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北大考研不给考纲 考研大纲没提到的一定不考吗

北大考研不给考纲 考研大纲没提到的一定不考吗

时间:2022-04-28 16:44:39

相关推荐

北大考研不给考纲 考研大纲没提到的一定不考吗

这成绩当时妥妥的重点大学!!当年的重奌线是三百分整。当年化学考试题超出大纲了,大多数考生分都不高。我老弟化学才考了五十九分,但他总分是343分吧?考上北大了,全地区考了三个。

北大流体力学博士的一席话教我做人了,1.2W点赞。

这就是内卷,卷分学。多少分都是不够的,因为别人也在同样的考纲里上分。但科研是外卷的过程,没有考纲教案也没有参考答案,甚至有时候这个研究细分领域里就你一个人。

对此,你怎么看?(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26岁的胡适一回国,就成了北大教授,月薪200大洋。可在北大,胡适即被搞国学的嫌弃,又被搞西学的看不上。开个研究生课,就一个人上,写了本书还被人骂:“太监一个,只有上面,没有下面。”

26岁的胡适太年轻,在那时候的老学究们看来是个“毛都没长齐”的家伙。

他之所以在北大能够获得这么高的地位,主要的是因为他首先提倡的“白话文运动”。

正如《觉醒年代》中展现的一样,胡适搞白话文运动,黄侃(章太炎的弟子)等人是看不起胡适的。

因为什么?因为胡适说白话文这个东西有效率,可黄侃他们认为这个东西就是个多余。

他们甚至直接拿胡适的老婆开涮。

反对胡适的人举例说:“假如你胡适的太太死了,打个电报给你,让你回来”用白话文就得说:你的太太死了,你赶快回来呀。

而,文言文最多就四个字:妻丧速归。

你看,打个电报你都得多花那么多冤枉钱,你还谈什么效率。

学问上,胡适也很尴尬,被教授们各种嘲笑、看不起。

他在北大教英文,辜鸿铭直接开怼:“你见过好的英文吗?还叫英文,你那叫美语,是美国的俚语,一股苞米茬子味儿。”

他教哲学,当时在北大哲学系,几个教授分头带研究生,一个班16个人。

马叙伦的课有15个人选,胡适的课没人报。后来,还是班长有点不好意思,一个人报了胡适的课。

学术上没地位,搞个白话文运动还被嘲笑,就连写本书还得被人骂。胡适在当时真的是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精神压力太大。

他写了本《中国哲学史大纲》,但只有上卷没有下卷,被骂成了“太监”。那他为什么不写下卷呢?

其实,在我看来这背后的原因体现出来的才是胡适身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他不写下卷原因很简单,他因为搞白话文运动而成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成名太早。

成名太早,他就害怕了。写本《中国哲学史纲》只要材料证据上稍微有点站不住脚他就不敢往下写了,因为他觉得这东西是要传千秋万代的。

写的不好或者有纰漏,那就“遗臭万年”了。

这背后是胡适做学问的方法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而这才是独立思考的核心。

#趣谈八卦##胡适#

欢迎关注@遇见小mi,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

【高考真相】用不着学奥数,也用不着学树童英语,更也用不着补课……只要从小养成把课本吃透的习惯,高考600分妥妥。高考总共750分其中600是基础知识,很多人不相信,其实这是国家考试大纲和政策规定,儿子读高中三年,学校一名副校长叫周振根,每次开会强调这个问题,让大家抓课本,抓基础。现实中,其实很少有人沉下去学透的,大部分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捡芝麻丢西瓜的学习方式,小小年纪,拼命学奥数,学英语,学各种各样…真正吃透课本,沉下去学习的孩子,真的非常非常少,本人至今几乎没有接触到这样的孩子。所以,所以,每年高考,600分的孩子,都是非常非常少的。没有赋分之前,惠州每年600分的孩子只有300-400人,赋分之后,约1000人[呲牙][呲牙][呲牙],学习真的真的很简单,是我们家长想的太复杂而乱了套!孩子把课本学透,轻松学,慢慢学,反复学,只有他悟到了,学透了,他自然干什么都是一通百通的,反过来其实如果连课本都学不透,他学那么多奥数,英语,这个,那个,又有什么用呢,连高中,大学都读不了,连600分都达不到,还成天想考好大学,想清华北大,985-211,那不是痴人说梦啊!#惠州头条# #中国式家庭教育# #好平台好讲师# #教育大家谈#

胡适曾在北大建校四十年的时候说:“中国的大学历史很短,北京大学只有四十年,外国大学已有六百年。”

此话一出,立刻被人反驳:“我国汉武帝时,亦有大学。而二百五十年的耶鲁大学,只有五十本书。试想一想,我们中国当时有多少本书?英、美、法怎么同我们比啊!”

驳斥之人便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钱穆先生,他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格斌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有人说钱穆是20世纪中国史学家之中最具有中国情怀的一位。他对中国光辉历史怀有极大地敬意,同时也对中国的光辉未来抱有极大的信心。

如今的孩子大多被升学考级类的考试所困扰,学习历史的时间与精力越来越少,以至于上初中的女儿竟然分不清“张学良”和“张学友”,我问她历史课都干什么去了,她说历史课可以看视频看电影,做作业,只要不在课堂上讲话不影响大家学习就行。

纯粹的应试教育显然无法培养出一个具有民族观和大局观的国家人才,如果想让孩子未来具备更多的知识储备和文化底蕴,不妨就从钱穆先生的这本《中国通史》开始。

此书是钱穆先生在香港新亚书园第三度讲授“中国通史”课堂记录稿为底本,可视为“《国史大纲》课堂版”。

内容文字通俗易懂,可以作为家庭历史教学的最佳选择!#好书奇遇季# #阅读的温度# #情感上头条#

现在我国的大学,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型为大众教育,教学大纲还是必要的。不过,据我所闻所知,民国初期的北大清华,很多著名的教授,确实没有教学大纲。张中行老先生曾经谈到,当年邓之诚先生在北大上“宋史”课,刚开课不久,有学生在课上问起“蹴鞠”是不是足球?邓先生立刻就把话题转移到了宋代的蹴鞠上,而且旁征博引,一讲就是一个学期!以至于教务不得不把这门课改名为“宋代蹴鞠史”。胡如雷先生也回忆过,当年他在清华大学读书,听邵循正先生讲“清史”,讲了一学期,清军还没有入关——因为邵先生的学问实在太大,光清军在关外的历史就讲不完!当时有一个学生,连续三年听邵先生的课,毕业前的一个学期又来了,非常急迫的问邵先生:老师,我都快毕业了,清军能不能入关?邵先生不无尴尬的说,这个学期一定能,一定能。 实际上到最后还是没有讲到1644年。此外还有考试,张中行先生回忆,当年燕京大学聘北京大学的钱玄同先生去讲“音韵学”,钱先生声明,他只讲课,不判卷。张中行正好也来听课,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去答卷,旁边的学友说,好歹写上两道吧,反正也没人判卷。燕京大学是美国教会学校,相对比较严谨,教务处赶紧打电话给钱先生,威胁说你不判卷就不再续聘。钱先生马上把这一学期的课酬悉数退回。燕京大学教务处没办法,只好婉言相劝,让他收回成命,并找人刻了一个木戳,上写“及格”两字,千寻同的这门课只要写上姓名和交卷,由教务处负责盖上几个两字拉倒。在河北师院读书时,我的恩师黄宏荃先生开过一门纯粹用英语讲的“欧美文学史”,期末的时候让写论文,讲课极其认真、要求极其严格的老先生在结课的时候宣布,期末的论文一律85分。后来教务处也不同意,说分数不能都一样。于是黄先生重新宣布,男生一律85分,女生一律86分。这些被学生们口耳相传、津津乐道的著名学者的趣事,特别是邓之诚和邵循正先生讲课“没有教学大纲”,他们之所以能那么讲,有一个绝不能忽略的重要的前提,那就是精英教育。六年前,一位北京理工大学老师对我说,真羡慕人家清华和北大的老师,不管教的好不好,学生都认真听,认真学,是名副其实的“主动学习”。可见,学生或者受众的接受水平和程度,决定了老师是否可有“教学大纲”:当年能够考入北大清华的,都是凤毛麟角,也可以说是人中龙凤,即便没有教学大纲,以这些学生的接受程度,他们完全可以从老师的课上获取重要的方法、开阔的视野,再通过自己课下在图书馆读书,以达到教学目的。以当时的大学而言,就是像蔡元培先生说的,无非就是教授、学生、图书馆。但是后来随着学生渐成规模,“管理”也逐渐纳入大学的轨道。在今天,中国的大学已转型为普及教育,再按照民国初期或者国外的教学模式来衡量,肯定不符合实际。假如没有教学大纲,且不说现在很多并无邓之诚邵循正那要严谨博学的教师无所适从,绝大多数“被动学习”的学生也必将连最基本的知识体系都无从掌握,窃以为,那才可能是大学真正的悲哀。所以,现代大学的教育教学,首先要搞好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大纲、课堂教学、出题考试每一个环节的规范化,严格教学秩序,强化教学管理。在此基础上,不排除在高年级,有术业专攻的教授,来开设个性化的旨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选修课,那当然也是可以的了。,.1.4

《国史大纲》钱穆 著

豆瓣评分:9.3(1万人评价)

“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之上之国民,对其本国以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在战火纷飞中,钱穆先生从北大到西南联大,辗转大半个中国,在窘困、物资紧缺和内忧外患的状况下写就这本书。钱穆先生说了,写作本书有两个目的,一是将国家民族以往文化演进的真相明白示人,二是从旧历史中映照出中国的种种复杂难解的问题,给革新者提供一个参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