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时间:2021-08-06 22:21:10

相关推荐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用思维导图学世界近代史,简单又清晰

#图文创作打卡挑战活动#山东公考大军 事业编学习笔记 中国近代史(1)

【一天背完考研政治近代史】 ​​​​

初中三年历史笔记(全部都是精髓)第一部分初一中国近代史的2/3的内容,由于图片放不下,所以只能放在下一部分了

《1911》笔记5

辛亥前后发生在中国的革命,史称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但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是:近代中国到底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

通常认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于明末清初,但直到两百多年后大清倾覆之日,中国的资本主义依旧停留在萌芽状态。这种萌芽,不是从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中生成,中国近代没有这些,因此不具备大规模的原始积累,而是不可避免的与封建体制紧密相连,保持着官商、民办、买办的奇艺互生关系。另外,由于没有过渡而是外力强压,中国的资本主义始终处在列强的控制之下,也就不可能发育成熟和独立,所以中国的资本主义面目格外的模糊。

辛亥革命的历程表明,无论资产阶级的上层还是中下层,无论左翼还是右翼,参加革命的是少数,不足以代表阶级或阶层的政治态度。相反,反对革命,支持立宪,则是当时中国资产阶级的基本政治立场,而且在历史关键时刻,他们的大多数也并没有站在孙中山这边。

于是,两个问题模糊不清了:辛亥革命是不是由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或者说,它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孙中山属于哪一个阶层,他领导的革命属于什么性质?

这关乎对中国近代史的再认识。关乎中国人更加透彻的认知民族觉醒的历史。

从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的成分可以判断,这股力量的主要成分是新式知识分子、新军中的革命分子、会党中的反政府分子和立宪派中的士绅,可以肯定的是,知识分子不是资产阶级,也不是旧式文人或者士大夫,它是特殊历史形态下产生的。

辛亥革命,其实是民主知识分子领导的革命。这场革命由于符合中国历史的发展大势而顺天应时。其成功具有偶然性。

中国近代史上“走出国门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的植柳计划

读晚清的历史,总有一种日暮西山、暮气沉沉的感觉,但是在这段历史中,还有这样一群朝气蓬勃的少年人,他们学贯中西、“师夷长技以制夷”,他们救亡图存、慷慨求索。他们就是最早留学西方的一批中国人,是骇浪里最早的远航者!

畅销历史纪实学家关河五十州在他的著作《一个民族的远航》中就记载了晚清社会幼童留学的这一段历史。

这段历史要从广东人、中国近代史上“走出国门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说起。1947年,容闳得到了一个赴美留学的机会。到了美国后,容闳先后完成了初中和高中的学业,并得到了进入耶鲁大学学习的机会,他是第一个就读并毕业于美国著名大学的中国人。可是,容闳并没有被美国这个繁荣的新兴国家所吸引,他的根在中国,他要回到中国。因为自己的经历和见识,他的心里有了一个送幼童留学的“植柳计划”的种子。

26岁,容闳归国,那时候的他,身上具备了东方人的坚忍和西方人的明智,他可以像一名古希腊勇士那样去搏击了。在经历几次就业失败和经商失败后,在朋友引荐下,容闳受到了曾国藩的接待。后来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容闳的“植柳计划”总算得到了实行。

1872年,第一批幼童赴美。读书时,很感动于那些幼童的拼命。据书里介绍,当时的留美幼童在美国的奋斗,几乎就是斯巴达式。他们学业很重,中学、西学都要学。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为了早日回国,他们争分夺秒地学习,努力跳级学习。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他们的体育也没落下,健身、跑步、打猎、跳舞等水平都是超一流,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和魅力在当时的大学里留下了令人惊艳的身影。

虽然在顽固派的阻挠下,这批幼童没有完成学业就被强制回国,但是他们都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他们之中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詹天佑,有驻美公使、通过美国总统争取到庚子款退款的梁诚,有耶鲁大学划艇队队长、沪宁铁路局局长钟文耀,有中国最早的外交官、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有在甲午海战中殉国的沈昌寿、陈金揆等。

后来,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中的梁诚接过容闳未尽的事业,促使清政府建立了“游美学务处”,并再次派遣人员赴美留学。这些人中就有胡适、赵元任、梅贻琦、竺可桢……等一大批后来的有识之士。

梁启超在《中国少年说》中指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无价,少年强,祖国就强,容闳的“植柳计划”就是一个让中国少年变强的计划。在他的推动下,第一批中国幼童赴美,后来这些幼童们又促成更多的幼童赴美留学,促成更多的少年成才,这些幼童们、少年们的成长又为国家的早日独立和强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民族觉醒,国家强盛,始于少年!#历史小笔记##历史有知识##图书##曾国藩##容闳##留学幼童##晚清##觉醒时代#

读《胡适留学日记》笔记(一)

在单位图书馆发现了一本《胡适留学日记》。这本书于1990年出版,总17卷,为竖排繁体字,共1170页。计划用一个月的时间读完。

《胡适留学日记》是胡适留学美国排名十五的康奈尔大学农业学院期间所记。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部经典文献,是了解近代中国留学生史、胡适走向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成长史的最重要文献。

这部书的手稿,在10月16 日晚的“亚东遗珍”专场胡适、陈独秀重要文献华艺国际(北京)首季拍卖会上拍卖,整个专场创下1.74亿元拍卖纪录,最为值得关注的是《胡适留学日记》,在现场经过长达60分钟的激烈竞投,最终以1.3915亿元高价成交,创下文人手稿最新纪录,世人称之为“世界最贵的日记”。

《胡适留学日记》最早印刷出版于1937年,第二次印刷是在1947年。记录了胡适于19——19在美国留学的经历。他在自序中用极其朴实的语言交待了自己写日记的缘由:原本是想写给兄弟们看的,后来发现这些日记记录下了自己“文学主张思想演变”,成为了“一种自言自语的思想草稿”,从此越发重视坚持每天写日记。他从中还悟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要使你所得印象变成你自己的,最有效的法子是记录或者表现为文章。

在这本书的《重印自序》中,他强调自己将书名改为《胡适留学日记》的原因,是为让读者省却考据书名的麻烦。可见胡适的率真性格和始终如一地重视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主旨思想。

《1911》笔记16

19的五月,上至皇族下到百姓,没有人知道这会是大清帝国的最后一个春天,而在这个五月,朝廷竟然还颁布上谕,成立了中国数千年历史上第一个政府内阁。必须承认,这的确是一件史无前例的进步事件。

然而,成立内阁竟然成为促使大清帝国突然死亡的因素之一。

因为谁也没曾想,内阁成员多数是满人和皇族,目的不言自明,皇族内阁丧失了所有政治派别对它仅存的认可,立宪派也开始对朝廷持敌对态度。

尽管梁启超预言暴力革命可能引发国内动乱和列强干涉,但除了革命,似乎已经无路可走,梁启超也开始暗中联络朝廷亲贵和新军军官,伺机发动政变,甚至呼吁包括革命党人在内联合起来,可以想见,连支持君主立宪的绅士们都与朝廷离心离德,王朝必将出于举国恨之的危险境地。

虽然有人感叹如果早二十年在戊戌变法就进行变革,而不是在菜市口疯狂砍头,也许中国近代史会是另一种面貌,因为庚子巨祸之后朝廷施行的新政几乎全是当年维新派的主张。由于变革启动太晚,没有足够的安全准备时间,显得至为窘迫而导致最终垮塌。

但是从世界宪政制度的起源和发展进程看,产生宪政制度的任何因素近代中国都不具备,也许变革早一些,清廷倒台晚一些,但不会改变它的最终命运。

也有人拿日本的明治维新举例,而且晚清宪政变革的蓝本也是出自日本,然而,日本和中国近代的历史还是有很大不同,皇族和民众的认知也和清廷上下的认知迥异,熟悉历史的可以理智辩证的比较一下就会明了。

一切都已经晚了。

感谢,刘厅长的多年苦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