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噼里啪啦过大年 噼里啪啦过大年安全

噼里啪啦过大年 噼里啪啦过大年安全

时间:2019-02-22 23:24:06

相关推荐

噼里啪啦过大年 噼里啪啦过大年安全

#我的春节假期总结#

回老家过年真好 热闹又高兴

噼里啪啦过大年 团圆又快乐

今年刘大哥放假比较早

我们腊月二十五晚十点多到老家了

十六个小时的车程 累是真的累呀

不过回老家过年也开心呀

带娃一起赶集买年货

带娃一起放烟花 一起包饺子

刘大哥掌厨做的年夜饭

几个娃又能聚在一起玩耍

轩宝第一次看见雪 第一次玩雪

我还成功自制了美味猪蹄冻

尝到了久违的家乡的味道

开封羊肉汤 四味菜 麻辣花生 烧饼

糖葫芦 豌豆糕 凉粉 卷煎 豆腐串……

老妈擀的面条 包的饺子

中午弟弟张罗了一大桌子好菜

又是炖猪蹄 又是柴火鸡

……

姐姐提议说我们六个先给老爸老妈拜年

再让六个孩子磕头拜年

这真是和我想到一块去了

我还想着回家撒个娇要个压岁钱呢

图个开心嘛 三十好几又怎样

在父母眼里我们也是孩子呀

真的是好多年没收到压岁钱了喽

(其实红包是我们提前准备好的)

本来的五口之家现在成了十几口的大家庭了

大家围坐一圈 团团圆圆过大年

酒足饭饱 说说笑笑 其乐融融

在一起才叫过年

过年像是一个休止符,用满满的仪式感在心里告诉自己,这不完美,不愉快,甚至有些丧气的一年终于结束了。就在那个叫除夕的夜里,一场欢欢喜喜的团圆饭;一场习惯性的一年不如一年的盛大演出;一阵噼里啪啦的爆竹和烟花声之后,一觉醒来,就感觉什么都是全新的了。难熬的日子被打断了节奏,好运气就会突然盈门。至少为新的出发换了一副不一样的心情。

#头条创作挑战赛# 过年了,合家围坐吃团圆饭,喝屠苏酒,一种混合各种药材的酒,大人畅饮小孩浅酌。没有哪一年是一顿大酒过不了的……

春节一直在过,每年热热闹闹,过春节的人延续了一代又一代,很多习俗传承下来了,比如放鞭炮。前几年禁止放鞭炮,少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和飘散在空气里的烟火气,总感觉怪怪的。年夜饭再丰盛,没有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和串门拜年,精神还是有点恍惚。

年夜饭是越来越丰富了,关于过年的好的传统习俗也要继续传承下去。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古人是怎么过春节的?春节的习俗有哪些呢?春节的习俗在古人的诗文中可见一斑,且搜罗一二。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孔尚任。那些领着孩子放鞭炮的家长,他们在放鞭炮的时候也是一个大孩子培养孩子爱的能力,家长是第一任老师,就像下雪,下的多了,改变了原野的颜色,大地一片白茫茫,春天融雪,浇灌田野,滋润禾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古人每逢过年,有傩戏,点放爆竹,以驱除瘟神。合家围坐吃团圆饭,喝屠苏酒一种混合各种药材的酒,大人畅饮小孩浅酌。没有哪一年是一顿大酒过不了的……

桃木辟邪,古人把对联刻写在桃木上,辞旧迎新,祈望来年风调雨顺,安康顺达。后来把美好的祝愿写在红纸上,贴在门框两边,贴春联习俗传承至今。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文征明。记得小时候,家里人各有分工,分别到亲戚朋友家拜年,重要的亲戚朋友父母要提着礼物亲自拜访,有来往的朋友,让大孩子带着弟弟妹妹走动,不能疏忽。

现如今,信息发达,亲戚朋友拜年都是发短信,发视频,有一些内容还是复制黏贴的,过年期间手机提示音滴滴叫个不停。我也赶潮流向他人发短信,发视频,大家认为这样更方便了,但不会认为这是空虚的礼节,还是上门拜访来的实在亲切。

春节的几大要素:贴春联、放爆竹、喝酒、守岁、拜年,你都做到哪些?请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2月财经新势力#,农村出现5个怪现象,你们那里有吗

自从我国去年放开了疫情政策以来,很多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回到老家,好几年都没有好好团聚的亲人,团聚在一起,倍感欣慰,春节大面积的接触,都没有发生疫情感染,好像疫情一夜之间消失了一样,但是农村却出现了几个怪现象,你们那里有吗?

1、很多年轻人准备返乡发展

现在电商发展迅速,一个手机,一个支架就能支撑起一个自媒体,就能在网上卖货,而且地方不限制,很多年轻人都返乡做起自媒体,把自己家乡的美食,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大有增长的趋势,有个返乡大学生,3个小时卖光了一个村子的苹果,真是让人震惊,很多年轻人都不甘落后,纷纷返乡准备大干一场,既能赚到钱,还能跟孩子老婆在一起,总比到处跟人打工强。

2、婚事减少,丧事增多

尽管我国已经放开了疫情政策,但是,很多人也不愿意大办婚宴,而且随着农村人口的逐渐流逝,年轻人大多不在家里居住,农村的人口逐渐减少了,即使办婚礼也不在村里,而是选择了在外地酒店等地方,但是丧事却越来越多,主要是今年冬天天气比较寒冷,加之疫情的原因,年轻人都抗的过去,但是老年人有基础病的,却在这波感染中越来越虚弱,加之各种基础病,所以没有熬过这个春天,农村的丧事增加了许多。

3、年味变淡了,走亲访友少了

现在过年不让放烟花爆竹,过年再也不是噼里啪啦响彻天的爆竹声,过年都轻悄悄的每个声响,几千年的放爆竹的习俗已经被改变,同时改变的还有走亲串友的习俗,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以前走亲串友,过年后要历经好多天,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才算结束,但是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很多在外打工回来人,因为时间紧急,车又方便,所以赶在一天之内把亲戚全都串完了,好像亲戚之间的谈话聊天也少了许多,更多人都喜欢呆在家里刷手机,或者邻里之间打麻将娱乐,到了初六或者初八,都开始纷纷赶回去上班,慢慢之间,过年的味道越来越淡了。x

4、农村也出现堵车的现象

以前,农村鲜有小轿车,记得小时候,村里来一辆小轿车,都会争相观看,但是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小轿车,而且车子越来越高级了,过年回家都停在家门前,一辆接一辆,年后串门走亲戚,时不时的还堵车,在乡间小路上,这些汽车实在是太显眼,这也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的表现。

5、村里的”光棍“们渐渐增多

以前村里也几乎没有几个光棍,男女比例大致相同,不管条件好不好,都能找上媳妇,但是现在有些小伙子尽管有房有车,也难找上媳妇,一个村里2000人,得有几十个小伙子找不上媳妇,让家里父母愁白了头,尽管买了房,也有车,也有工作,但是给说媳妇的却不多,倒是几家有姑娘的人家,被相亲的人踏破了门槛,男女比例失调的情况不知道何以能得到改善。

这是很多人回家过年的感慨,不知道您那里的农村有没有这些情况呢?

正月十二,这一天很有意思!“4习俗,3要做”,家中平安福运多!

不知不觉春节的假期已经结束了,大家都回到了各自工作岗位。然而过年的气氛也随着上班渐渐变淡,其实按照老传统,正月结束之后年才会过完,一直要持续到农历二月二,而且在这其中的每一天都是节日,那么今天是正月十二了,大家知道是什么日子吗?

一、老鼠节

民间传说,正月十二是老鼠娶媳妇的日子,也有的说这一天是老鼠的生日,于是人们围绕着老鼠创造出各种各样“节目”,不但表达了老百姓对老鼠的憎恨,还驱赶了父老乡亲们一年的辛苦劳累。

二、搭灯棚

正月十二也是搭灯棚的日子,从即日起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选购灯笼,搭盖灯棚。有童谣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三、烤柏火

在农村正月十二有烤柏火的习俗,大家把柏树枝点燃,围在一起烤火,因为以前没有暖气,冬天较为寒冷,大家烤烤火,可以去除体内的湿寒之气,这也就不会生病了,也叫做“烤百病”。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柏树燃起的火焰叫做“败祸”,希望把家里的霉运、穷运都烧掉,新的一年生活就像火焰,能够红红火火,蒸蒸日上。

四、“点丁”日

正月十二还是“点丁”日,由于客家话中,灯与丁同音,所以正月十二又是“点丁”日。点丁的习俗除了恭喜祝贺的寓意之外,还表示本宗族对新出生男丁的认同。凡是男丁都要被点一次丁,可以在出生当年点丁,也可以大几岁才点丁。

三要做

1、吃炒花生

正月十二要吃炒花生,因为在炒花生的时候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人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声音把老鼠的耳朵震聋,也有人说花生相似老鼠的眼睛,吃花生意思让老鼠眼睛也瞎了,这样又聋又瞎的老鼠就不会再骚扰家里了。

2、藏剪刀

老鼠平时咬东西的声音是“咔哧咔哧”,而剪刀的声音也是这样,正月十二这天人们要把剪刀绑上红绳藏起来,目的是避免剪刀发出声音,这样会吵到老鼠,防止它又出来祸害家人,乱咬东西。

3、扔旧鞋

家里的不穿的旧鞋子,要在这一天都扔掉,在老传统中“鞋”与“邪”同音,把旧鞋子扔掉意味着把家里的“邪祟”扔掉,希望新的一年家里可以福运连绵。

#新春庙会#

#头条创作挑战赛#

#娱兔迎春#小时候过年,年三十的那道大菜莫过于春晚了。四年级以前家里没有电视,四年级暑假,我爸为家里置办了一台22寸金星大彩电,这在八十年代末期也是大手笔了。从那以后,人生最大的享受就是看电视了。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包娜娜的《365里路》,潘安邦的《跟着感觉走》,那红色的长风衣撩到了多少女孩的心哦。总之那时候春晚唱的每首歌都会火起来,歌星也是。那是一个追星的年代。我还记得毛阿敏穿着黄色的裙子唱《思念》,衣服面料感觉特别丝滑,款式也很特别,后来看琼瑶小说里有洋装的描述,心想那一定是洋装吧,特别美。

那时候都要把春晚看完才会睡觉,我哥呢要放爆竹,我爸会煮饺子给我们吃,听着外面像煮粥一样的爆竹声知道快十二点啦,春晚也在嘈杂的爆竹声中,在难忘今宵的歌声中结束了。

转眼已经四十几岁,如今看春晚,看着看着就想睡了,也听不到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了,我的哥哥也去了另一个美丽的世界,一切,都不同了!

鞭炮在恰当的时间燃放是喜庆,120救护车白天尖叫是为了救人,这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然而在错误的环境、错误的时间段,噼里啪啦地放鞭炮,或者呜哇呜哇地使劲叫唤,就不光是扰民那么简单,我认为这些人是故意的,就是坏,就是不想让老百姓安生!我已经观察好多天了,每天晚上一过23点,我只要刚躺床上准备睡觉,就听到外边一阵鞭炮响,让你胆战心惊,已经连续十多天了,而且都是在同一个方向,估计也是同一家所为,这个人难道是过年没过够?还是放鞭炮有瘾?如果是,为什么不可以早点放,非等夜深人静,大部分人都已经入睡,你霹雳吧啦来这么一阵子是想干嘛?如果不是精神有毛病,那就是一种结果,人心丑恶,就是故意不让大家安生!还有那120救护车,如果你是晚上十点前叫唤都属于正常,为了救人,怕路上堵车,你使用鸣笛方式是为了快速抢救病人,大家都能理解。可是都后半夜了,有时候是半夜一两点了,外面别说有人,连个鬼都没有,你呜哇呜哇地叫个没完是几个意思?是给谁看?是向全市人民报告你有多忙多辛苦吗?还是有什么别的目的?那些每天半夜放鞭炮的人,还有打着救人旗号半夜三更鸣叫的救护车,不是喝错药了,就是精神不正常,要么就是一个字,坏。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已经超出了正常范围,是对良知和正常行为的一种挑战,他们已经触犯了法律,我觉得应该追究他们的责任。

儿时的元宵节

小时候(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不知道有元宵节,我们老家是过正月十六而不是过正月十五。

过正月十六就是在正月十六的早晨吃水饺也放鞭。

那时候过年,我们那里的人吃三次饺子,正月初一一次,正月初五一次,正月十六一次,且这三天的早晨家家户户都放鞭。

吃完了正月十六的饺子,年就算过完了。

虽然正月十六没有正月初一隆重,但是小孩子们都是很喜欢的。

正月十六可以放“滴滴金”,可以放“起花”,可以放“泥垛子”。

“滴滴金”很便宜,一毛钱三四把,一把三四根。

那时的“滴滴金”是用灰色的纸包着一点药,粗的一头有麦秸粗,一拃长。粗的一头药多,逐渐减少,后面一截就没有药了。

“滴滴金”点起来,燃烧着闪着光,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小孩子们都喜欢玩。

胆大的孩子把点着的“滴滴金”放到嘴里。

“起花”也不贵,一毛钱几枝。

那时的起花就是在一根麦秸上固定上一个不响的小鞭。小鞭的芯子向下。点燃后,小鞭就喷着火星带着麦秸向天空飞去。

不过,小孩子放“起花”不敢用手拿,要用木条挑着。

最贵的是“泥垛子”。“泥垛子”是一种烟花。集上卖的“泥垛子”像一个窝窝头。外面是红泥,里面是药。

那时集上卖的“泥垛子”五毛钱一个。五毛钱对很多村里人来说是个不小的钱,因而,村里买“泥垛子”的人不多。

不过,那时候村里不少大孩子自己做“泥垛子”。

他们在半截砖上掏一个洞,里面放上自己配置的药。

我们那里有常年开石头,不少人的家里都有火药。在火药里掺上铁屑、柳木灰,如果有条件的可以再加上一些硫磺。

把配好的药放到挖好的砖洞里,洞口用纸、红泥封好。

晚上,把自己做的“泥垛子”放到墙头上,喊着“放花了!放花了!”

一些人就围在一边看。

“泥垛子”点着了,“哧哧”地向外喷着花。

铁屑成了红色的枝干,柳木灰成了绿色的叶子,硫磺成了黄绿色的小果子,喷向高处。

村里放花的人不少,小孩子们拿着燃烧的“滴滴金”,跑来跑去,看放“泥垛子”的。

村里很热闹。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