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襄阳国安驾校科目二考场收费 湖北襄阳国安驾校通过率高吗

襄阳国安驾校科目二考场收费 湖北襄阳国安驾校通过率高吗

时间:2019-05-15 12:49:14

相关推荐

襄阳国安驾校科目二考场收费 湖北襄阳国安驾校通过率高吗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我在南阳布衣耕田”,“南阳”是指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一带。他说他是一个平民,但事实上他不是。我们可以说,普通的布衣在当年是不可能大有作为的。

《出师表》,一篇创作于两千年前的作品在新世纪的今天依然“折磨”着学生们成为语文课本上的必备篇目,而诸葛亮千古贤臣的形象也通过这短短七百多字的劝谏书跃然纸上。

在回忆先帝的知遇之恩时,诸葛亮自称“臣本布衣”。所谓布衣,原本指的是底层百姓所穿的麻、葛之类的衣服,便宜又耐用,后来渐渐就成为了平民的代称。

的确,此前的诸葛亮隐居多年名声不显于外,只是一个未曾有过一官半职的读书人。但他出身官吏之家并非普通的平民。

诸葛氏,乃是一望族,祖上曾经做过位比九卿的高级官员。诸葛亮的父亲和叔叔都曾出仕,故而他其实是官宦子弟。

科举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古代选拔人才的方式也是平民突破阶层为官从政的最重要的途径。

然而,在汉朝之前,官员任用的世袭制几乎断绝了普通百姓出将入相的可能。

到了汉朝相对之前有一些进步,平民出身的开国皇帝重视人才要革除选官弊病故而推出察举制,为普通人提供了进入仕途的机会。

此后,才华出众或者品德优良的人有机会通过举荐的方式推选为官员,但前提是要有名气或者门路那样才会被注意到。

在察举制还很严格之时,举荐人因为要对其推荐的人才进行担保一旦发现不合格是要承担连带责任的,所以也确实一度为朝廷不拘一格降人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诸葛亮为例,他为刘备所知乃是了解其才能的好友徐庶的推荐,刘备这才几度前去拜访引得他出山成就了一段君不疑臣尽忠的千古佳话。

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首先先天的家庭条件就使得他们在接受教育方面无法与世家大族相比较,能靠才华扬名的属于凤毛麟角。

其次,什么是有才能怎样算是道德好没有固定的标准,这就有了很大的人为操作空间,给本就不富裕的底层入仕机会增加了几抹阴影。

察举本该是为官府选拔人才的,但是很快就演变成为权贵们为自己网络人才、培养势力的一种方式。所挑选的人要么是用金钱打通关系的富家子弟,要么是官宦之后、门生故吏用来扩大自己的队伍,那些真正有才学的或者不愿意站队的布衣反而被排除在外。

总而言之,在没有科举的那个年代,普通百姓进入官场的途径少之又少,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当然,凡事都不是绝对的。在这些官方途径之外,寒门子弟在乱世中还有一种入仕途径-自荐,比如徐庶。

他家族之中并无出仕之人,早年好武满腔义气豪情曾经孤身为亲友报仇。后来为避战乱搬离了故土,与彼时在南阳隐居的诸葛亮相识相知。

就在徐庶游学之时,恰逢刘备在附近驻扎。他早就听闻刘皇叔讲信义、爱百姓,于是收拾收拾包袱就到新野向刘备自荐去了。

刘备听说了他年少之时的故事,也佩服他求学之时不困于同窗的嫌弃潜心修学终得精通儒家经义,故而十分器重徐庶。所以,徐庶就是以世俗意义上的平民之身成为刘备谋士的。

但他的成功是有先决条件的,首先就是有真才实干,其次是主动寻找机会推荐自己,最后还有能够遇上一个刘备这样赏识他的人。这几个条件但凡缺少一个,徐庶都无法完成从布衣到谋士的跃迁。

后来,徐庶的母亲在逃亡过程中不幸被魏军俘虏,孝顺的他为了救母亲选择辞别效忠多年的主公。

刘备亦深明大义,放他安全离开,毕竟君臣相得多年又是经徐庶的推荐他才得了诸葛亮这么一个世间少有的良才。

诸葛亮智谋无双,武能奇谋退敌,草船借箭、空城计的故事千载流传经久不衰;文能治国安天下,与刘备初相见时年仅27岁的他提出来的观点在此后数十年间成为蜀汉的治国之策。

刘备生前,对诸葛亮信任不已,临终之际更是以幼子和国家相托。“报君黄金台上意”,诸葛亮也没有辜负信任,兢兢业业上劝谏幼主下勤勉理政治,乃至于积劳成疾而逝。

而徐庶的境遇则完全不同了。他改回原名投奔曹魏此后再未变换门庭,但是官职一直都不高,乃至于多年之后诸葛亮都要感叹昔年好友的才华却不得重用莫非是曹营的人才太多了。

参考资料

[1]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M].西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