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施蔷生:精神病人为发泄情绪四楼扔刀子获刑

施蔷生:精神病人为发泄情绪四楼扔刀子获刑

时间:2020-06-29 00:38:33

相关推荐

施蔷生:精神病人为发泄情绪四楼扔刀子获刑

#上海头条#

抬瘫痪老人下楼做核酸检测的辨析

近日,一则图文新闻在网上热传。我起初看了还很感动。

上海闵行区吴泾镇永南小区有位八十多岁、腿截肢的癌症病人,平日里瘫痪在床,家中只有一位老人在照顾。楼里没有电梯,如何下楼做核酸成了难题。接到求助后,居委干部和志愿者5人穿着防护装备,合力抬着轮椅从四楼一层一层往下挪。到了楼下,两位老人激动地说:“太感谢了你们了,你们辛苦了!”

后来有网友将又一次发到网络上,并加了一段按语: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从前有个阿拉伯人,比赛赢了头骆驼,回家要杀骆驼的时候发现刀在三楼,然后他就请了几个邻居,把骆驼抬到了三楼……,这故事我一直以为是瞎编的。

任何比喻都是有一定缺陷的。这则故事的比喻,可能与抬瘫痪老人做核酸事例不一定准确。但其中的逻辑和哲学涵义让人思索。

首先,判断这则事例是否一定需要做核酸检测?

一个80多岁老人长年瘫痪在床,又患绝症,腿截肢,基本不予外人接触。照理可以不需要做核酸。而应让照顾其生活的另一老人先做核酸检测。如果是阳的,再考虑是否要让瘫痪老人再做核酸检测?

即使瘫痪老人要做核酸,还有两种方式可选择:由检测人员上门帮瘫痪老人做核酸;或者干脆改为抗原自测。

其次,要评估抬瘫痪老人下楼做核酸的风险。

一是从四楼抬到一楼的过程中,万一瘫痪老人或帮助抬的人中有一闪失,造成老人的病情加重,这一责任事故谁来承担?居委会干部和志愿者事先有无想到这个问题?

二是帮助抬瘫痪老人有五个人。万一这五个人中有人处于病毒潜伏期,或者楼道里有病毒因子,那么本来免疫力就十分下降的瘫痪老人和照顾的老人,他们一旦感染上,这以后家属追究起来,又是谁能说得清楚?

三是自上海3月28日“封管控”以来,不少“足不出户”的居民已连续做了不下10次的核酸检测。这次,居委会干部和志愿者能帮助抬下楼梯,后来的多次,也一直是这样方式吗?

另外,居委会是否有权担责决定核酸检测中的“特例特办”?

一般而言,居委会理应在开展多轮核酸检测前,对所在区域里的病残老人有个大致的了解。尤其对长年已经瘫痪在床,或身患癌症的病人应该掌握清楚。这批老人是否要做核酸检测,或怎么做?应该事先心中有数,或请示街道。街道领导也有必要事先指导居委会如何开展对特殊情况的老人做核酸检测。这类情况,在相关小区也不是个别现象。就看居委会主任和街道领导是机械执行上级的指示,还是实事求是有担当的开展做。这取决于他们头上的“乌纱帽”和抗疫工作表现的评判,是来自于广大居民还是分管上级。包括他们内心的良知和人道主义精神。

行文至此,想到80多岁的中国著名社会学家邓伟志先生,近日撰文呼吁:面对上海疫情中出现的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建议为各级干部、警察、医务人员、居委、物业、志愿者以及有关商家、交通,尽快制定出具体的、适用于抗疫的行为规则。有十条八条规则,既可以防止各行其“是”,一窝蜂上去,造成内部摩擦,吵架打架,又可以防止互相推诿,“三不管”,出现漏洞。规则是纪律,不同于防疫法。规则、纪律是德治。法治要与德治结合。法是底线,德的水准高于法。原有的各项规则、纪律在疫情中未必完全适用,要制定新的、实实在在的抗疫规则。

执行抗疫政策的各项行为规则确实很有必要。今晚的市委常委会也提出:悉心照护有严重基础疾病的病例以及高龄老人、婴幼儿、孕产妇等特殊群体;兜牢保障好困难家庭、特殊人群的底线,各方面工作要更加人性化,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温暖。

已有网友反映:那些手拿拐杖老人下楼做核酸中不小心摔倒骨折的增多。市里要对行动不便、患有基础重病、躺在床上等的老年人,在做核酸检测、患有阳性无症状者转运收治及入驻方舱医院等一系列环节,尽快制定具体的体现人性化的操作规程。

闵行吴泾镇永南小区的事例,在于当前全市近2万个小区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我们既要肯定这事例的热心助人一面,但又感到这事背后对类似整体现象的规范化和人性化运作。

市领导在疫情前多次强调:上海是座有温度的城市,能让人人有出彩的机会和空间。这次抗疫是最好的检验。

4月22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