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高一英语周记 高中英语笔记

高一英语周记 高中英语笔记

时间:2019-11-05 09:15:54

相关推荐

高一英语周记 高中英语笔记

我的英语老师 —— 写人小学生日记周记关于老师的作文300字

今天我去昂立学校学英语,第二节课,外教老师Tom来了。外教老师个子高高的瘦瘦的,皮肤黑黑的,黑得像木炭,在太阳底下黑的闪着耀眼的光,嘴唇大大的,很爱笑,露出白白的牙齿,粉色的舌头,头发卷卷的。

外教老师Tom很爱逗我们玩,还带着墨镜给我们讲课,让我们看不清他的眼睛,Mark说:“TeacherTom,你摘下眼镜来吧。”TeacherTom摘下了眼镜,我们看到他的眼睛细细的,眼珠是白白的,和他的黑皮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TeacherTom上课的时候,嘴唇咧得大大的,因为他很爱笑,他给我纠正发音的时候,他让我站起来,他蹲下扶着我的胳膊,大嘴咧到了腮帮子上了,一遍又一遍的。直到我发音准确。

这就是我的外教老师,虽然他浑身乌黑乌黑的,除了眼珠和牙齿。但我们都很喜欢他。

#教育名师团##教育头条##小学生作文##小学快乐课堂#

关注@小学快乐课堂,每天都有新分享

文字的魅力!

上高中时,语文老师刚大学毕业,他酷爱文学,要求我们周一至周五每天写日记,每周末写篇周记上交。

全班同学就这样被迫着坚持着最后生生被他逼出来了写日记的瘾,隔几天不写就难受,就像那些烟瘾酒瘾似的!

有时他还逼着我们写散文诗,也搞不太清楚啥叫散文诗,全班同学跟着他摇头晃脑,无病呻吟[捂脸]

但是,我们班的语文成绩一直都遥遥领先,他功不可没。晨读他要求我们不一定读课本,你只要能学好语文,你看小说他都不管你。他不但不管你,还给你推荐适合的小说!

记得那时晨读是一三五语文,二四六英语,一上语文晨读,感觉星星都亮了,干啥的都有,我一般是先把课本文章快速读一遍,转头就去看小说,经常看的天昏地暗,乐不可支!

印象最深的是有篇文章《我的空中楼阁》,那时是选读文,放在一个单元的最后,就是不重点学的文章。

但我们老师带着我们诵读,让我们有感情地去朗读,从中体会到文字的魅力和阅读带来的身心愉悦的快感。他说这是精神食粮,人没有精神食粮心灵会饿的!

有次开运动会,像我这种四体不勤的人啥项目也没有,当啦啦队吧,还不好意思吆吆喝喝的,坐在操场受罪得很。

于是早早借好了红楼梦,拿一件大外套挡着偷看,要随时防备纪律组的来查岗。

防不胜防还是被查到一次,过一会又想偷偷看,语文老师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让我坐到他后面去,他挡着我,让我赶快看,但有个要求,运动会两天时间必须看完,搞清楚人物关系,还要他随便问个人我就要答出来是哪个人。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现在人到中年,很是感谢求学生涯中的这些恩师,他们教会了你如何自处,如何为人处世,如何韬光养晦,如何接纳自己,如何自娱自乐!

我们这个语文老师教会了我没事就看点文章,写点心得,快乐就如同男人没事喝点二锅头就点花生米[大笑]!

说到喝酒想起了我一同事,一个粗糙的大老爷们,还动不动附庸风雅想酸一下。

某个周末,下着小雨,他们几个狐朋狗友去山上游玩喝酒,在朋友圈里得瑟,内容大体是:淅淅小雨,朋友几许,身处细雨美景,我不禁增添一丝愁绪,几多忧愁之类的强说愁的文字,诗不像诗,散文不像散文的!我们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哪里会忧愁,他这会肯定鸡爪子啃的老香呢[捂脸]!

我正在家打扫卫生呢,我们科小姑娘电我,兴高采烈地说:姐,快去看XXX的朋友圈,他又在得瑟了,快去怼他!怼他!

怼他是我们生活中的一大乐趣,他一得瑟我们就集体出动,多年下来养成习惯了,你一会不怼他他自己都难受那种[捂脸]!

我看了看他发的朋友圈和配的那细雨蒙蒙的美景图,又想了想他那粗鲁汉子形象,实在是不搭调,于是恶作剧怼了他一下:

斜风细雨润凡尘

惨遇郑姓酸文人

深山老林莫闲晃

孤魂野鬼摄尔魂

第二天上班,他对我们说:你们这些老娘们就是会zang 情绪,一看完你那打油诗,只觉得阴风四起,整个气氛都不对了[大笑]!

诗打油没打油不知道,但突然想起了我们语文老师倒是真的,很怀念跟着他摇头晃脑的那些日子!

算来那老师现在差不多五十岁左右了,不知道还有没有年轻时的意气风发,不知道现在是否还在带着学弟学妹们摇头晃脑吟诗作对!

感恩生命中你们的存在![祈祷]

#小阁周记##坟场之书#

Things blossom in their time. They bud and bloom, blossom and fade. Everything in its time.

花开花落自有其时节,发芽,开苞,盛放,凋零,一切顺其自然。

(The Graveyard Book《坟场之书》)

#小阁周记#[吃瓜群众]#小妇人##规律作息#

Have regular hours for work and play, make each day both useful and pleasant.

要按时作息,使每一天都过得充实愉快。

(Little Women《小妇人》)

杭州滨江区家长投诉孩子作业太多。

投诉内容:

老师、学校、教育局求求你们放过孩子吧!

附件为一个三年级语文每天的作业任务,有语文书,要预习复习背诵,经典诵读要背诵,语文课堂作业本一般要在课堂完成,两本生字抄写本,语文词语手册,还有一本学校校本作业,还有每周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或者周记,作文除了要写一遍,改一遍,还要再抄一遍,这还不包括每单元的考试,期中期末考试,听写,看拼音写词语。这只是语文的作业任务,还有数学、英语、科学。

这里面除了语文书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其他就是浙江省教育厅出版,还有一本长河小学自己编制的校本作业。请问教育局,一个三年级的小朋友作业任务这么重,他们会有童年吗?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不是看谁跑得快,而是看谁跑得久。我见过从小成绩一直很好的,但是青春期叛逆、逃课、上网、辍学;也见过成绩一直一般,但是稳扎稳打研究生毕业的。教育难道就是只看重成绩,做作业快不快吗?我认为成绩不是唯一,相比成绩好不好,我更在意我小孩的性格和品德。

而现在的问题是她经常因为没有做完作业而不愿意去上学,我觉得这真的是本末倒置了,上课肯定是比作业更重要。每天做作业到很晚,一个9岁的孩子11-12点才睡觉,比上班族996还辛苦,小孩连周末都没有的。第一晚睡影响睡眠,对身体不好,也影响第二天上课的精神和状态;第二,那么晚了,做作业的效率和质量都不高,作为大人都很累了,更何况是小孩,那时候她根本不愿意思考,就等着大人告诉她答案,那请问做作业的意义在哪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开朗,则国开朗,少年抑郁,则国抑郁。请问教育局,你们是想培养出怎么样的少年?还是说倒了一个少年,还有无数个少年站起来,你们不在乎?减负减了这么多年了,现在也在说双减,请问到底减在哪里?大课间、体育课、道德与法治课屡屡被占用,晚上没做完作业,白天就在学校利用休息时间补,一篇作文要重复三遍,写一遍,改一遍,再抄一遍。他们还是只是9岁的小孩啊,未来有漫长的学习生涯等着他们,你们就希望他们就倒在半路吗?小孩辛苦,大人辛苦,老师辛苦,请问到底哪里出错了?

滨江区教育局回复:

你好,反映情况收悉,学校十分重视。学校校长第一时间向分管教学副校长和班主任了解、核实情况。1月9日中午12:46分,陈校长(139****0508)与家长取得联系,把了解到的情况反馈家长,告知学校的教材以及布置的作业量是适合的,个别学生因自身原因无法完成是允许的并且不会加以批评。家长也表达了目前孩子存在回家不愿意做作业,上学又觉得不好意思的非正常现状。经沟通,家长后续将进一步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并继续进行专业心理辅导;学校后续将在家长同意下让心理辅导室师资介入,老师会更多关心关爱孩子,争取家校合力,扭转孩子目前的学习习惯和状态。

#杭州教育##杭州头条#

这是个高三孩子的周记,绝的是班主任的回复,更绝的是他母亲的批注。笑到肚子疼。

今天在群里看到这个后宫三千,雨露均沾的消息,倍感好笑,转过来给大家消暑。

学生周记:

宇文是朕的皇后,虽然朕几乎从来不翻她的牌子,可她的地位依然是那么的稳固;

英语是朕的华妃,朕其实并不真正爱她,只是因为外戚的缘故总要给她家几分面子;

数学是朕的嬛嬛,那年杏花微雨,也许一开始就是错的,体育是朕的纯元皇后,那才是心中的挚爱;

至于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这些卑微的官女子,朕理都懒得理她,到底是谁让她们入宫的!

班主任的回复:

老奴三年来战战兢兢、夜不思寐,只为圣上即日面对高考来袭时不至于措手不及,失了往日威风。皇后乃是一宫之主,虽说自幼便与皇上相识,仍需日日照顾,不可与之疏远;华妃虽是外戚,但时下举国内外以华妃为尊,请圣上务必思忖为善;

甄妃敏锐聪颖,若能日日眷顾必能助圣上一臂之力;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这几位贵妃贵人,圣上更需雨露均沾,高考一战,须靠得这几位主子出力…至于纯元皇后,请圣上听老奴一言,斯人已矣,留于心中有个念想即可~~

母亲回复:

汝若继续沉迷追剧穿越宫斗,动摇安身立命之分数,休怪母后断你wifi,毁你ipad,追生二胎,动你储位!

读者点评:

好文章啊,

幽默中不乏才华,

告诫里不少现实,

调侃中不忘师责,

叮嘱里又见严母。

这样的文字可以读一下..值得转看了好几遍还是觉得好笑,都是文化人呀!

#高考季##黄冈头条##人生如梦#

孩子们的烦恼

上周末的一篇周记《我的烦恼》,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我走进了小小孩们的烦恼世界。

人们常说: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两个字。看看孩子们笔下的世界,你会发觉在孩子的眼里,也没有“容易”两个字。这话题大概是最易引起共鸣的,所以这次的周记收到了许多真挚的想法和完全不同的视觉。

有为成绩而犯愁的;有为长高而担忧的;有为胆子太小而懊恼的;有为父母的唠叨而不胜其烦的;有与二胎弟弟妹妹争宠的;有渴望少做作业多点时间玩的……

“ 我的英语成绩终于有了小小的提高,英语终于不再是我的“硬伤”。少年长大后会遇到很多烦恼,但烦恼也是催人成长的养料,只要勇于突破自己,你就会迎来更强大的自己。”

"我的爸爸妈妈都高,一个一米七五,一个一米六。可正是因为他们的身高,却加重了我烦恼的程度,怎么我爸妈都那么高,而我却不长呢?"

“可惜声音太小老师没听见我的呼喊,就这样老师从我身边完美地路过。我交上一副涂着一半的画,内心也很伤心,因为没有画完。早知声音大声一点,这样就可以画完了。我整个人就像在缸里被捞出的咸菜一样腌着的,害怕老师当着全班的面批评我画没涂完。”

“同学们叫我“雷区舞王”,讽刺我做数学题是在雷区上跳舞,次次中雷;老师也叫我“景磨磨”,意思是做题磨磨蹭蹭、半天得不出正确答案。每次考试,我都提醒自己一定不能粗心大意、要努力,祈祷可以考个理想的分数,可每次都失望,所以我最怕数学考试了。”

“我最害怕的就是上英语课了。我单词记不到,考试考不好,作业也做不到。我的妈妈给我买了很多背英语的书,可没有用。我又向英语好的同学去请教,她说只要多读多背,还有一些英语只能死记硬背才行。后来我就照着她说的去做了,可是我记了几天就把第一天的给忘了。看着他们考试考的那么好,英语课上还在那里有说有笑,我很羡慕他们。”

“我的烦恼是为什么我和妹妹吵架,大人们总护着她,他们总说妹妹还小,她不懂事,凭什么每次我都该让着她?”

“希望老师少布置一点作业,我就可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去玩,那该多好呀!”

……

生命就是一段旅程,我的孩子们,用心去感受,去体会,去欢乐,去悲伤,因为这就是生活的味道!成长的烦恼也是生命的一种馈赠,请好好珍惜这童年的最后时光!#绵阳头条# #幸福# #教育#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以下简称脱4)日前收官,本季一路发挥稳定的周奇墨不负众望,夺得冠军。

其实周奇墨夺冠,在脱口秀圈子里并不是一件令人意外的事。

毕竟人家实力在那里。

周奇墨,北京单立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脱口秀演员,自己也是其董事会成员,所以常常被人称为“周老板”。

除此之外,周奇墨在业内还有一个特别的称呼:中国脱口秀届OG(元老)。

他的脱口秀演出经验丰富,先后在北上广深等地进行演出千余场,并在北京、上海多次举办个人专场表演,并被《一席》邀请为演讲嘉宾。

成绩方面,他表现也不俗。

,他就夺得过CSM中国职业脱口秀大赛冠军,全国脱口秀大赛冠军。

正是因为有这么多Buff加持,所以在去年周奇墨第一次参加脱口秀大会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对其赋予厚望,认为他是夺冠热门。

但结果呢,却意外止步半决赛。

在比赛过程中,最为出圈的表现,是在1V1battle的时候说的一句话:“呼兰,是男人你就站起来!”

结果,呼兰是站起来了,还顺便把他打败了。

后来,呼兰还把这个事写进了段子,经典又出圈。

“周奇墨是脱口秀的天花板,他主动来挑战我,然后一堆人来骂我。我能说什么?说出口你们可能不信:是天花板先动的手!”

脱口秀大会第三季是最为出圈的一季,不管是话题度还是热搜榜,都在观众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但这似乎和周奇墨没啥关系。

我曾专门去搜过周奇墨在脱3里的视频。

说实话,不管是段子还是表演,都表现中规中矩,不是很能让人有深刻印象。

倒是在第三季的决赛舞台上,周奇墨自黑的一句话,让人记忆犹新。

当时李诞调侃过坐在观众席上的周奇墨,问他为啥没能站在舞台上?

周奇墨说:“如果我知道答案,还至于今天坐在这里么?”

很多人觉得,周奇墨在脱3表现不佳,是水土不服。

不过我个人倒是觉得,是他的心态还没有调整到最佳。

因为有以前的荣誉加持,再加上参加节目是李诞亲自邀请的,所以周奇墨的表现多少有点端着。

没有把自己的过去清零,就会总是有意无意“出戏”。

自己都无法做到百分百投入,又如何让观众“入戏”。

而在第四季,周奇墨很明显汲取了上一季的教训,调整了心态,让自己完全做一个从零开始的参赛新手。

把每一次比赛机会都当做最后一场博弈,认认真真准备,兢兢业业付出,百分百珍惜。

最后的表现也是有目共睹。

从突围赛开始,周奇墨的每次比赛段子效果都特别炸场,几乎次次都是出圈热门。

从天津大爷装XX的麻花味英语“listen to baibai”,到调侃前任的“原来我是你幸福路上的绊脚石”,再到听到邻居家装修电转声的自卑心理“这是我……我……的房子呀……”。

可以说,周奇墨用自己惟妙惟俏的表演,展示了生活中各个生动又细小的环节。

在把观众逗得捧腹大笑的同时,又表达了大多数人的心声,让大家不知不觉在心中高呼“这就是我呀!”

即使本季比赛新人辈出,竞争异常激烈,也无法掩盖住周奇墨的光芒。

有弹幕评价说,看别人的表演就是在讲段子,看周奇墨的表演就觉得是在讲故事。

所以,最后的夺冠,真是众望所归。

上一季,呼兰在讲述“天花板”那个段子时,镜头也顺势给到了周奇墨。

当时他礼貌的笑容中,有几丝不易察觉的尴尬。

也许那个时候的他,已经在思忖下一季比赛的策略了。

毕竟,无论哪一个舞台,观众认可的都是当下的表现。

过去的成绩,可以加持,但也仅仅是加持而已。

保持平和心态,认真活在当下,努力打拼未来。

才是生活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对周奇墨如此,对我们同样如此。

#和周记一起学导图##我要上微头条#

初中周记(11周) 双11逢11周,真是双11哈,以如此开心地开头来写周记,想必大家也猜到了有喜事。本周三初中全面复课,也拉开了武汉市各区中小学复课的序章。

防疫一刀切是动态清零的最大破坏者,国家强调的防疫政策符合国情,生命至上,精准防控,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多么精准的指导性政策,现在终于开始落地了,据悉,以后不会再有大面积的网课了。

期中考试临近,据孩子说是11月22日,给了大家近2周的缓冲。他最近压力有点大,近一周各科老师班级群、教室中,都点名表扬他网课的学习态度、认真程度、包括学习成绩都非常好。我能感受到他在愉悦中更多的是一种焦虑和压力,我能体会到他有一些担心在即将来临的考试中不能发挥出应有水平。同时,他内心还有一点自我怀疑,认为自己没有老师说的那么好。

我不知道如何更好、更准确地开导他内心的不安、压力、怀疑。我和他说:你做的是很好,老师个个资历这么深,见过成千上万的学生,你是否优秀,至少你此时的表现一定是他们认可的。你网课8个小时,每科都认真听讲,认真作业,1个人在家,如此非常自律,你做的绝对是最好的。我把最真实的情况平静地表达,他好像默默地接受了。

也和他聊过考试前、考试时的紧张情绪,但都没有特别深入。昨天抖音找了几条视频,给他看了看,希望可以有所帮助。关于紧张,我认为不能深聊,反之适得其反。

初中真是蛮累的,时间也特别紧,周一至周四,晚上回到家,做完学校作业,已是近22点,看着他劳累的样子,自己又想上床看书,23点前必须睡觉,基本没有时间抓课外了。目前周末也只有2个小时的数学培优,语文+英语上完暑假班就停掉了,昨天开始考虑英语是否培优,可看了看周边培训资源选择性太少,没有选择好,钱花了是小事,关键把宝贵的周末时间浪费了。

明天湖北开始降温,希望冬天可以如期而至,很少如今年一样,居然会开始期待寒冬来临,也许内心期待的只是希望时间可以过得快一点点,让疫情消失。

“管窥英语学习”

英语和其他学科一样,只是一种交流和工作的工具。只是传统的中国的教学方法让英语语言成了一门“哑”语。但遗憾的是它的功效还不如真正的哑语, 因为感觉的传统教学出来的, 交流的效果大打折扣。 以前就听人提到过,英语考试 (GRE 和 TOEFL) 满分的学员上台领奖时候,颁奖人员和他们对话,发现那些学员们讲的英语磕磕碰碰的。灌鸭式的英语教学法为考试而考试,帮助了一批 / 辈人,也毁了一辈人。当然,那是快二十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很多人考试的时候, 连题目根本都不用读完, 就知道答案了。 学员训练有素,如同考试机器,反应敏捷,好像老农在地里摘选熟西瓜。正如卖油老人言,“无他,但手熟耳。”

听说读写,过分强调哪一个也不可取。我们用汉语交流,除非播音员专业类学生 , 什么时候参加听力考试?每天看电视,听广播,日积月累。我们开口讲话,也是每天从父母亲开始,和周围人交流练就的。读书看报,是中小学生的功课。写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水滴石穿的。日记,周记,集腋成裘;随感,考试命名做文章或者看图,无外乎立题,然后围绕中心,支持或者否定。文章的新颖性在于立题,然遣词造句。文章水平的升华就需要自己的能动性,功到自然成。

我刚入大学,一年级英语分快慢班考试,听力测验还没有醒过神来就结束了。原因在于高中三年,我们几乎没有听过。现在国内教育从娃娃抓起,送双语学校, 或者所谓的 “贵族” 学校。 在本着 “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精神鼓舞下,英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来了。孩子们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是家长的骄傲。且不管是北美发音,英式发音,澳式发音,欧洲英语,或者印度发音,日式发音。我本人在二十世纪末积极准备出国的时候,参加英语口语提高班。教授口语的竟是来自伊朗的一位女士。那些天是穆斯林斋戒月。该老师每次都显得没有太多力气大声讲话,但我自己竟然觉得英语口语提高不少。 自信满满的我来到美国后, 才发现上课的老师来自五湖四海, 印度英语,欧洲尤其是原东欧国家来的,让我头疼欲裂。在美国长大的美国本土人士的口音如同音乐, 是一种享受。 语音最熟悉的是来自华人圈 (大陆或者其他地区)的英语口音,听起来倍儿亲切。

众所周知,英语日益增强的重要性来源于相应以英语为母系语言的国家比较强大。在美国,计量单位仍然采用英制而不是公制,有其背后的理由。如果中国处于美国的位置,大家即全世界人民,虚心学习的就是中国大陆的简体字了,尽管有人说这些简体字简单,难看,缺胳膊少腿,无心无肺的。我们现在学习英语,是符合潮流的事情。但是矫枉过正,过分强调英语,如中国很多大学里重奖发表科学索引指数(如 SCI 等)文章的作者,并以此作为评职称的硬性摊派,“有关部门”似乎可以认真思考一下了。前几天,和一位在美国的一所不错的私立大学里做教授的人聊天,方知道根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外,中国大陆的同胞大约发行了约 200 本“研究”类型的期刊。看看封面后的编委会成员,90% 以上是国内的同仁,再加上一些有外国名字的同行。乍看起来挺唬人的。国内的“学者”们如过江之鲫,纷纷在这些期刊上发表文章,新时代皇帝的新衣服,中国制造,只是少用了特产的丝绸。该教授讲,这些期刊,基本上就是为了迎合国内教育界发表 SCI 文章而存在,而且生机勃勃地生存在竞争激烈的出版业内,能够赚钱,也是与时俱进的一大特色了。

教授就是教授,把英语学习的境界提高了一大步,也算四大发明之外的一大了。

本文节选自作品《美国花楸》。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