真,在其政治生涯中,还是推动了罗马帝国的发展,稳固了罗马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可以说是一位难得的有为君主。

通过东征进一步扩大罗马帝国领土的图拉真,将罗马帝国的国力推入了巅峰期,这让他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改革,大大增强了罗马帝国的整体实力,为罗马帝国续命百年之久。

查士丁尼在位期间,一直想收复意大利、恢复罗马原先的版图。此时的罗马城已经经历了多次战争,常年战火让罗马城千疮百孔,尤其在东哥特人占领罗马之后,更是将罗马城夷为废墟。

查士丁尼有重建罗马辉煌的理想,但在修复意大利之后,却并未迁都罗马,其中有怎样的原因呢?

一、罗马城走向没落,拜占庭繁荣昌盛

早在公元408年,罗马城就已经饱受战火的摧残和蹂躏。哥特人入侵罗马城,将城内财宝洗劫一空,一场瘟疫的降临,更是摧残了罗马人的意志。

东罗马因为有外邦的侵略,无法支援罗马城,最终导致罗马城落入哥特人的手中。短短三天,罗马城由辉煌跌落低谷,到处尽是满目疮痍、残壁断垣。

公元452年,汪达尔人野心勃勃,向意大利发起进攻,最终成功占领罗马城。罗马再次遭到洗劫和屠杀,城内仅剩下了7000人口。

在罗马城不断遭受蹂躏之时,东罗马拜占庭却繁荣昌盛。公元五世纪初,拜占庭的经济和军事得到迅猛发展,短短几年,一跃成为欧洲数一数二的大都市。

公元536年,东罗大将贝利萨留受查士丁尼派遣,向罗马城发动进攻,于同年12月成功占领罗马。但贝利萨留却遭到了查士丁尼的猜忌,统军大权旁落他人。

东哥特人趁此机会攻下罗马城,当贝利萨留再次来到罗马时,发现这里已经是一座空城,所有的金银财宝再次遭到洗劫,罗马再次成为一片废墟。

在贝利萨留的努力下,罗马城重新建起了工事防御,挡住了东哥特人新一轮的进攻。但是三年后,贝利萨留被调往意大利阵地,罗马城又被东哥特人占领。

公元552年,查士丁尼终于派遣重兵与东哥特主力激战,不可一世的东哥特王国灭亡,罗马城终于回到了东罗马帝国的手中。查士丁尼誓将重建罗马城,让罗马城重新恢复辉煌,是他的毕生所愿。但此时的罗马城已经元气大伤,不再具备成为首都的资格。

二、对意大利的统治尚未稳固

公元552年,查士丁尼派遣大军发动塔吉尼纳战役,并于这场战役中大败东哥特人,不仅收复了罗马城,也收复了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

但是意大利的政局并未稳固,法兰克人对这片土地虎视眈眈,东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打败了法兰克人,但意大利也只是处于暂时稳定的状态。

在政局如此动荡的情况下,首都的位置至关重要,罗马城此时的军事力量并不强大,如果将首都放在罗马,极有可能产生丢城的风险。

查士丁尼一世认为,首要任务并不是迁都罗马,而是稳固意大利地区的统治。他不能让这片土地再次被外族入侵,成为外族手中牵制整个东罗的武器。

历史证明,查士丁尼一世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在他离世后的不久,意大利大部分地区再次丢失,罗马版图再次缩小。

查士丁尼一世是东罗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但其儿子却并没有父亲的雄才大略。查士丁尼二世继位之后,外族开始了新一轮的进攻。

无能的查士丁尼二世不仅丢失了大部分意大利地区,又在与波斯的交战中一败涂地,最后被迫传位提比略二世。此后的东罗逐渐走向没落,只有名义上的统治权。

三、宗教信仰发生冲突

属于东罗的拜占庭所信仰的是东正教,而罗马城以基督教为主导信仰,两者之间的宗教信仰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冲突。

在当时的中世纪,宗教信仰对民众和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宗教产生的矛盾频频发生,此时如果迁都罗马,势必会造成宗教上更大的冲突与矛盾。

总结

东罗马帝国虽然发起了收复罗马城的一系列战争,并且也取得了暂时的控制权,但此时,罗马城已经饱受战火的摧残,昔日的辉煌早已不复存在。

虽然东罗皇帝查士丁尼大帝雄才伟略,最大的理想是扩张罗马版图,意图让罗马城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大都市,但是内忧外患,罗马城始终处于局势动荡的状态。

外族侵略者一直把罗马城视为最大的一块蛋糕,每次侵略都给罗马城造成了难以恢复伤害。罗马城的经济与军事频频遭受打击,想要重建的难度非常之大。

查士丁尼并非不想迁都罗马,只是意大利地区政局不稳,外族侵略者虎视眈眈,罗马不具备强大的军事抵御能力,把首都放在罗马,等于将自己的弱点暴露于对方眼中。

罗马城虽然曾经是整个罗马的灵魂都市,但也只是往日辉煌赐予它的光环。不同的宗教信仰,让罗马民众与东罗统治者貌合神离,强制迁都只能带来更大的冲突。

从经济角度来看,罗马财富早已被数次战争洗劫一空,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撑,无法抵御外来入侵者。从政治角度看,罗马没有稳固的政治局面,随时面临外族的威胁和侵略,薄弱的军事力量很有可能会成为东罗的软肋。

从宗教信仰角度看,东罗与罗马城民众信仰发生冲突,东罗统治者无法对罗马城形成精神上的统治,这是不容忽视的内忧。

所以,东罗马帝国即使在收复意大利地区后,依然没有让罗马城成为首都,这是统治者深思熟虑后做出的结论,也是根据当前局势做出的决定。

11月5日罗马举行全国和平示威

11月2日Anpi报道,由欧洲和平网推动、Anpi策划的全国和平集会将于11月5日12.00在罗马共和广场举行。示威的主旨是反对战争、反对使用核武器、谴责侵略,呼吁俄乌双方“立即停止这场战争”,请求双方立即停火,并进行和平谈判。除了Anpi和一些左翼协会,CISL工会和UIL工会也参与其中。Anpi作为左翼协会,对中右翼梅罗妮政府通过的首套部长级法令非常不满,在刚刚发布的一份声明中,Anpi表示:“反狂欢法令是一种不正常的惩罚方式……占领学校、大学,甚至静坐,谁来决定这些行为有没有危害公共安全?”

马略改革是在罗马共和国时代末期最为重要一次改革。他的改革使得公民与贵族,重新找到利益的共同点,再次把矛盾压制住,开始重新走向对外的扩张与争夺。

罗马在共和国末期已经成为覆盖亚欧非三大陆的国家,使得地中海都成为了古罗马共和国到内湖。

按照道理说,古罗马共和国已经足够强势,不太需要进行军人化来维持国家的统治。那么为什么在马略改革之后的短短一百年内,就使得古罗马还是迅速进入强人与军人政治?

一、使得一部分平民希望通过战争来获得阶级上升

在古罗马共和国后期,实际上马略的改革是吸取了格拉古改革失败的教训,才使得自己的改革更换了方向,才取得了成功。格拉古改革是要专注于土地改革,要彻底的打破贵族对于社会资源与权力的垄断。

对于贵族来说,这无异于“与虎谋皮”。所以格拉古兄弟的改革在与贵族的冲突中,快速走向失败。格拉古兄弟也因为改革失败而在冲突中被杀死。格拉古改革是彻底的,是能够解决古罗马共和国存在的贵族阶级太过于庞大的根本问题。

然后成功使得古罗马共和国,走向公民体系。但是,在古罗马的塞尔维乌斯创立的森都利亚大会中,其核心还是库利亚大会的贵族体系,只不过森都利亚大会把更多的公民放入到了大会中使得贵族“隐身”在看上去“平等”的公民投票中。

格拉古如果能改革成功,那么古罗马的文明进程将会彻底改写。不过,贵族是绝对不可能轻易放弃自己的权益的。于是这一项堪称伟大的改革,最终以贵族的强烈反对,而以失败而告终。

格拉古兄弟的改革失败了,可是,古罗马共和国的问题还是存在,还是需要进行改革。既然触动贵族根本的土地改革无法实现,那么马略改革就是把军队进行改革。进一步使得“森都利亚大会”的盘子变得更大。

他把所有的公民都加入到了“森都利亚大会”中,使得公民、贵族实现联合。在之后,用大量的公民兵对外发动战争,对内压制自由民与奴隶。这样又使得古罗马的势力天平,达到了一个新的平衡。

不过,这个方法也只是延缓了内部的矛盾与冲突的发生时间,而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反而在之后,大量的公民兵加入军队之后,使得军队势力变得庞大。使得古罗马帝国迅速进入军人政治。

二、执政官

马略改革,使得内部增加了许多的军人,军人的增加就会增加新的成本。国家体系就必须找一个新的获得利益的方式。于是就开始倾向于对外战争。对外军事与扩张不仅使得罗马的军人增加,而且之后很快就出现了军事强人。

军事强人手中的势力一旦膨胀起来,那么军事强人就会获得越来越多的控制力。在马略改革之后,他的继任者苏拉,就逼迫元老院,让他成为终身独裁官,这实际上就是在走向帝制。

而在之后的三巨头时代,再到凯撒独掌军权的时期,凯撒与帝制只差一步。而他的养子,也就是继任者,屋大维,通过对军队的改革,加强了自己的军权,创立禁卫军,使得自己成为古罗马帝制的开启者。

三、元老院无法再控制军权

元老院在共和国时代,有着管理执政官的体系一般是由两个执政官并存,有一个管理内政,而一个带领军队对外战争。

而当遇到极为紧急的事态的时候,元老院就会允许有一个执政官成为“独裁官”,统领军权与一切行政大权,他的权力也凌驾于所有人之上。

不过,这种权力首先是有条件开启。只能在国家危急时刻,由元老院批准。其次,这种权力的使用也是有时限的,由元老院决定时限长短。一旦元老院发现国家不再危急,就会很快熔断独裁官的管理,重新推选两位执政官,替代独裁官的职责。

这一项制度,很好地把独裁官的权力牢牢钳制住。不过,当马略改革之后,军人的能量上升,元老院也就越来越限制不了独裁官的任免。苏拉就担任了好几年的独裁官,而凯撒更是使得自己成为终身独裁官。

这也使得元老院觉得凯撒的独裁,影响到了元老院的统治。所以凯撒最终被元老院成员刺杀。在之后的屋大维,利用军权,不仅使自己成为独裁官,而且,使自己地位再度上升,成为“奥古斯都”。

马略改革,使得军人势力崛起,而执政官有了军权,使得他们脱离了元老院的管束,最终,使得古罗马快速进入了强人和军人政治。

总结

马略的改革,在根本上是扩大化的“森都利亚大会”。而森都利亚大会的扩大,使得军人增多。军人增多,军事力量就变得强大。军事变得强大,就使得执政官手中的控制力上升。执政官通过利用军人的力量,使得自己脱离了元老院的控制。

所以,最后执政官很快成为独裁官,然后古罗马共和国迅速进入军人政治,然后就是古罗马共和国时代的结束,古罗马进入了帝国时代。不过,元老院的贵族并没有很快没落,他们后来与罗马皇帝、禁卫军,形成了新的平衡。

游戏看人品 ,输赢见心态。

我曾经玩过一款以罗马战争为题材的策略手游。同服玩家被分成三派人马,采取团战和个人战相结合的方式杀敌升级。

来说说我在这个游戏中遇到的各种人吧。一是领袖型。有组织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有一定的战斗力。他不一定话多,但能给人一些安全感。在团战中,即使处于被动地位,他也能审时度势安定军心,力求卷土重来。二是装“领袖”型。战斗力较高,但需要所大家以他为中心,从不承认错误。除了平时听他指挥,所有获得的资源或好处都要先给他。又或许无论对错都习惯鄙视对方操作。这样玩下去,他自己和队友都觉得委屈。三是推卸型。凡事责怪别人,与队友一起团战输掉了,抱怨队友不给力;自己打个人战输掉了,抱怨网络不行,抱怨对手太阴险,又或者抱怨队友养肥了对手。不停地忽略内因抱怨外因的人,最无能。四是消极型。未按他的打法就骂骂咧咧或者挂机走人,一言不合或者一事不顺就喊着弃游不玩。消极型玩家与推卸型玩家差不多,无论在哪个团队,顺风顺水时他们比谁都叫的欢,一旦处于劣势就指手画脚说这不行那不行。这些人不仅自身心态有问题,还很容易影响团队其他人。五是协作型。有时听从指挥有时也可以自己指挥,与团队中其他玩家携手前行。这类玩家占了大部分,由于不同的认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圈,大家可能有时互相不认同,但都明白合作共赢的道理。六是单机型。从来不说话,从来不看指挥,一般不是故意做些损人不利己的事,也不十分在意游戏规则和游戏技巧。横冲直撞用完资源下线,自娱自乐。七是佛系玩家。对自己没要求,对别人没要求,玩游戏不追求胜利,可能是出于社交需求,就喜欢和大家一起搞搞事情聊聊天,随便干点啥。

有人说,酒品见人品。可能因为,当人喝醉时,大脑多少有点控制不了自己的意识,在被麻醉的情况下会展示内心深处的自己,所以出现“酒后乱性”或者“酒后胡言乱语”。

一个人对待陌生人的态度,体现了他的人品。游戏中,他的队友,他的敌人,大多数都是现实生活中的陌生人。如果一个人团队游戏能玩的很好,做其他事也不会太差,毕竟人不是一座孤岛。一个团队里,总有的人自尊心极强半句不能被说,有的人喜欢活跃气氛凝聚人心,有的人专门负责被调侃被骂。

不管是哪种类型,沟通协作可能是解决问题比较好的途径。我最近在想,跟他人交流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立场,但为了高效的沟通,请去揣摩他人的思维方式。你觉得别人傻的同时,别人也是这样认为你。

不过,如果只是因为一盘游戏,就满嘴脏话不停问候别人家人祖先的,真是有点LOW。现实里要也这样,估计总有一天被打掉满嘴牙。游戏只是娱乐,没有必要上纲上线,没有人愿意输。要是输不起,就不要玩好了,自己何必为难自己。

最后,希望所有玩团队游戏的人所获得的快乐既不缺观众,又不需观众。

漫画《伊萨克》,由原作真刈信二和作画DOUBLE–S合作完成,漫画的主题是战争和复仇,背景则是日本古代的德川幕府和神圣古罗马帝国双线交叉。

故事的剧情是这样的:大阪夏之阵一战后,德川家族统一了日本的四国五岛,日本结束长达一百多年的战国动乱,进入大一统时期,建立了德川幕府。这时的日本,已经由冷兵器逐渐转向热武器,主角猪左久的师傅芝草佐平是一个出色的火枪锻造师,男主的师兄练藏勾引了师傅的女儿,然而师傅依然决定让男主做继承人,练藏怀恨在心,在弑杀师傅之后,偷走师傅生前打造的名枪,逃往欧洲大陆。

漫画之后的剧情就是,男主以伊萨克之名,代表德国的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用火枪在数百米外取敌人狗头,到了前线又能凭借出色的刀法斩倒一片,很快就成了领军级人物,而有变态心理的洛伦佐(男主师兄化名)则是代表西班牙皇室军队,两人之间的命运对决,被历史的破乱车轮裹挟着滚滚向前……

该作曾获“斋藤隆夫奖”,画风比较丝滑,唯一的缺点就是:它还在连载,且更速一般[黑脸]

罗马军团与阿尔卑斯山

公元前,罗马帝国军团翻越阿尔卑斯山脉,横扫并征服了半个欧洲。

无法确定是罗马统治者屋大维还是提比略的行为。由于屋大维于公元前逝世,所以我们暂且将功劳归功于屋大维。

另外,凯撒有过征服高卢的十年战争,应该也曾经翻越过阿尔卑斯山脉。

可以说,阿尔卑斯山是罗马人胜利的保护神。

一,阿尔卑斯山脉

位于欧洲中南部,覆盖了意大利北部、法国东南部、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南部及斯洛文尼亚。阿尔卑斯山脉自亚热带地中海海岸法国的尼斯附近向北延伸至日内瓦湖,然后再向东北伸展至多瑙河上的维也纳。

阿尔卑斯山脉呈弧形,长1200千米,宽130—260千米,平均海拔约3000米,总面积大约为22万平方公里。其中有82座山峰超过4000米的海拔,最高峰是勃朗峰,海拔4810米,位于法国、意大利和瑞士的交界处。

阿尔卑斯山脉地处温带和亚热带纬度之间,高峰全年寒冷,在海拔2000米处年平均气温为0℃。

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大的山脉,同时也是个巨大的分水岭,欧洲许多大河如多瑙河、莱茵河、波河、罗讷河等均发源于此。

综上所述,阿尔卑斯山脉气候环境恶劣,但是海拔不高,却雄踞欧洲,成为统治欧洲的高地,因此,跨越阿尔卑斯山脉,是罗马人的无所畏惧的勇气,也是高明的战略战术的表现。

二,高卢战争

这是一次高卢总督恺撒为壮大自己的实力,战胜自己的对手进而确立独裁统治而进行的一场扩军备战、掠夺财富的残酷战争。

高卢战争包括8次军事远征。

恺撒对高卢的战争之所以能够取胜,最主要的原因有两点。

1.罗马军队在人员和技术装备上占有优势。

2.恺撒本人智勇双全,有一条正确的战略战术和谋略计策。孤立、分化敌人,用有力的军事手段战胜了数量上占有优势但意志不统一的众多部落。

3.我们加一条,凯撒穿越了阿尔卑斯山脉,居高临下,以突然袭击打破了敌人的准备。这是军事上的地理优势。

高卢战争的胜利,为罗马共和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三,总结:

1.说一个反面教材:根据历史记载,斯巴达克起义军两次避开罗马城,决战时也力图避开罗马的主力。但是起义军一直局限于狭小的意大利半岛。可以想象,只要越过阿尔卑斯山,就可以摆脱罗马的纠缠。

在顺利击败罗马军团的阻击,起义军到了阿尔卑斯山下,却突然返回意大利。最终惨死在罗马军队合围中。

事实证明,斯巴达克起义,没有明确的军事战略目标,无法真正打击罗马统治者。

2.罗马统治者遵循凯撒的军事路线,翻越阿尔卑斯山,终于成为欧洲的征服者。地理条件,特别是高地和高峰,赋予了军事上的先天优势,从古至今,这一铁律依然控制着军事斗争的主要矛盾方面。

[微风]狄纳里货币诞生原因

首先,军事扩张在不断地持续;公元前5,古罗马进入共和国时代,但是对外扩张的行动在稳步前进,既然在持续地发动军事行动,就需要大量的金钱来支撑战争。

不过古罗马共和国的铜矿储备是有限的,因而古罗马共和国的统治阶层把阿斯铜币的重量给减轻,这样可以铸造更多的钱币;

但是这样做就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阿斯铜币本来就是称量货币,也就是说这个阿斯货币之所以能被民众认可,就是有着足够的重量,而现在为了统治阶层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让称量货币远远不够标准的重量,从而导致阿斯货币在古罗马民众心中逐渐失去地位。

其次,两次布匿战争的收获;公元前289年到公元前2,古罗马经历了两次布匿战争和皮洛士战争,通过这些战争,古罗马共和国不仅占领更多的领土和疆域,同时还获得了很多银矿,让本来不敢随意铸造银币的古罗马有了足够的银币原材料,因而在公元前2,古罗马开始铸造发行狄纳里银币。

[微风]古罗马狄纳里银币的诞生

第一,确立狄纳里银币的重量标准。公元前2,古罗马共和国的统治者确定要发行狄纳里银币与阿斯铜币一起流通,但是关于这个银币每一枚的标准重量应该是多少,成为铸造狄纳里银币的一个重要事项。

因为阿斯铜币的重量已经被削减到只有最初的六分之一,而阿斯铜币和狄纳里银币实际上都是模仿古希腊的钱币铸造发行的,所以决定以古希腊的德拉克马银币作为衡量银币重量的标准。

古罗马原本自身的核心重量单位是罗马磅,1罗马磅等于1阿斯,1阿斯相当于327克,而古希腊的1德拉克马相当于4.37克,然后为了铸造狄纳里银币把核心重量单位改为与古希腊同标准,即1罗马磅改为74.83德拉克马;

也就是说,1罗马磅的原材料在铸造狄纳里银币时需要2.83德拉克马的成本,剩下的才是最终铸造出来的狄纳里银币,共72枚,因此1枚狄纳里银币的重量,确立大约重量要达4.54克,1德拉克马也是差不多这样的重量。

确立狄纳里与阿斯铜币的兑换比率。也是按照之前20枚阿斯铜币可兑换1枚2德拉克马银币,因此相当于1德拉克马等于10枚阿斯铜币,而根据前面的核心标准重量单位的确立。

因此1枚狄纳里银币兑换10枚阿斯铜币,狄纳里这个词在拉丁文当中也是10个的意思,所以狄纳里就是10个阿斯铜币价值。不过最后在实际铸造出来之后,一枚狄纳里银币只有4.38克,在狄纳里银币的正面是神和“X”(X是罗马数字10,代表值10个阿斯铜币),背面还是神像以及币文“罗马”。

[微风]古罗马的狄纳里银币被废除的过程

公元前201年,狄纳里银币的重量就开始发生变化,即从原来的4.54克减成3.89克一枚,这个原因还是为了节约铸造的成本,此后这个重量保持了136年。

到公元64年,古罗马共和国的罗马城遭遇火灾,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古罗马共和国的统治者再一次改变狄纳里银币的标准重量,一是因为修建罗马城需要大量的钱财,二是因为统治者想要通过这种手段捞钱,这一次从3.89克改为3.41克。

公元前27年,古罗马共和国政治体制再次发生改变,因为公元前44年,凯撒遇刺身亡,指名要传位给屋大维,但是屋大维当时不在罗马城,因此大权被元老院的元老掌控,他们不想把权力还给屋大维。

于是屋大维发起军事夺权,经过的斗争,先后灭掉好几位阻碍自己登上帝位的重要人物,最终在公元前27年,屋大维掌控罗马的最高权力,确立自己个人专制的统治地位,标志着古罗马转为古罗马帝国时代。

因而之前掌握在元老院的造币之权由罗马皇帝自己掌控,这个时候再一次改变狄纳里银币的重量,而且因为阿斯铜币的重量已经降到无法再降的地步,所以对狄纳里银币的减重力度越来越大。

公元3世纪末,罗马帝国让狄纳里银币减重达至1.44克,而这个原因背后还是之前相同的问题,便是罗马帝国在对外扩张过程中缺钱,以及罗马帝国越来越强大,经济发展也需要更多的银币,但是银矿不够,就只能把目光放在减重之上。

狄纳里银币这样的发展趋势已经标志着只能走向消亡,因此在公元294年,罗马帝国的统治者戴克里铸造发行新的货币,彻底取代狄纳里银币,最后狄纳里银币制度被废除!

[微风]综上所述,古罗马的货币发展历史与中国古代的货币发展历史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减重这一项,在中国的秦朝和西汉初期都有出现过,连目的都是类似,基本上是为了军费和经济发展以及捞钱;

而狄纳里银币之所以被淘汰,主要还是因为罗马帝国的执政者需要方便自己的统治,所以狄纳里银币一步一步地走向淘汰之路!

#古罗马货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