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格列佛游记内容梗概 格列佛游记内容梗概1000字

格列佛游记内容梗概 格列佛游记内容梗概1000字

时间:2018-08-19 22:18:13

相关推荐

格列佛游记内容梗概 格列佛游记内容梗概1000字

【初中必读名著汇总表】

一共十部,国内五部,国外五部

《西游记》

《水浒》

《朝花夕拾》

《骆驼祥子》

《繁星·春水》

《鲁滨孙漂流》

《格列佛游记》

《童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名人传》

现将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精彩片段总结出来,供大家对照阅读!

《格列佛游记》《水浒传》《简爱》的名著结构图解,不爱读书的孩子大概理清书本重要内容。

【向往的生活】图书馆开业,看看明星和作家们给大家推荐的书,有文化就是不一样:

何炅老师推荐:《我们仨》,《格列佛游记》,《泰戈尔经典诗歌》;

黄磊老师推荐:《面纱》,《世界上最伟大的演说辞》;

史航老师隆重推荐:《642件可写的事》,《麦唛完美故事》;

止庵老师推荐:《人性的因素》

而年轻一辈的张艺兴,彭昱畅和张子枫都沉默不语,其实这也是现在年轻人的现状,真正能静下心来看书的人,越来越少了,快节奏的生活,连“静下心”都成了很难得事情,读书的时间就更少了。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你是否有好书推荐呢?欢迎留言给大家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八卦手册# #向往的生活# #读书#

名著在中考占的分值在5-10分,考题一般是一道基础题+一篇大阅读,预计会继续增加,所以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初中三年共需要阅读36部中外名著,其中,必读书目12篇,6个学期每学期2篇;自主推荐阅读共24篇;每学期各4篇。

★七年级上册

√ 必读书目:鲁迅《朝花夕拾》 吴承恩《西游记》

✲ 自主阅读:孙犁《白洋淀纪事》 沈从文《湘行散记》 屠格涅夫《猎人笔记》李汝珍《镜花缘》

★ 七年级下册

√ 必读书目:老舍《骆驼祥子》 儒勒·凡尔纳《海底两万里》

✲ 自主阅读: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柳青《创业史》 阿西莫夫《基地》J.K.罗琳《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 八年级上册

√ 必读书目: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法布尔《昆虫记》

✲ 自主阅读:王树增《长征》 李鸣生《飞向太空港》 卞毓麟《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

★ 八年级下册

√ 必读书目:傅雷《傅雷家书》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自主阅读: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 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路遥《平凡的世界》 罗曼·罗兰《名人传》

★ 九年级上册

√ 必读书目:艾青《艾青诗选》 施耐庵《水浒传》

✲ 自主阅读:泰戈尔《泰戈尔诗选》 清·孙洙选编《唐诗三百首》刘义庆《世说新语》 蒲松龄《聊斋志异》

★ 九年级下册

√ 必读书目: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 自主阅读:吴敬梓《儒林外史》 钱钟书《围城》 契诃夫《契诃夫短篇小说选》夏目漱石《我是猫》

♥名著学习建议:

❶ 七八年级:周末、寒暑假、小短假的时候,集中火力通读整本,再选择名著导读的辅导资料,配合做一些练习;辅导资料上会有总结性的知识点,背下来。

❷ 九年级:没时间再细读了,复习方式可采用读12本名著简介,绘情节思维导图,以及刷题的方式,当然该背下来的还是要靠背。

影响孩子一生的世界名著

引人入胜的精彩故事

受益终生的文学经典

汤姆索亚历险记 绿野仙踪 小王子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格列佛游记

神秘岛 昆虫记 童年 全套8本

贝西早先去过一趟厨房,带回一块馅饼,摆在一只色彩鲜艳的瓷盘上。那只盘子上画着一只来自天堂的鸟儿,栖息在牵牛花与玫瑰花编成的花环上。若在平时,这个盘子肯定会让我兴奋地大肆赞美一番。我曾经好几次央求让我把这盘子拿在手上仔细欣赏,却一再被拒,说我不配享有这份殊荣。这只珍贵的盘子此刻摆在我腿上,贝西殷勤地劝说我吃盘子上那块圆圆的美味糕饼。无谓的善意!正如其余大多数我感受不到、巴望许久的温情一般,来得太迟!我没办法品尝那块馅饼,而那鸟儿的丰美羽毛、花朵的鲜丽色彩,似乎都不明所以地失了光彩。我把盘子和馅饼拿开。贝西问我想不想读书。听见“书”这个字,我立刻精神一振。我拜托她到书房帮我拿《格列佛游记》。每回读这本书我总是非常开心,我觉得书里的描述全是真的,也从字里行间体验到比读童话故事更大的乐趣。关于童话故事里的精灵,我曾经在毛地黄的绿叶与钟形花朵之间搜寻,也曾在蘑菇和披覆古老墙角的金钱薄荷草底下翻找,却一无所获。最后,我只得悲伤地相信,它们已经离开英格兰,去到某个蛮荒地域,那里的树林更为原始,枝叶更加茂密,人口也稀少得多。然而,在我心目中,小人国和巨人国是地表上的真实国度,我毫不怀疑总有一天我可能会远渡重洋,亲眼见见那片国土上的小田野、小房子和小树,见见那些迷你人类、迷你牛羊和鸟儿。也能亲眼看到另一片土地上有如森林般高大的玉米田、巨型獒犬、怪兽般的猫咪、高塔似的男男女女。可是,等我拿到这本我钟爱的书籍,等我翻开书页,查看那些直到如今仍令我着迷的精彩图画,我却只觉得杯弓蛇影、沮丧烦闷。那些巨人变成憔悴的妖怪,那些小个子变成歹毒又可怕的魔鬼,格列佛变成游荡在最恐怖、最危险地域的悲惨流浪汉。我合上书本,把它放在桌上那块完整如初的馅饼旁,没胆子再读它。——《简·爱》

正吃着饭,女主人宠爱的猫跳到她膝盖上来了。我听到身后闹哄哄的声音,像有十几个织袜工人在干活,掉头一看,发现原来是那只猫在满足地哼哼,女主人正在边抚摸边喂它吃东西呢。我看到了它的头和一只爪子,估计这猫有三头公牛那么大。我老远地站在桌子的另一边,与猫相距五十多英尺。女主人也怕它万一跳过来抓我,所以紧紧地抱住它,即使这样,那畜生狰狞的面相还是让我感到十分不安。可是倒也并没有危险,我的主人把我放到离它不足三码的地方,它连理都没理我一下。我常听人说,自己旅行中的亲身经历也证明是这样,就是,当着猛兽的面逃跑或者表现出恐惧,它就肯定会来追你或者向你进攻。因此,在这危险关头,我是拿定主意要表现得满不在乎,我在猫头的前面毫无惧色地踱了五六次,有时离它还不到半码远。那猫倒是好像更怕我似的,把身子缩了回去。至于狗,我就更不怕了。这时候有三四条狗进了屋子,这在农民家里是常见的事,其中有一条是獒犬,身胚抵得上四头大象,还有一只猎犬,不如獒犬大,却更高些。饭快吃完的时候,保姆怀里抱着个一岁的小孩儿走了进来。他一见我就大声啼哭起来,那哭声从伦敦桥到切尔西那么远也可以听得到。他像平常孩子那样咿呀了半天要拿我去当玩具,母亲也真是一味地溺爱孩子,就把我拿起来送到了孩子跟前。他立刻一把拦腰将我抓住,把我的头直往嘴里塞。我大吼起来,吓得这小淘气一松手把我扔了,要不是他母亲用围裙在下面接住我,我肯定是跌死了。保姆为了哄孩子不哭,就拿了一只拨浪鼓,这是一种中空的盒子,里边装上几块大石头,用一根缆绳拴在孩子的腰间。但这一切全都没有用,她只有使出最后一招,让孩子吃奶。我得承认,还从来没有过什么东西有这乳房让我这样恶心的,它长得那么怪异,我真不知道拿什么来比喻它,所以也无法对好奇的读者说清这乳房的大小、形状和颜色。乳房挺着六英尺高,周长少说也有十六英尺,乳头大概有我半个头那么大。乳房上布满了黑点、丘疹和雀斑,那颜色、那样子真是再没有什么比它更叫人作呕的了。她坐着喂奶比较方便,而我是站在桌上,离得近,所以这一切我看得清清楚楚。这使我想起我们英国的太太们皮肤白皙细嫩,在我们眼中是多么漂亮。不过那也只是因为她们身材和我们是一般大小罢了,有什么缺点瑕疵,还得借助于放大镜才能看得清。我们做过试验,从放大镜里看,最光滑洁白的皮肤也是粗糙不平、颜色难看的。——《格列佛游记(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

中考必背的名著阅读:《西游记》《水浒传》《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繁星》《春水》《红岩》《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简爱》《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脑图帮你秒记这些名著。

读《蝇王》 知人性

当地时间9月8日,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享年96岁。胡锡进感言,“我不记得这位女王过去几十年有过什么让中国人很不高兴的言行。在她离世之际,我愿意对她的亡灵表达尊敬”。 ​​​

说起英国,让我想起“荒岛文学”。

“荒岛”在英国文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主题。英国是个四面环海的岛国具有独特地理环境,其民族具有海洋民族的特性,即天性倔强,爱冒险,充满探索精神和向外扩张的欲望。传统荒岛文学在情节结构上具有“三部曲”的特征,即:主人公意外流落荒岛,主人公克服各种困难在荒岛上生存下来,最后得救回到文明社会。它象征着一种理想化的自然质朴的原始生存方式,往往表现人性中善良、勇敢、坚毅、高尚等种种美德。在英国,荒岛文学可谓历史悠久、踪迹可寻:比如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1386-1400年),初露端倪;到了莎士比亚的《暴风雨》(16),则可以说是第一部荒岛文学作品;之后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17)、《辛格尔顿船长》(1720);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1726年),巴兰坦的《珊瑚岛》(1858年)、斯蒂文森的《金银岛》(1881年),戈尔丁的《蝇王》(1954)等。此外,荒岛文学作品还有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Yann Martel)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2001年)……这些都是荒岛文学中的优秀作品。

《蝇王》是荒岛文学中比较特殊的一个文本,因为它描写的是“人之恶”而非传统荒岛文学人性美好的一面。戈尔丁虽然也借用了传统荒岛文学情节结构上的三部曲模式框架,但却在时空上、主题与情节上有所创新突破:小说中主要人物拉尔夫、猪崽、西蒙和杰克,前三个孩子象征文明,而杰克则代表了野蛮,野蛮如果不被约束可能会摧毁人类的文明;还有螺号是民主的象征,拉尔夫手握螺号,他可以召开会议,商议事情,然而最后猪崽因眼镜且抱着海螺被杀,螺号粉碎意味着民主的结束,说明他至死都坚信民主力量的强大。同时我们在猪崽子身上,看到了专制社会中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没有权势但却比任何人都相信人性的存在,敢于藐视专制权力,自尊但又自卑,他们往往被专制权力轻而易举地扼杀而毫无保护自己的能力。在小说中,戈尔丁通过运用许多象征性的例子,告诉读者虽然人性中有性恶的一面,然而最大的敌人却是人类自己。

读了《蝇王》让我对人性本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体会。古往今来/古今中外,人们至今对人性都无法轻易界定,提出人性最尖锐最集中的是人性的善恶问题。古代中国比较有名的就有孟子的性本善论;荀子的性本恶论;吿子的性无善无恶论;还有王阳明的“良知四句教”。在西方比如卢梭和马基雅维利,对于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论点同我国孟子与荀子的关于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论点出奇的相似。在我看来,人的本性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矛盾统一。如果离开人在社会中的基本思想及价值取向来探讨人性善恶将毫无意义。心理学也反复证明了,在公认的人类600万年的进化史里,人在催产素、内啡肽、杏仁核等的作用下,在生存与生活环境下,做出趋利避害自我保护的选择,是人的与生俱来的本能和基因延续。现实社会中,人在不同生活场景和情况中,会有无数次利害判断,在这些利害场景中采取什么行为取舍,完全取决于这个人当时本能和认知(信仰)所处的状态。但大多数人都会按照心理学的“归因偏差”的说法进行选择或取舍。

联系到文学创作,其真谛就是作家对人性善恶的洞察体验和深刻挖掘。从文学作品来看,戈尔丁的《蝇王》给出的选择是:人类生而有之的邪恶,需要警醒和约束。丹尼斯·勒翰《禁闭岛》给出的选择是:消灭自己的灵魂(善心)以阻止自己的兽性(本恶),兽性(本恶)与灵性(向善)一同灭亡。影片《大只佬》()给出的选择是:以灵性取代兽性(向善取代本恶)。扬·马特尔《少年Pi的奇幻漂流》(2001)给出的选择是:做一个活着的好人,心中住着一只野兽;感谢上帝赐予我灵魂,也感谢野兽的本能让我的灵魂延续。

我认为,人性善恶兼有是常态,我很赞成莫言(《知恶方能向善》)的观点,“变态心理人人皆有,哪些斥责别人变态的人,他自己已经非常变态。所有心态,基本上都是环境产物,只是人人都在看别人,很少闭目看自心”,“只有知道人在特殊境遇下会变得多么残酷,只有知道人心是多么复杂,人才可能警惕他人和自我警戒。我期望着在未来的社会里,人人具有宽容精神,个个心存慈悲情怀,但这一切,必以知道人类曾经犯过的罪恶为前提”。其实,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有诗和远方,都有“光明的底子”,都有“回响的音乐”,都有”上官金童(《丰乳肥臀》),都有“瑞德(《飘》)”……还藏着“伊尔威格的堕落(乔伊斯《芬内根们的苏醒》)”、“亨伯特似的邪恶(纳博科夫《洛丽塔》)”,“勃吞的主意”(毛姆《患难之交》)、“刽子手赵甲(莫言《檀香刑》)”、“张三(罗翔语)”……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