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名人读书小故事 中国名人励志小故事

名人读书小故事 中国名人励志小故事

时间:2023-10-29 04:34:57

相关推荐

名人读书小故事 中国名人励志小故事

1974年,英国一贵族少年,因一时兴起抢了邮局26英镑而入狱,此后竟因一个奇葩理由被判终身监禁,狱中的故事却感动数万人!

这个人就是查尔斯•萨尔瓦多,1952年出生于英国的一个政治家族,小时候曾是个乖娃子,但自打13岁进入叛逆期后,他就成了“问题少年”:逃学、打架、盗窃……

之后,他从“问题少年”一路晋级“社会青年”,22岁时,他因一时兴起,持枪抢劫了邮局,虽然只抢到26英镑,却成功将自己送进了监狱,被判了七年。

照一般人的经验,在里头好好表现,没准三五年就出去了,可谁想到,这位仁兄一旦进了监狱后,就彻底放飞了自我。他跟犯人打架、劫持狱警、挖地道越狱、徒手拧弯铁栏杆……

于是,最初七年的刑期一再延长,直到现在,他仍在狱中,43年里,蹲过的监狱有120家之多。

老萨在监狱里的种种胡作非为,归结成一句话就是:冲动是妖魔。

为屁大点的事,他就能和人家干上一架:别人踩我脚了,打!别人朝我脸上哈气,打!自己讨厌的球队夺冠了,还是打!

几年工夫,他在“监狱界”就打出了名堂,被评为“全英国首席残暴罪犯”,不仅犯人,连狱警听到他的名字都发怵。

然而,他最令人头疼的行为,还不是打架。

有一回,为了发泄对监狱的不满,他爬上屋顶闹事,一待就是三天,砸坏了价值25万的公共设施,直到警方请家人来劝说,他才终于消停。

还有一回,因为别人碰了他没道歉,他一怒之下劫持了三名犯人,要求派飞机送自己去利比亚,更让警方哭笑不得的是,他还吵着闹着要吃冰激凌。

1987年和1992年,老萨曾两度出狱,都没过多久,又因为抢劫重返监狱。算起来,四十多年中,他在监狱外待的时间拢共就四个来月。

1999年,因一言不合,火爆的老萨挟持了监狱教官,足足折腾了两天两夜才罢休。由于这次闹事,他被判处了终身监禁。

鉴于老萨的妖魔冲动,给别人构成了严重威胁,自90年代起,他在监狱里就一直享受“单独监禁”的特殊待遇,即使放风,也在专门关押危险犯人的大铁笼子里。

漫长而孤独的囚禁岁月,没有让老萨变得意志消沉,在六米宽、九米长的大铁笼子里,他“自嗨”地玩起了花式健身:收腹提臀、抻腿下腰、引体向上、仰卧起坐……有时一天能做几千个俯卧撑。

在第N次转狱时,有位狱警送给他一本绘画书,鼓励他以后可以学学画画。谁知,这个小小的善举竟彻底改变了老萨的人生。

起初,他不知道画点啥好,索性就地取材,信手涂鸦自己在狱中的种种遭遇——老萨打架、老萨发疯、老萨挨整,老萨关禁闭等诸如此类。

随着时间的流逝,老萨渐渐画出了感觉,画出了情趣,也画出了想象力。

他的画风不再充满残暴和阴郁,阳光、花草、飞鸟、小马等许多明丽可爱的形象纷纷跃然纸上,搭配着奇幻的色彩,构成了一个个萌萌的童话世界。

很多看过他画的人,都以为这是出自一位天真活泼的小姑娘之手的作品。

而可是画画后,老萨也像换了个人,炮仗脾气虽然偶尔还要炸一炸,但更多时候,他喜欢安安静静坐在牢房里,专心致志地作画,脸上时常还带着顽皮的笑。

绘画仿佛为他打开了一扇门,驱走了藏匿在内心的妖魔,老萨的世界终于宁静了,在宁静中他享受着绘画和健身带来的快乐。

2002年,老萨出版了一本《孤独健身》的书,现身说法地介绍了如何在简陋的环境中锻炼成健身达人,书中大量生动有趣的插图漫画,全由他亲手绘制。

这本风格独特的书不但畅销一时,还让老萨一下成了名人。

之后,他的漫画多次获奖,还举办了画展,他的经历被拍成电影《布朗森》,光头大胡子的肌肉男形象也被著名网游《英雄联盟》拿去做了“大胡子布郎姆”的原型。

靠写书和绘画,老萨收入颇丰,成了监狱里的千万富翁,可身处监狱,他拿这些钱做什么用呢?

出人意料的是,他把创作收益捐给了有困难或残疾的儿童,还以自己名字成立了艺术基金会,专门资助在狱中从事艺术创作的犯人。

“希望他们在黑暗中也能坚持寻找光明、寻找向上的力量。”自此,老萨不仅驱走了内心的“妖魔”,还要成为别人的“天使”。

他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上万人联名,请求监狱释放老萨,但此举也遭到一些人的反对,在他们眼中,老萨仍是个危险分子,一旦脱离监狱的控制,说不定又像定时炸弹那样会随时引爆。

正在监狱不知如何是好之际,老萨自己站了出来,他说:“别再争了,我现在最想做的,就是画画,我的内心非常宁静,只要有艺术就足够了。”

也许对老萨来说,待在监狱里还是监狱外,早就变得无足轻重了,因为内心的宁静,已经帮他抵达了自由的彼岸。

作者:老铁

编辑:童童

参考资料:环球网《62岁“全英国最暴力囚犯”变身监狱健身暖男》-11-03

《“监狱之王”的“艺术人生”》,作者:陈颖(《现代世界警察》1期)

#头条创作挑战赛##人物#

名人故事总是让人感触颇深,读起来回味无穷……

毛泽东6岁下田劳作,7岁放牛,9岁开始读书。

毛泽东生于1893年12月26日,稍稍长成,就显得与众不同,聪明伶俐有主见,活泼可爱好读书。

从1902年起,9岁的毛泽东开始在韶山南岸私塾读书,跟从塾师邹春培读《三字经》、《幼学琼林》、《论语》、《孟子》、《诗经》等传统的启蒙读物。

毛泽东母亲文七妹是位目不识丁的女性,父亲毛顺生上过两年学,认识一些字,并且懂算术,17岁开始理家。

毛顺生精明能干,肯劳动,会节俭,又善于经营,家道慢慢殷实,不仅赎回了以前典当出去的田地,还购买了几亩良田。为了将来记账,这才送少年毛泽东去私塾读书识字。

书给毛泽东开了一扇智慧之窗,他从此一生迷上了读书。

1906年秋天,毛泽东转到韶山井湾里私塾读书,塾师是毛泽东族兄毛泽启,毛泽东在这位族兄引导之下,开始读《史记》、《左传》。

此时,毛泽东因为识了大量的汉字,有了阅读的能力,少年毛泽东特别爱读中国的旧小说,比如《精忠传》、《水浒传》、《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

这些所谓闲书都是老师禁止的。儿童的天性就是如此,越是成人禁止的,越会产生强烈好奇心,于是就在课堂上与先生斗智斗勇,巧妙周旋,等先生走过来,他就用一本书把自己所读之书遮盖起来。

少年毛泽东博闻强记,像上面所列之书,许多章节、情节,他都能背诵出来,与同龄孩子讨论起来时,他更是说的头头是道,分析人物也是有板有样,还不乏惊彩的独到见解。

书读得多了,不仅让他有见识,也训练了他的文才。10岁时,因为调皮,被先生责罚,毛泽东不服气地说:“先生让所背之书皆已背熟,不信请查!”

先生知道背书无法难倒聪颖的毛泽东,于是心生一计,走到院子中,指着一口井说:“你以井为题,吟一首诗。”

毛泽东围着井转了两圈,张口吟道:

“天井四方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长不大。”

同学们听了都叫好,先生对毛泽东的才思敏捷也赞不绝口。

十几岁的时候,毛泽东读书范围更广了,对其影响最大一本书是《盛世危言》。此时,他开始大量阅读《汉书》、《通鉴纲目》等古籍。

当然,不是每一个孩子长大之后都能成为伟人,但是从小培养阅读习惯,却应该是每一位家长必做的功课。

如果孩子能够从阅读中找到快乐,成为一个读书人,那么将来,也一定会成为一个智慧之人。

从伟人成长经历之中悟成长之道,这是伟人留给我们宝贵的财富。

1960年除夕之夜,伟人正和家人吃年夜饭,当上来一盘葱花饼之后,伟人仅尝了一口便勃然大怒,怒斥了一声“你敢蒙我?”厨师程汝明一直在嘀咕,自己做得十分隐蔽了,怎么还是被发现了呢?

程汝明,1926年出生于山东,由于家境贫寒,13岁便离开家去了天津,先后在外国人办的汇中饭店、犹太俱乐部、维克多利餐厅学徒。

经过十几年的历练以及自己的勤奋努力,他已熟练掌握了多种西餐厨艺,成为一位烹饪西餐的好手。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正是因为程汝明有一手好厨艺,才使他的人生轨迹与伟人联系在一起。

1950年,程汝明被招进了铁路上班。1952年,根据他的特长,领导调他在外宾专列上主管西餐配餐,因为厨艺高超,使外宾们对他连连称赞,也因此受到了外交部的表扬,得到铁路局领导的信任和器重。

1954年,厨艺很有特色的程汝明,被调到了伟人专列上,在那段时间里,他把自己的拿手厨艺发挥得淋漓尽致,为伟人做了一系列的特色美食,尤其是武昌鱼更是色香味俱全。

这道菜让伟人印象深刻,在伟人留给后人的《水调歌头·长江》中就有: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伟人对程汝明的手艺赞不绝口,即使下午游泳回来,仍然难以忘记那道武昌鱼的味道。

就这样,上级领导找到了程汝明,让他给伟人做饭。

于是,程汝明就去给伟人当厨师,当程汝明第一次接到给伟人做饭菜的任务时,他准备给伟人做一些清淡的菜,毕竟当时的专家说了,多吃一点清淡的菜品可以保证身体健康。

同事们立即赶了过来,他们拦住了准备大干一番的程汝明。程汝明这才知道,原来伟人作为一个湖南人,是一点都不喜欢吃清淡口味的菜,就喜欢吃辣的。

所以,当时伟人在听了专家的建议之后就说,在吃饭这件事上,清淡点固然好,但是个人有个人的爱好,如果大家都在追求健康,那么几亿农民同志该吃什么呢?

所以在吃饭这件事情上,遵从自己的爱好就可以了。

在同事们的指点下,程汝明第一次亮出的菜,受到了伟人的夸奖。

程汝明的目标是让伟人不但要爱吃自己做的菜,而且还要保证伟人的身体健康,同时他还想让伟人多尝尝全国各地的美食。

作为一个山东人的程汝明,对自己家乡的大葱可谓是情有独钟,他一直想让伟人尝尝葱花饼,可是伟人一直以来对葱都不是很喜欢,只要菜里面有大葱,伟人几乎都不怎么吃。

虽然程汝明都悄悄试过了各种做法,但还是没有找到伟人能接受大葱的途径。

一直到1958年的一天,程汝明突发奇想,伟人或许会喜欢葱花饼呢?

于是他就自作主张地做了几个葱花饼,没想到的是,这个仅仅只放了五香粉和葱花的简单小东西,却得到了伟人的青睐。

在吃过一次之后,伟人就经常让程汝明给他做。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葱花饼,却让程汝明犯了好几次的错误。

当时我们国家正是十分艰难困苦的时候,伟人号召大家一定要节俭,而且他自己带头缩减了自己的生活开支,本来伟人的生活费就不多,这一缩减下来更是不剩几个钱了。

在伟人身边工作了几年之后,程汝明也知道伟人喜欢吃肉,可是程汝明每次做的红烧肉,伟人都是一筷子没有动。

后来程汝明才知道,伟人因为小时候的经历,所以一直都不愿意吃酱油。

于是,程汝明潜心学会了用炒糖色的办法来做红烧肉,技术虽然学会了,伟人也爱吃,可是国家的情况却越来越困难。

伟人也就三令五申地告诉程汝明,不能再继续做红烧肉,以后尽量多吃素,少吃乃至不吃肉。

不吃肉怎么能行呢?必须想办法解决。一开始的时候,程汝明就悄悄地在葱花饼里加上一点猪肉。

没想到虽然味道是上去了,但是伟人知道以后,严厉地告诉程汝明,以后这样的事情不能再做了,毕竟这个时候能省一点是一点。

1960年的春节即将到来,伟人和全国人民一道准备过一个艰苦朴素的春节。厨师程汝明看着伟人那寒酸的菜单,心里很是过意不去,就想让伟人吃的好一点,又营养一点。

于是他就悄悄地用一块肥肥的猪肉炼起了油,然后将这些猪油和猪肉粒加到了葱花饼中。

菜里面加了猪油之后,那是格外地香,在那艰难困苦的年代,能够吃得到这样葱花饼的人都赞不绝口。

可是伟人仅仅吃了一口,就感觉到了有不对劲的地方,他仔细一看,这葱花饼中竟然有小小的肉粒在里面。于是他立即怒斥了一声:“你敢蒙我?”

程汝明也没想到自己的这个举动竟然让伟人这么生气,于是便承诺以后再也不这么做了。

伟人看到他一直尽心尽力工作的份上,也没有再为难他,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所以这一次也就没有过多的追究他什么责任。

如今,别说新年大节改善生活了,就是平时吃点肉又算得了什么?

在那个艰难困苦的年代,因为他是伟人,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这就是他的伟大之处。

所以,人民群众依然怀念伟人,怀念他“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品德。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