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南京大学历史学考研几本书 南京大学历史研究生参考书目

南京大学历史学考研几本书 南京大学历史研究生参考书目

时间:2018-11-25 08:41:49

相关推荐

南京大学历史学考研几本书 南京大学历史研究生参考书目

河南漯河装日本车牌女孩对于自己做出如此行为的解释是,“本是无心之举,纯粹是出于爱装饰好玩”,“无其他不良想法”。

我想问问你历史学的是什么?日本鬼子逢人便杀,有些人觉得没经历过不感觉残暴,建议你买本南京大屠杀icon的书看看。看了让你悲愤欲绝!还有屠国屠城济南大屠杀。日军每到一地必屠杀中国人。女孩子强奸,看看史料记载的具体细节。是个中国人必报仇雪恨!有些人说什么不要沉迷于历史的悲痛。那看看现在,只要反华必有小日本!看看现在日本的青少年对中国的仇视!看看小日本充当美国遏制中国的急先锋。哪里来的中日友好?每个中国人每个华夏子孙都应该记住历史保持警惕。

,24岁的袁辉从南京大学毕业,他果断拒绝高薪工作,毅然选择去偏远山区支教,没编制、没工资。来他不改初心默默奉献,可他究竟图什么?

,袁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大学历史系,袁辉不仅成绩优异,他的品行也常被老师和同学称赞。

,袁辉大学毕业,他拒绝杂志社的高薪工作,选择去山区支教,他认为支教这件事意义非凡。

很快袁辉便自己去寻找支教的机会,他先后去过几所乡村学校,可学校并不缺人。一天他突然想起了湖北巴东县“拐杖教师”谭定才。

谭定才也是让人尊敬的老师,1983年,他成了姜家湾乡村学校的代课老师,这里条件很艰苦。

,他因过度劳累从自家平台上摔下来,导致下肢瘫痪,可一想到那些求知若渴的孩子们,谭定才拄着拐杖,忍着疼痛坚持到学校上课。

袁辉费尽周折来到距家千里之外的湖北巴东县清太坪姜家湾教学点,他把来意告诉了谭定才,谭定才看着这个名牌大学毕业生,他不知道这个大学生能坚持多久。

谭定才当时还不清楚袁辉那颗坚定的心,在袁辉的坚持下,谭定才决定让他试试。

袁辉在姜家湾的第一夜,他扎扎实实体会到了这里生活的艰苦,他用几张书桌拼了一张床,拿出自己的睡袋放到“床”上睡了进去。

第二天,袁辉来到了当地教育部门,教育部门同意并给他备案后,袁辉正式成为了一名志愿者支教老师,他回到姜家湾学校找了一间空教室,安置了下来,一张床、一张书桌、两条凳子和一口锅,是袁辉所有的家当。

姜家湾教学点离巴东县有3个多小时的车程,这里海拔有1300多米,到了冬天寒风凛冽,这里没有电视也没有网络。

缺水成了生活中的一大困难,袁辉洗衣服靠雨水,饮水则要行很远的路,到农户家里提水。可这些外在的条件不能浇灭他支教的热情。

这里是国家级贫困县,大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也有一些来自单亲家庭,孩子们的性格迥异,为了让孩子们很好地融入课堂,袁辉用了新颖的教学模式。

有的孩子过于调皮上课不能专心致志,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在讲《古典文化课》时,他用各种道具,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按着文章进行表演,这样一来孩子们都爱上了袁辉的课,由一开始的排斥到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他还教孩子们作诗,然后把优秀的诗贴在教室的墙上,孩子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课下袁辉想办法让孩子们尽情玩耍,他还会举行很多比赛,其中的爬树比赛大受欢迎,当那些学习成绩平平的孩子在这些比赛中获得奖品时,他们的自信心备受鼓舞,慢慢地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袁辉因为长期营养不良病倒了,他回家休养了十来天,然后又回到了姜家湾教学点。不久他的父亲来看望他,因为条件太过艰苦,父亲劝他离开,父子俩吵了起来,父亲沉思后对他说:“儿子,对不起”。

,袁辉受邀来到了清太坪白沙坪小学任教,这里的老师很紧缺,他主动承担了超负荷的教学任务,每周31节课。另外休息时,他还到附近的学校义务上课。

除了大课堂,袁辉还给生病在家的田艳青开了小课堂,田艳青患有“瓷娃娃”病,无法到学校上学。

袁辉每周都要去给田艳青上几课,他需步行一个小时才能到田艳青家,不论刮风下雨,他都坚持去给她上课,在袁辉6年的坚持下,田艳青顺利考上了初中,后来她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高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田艳青对袁辉说:“您没来之前,我的世界是灰暗的,您来后,仿佛有一缕温暖的光照进我的世界”。

对于生活有困难的孩子,袁辉都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他没有编制没有工资,只是一个志愿者的身份,每月只能得到1000元左右的补助,他用这些为数不多的钱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孩子们。

袁辉不仅感动着孩子们也感动着身边的人,他的同学知道了他的事迹后,常来看望他,还给孩子们带来善款,很多爱心组织和人士给孩子们送来物资。

,袁辉离开巴东县来到建始县望坪中学支教,他依然忙碌,依然全心全意为了孩子。

袁辉有很多次机会可以离开大山深处,成为一名正式编制教师,但他拒绝了,他说:“我觉得我不需要任何身份,大部分时间,我就是陪伴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进步、我觉得就已经足够了”。

在袁辉支教期间,他用不拘泥于形式的教育方式让很多孩子受益匪浅,很多孩子走出大山,进入了名牌大学。

而这仅仅是袁辉支教的开始,他的支教之路没有终点。

有人问他:“如果在大城市工作,有房有车,而你现在什么都没有,你心里平衡吗?”

袁辉:“为了物质,我不会来这里。陪伴孩子们成长,很有价值,大山里更需要我”。

媒体问他,支教能坚持多久。

袁辉笑道:“支教对我而言,不是坚持,支教就像呼吸一样,是我们需要呼吸,我们不能说自己坚持呼吸”。

光景,皱纹爬上了他的眼角,但袁辉精神上是快乐的,他感觉回归到了生命的本质,他成为了真正的自己,他收获了丰盈的内心,绽放了人生华彩,也照亮了孩子们的前程。

每日一校:南京大学

层次:

教育部直属、双一流大学A类、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计划、卓越工程师计划、卓越医生计划、卓越法律人才计划,是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成员;被誉为“东方教育的中心”

沿革:

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时期,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

校区:

仙林校区、鼓楼校区、浦口校区

学科:

双一流学科: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大气科学、地质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第四轮学科评估:天文学、地质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A+;哲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物理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工商管理—A;理论经济学、法学、数学、化学、地

上周看了《东亚的诞生》《温莎墓园日记》,都没有看完,各看了半本。

第一次看木心的作品。

早就听过木心的大名,很多我喜欢的读书博主很喜欢他,有看过推荐,但是一直没有机会读他的书。这次终于开始读了。

《温》算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内容很丰富。说的人和事,时代也不一样。有古代的、民国时期的,还有现代的,总之好像让我来到了一个大花园,各花都撩人,都有品不尽的余味。

有一篇叫《夏明珠》,写的是民国时候的事儿,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这样的文章说实话我看过很多,但是每每遇到还是喜欢看。民国似乎有一种特殊的蛊惑人心的美,多了一丝古典。

还有一些篇目,里面融入了哲学,讲的我感觉自己并没有完全理解。但是我也没有非要百分百理解,读木心这样的人的书,也许就需要那一点模模糊糊的距离感吧!因为木心真的不像我们这种世俗凡人,他是一个误入人间的仙翁,在这世上走一遭,又一个人潇洒地回去了。

《东亚的诞生》是美国的历史学者写的,作者为北爱荷华大学教授何肯。译者为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魏美强。

这本书主要讲了中国、越南、朝鲜、日本这四个国家文化的发源,通过综合运用考古学、文献学、语言学多学科的交叉证据,阐述了东亚文明是如何诞生的,各国又是如何在中华文明的影响下发展本国文化的。

看国外译者所写的书,可以开阔思路。外国人看中国历史有很多新鲜的角度,但是缺点也很多。首先就是译者的水平,如果译者水平不高,那这本书的价值就大打折扣;其次不管怎么翻译,英文译制书总是和国人作者写的书味道不同,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

这本书还是属于比较难懂的专著类型的,一般的读者读起来可能要花费很多时间。

在这个浮躁的物质时代,还有几个人能静下心来认真看书呢?我想不多。但是我想对于我们这群读书人来说,这就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读书让我们远离手机,避免被铺天盖地的垃圾信息流淹没。读书让我们觉得生命有意义,读书让我们和古往今来伟大的灵魂对话,读书让我们在一字一句中成长进步。

上周突发奇想说想办一个读书营,每年读50本书。我一直都有一个读书写作群,这么多年一直在群里面和几个网友聊天,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成了我的一个精神栖息地。建立一个读书会也是我一直的愿望,我这个群其实也就是读书会。

为了筛选出不是真的要看书的人,我这个读书营是收费的,但是一年完成50本书的书评后,这个钱是退费的,说白了我也是希望多召集一些爱读书的人一起读书。也希望自己能多输出。

目前的想法就是一周一本书,然后输出不少于1000字的书评。一年是50本。完成的退费。但是收费多少还是没有想好。现在计划是199年,第一年先做起来。

希望我的童淇读书会能永远做下去。

1992年,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光稿费就高达1300000。也是这一年,他娶了娇妻马兰,一个比他小16岁的女人。

写此书之前,辞职报告递交了23次,终于在1991年7月获准辞去一切行政职务。

很多人都说余秋雨辞职写书是为了挣钱,其实他只是渴望在旅途中解放自己的心灵,并对中国文化做出贡献。

之所以在不惑之年,毅然辞去官职走出书斋,自然他有自己的梦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启一场属于自己的文化苦旅,为中国文坛注入新的血液。

辞职后,孤身一人的余秋雨,从西北高原开始,系统考察中国文化的全部重要遗址。当时确定的考察主题是“穿越百年血泪,寻找千年辉煌”。

《文化苦旅》中有一个“旅”字,余秋雨在自序中也表明这是漂泊旅程的心得。但是它与常规得游记大不相同,其重心并非见闻描述,也非一般意义的借景抒情,更少游记特有的“轻快笔调”,反而“一落笔却比过去写的任何文章都显得“苍老”。

这“苍老”是由于《文化苦旅》的起点和终点不止于地域和空间,而是穿越了千百年的历史,从身体的艰难跋涉到心灵的强烈震撼,余秋雨不仅仅是用眼睛来欣赏景物,而且把对历史的深刻感悟融入其中。

纵观余秋雨的散文创作,其中的抒写内容多与历史有关,从《道士塔》、《莫高窟》到《风雨天一阁》、《这里真安静》莫不如此。这决不是简单的好古激情,而是一种复杂的审美,一种从过去的岁月中寻找自己与发现现实的过程。

余秋雨散文较少那种历史学或文学领域所有的断语与结论:“他的抒写是含蓄的、微妙的,即便是那种理论家或史学家的严谨审慎,也被悄悄地埋藏在叹息与感慨中。”

《文化苦旅》,大约是余秋雨在读书理论之中引发的对祖国山河的一种向往,在其中所表现的历史苍茫感,对历史古迹和历史人物的身世忧患感源于一种生命的感喟。

余秋雨就是用这样心灵的激情对理性的滋润及其相生相长,成为《文化苦旅》的主要特质。他用富有个人魅力的评议使《文化苦旅》不仅闪烁着理性的光泽又浸渍着艺术想象的激情。

贾平凹:余秋雨无疑拓展了当今文学的天空,贡献巨大。这样的人才百年难得,历史将会敬重。

金庸:北京有年青人为了调侃我,说浙江人不会写文章。就算我不会,但浙江人里还有鲁迅和余秋雨。

余光中评价:“中国散文,在朱自清和钱钟书之后,出了余秋雨。

余秋雨的散文素以文采飞扬、思维敏捷、知识丰厚、见解独到而备受万千读者喜爱。他的历史散文更是别具一格,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善于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将读者带入文化意识的河流,启迪哲思,引发情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史学意义上的文化价值。

散文写成美文不易,写出点历史文化意味更难。余秋雨的历史散文,却可以让人二者兼得。

在考察沿途所写的“文化大散文”《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快速风靡全球华文读书界,被称为“印刷量最大的现代华文文学书籍”。他也由此成为在国际间最具影响力的华文作家之一。

1992年,余秋雨第一本文化散文集《文化苦旅》在上海南京东路新华书店首发,来了50多家媒体,就这么吆喝的效果甚微,竟然压下了一万册库存。

没想到,时间不长,就听到,从各大学校里爆了的消息,直接卖破150万册以致于断货,在那个时代,这个数据是惊人!甚至以燎原之势烧遍全国各地,开启了风靡一时的文化散文大热,至今畅销不衰。上到专家教授,下到街头走贩,几乎人手一本。

二十多年来,《文化苦旅》一书,收获了无数荣誉:它是上海读者投票评选出的三十年来影响最大的一本文学书,是全国文学书籍十年排行榜前10名,甚至是全球华文书籍十年排行榜前10名......

它还被选为全国中学推荐次数最多的课外读物,中国家长邮寄给留学子女最多的一本书,以及新课标中学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多篇文章入选北京市高中语文课本,是大师写给孩子们的人文精神启蒙书。

《文化苦旅》为什么这么受欢迎?有生之年,我们大部分人都不会去很多的地方,但读《文化苦旅》,余秋雨可以用他的文字带我们领略丝绸之路、河西走廊、茶马古道……这些壮丽景观深厚的历史与人文底蕴。

本次618好物节活动,余秋雨经典作品集全四册,包括《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行者无疆》《中国文脉》限时优惠,原价208元,限时优惠价只需要99元。

一册经典之作不过20来块钱,但是却能让你从传统的文化习俗中探讨民族文化的深层含义。

点击下方蓝色链接或者看一看,就可以享受优惠活动购买了!

#618好物推荐# #我要上头条#

千年一叹+文化苦旅+中国文脉+行者无疆(共4册) 余秋雨

1937年,一群日本兵撕掉一名身怀六甲的孕妇的衣服,不堪受侮的她,用头撞墙逃过一劫,谁知到了晚上,又来了3个日本兵想要强暴她,誓死不从结果被刺37刀。

这名孕妇名叫李秀英,日军发动南京大屠杀时她才19岁,因为怀有身孕不方便出逃,她跟父亲来到了南京国际安全区。

本以为躲在美国教会学校的地下室中可以躲过一劫,没想到还是被日本兵给找到了。

几个日本兵发现李秀英后,将她拖出了地下室扒光她的衣服想要对其实施轮 奸,不堪受辱的她一头撞在了墙上昏死了过去,索性逃过了一劫。

日军走后其余难民见她还有气息就把她抬回了地下室,结果刚醒过来,傍晚又来了三个日本兵,见李秀英长得漂亮再一次将她拉了出去。

其中一个日本兵过来拉她,李秀英顺势握住了他腰间的刀柄,那一刻她打算以死来守住自己的贞洁。

可她一个怀有身孕的女人怎么可能是三个身强力壮的士兵的对手,誓死不从的她被三个日本兵拿着刺刀刺遍了她的全身,最后看到她没有生命迹象才善罢甘休。

三个日本兵走后,李秀英的父亲很几位难民连夜将其送进了鼓楼医院,负责抢救她的是美国威尔逊医生,看到李秀英身上的伤口,威尔逊医生也是愤愤不平。

结果在一周的救治下,李秀英竟然奇迹地活了过来,虽然她活了下来,但是,全身上下总共受了37刀的她没能保住自己的孩子,

当时一位美国记者听说她的事迹后,特地来医院为其拍摄了一段珍贵的录像,并且说:“这段视频将是未来最好的历史见证。”

之后的李秀英一直在为自己讨回公道,但是还没等到她亲自接到日本人的道歉便在南京鼓楼医院病逝了,享年86岁。

这只是南京大屠杀中一位遇难者的故事,整个大屠杀中,我国有30万同胞遇难,细算之下,相当于每12秒就有一个同胞被杀害,可见当时日军的丧心病狂。

最可恨的是如今的日本丝毫不承认当年他们在我们国家犯下的罪行,并且还有一些恬不知耻的国人为这群畜生供奉牌位,设立夏日祭。

但凡是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就没有资格替先辈们去原谅这群畜生,勿忘国耻,忘记就是背叛。

时光流逝,还有多少亲历者能够证实那段悲惨历史,还有多少人在为铭记那场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天而奔走。

这些历史就应该编入课本,国仇家恨永世不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有一位女作家名叫张纯如,她的爷爷也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之一,为了爷爷,为了30万惨死的同胞,26岁的她决定写下这段惨无人道的历史。

为了还原历史真相,她奔赴世界各地寻找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线索,特意回到南京找到上百位幸存者听他们诉说当年的一切。

不过二十几岁的年纪。很难想象,她做了多少努力,才有力量支撑自己在人生最美好的年纪,每天与南京大屠杀那段残忍血腥的历史为伴。

她要把那些砍头、活焚、活埋、在粪池中溺淹、挖心、分尸等等酷刑,一字一句地写出来。

精神长期紧绷,母亲也多次劝她放弃,期间不知道受到多少次日本人的威胁,但是她还是完成了这部著作,遗憾的是最后的她被困扰的精神奔溃,选择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但是,她撰写的《南京大屠杀》一书,被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威廉·柯比认为是,人类史上第一本充分研究南京大屠杀的英文著作。

这是一本为南京遇难的30万亡灵伸张正义的书,值得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好好阅读。

花一杯茶钱读一本好书,完整了解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勿忘国耻爱我中华牢记历史吾辈自强!

点击图片下面横条“看一看”就可以得到这套书:

【文翰】正版 南京大屠杀 第二次世界大战被遗忘的大浩劫 张纯如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