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泾县驾校科目三最好教练 泾县科目三考场

泾县驾校科目三最好教练 泾县科目三考场

时间:2020-07-20 16:44:10

相关推荐

泾县驾校科目三最好教练 泾县科目三考场

江浙沪皖这4个省份最值得自驾的地方在哪里?如果你问我,我可以很肯定的回答,一定是在皖南。皖南的自驾公路不仅蜿蜒曲折,而且环境十分漂亮。

我在皖南自驾过太多的公路,相信关注过我的朋友也知道,我也写了太多的皖南自驾公路。今天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皖南几条非常适合春天自驾的公路。

第1条,皖浙天路。

皖浙天路,又叫荆州公路,是安徽宣城绩溪县的一条自驾公路,在安绩溪境内并不算太长。全长30公里左右,但是这30公里,不仅公路蜿蜒曲折,自驾乐趣十足。

同时还有适合攀岩爱好者的豺狗狼尖和饭甑尖,有绝美的油菜花梯田,小众古村落,运气好还能看到云海。可以说非常适合春天自驾,直接导航到家朋乡即可到达。

需要注意的是,豺狗狼尖这些地方需要专业人指导才能攀登,一般情况不建议去攀登。当然,其延长线华浪线也是浙江比较不错适合自驾的地方。

第2条,皖南川藏线

虽然现在不怎么推荐皖南川藏线,但是这条公路确实也有可取之处。公路位宁国和泾县,其中精华路段全长120公里,山路蜿蜒曲折,因为一段公路酷似川藏线的72拐,所以被很多人称为皖南川藏线。自此之后,这里就成了真正的皖南川藏线。

相对于皖南的其他自驾公路,皖南川藏线现在周边设施相对完善,而且公路也比以前拓宽了不少。能够游玩的点也多了,比较适合家庭自驾游。

第3条,黄山各个乡村自驾公路。

这个名字算是我自己起的,因为歙县的公路真的太适合自驾了。白际公路和狮石公路都是休宁乡村公路,也是皖南三大自驾公路之一。新安江一带的公路,在油菜花开的季节更是美不胜收。

其实,这个春天,只要你跑到歙县休宁等地,很多乡村的公路都很漂亮,因为这个时节的油菜花和徽派建筑真的是绝配!

所以,如果这个春天,你想在江浙沪皖找个自驾的地方,就去皖南吧。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我的生活也是头条# #头条创作挑战赛#

人民公仆王乐平永远活在泾县人民心中(三)

——王乐平与桃花潭酒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的不朽诗句传唱千年,世人都知桃花潭是真诚友谊的象征,但又有多少人清楚桃花潭在安徽泾县呢?那究竟是什么催生了李白与汪伦的友情呢?答案是万家酒店和十里桃花,最主要的还是酒。

王乐平在泾县工作时,当时,泾县酒厂只生产没有名气的泾川白酒,要想将泾县的酒打出去,就要创建自己的品牌。

一次,再和几个人商量这件事情时,王乐平联想到了李白那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个设想从他心中升起,就是要搞清楚李白、汪伦和桃花潭之间的关系,利用名人效应和当地资源,研制生产桃花潭酒。想到这里,他灵机一动地说:“我们泾川牌白酒名字应该改叫桃花潭酒。”在一旁作画的安师大美术教授、著名画家郑震一听就叫了起来,把笔一搁说:“桃花潭酒,有诗情画意,这个名字起的好,太美、太响亮了,就叫桃花潭酒。”

车马未动,舆论先行。王乐平派县文化馆馆长杨德柱拎了二十斤泾川白酒,去合肥找新华社安徽分社的李明会同志,请他帮忙,挖一挖李白、汪伦、桃花潭之间的关系,写篇文章宣传宣传。没过多久,王乐平去省城开会,便带着酒登门求教来了。

在那个摧毁一切封资修文化的年代,竟有县委书记上门谈古论诗,李明会十分高兴。他翻开《随园诗话》侃侃而谈,谈起了李白与汪伦的结交,谈了那首千古绝唱《赠汪伦》,这些故事现在已是家喻户晓了,而在五十年前的文革时期又有谁敢去想呢?

王乐平怀古吟诗之意不在诗而在酒,他说出此行的目的,李明会听了连连称赞这是个好主意、好创意,泾县早就应该有桃花潭酒了。李明会为王乐平请来了明光酒厂的资深的酿酒师许老,在合肥的淮上酒家,许老品尝了王乐平带来的泾川白酒,许久才说:“这酒,水是好水,勾兑还不到位呀。”王乐平真心实意地邀请许老到泾县,到酒厂现场指导,自己就象一个小徒弟一样跟在许老后面,一边介绍酒厂的情况,一边把许老的指教如配料、勾兑比例一一记到笔记本上。许老说你们这里的太子泉清纯无杂质,用这个水酿造再好不过了。结果,采取双轮发酵传统酿酒工艺终于把桃花潭酒酿出来了。

王乐平又派人请来安师大艺术系的教授设计桃花潭酒的商标、广告画。他还要求桃花潭酒商标一定要画桃花潭,要又红艳艳的桃花。

桃花潭酒经过两位画家的大手笔的描绘宣传,一瓶瓶地开始走向大江南北,成为老区泾县人招待贵宾的佳酿。

1980年6月,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韩念龙同志陪外交使团经过泾县,品尝桃花潭酒后,兴奋地写下“桃花潭酒其味无穷,恨无李白一饮千盅。”

桃花潭酒的研制和推销成功,带动全县酿酒工业飞跃发展,1976年,全县白酒产量达662吨,是文革前的3倍多;1986年,桃花潭酒被评为省优产品;,“桃花潭”白酒商标被评为“安徽省著名商标”。

如今,桃花潭酒是泾县招待贵宾的名酒了。2001年5月21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视察泾县时,就品尝了桃花潭酒,连连称赞说好酒好酒。中共办公厅还特意买了两箱子带回北京。

人民公仆王乐平永远活在泾县人民心中(五)

——王乐平与新华社记者(上)

王乐平第一次踏上泾县的土地是1952年的春天,当时他任县政府唯一的秘书(相当于现在的县政府办公室主任),虽然工作仅仅一年多一点的时间,但泾县蔡村竹海、水西双塔,水深碧绿、清澈晶莹的桃花潭等山水佳境,都给他留下难忘的美好印象。

王乐平第二次踏上泾县的土地是1966年的夏天,他担任县委代理书记,然而,此时的泾县已不是当年宁静的山城了。

当黑云压城的逆风席卷而来时,王乐平以鲁迅的韧性战斗精神而暗暗地抗拒着,不在迫不得已的时候不与暂时强劲的逆风作正面交锋。在县革委会成立之初,有些人搞派性争权夺利,他佯装不理不睬,巧妙地把两派头头引向抓生产。社队搞多种经营,一些人上纲上线,他也不是正面否定,而是让持正确意见的同志把话说下去。他相信,事实胜于雄辩。他也用这种韧性战斗的策略保护了一批干部。

图1:欢送会后排左起第四位王乐平

1969年,象山造纸厂出现了反动标语,县革委会的一个思想极左的军队干部带队,组成了一个庞大的专案组进驻该厂查处这个事件。工厂停产天天开批斗会,要查“黑后台”----刚刚结合担任厂一把手的老干部王易珉同志,被勒令靠边站了。

南下的老干部王易珉不畏权势,生性倔强,根本不承认这莫须有的罪名,和那位军队干部拍桌子争辩。那时军队干部主管公检法司是握有生杀大权的,王乐平派人做王易珉的工作,叫他忍耐一下,不要和军代表发生正面冲突。那个军代表把王易珉放在厂里进行管制。王易珉听了王乐平的话,表面上接受管制,军代表也奈何不了他。

1978年9月,王乐平到中央党校学习,1979年元月回到徽州地委后,发现有人在背后整他。其实,自他离开泾县,甚至他人还在泾县时,就有人不断地写人民来信检举他,只是他没感觉到而已。

王乐平是1975年11月离开泾县的,但还兼任中共泾县县委第一书记(1975年12月至1976年8月)。他在泾县工作期间,正是“四人帮”横行高潮之时,他们鼓吹“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强调抓革命,反对抓生产。王乐平在泾县想干点实事,肯定就要顶着“四人帮”的大棒干,冒着个人前途中止的政治风险干,他在泾县工作的十年,泾县的工业总产值从1966年的570万元增长到1976年的7100万元,翻到十几番。为此,他挨了不少批评。原因是王乐平不光干了事,而且还干成了事,别人他自己不干,想干也不一定能干成,但他心里难受,就是感觉不舒服,总是盯着干实事的人,专门研究怎样来治他。

明的不行就来暗的,实在不行就来硬的。王乐平都来地区工作好几年了,还有人说他在泾县任用大批造反派,组织严重不纯,这可是一顶大帽子。

这一次,安徽省委正式下发皖发[1980]132号文件《批转省、地、县联合调查组 关于泾县县直机关领导班子不纯情况和处理意见的报告》,责成王乐平停职检查,听到这个消息,泾县有多少的干部群众怎么想都想不通啊?王乐平在泾县干的事是都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他就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退一万步来说也不该受“停职检查”的处分呀。问题还没有最后结论,省委已经发现此案有错了,很快恢复了王乐平的原职,调他到徽州任地委常委、行署副专员。同时,省委副书记顾卓新同志批示,对王乐平的问题进行核查。

那天,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她是个新华社资深女记者,她风尘仆仆从徽州地委所在地屯溪市赶到泾县。她在泾县下乡采访,到了西阳公社和西南乡几个公社。记者是为别的事儿来的,而这几个地方的干部三句话一讲就谈到王乐平,为王乐平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鸣不平。更让她吃惊的是,一些五六十岁的老农也说:“老天不公呀!老天不公呀!王书记做了那么多好事、实事,还要挨整。”这就引起了已到中年、新闻嗅觉灵敏、有责任心的记者的深思。她一根烟接着一根烟的抽,当即改变了采访的议题,向这些有正义感的基层干部群众了解强加在王乐平头上的所谓“挖社会主义墙角、加重农民负担”等“严重错误”的内情,了解电费加两分钱价、曲轴价格、农村修公路等等,她又追到了徽州行署找王乐平当面了解情况,听王乐平说这一桩桩、一件件工作的设想和过程,她才搞清楚其中的来龙去脉。洞察世情的她也疑惑了,王乐平干的这些事分明是有利于老百姓、有利于发展的呀,怎么那些整他的人就黑白不分,是非不辩呢?

1940年,叶挺军长在皖南泾县小石桥,为13岁的陈化等四个女卫生兵留影。史流(右一)、方严涓(右二)、李林(左上)、陈化(坐在桥边)。

陈化于1926年出生于上海。1939年2月,12岁的陈化随新四军印刷厂厂长陈昌吉,从上海到皖南参加新四军,刚报到就先赴军部教导总队8队学习。4个月后学习结束,参加军医处主办的第3期卫生培训班。这年秋天,被分配到新四军设在皖南小河口的后方医院做护理伤员的工作。

第二年的春天,军部医务处从南京鼓楼医院请来化验师叫李启宇。为了培养化验人员,就从医务员中抽调4人跟她学习化验,陈化是其中之一。另外3人是:李林、史流、方严涓,也都只有十四五岁。学习班设在南保村前方医院旁的一座庙里。

一天上完课后,陈化四人结伴去附近的小桥玩,这是皖南泾县云岭军部附近南堡村的一座普通小石桥,她们正巧在桥上遇见叶挺军长。叶军长平时总背着一架照相机,看到她们玩得开心,就帮她们照了一张相片,几天后又应她们请求,给每人又分别单独照了一张。

1941年,陈化加入中国共产党。叶挺将军在“皖南事变”中被俘关押,1946年因飞机失事牺牲,陈化一直思念她极为敬重的叶挺军长。

10月15日,80岁的陈化重回皖南找到小石桥,在当年叶挺为她拍照的位置,又让同行的战友给她拍了一张照片。

今非昔比,当年13岁的新四军小兵已成为白发苍苍的老人了。陈化感觉,战争环境是异常艰苦而且动荡不定的,行军时经常要把随身带的东西丢弃,所以每次看着千方百计留下来的这两张照片,回首当年的战斗岁月,那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情景仿佛还在眼前,挥之不去。

,抗战老兵陈化去世,享年93岁。

明天又要开始朝九晚五的生活,一周的休假让身心俱得以安宁,乘着最后一日假期的暖阳来到心心念念的泾县蔡村月亮湾,虽然不见欢声笑语,人头攒动的戏水者,却领略了它的从容与幽静。一个人在溪水边静静地坐着,不由得想到阳明先生的几句话,作为新年工作之始的感悟吧。人生欲成大事,需破除心中三种贼。坐中静,破焦虑之贼。舍中得,破欲望之贼。事上练,破犹豫之贼。三贼皆破,则万事可成。只是“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我辈当努力,新年新气象! ​​​

人民公仆王乐平永远活在泾县人民心中(六)

——王乐平与曾经并肩战斗的同志们(上)

他们来了。一听说王乐平到泾县来了。宣城的章延林每次闻讯就早早地赶到泾县,一如以往和张厚培等人鞍前马后地照顾王乐平的起居,陪同他下乡。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他的老战友、老部下都想看看老书记身体可结实,都要和老书记谈谈心。

那次,七十多岁的周友林一进门就向王乐平叩头作揖说:“王书记,我一辈子都记着您的大恩大德呀!”王乐平慌了,急忙说:“老周呵,快,快起来!你这是干什么呀,我们都是同志之间嘛。”

周友林怎能忘记,在他挂牌批斗最困难的时候,是王乐平重用他,让他担当全县山区公路建设的测量设计等技术工作。更让他铭刻在心的是,王乐平调离泾县后,有人整他,诬告他为山区公路跑项目所用的钱是个人贪污,而被判了刑。又是王乐平为他澄清事实,给中级法院写信,在省政府、省高院有关领导的关注下得以平反恢复工作。他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对王乐平的感激之情,就用了这个笨拙的方法。

他们来了。他们冒着初冬早晨的薄寒来了。在县老干局会议室里,县人大原主任靳忠身从自己家里拿来好茶叶,亲自打来开水,心甘情愿地做一个默默无闻的接待员。

他们来了。这些大多数年龄在七八十多岁的老人,已是含饴弄孙,在琴棋书画、牌桌上消遣,安度晚年的老同志,有的不顾年老有病也早早地赶来了。

这次,王乐平没来。

用这次座谈会发起人之一章延林同志的话来讲:“我们是出于对王乐平同志念念不忘泾县的深情,出于对他的怀念,自发地组织了这场座谈会,虽然他人未来,但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怀念王乐平同志。”

他们说:“他和群众亲密无间,关心群众疾苦,重视中村的麻疯病、克汀病防治就是明显的例子。”“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在1970年代初就有创品牌、创名牌的意识了。”

图2:左起1张绍锦(泾县人大原副主任)2王乐平3周乃空(泾县宣纸二厂原厂长)

他们说:“不知用什么词来形容他的认真。他抓“五小”工业是抓到点子上了,他到钢铁厂常常直接到炉前向我们这些班组长、炉前工了解情况。他主动揽任务,揽责任。因此,我们更加想念王乐平同志。”“他和同志相处是带一份真情,带一份压力。在他手下工作有压力,但心情舒畅。”“他对我们年轻干部真是手把手地教呵,对他布置的任务不理解,暂时有抵制情绪,他不是不高兴,而是耐心地开导你。”

图3:左起1冯惠生(泾县人大原副主任)2左丽华3王乐平4葛兆先(泾县人大原副主任)5杨金苗(泾县发改委原主任)

他对泾县的工作一直关心到现在,他是“心系老区人民,情洒泾川大地。”

图4:左起2王乐平3翟光杰(黄田公社原党委书记,时任泾县城建局局长)4张绍锦(泾县财政局原局长,时任泾县人大副主任)

当年给王乐平开吉普车的司机老杨说:“表面上看他哼哼哈哈的,实际上人好呀。只要你工作搞好他就支持你,他自己也是一头埋在工作里。中午人家午休,他在办公室批文件。有人说他架子大,不关心同志的生活,其实不是这回事。他晚上时常和我们司机在一起乘凉谈心。”提起往事,老杨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说不下去了,停了一会继续说:“一讲起来我心里就激动。我爱人生病住院他也去看望,县委书记一到就不一样了,县医院一下子重视起来,我爱人的病很快就治愈出院了。”

当年是回乡知青、桃岭大队会计小青年胡长江,四次陪同王乐平翻鸟雀岭、黄连岭看望桃岭父老乡亲们,察看桃岭公路走向,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在眼前。他主动承担起几次座谈会和走访的联系工作,大雪纷飞严寒的日子里,他一次二次三次登门联系走访老同志。

图5:左起2万伙顺(时任苏红乡党委书记)3王乐平5胡长江(时任泾县检察院纪检组长)

有的老同志一得到消息,就翻开尘封的工作笔记,回忆往事做笔记,为他们的来访作精心的准备。老同志们说:“对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情,王乐平都是亲自过问,抓住不放,一抓到底。”

有没有发现,现在的西红柿越来越难吃了?

小时候吃过的西红柿连生吃都有味,但现在的西红柿是生吃成就更尴尬了,寡淡汁少,而且摸起来特别的硬,网友们说:这些西红柿干脆叫做“石头西红柿”似乎更为合适。 现在我们真的吃不到小时候的西红柿了吗?

如果你吃过来自陕西泾县的普罗旺斯西红柿,相信我,只是一口就能唤醒记忆中的味道。

地处关中平原中部的陕西泾阳,这里被黄河的二级支流——泾河滋养,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因为地势平坦、土肥水美,泾阳不仅是华夏灌溉农业的发祥地,也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后厨房”。 从荷兰引进的西红柿在泾阳给足了足够的生长周期,相比较市面上的西红柿不到七分熟时就被采摘,普罗旺斯自然生长周期达到150天左右,比普通西红柿多了1.25倍,整整多了一个月,无论是口感还是营养,它都比普通西红柿可以提高几个档次,口味好, 营养好,身价也不低。

有着“番茄中的贵族”之称的普罗旺斯西红柿,它和普通的西红柿是有几处明显不同之处:

1、身价高 普罗旺斯西红柿比普通西红柿要贵得多,一斤普罗旺斯西红柿是是普通西红柿是的好几倍,尽管如此,愿意为它买单的人还是大有人在。

2、口感佳 源自荷兰品种的普罗旺斯番茄,以沙质多汁口感而闻名,吃起来还原了小时候西红柿的味道,不像现在在菜场里西红柿,几乎都是统一的硬邦邦,长着西红柿的样子,实际吃起来寡淡无比,从口感上来说,普罗旺斯西红柿用复古的自然口感轻易俘获了吃货们的心;

3、自然成熟 市面上的吃起来寡淡没有番茄味道的西红柿大多用人工催熟,七成熟的时候就被采摘下来;而普罗旺斯西红柿的生长周期较长,从一株小小的秧苗到开花结果,自然生长周期达到150天左右,生长周期是普通西红柿的1.25倍,整整多了一个月,不管是口感还是营养,自然都要更优秀。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沙瓤,把皮轻轻一撕,就能看到这细细沙沙的果肉,完全还原了小时候西红柿的味道。

泾阳普罗旺斯西红柿

唐朝的大诗人李白平生有三大爱好,一是写诗,二是喝酒,三是交朋友。他交朋友不分贫富贵贱,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能喝。然而,如此能喝的李白,却在皖南碰到了一个对手,前泾县县令加著名歌手——汪伦。

汪伦这哥们有点意思,放着好好的县令不做,非要跑到桃花潭提前过退休生活,估计也是因为太爱喝酒,不习惯朝九晚五的公务员生活吧,

总之,汪伦知道了李白这个著名诗仙加酒鬼要来桃花潭游览,立马觉得要切磋一番,于是写信李白来自己家“痛饮三百杯,不醉不归”。

李白一看,有免费的酒喝,有这等美事,自然是欣然前往。于是,二人觥筹交错、谈古论今、通宵达旦、相见恨晚。

一直喝了三天,李白实在撑不住了,赶紧趁着汪伦酒醉未醒,偷偷上船准备开溜。没想到船还没开,汪伦就唱着小曲赶来了。

汪伦深情地挽留李白:“李大哥,别忙着走,咱今晚再来三百杯!”

李白赶忙摆手:“谢谢汪小弟热情款待,但我真不能再喝了。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今日大哥我赋诗一首,来日有缘江湖再见!”

于是,就有了那首有名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怎么样,看了上面的唐诗小故事,是不是感觉很有场景和代入感呢?原本很神圣遥远的诗仙李白,在这样的场景下,突然就变得亲切起来。

这则小故事选自《一禅陪你读唐诗》,是拥有8000万粉丝的国民IP“一禅小和尚”出品的一本唐诗解读书籍。

一禅是个6岁的孤儿,自小被阿斗老和尚捡到并收养,成了庙里的一个小和尚。一禅小和尚可爱软萌,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喜欢问师傅各种问题。

最近,一禅到了学龄,经常因为背不出唐诗而烦恼。为此,阿斗师傅翻阅了大量正史野史,结合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描绘出了每一首唐诗诞生时的故事,汇集成了这本《一禅陪你读唐诗》。

全书共收录102首中小学课内外核心必背唐诗,采用“原诗+注释+译文+唐诗故事“的方式,并结合300多幅手绘国风插画,为你描绘在诗词背后那个生动有趣的大唐盛景。

小编认为,这本书与其他诗词解读书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它采用了一种全新的作者视角来诠释诗歌背后作者亲身经历的故事。

为什么要从诗人的角度切入,去理解唐诗的场景呢?因为唐朝的人,虽然与我们现在相隔了一千多年,但他们的喜怒哀乐,却与我们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现在的我们,表达情感的方式是拍短视频,发微博,而唐朝人的表达方式则是——写诗歌。

只有把自己代入到唐诗所描绘的场景中去,感受诗人的喜怒哀乐,才能够更准确地理解诗词的意思,也能真实地体会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与美感。

著名教育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说:“读诗的好处,在于培养一颗美好的、活泼不死的心灵。”

如果你是小读者,那么这本书无疑是最佳的唐诗读本,不仅囊括了语文教材上所有的诗词考点,并且生僻字注音、图文结合的方式可以让你完全无障碍阅读,让你轻松爱上唐诗。

如果你是成年人,那你的生活不仅只有眼前的一日三餐、鸡零狗碎,也应该有诗歌和远方。读读这本《一禅陪你读唐诗》,你也可以把平凡的日子,过成田园诗画。

点击下方商品卡【看一看】即可选购。

用最美好的心情拥抱明天(散文)朱麦完

人达到60岁,也就是年过花甲,男的60周岁正式退休,从工作的舞台上卸妆退到幕后,那就意味着开始另一种新的生活。我今年虚岁60,还没有达到正式退休年龄,继续在上班,业余看看书,写点自我欣赏的寓言故事、散文作品等,充实自己业余生活,有时教孙子孙女学习,做一做他们的后勤。

我每天早晨5点起床,用自己在周末砍的柴禾烧开水,一壶能烧三瓶开水,每壶大约十分钟左右,要是冬天温度低需要十五分钟左右,一边烧水一边洗茶杯,顺便放点从泾县买来的茶叶,等第一壶水烧开后,泡茶;烧第二壶水的时候,一边刷牙一边洗脸,结束后第二壶水烧开了,正好那茶杯里的绿茶也泡好了,开始喝茶。同时用手机在《得到》中的学习,《得到》学习成就连续签到532天,获得365天签到实体勋章和电子勋章,获得勋章78枚、获得证书18张,获得学分657分,评为优秀。把学习排得满满的,自我加压,最关键的是每天坚持下来。

为了搞好自己的文学创作,8月份,参加了《中国乡村》杂志社乡村作家认证,得以通过,颁发了《乡村作家》荣誉证书,发表寓言作品41篇,散文6篇,通讯报道1篇。第四期《中国乡村》杂刊发了我采写的报道《身残志坚撑起一片天》,讲述的是本村一位身残志坚的村民茅国宏养鸡致富的典型事迹;寓言故事《枣树的烦恼》参加《中国乡村》杂志征文大赛第四季度评选,经评委评审评定为优秀奖。

庭院里,还有二分地大的菜园,那是用来种植蔬菜的,家里的蔬菜不要到街市上去买,我把菜园子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春天有小白菜、韭菜、马铃薯、洋葱、卷心菜;夏天有辣椒、茄子、豆荚、黄瓜、西红柿;秋冬以小白菜为主,小白菜为主打菜,总之菜园里没有一寸闲土,一年四季收获满满,也为家庭减少开支,自己食用起来也特别放心!

夜晚,我在家门口散散步,拍拍篮球,锻炼锻炼身体,人一旦进入老年,有健康的身体最重要,自己能自理不给子女带来麻烦就好,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都归零。另外我有夜深人静的时候用电脑写作的习惯,把自己在工作中、生活中得到一些感悟记录下来,把自己认为比较好的文章,通过邮箱投到媒体平台发表,与读者共享,尽管没有一分钱的稿酬,我也很乐意,因为这是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不是作者本人你很难体会到的。有时候我把发表的文章念给老婆听,老婆说:“你把自己的隐私都告诉人家了!”实际上写文章就是写自己!

退休了,删繁就简,少说多运动。如果有条件的话,带着老婆就近走一走,游一游,看一看祖国的山水风光,风土人情,尝一尝自己没有吃过的美食美味,无须把自己关在狭小的自我世界里。我认为人老是自然规律,谁也逃避不了,面对现实,摆正好自己的心态,乐观一点,开心一点,用最美好的心情拥抱明天!

1月26日晚20:17作于金阁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