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三字经读后感600字 三字经读后感八百字

三字经读后感600字 三字经读后感八百字

时间:2024-01-25 08:51:22

相关推荐

三字经读后感600字 三字经读后感八百字

老实学习《三字经》(52)

尽信书《书》不如无书

《三字经》云:“诗书易,乐春秋。如六经,当讲求。”

在上文里,我们介绍了“六经”的篇名和它的正面价值,结论是学习“六经”,对我们有莫大的积极意义。

可以,我们如果把“六经”读死了,变成了书呆子,就会适得其反,“六经”不但不是营养品,反倒变成毒药了。

据《礼记》综合评论道:“《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是什么意思呢?

“《诗》之失,愚”。俗话说,诗言志。有感而写,抒发情感,乐观积极,引人向上的诗歌,当然很好。可是,如果总是无病呻吟,咬文爵字,“关门闭户掩柴扉”,这类文人就愚蠢至极,笨蛋一个。

“《书》之失,诬”。我们读历史要注意,前朝的历史都是后朝人编写的,比如明朝的历史是清朝人编写的,朝廷出钱官修的明史,你能完全相信吗?除了历史上的人名、地名、时间是真的,其他内容,恐怕都不一定靠得住。中国的现代史更是不可信,中学的历史课本就经常改,我们小时候学的历史和后来披露的就有很大不同。日本人跟我们也学了这一手,也修改起他们的教科书了。孟子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历史都是成功者编撰的,所以说,“书之失,诬”,要小心,你可能上当了。

“《乐》之失,奢”。艺术文化发达,社会风气就会变得很奢靡,历史上的文明古国都是在其文化艺术的鼎盛时期衰亡败落的。清朝中期以后,八旗兵因为太过于安乐,军事能力大大颓废退化。乾隆第二次下江南的时候,视察浙江清兵大营,杭州的绿营兵吹奏箫管细乐迎驾,乾隆皇帝大怒,说:你们是军人,整天吹箫弄乐,还能骑马打仗吗?于是下令,军中只准用征鼓号角,其余笙管细乐一律禁止。

“《易》之失,贼”。一个人学点《易经》当然很好。可是动不动就掐指一算,变得神秘莫测,贼头鬼脑的,那就麻烦了。现在,各种“易经大师”满天飞,说的刻薄一点,这些人有不少都是骗子。况且,古人说“察见渊鱼者,不祥也”,历史上未卜先知,铁口直断的人,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

“《礼》之失,烦”。礼仪礼貌固然很重要,但是过分讲究礼数,搞得繁文缛节就不好了,甚至很烦人。清朝前期的八旗人见面问安,能从老太爷、大少奶奶一直问到你家里面那个黄雀……真是令人作呕。

“《春秋》之失,乱”。了解一些历史上的春秋大义当然好,但有时候读历史也会出问题。古代的帝王们阅读历史,学阴谋诡计的占多数,真正把历史当面镜子的少之又少,这些人不读历史还坏不到哪里去,历史书读多了,反而会祸国殃民。

可见,怎么读书比读什么书,更重要。

02 23于合肥亳州路

《万物生灵》——一本教人如何做人的书

开卷有益,偶读有感。

今天陪读,随手拿起书架上的这本书《万物生灵:冯骥才写给孩子的散文》,翻开《小动物》的第12页就发现了一句话:文明的标志是避免相互伤害,很有感触。许多生物链使然,无法抗拒,尚有可言。但我们人类呢?我们的骨肉相残、手足相殴以及至亲好友相互欺骗呢?为什么会相互伤害?其实就是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罢了。殊不知,这样做值得吗?我们的人生意义是什么?即使身为农夫,我想我们也不会心甘情愿地让我们的子孙跟我们一样的生活吧,但我们应该怎样使他们比我们幸福呢?做人要胸怀世界,胸襟宽广,胸怀坦荡,这样的人生才有可能越走越远,路也会越走越宽,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如果你只是一个小市民,小农意识极强,充满自我主义,我行我素,心胸狭窄,小肚鸡肠,一点小事就给人家上纲上线,那么你这些的不良品行万一传给了你的子孙后代,你还指望他们能成就什么大事呢?你觉得他们还能成什么气候呢?所以,归根结底:上梁不正下梁歪。作为父辈、长辈,我们的确应该多读书,多看报,多思考,少刷视频,少八卦。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我们应该每天多反省反省自己,多改造改造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不正的人,其人生必定会有问题的,他的家风和传承也肯定会有问题。这样的家庭一般都走不太远,也不大可能走得出去,往往只能走进死胡同。

读到《麻雀》的第14页:不要轻易相信人。说这是麻雀在与人同居的环境中遗留下来的千年警句。初识此言,感觉如果拿来教育子孙后代,或者教育学生,有点后怕。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的大潮流中,社会变革也使不少的人迷失在这里。不能轻易相信别人,那个“不要和陌生人讲话”的电视剧,是不是也教人这么做的呢?联想到今年九月份开学初,某一学校门口竟然有十九岁的孩子在拐骗五年级的小学生,感到有点惊骇。但是,我们还是要相信,我们大多数人还是挺好的,整个社会的主流还是不错的,这一点我完全相信。所以,我们必须站出来,敢于和那些极个别的不屑为人的行为和个人作斗争,其他相关部门也要跟上相对的防御措施,加大宣传和打击惩罚的力度,让我们这个社会日益安详和谐起来,让我们为自己能够生长在这个国度里而感到自豪!

古人的三字经写得很明白,人之初,性本善。我认为,人与人之间还是相互保存一点美好感会更好。韦唯在一首歌里这样子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不就对了嘛!你献出一点爱,我也献出一点爱,我们大家都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大家都真诚相待,那么我们这个世界就是光明的、温暖的,而不是黑咕隆咚的,我们还有什么可怕呢?我们还能再不相信别人吗?相信自己,相信别人,这也是最起码的一种文化自信。

《万物生灵》这本书说是写给小孩子的,其实又何尝不是写给大人读的呢?我觉得它也应该是送给大人们应该如何做人的一本厚礼吧。谢谢冯老!谢谢你为我们、为人类留下了这么珍贵的经典作品。希望大家都能拿起这本书,特别要经常拿起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那些经典作品,做到爱不释手,常读常新。

腹有诗书气自华

———有感于诗词对女儿作文的提升

(文末附女儿考试作文)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我们已过不惑之年的人年少时也在背古诗词,不过那个年代教育背景下,古诗词背也就背了,纯属应试,高考完就从记忆中剔除,似乎再也没不到使用的地方。

后来结婚生子,初为父母,培养下一代就成了首要任务,没有方法,没有经验,摸着石头过河。背诗词似乎是传统方法,于是,女儿还在襁褓之中时,有空就在床头给她念三字经、童谣;幼儿园也逼着她背唐诗,是因为别人家孩子都会背,我们也不能落后呀!尽管不知道为什么要背诗词。

感谢开始的中国诗词大会,让女儿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原来古诗词中蕴含着那么多的故事,是那么有意境,有画面感。有了方向,夫人就陪着女儿一起背唐诗宋词,查阅资料。孩子的记忆力真好,没过多久,无论背诵诗词数量还是飞花令,我们都一一败下阵来。渐渐的,孩子有了自己喜欢的诗人,苏轼、李白、李清照、毛泽东……背诵他们的诗词,了解诗词背后的故事,顺带也学习了相关朝代的历史、地理知识。

慢慢的,女儿开始在作文中引用诗词,用诗词表达感情,加之大量其他书目阅读,她的语文成绩逐步提升,作文基本都能进一类文,扣分不多。不久之前还获得市里初中作文大赛一等奖。

经常有人问,你家女儿语文成绩好,怎么学的?在哪补课?其实,女儿根本没有补习语文,要说经验,估计就是大量阅读与背诵名家名作。而且,建议养成阅读习惯越早越好,作文是需要时间积淀的。

最后,把女儿刚刚期中考试的作文整理了一下,留作纪念。文中,她不仅把诗词作为了小标题,还在文中多出引用诗词。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张博焱 初二期中考试作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题记

前行,应作为一个人一生的目标。

因为前行,有了工农红军气壮山河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因为前行,有了党从1921到的百年辉煌历程;因为前行,有了马洛里攀登珠峰,只因“它就在那里”的壮举……

我亦在成为更好的自己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独钓寒江雪

夜,越发深了,像是有黑色的墨汁不断的晕染着广阔的天空,从淡淡的灰蓝到厚重浓郁的深黑,老旧的楼房如同沉默的巨人,从始至终静默在暮色之中。黑色幕布上的点点星光,与巨人心口出一点淡淡的橘黄呼应着,相望着;那一点点橘黄,诉说着一个女孩的前进之路。

屋内,台灯伫立在桌角,倔强而执着的散发着橘黄的光芒,在女孩面前的书本上投下阳光般的希望。窗帘上黑色的人影徘徊着,游离着;低沉的吟书声与墙后父母雷鸣般的鼻息奏成苦涩而孤独的和弦。我看着课本上一个个方块字跳跃着,舞动着,汇集成涓涓细流,伴随着越来越低的读书声,一点一滴注入心中知识的海洋。此刻,没有父母的陪伴,没有老师慈祥的目光,没有能照亮远方的阳光。有的,只是台灯微弱的光线,以及“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前进之心。而这,于我已足矣——

天凉好个秋

那试卷上的红叉,称得上“全国山河一片红”,那刺目的分数,称得上“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拿着手机的手微微颤抖,嘴里嗫嚅着,否定着事实,悄然滑落的泪水却已承认了一切。想把一切弃之身后,躲进心中的小角落里痛哭流涕,却还是擦干眼泪,洗去悲伤,重新提起笔。因为心中已了然——前行路上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但我想成为乘风破浪的人。

看尽长安花

当老师告诉我,我是学校唯一一个获得市里作文比赛一等奖的八年级学生,当夹杂着羡慕与佩服的掌声如春风般拂过心头,整夜读书的夜晚,独自垂泪的黄昏如云烟般从眼前掠过,不值一提。脑中只剩“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磅礴诗篇,以及阳光倾落的前行的道路——

这前行的旅程,有孤独,有悲伤,有快乐,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有“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无论发生什么,我都将坚定不移的大踏步向前走去。因为,如诗人汪国真的《山高路远》: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读南怀瑾先生《原本大学微言》有感,南怀瑾先生是享誉世界的国学大师,经史子集无一不通,本书便是以其深厚的国学功力对原本《大学》的解读。此处所说的“原本《大学》”,以别于宋儒朱熹所改的《大学》,取曾子所著之《大学》原本。而“大学”一词,就本书来说,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大学”与传统教育文化中的“小学”相对,“小学”即从洒扫、应对、进退,直到“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之后才进阶为大学。所以,在书中,作者引用清人的诗“一群乌鸦噪晚风,诸生齐放好喉咙。赵钱孙李周吴郑,天地玄黄宇宙洪。三字经完翻鉴略,千家诗毕念神童。其中有个聪明者,一日三行读大中。”诗中“一日三行读大中”,指的就是《大学》和《中庸》。大学的第二层意思,也是深层的意义,是“大人之学”,书中引出周易《乾卦·文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本书对《大学》的解读,取“以经注经”“经史和参”的方法,即用他处经书,如道家、佛家的经书,来解读大学,就是“以经注经”。而“经史和参”,就是用史实,来解读大学文本,书中最经典的就是用中国历史王朝更替的内外逻辑,来解读“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的含义。

人这辈子有许多无解的局。经常看新闻总是发现xx贪官又下马了,受贿的财物,连点钞机都烧毁了好几部,还乐此不疲,一天不见送礼人都心神不宁,,可见钱财这东西的魔力有多么巨大。一旦人的贪欲闸门打开,要关上它就难乎其难。知足常乐谁都会讲,可又有几人能做到呢?没钱时一顿饱饭就很知足,有钱时连一亿都是小目标。如今世风日下,离婚率一路攀升,三妻四妾者不算什么,左拥右抱的也司空见惯,你的新欢又何曾不是别人的弃爱,围城里的人精疲力尽地想冲破牢笼,外面的人挖空心思地往里钻,如此周而复始地恶性循环,演译着一幕幕肝腸寸断的人间悲喜交加剧。国人育儿方法更是奇葩,《弟子规》、《三字经》从小教起,恨铁不成钢啊!可一到实际,却是用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心怕摔的理念去教育,成不成才暂且不论,孝不孝顺以后再说,眼前的是不能让咱的娃吃苦,还美其名曰:“要让娃赢在起跑线上”。人啊人,你贵为高级动物,却每天都在干着极度愚蠢之事,心里非常之矛盾,却往往被可怜的“侥幸”二字所左右,实在是不堪啊!人生苦短,珍之、惜之。惟大起大落、或劫后余生者方能有所感悟。看东航失事之视频有感,欢迎友友们点评指教!

《草房子》读后感

油麻地是曹文轩小说里常常出现的一个地方,可爱的叮叮当当,可怜的杜元潮,作者都是从这个地方写起。这次作者要写的是那金黄的草房子。

草房子描写了主人公桑桑,六年纯真又刻骨铭心的小学生活。他尝到了人性的丑陋,也尝到了临近死亡的对生命的反思,更尝到了生命的尊严。

最值得一提的是主人公男孩桑桑,油麻地小学校长之子桑桑。他是一个拥有丰富创造力的男孩,他在夏日时拿蚊帐剪成了渔网。他是个与众不同的男孩,他想要被别人所关注。他也经历过死亡与病痛,在他得了鼠疫后,奄奄一息,快要到阎王殿时。温幼菊的鼓励,奶奶为他做出的帮助以及他自己的坚强使他慢慢康复。虽然他在得病时要与他的小伙伴们越来越远,但是他仍然做出十分开心的样子,想让别人放心。其实桑桑就是作者本人的化身吧。虽然当时十分穷苦,但是桑桑也十分开心,因为他有人关心。他觉得这就足够了。“知足是福,贪婪是祸.”最近,某报社对中国每个知识阶层进行了幸福度测评,发现小学学历的国人是最幸福的。最不幸福的就是博士后的国人。因为最幸福的人是知足的,他们每获得一点便会铭记在心,他们不会记仇。而博士学历的国人就不一样,他们学历高,他们觉得他们理所应当拿到生活中的所有事物。桑桑的知足使他快乐。

他也十分善良,小时候的质朴、纯真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当他的同学纸月,被学校的男同学欺负时,他,只有他,挺身而出。三字经上说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的本性——善良在他的身上灿灿发光。

杜子康也是令我佩服的人物之一,他本是村里的“富二代”,但是由于一次翻船,把他爸爸的货物翻到了水里。这一翻,翻出一个凄凉的家庭。但是杜子康没有自卑,虽然被迫退学,还是用自己独特的风度,继续生活下去。“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后才有可能是一个强者。”这是作者在《青铜葵花》中的一句话。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我们才能脱离绝望。

黄金似得草房子,映照他们纯真无暇的童心。也许草房子就是作者心中童真的象征吧。

六月十四日星期二 晴转多云

人走了就有了日子了!转眼大妈睡到安稳处已经七七四十九天了……天堂,真美!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