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乙肝治疗不要只把目标放在“转阴”上

乙肝治疗不要只把目标放在“转阴”上

时间:2021-01-18 11:24:25

相关推荐

乙肝治疗不要只把目标放在“转阴”上

医师认为,抗病毒治疗是治疗乙肝的最重要环节,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抗乙肝病毒治疗药物有: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等四种。这四种药物各有利弊,使用的适应症、剂量、疗程以及不良反应各不相同,所以正确

1乙肝抗病毒治疗10注意

医师认为,抗病毒治疗是治疗乙肝的最重要环节,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抗乙肝病毒治疗药物有: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等四种。这四种药物各有利弊,使用的适应症、剂量、疗程以及不良反应各不相同,所以正确掌握乙肝抗病毒治疗的药物选择、治疗时机以及疗程格外重要。

乙肝抗病毒治疗需要注意以下10项:

一、肝功正常者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果患者肝功检查始终正常,病情处于病毒携带状态,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二、治疗前应做肝穿。患者在进行抗病毒治疗之前最好先做一次肝穿检查,明确肝组织内病毒分布及数量、肝脏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以决定使用哪种抗病毒药物和抗病毒治疗方案。

三、如果患者检查乙肝病毒DNA为阳性,肝功能检查提示谷丙转氨酶为正常值两倍以上应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果是首次使用抗病毒治疗,需要了解病人的经济、身体、工作、生活、婚姻、生育等情况,选定最为合适的治疗方案和药物。由于抗病毒治疗时间长,投入精力、物力、财力巨大,治疗方案一定要切实可行、实事求是。

四、首选药物可选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但是具体选用哪个又有讲究。有明确家族乙肝背景(垂直传播)者,干扰素效果不佳;肝功能失代偿阶段(晚期肝硬化)、高度黄疸者不能使用干扰素;拉米夫定最好不要用于儿童;阿德福韦最好用于拉米夫定治疗发生病毒变异者。

五、抗病毒治疗期间的监测。至少一个月监测一次肝功、肾功和血常规;一般3个月复查一次乙肝病毒指标(HBeAgHBVDNA)。

六、治疗后的监测。整个疗程结束后的最初个月每月监测一次肝功和乙肝病毒指标(、),此后延长监测时间。对于病情较重的肝硬化患者和疗效不好的患者,监测力度要加强,注意病情恶化;对于疗效较好者可以每半年或一年检查一次。

七、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建议疗程是4~6个月。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至少要1年以上时间。干扰素治疗HBeAg阴性的乙肝患者(小三阳)应延长到12个月。治疗结束后应继续随访6~12个月。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患者(大三阳)若间隔6个月的两次检查中均发现HBVDNA消失且伴有HBeAg的阴转则可以停药。

八、各种抗病毒药物并非特效药物。在正确选择适应症,一切严格按部就班治疗的情况下,只有一半左右的患者可以获得有效应答,另一半患者可能无效。对于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一定要向患者交待清楚,获得患者的理解和认可,以免引起医疗纠纷。

九、拉米夫定可用于肝功能失代偿的病人。重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病人如果乙肝病毒复制指标为阳性,可以选择抗病毒治疗,但是只能选择拉米夫定。

十、关于病毒变异许多乙肝病人长期服用拉米夫定,多年后出现了乙肝病毒变异(YMDD、YIDD、YVDD等),这时乙肝病毒复制指标再次转阳,肝功出现异常,此时不要轻易停用拉米夫定,防止野生毒株的反跳,而可以加用阿德福韦,与拉米夫定并用一个月,之后停用拉米夫定,长期使用阿德福韦抗病毒治疗。

2乙肝治疗不要只把目标放在“转阴”上

近些年来,国内外的医学专家通过大量的研究。对乙肝病毒的结构、乙肝病变的自然经过、后果以及如何防治,都有了比较清楚的共识。其中,有效地清除病毒,使肝功能恢复正常和控制临床症状。是乙肝治疗的关键。从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中检测的“两对半”指标中。特别有意义的是表面抗体,因为它是机体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也是对乙肝病毒具有免疫力的标志。它的出现意味着病毒被清除或即将被消灭。

为了确定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医生往往要对患者作一段时间的观察。间歇检查”两对半”、乙肝病毒DNA和血清转氨酶。如果存在:①有乙肝病毒感染的指标(如"表抗"和e抗原阳性);②有病毒存在.特别是乙肝病毒DNA阳性;③肝脏存在病变.转氨酶持续升高:④病程在6个月以上,等等,医生才会作出慢性乙肝的诊断,才会考虑抗病毒治疗。经过抗病毒治疗,e抗原和DNA的转阴率大约为40%。虽然治疗后有6%-3O%的患者会复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e抗原和DNA的转阴率会有所增加,肝功能趋于持续正常。治疗后6个月不能检到乙肝病毒 DNA,且肝功能保持正常的患者,还可以减少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机会。

哪些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比较好呢?

研究结果认为,凡是患肝炎时间不长(少于5年)对病毒的侵袭有明显反应(如转氨酶较高),女性,无丙型肝炎或丁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血清病毒含量较低的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比较好。与之相反患病时间过长(5年以上),转氨酶数值正常或水平较低,同时有丙型肝炎或丁型肝炎病毒感染,有肝硬化,血清病毒含量高的患者,则治疗的效果较差。

在我国,以在胎儿期或婴儿期从母体获得感染的患者最常见。由于患者受到感染时.机体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缺乏对入侵病毒的反应能力,便形成耐受状态,尽管他们的血清中病毒含量很高,但是肝组织病变却很轻,或者没有明显的病变。也没有任何不适症状,故被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多数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只要肝脏不受到额外的伤害。没有重叠其他肝炎病毒的感染,病情就可持续不变,甚至乙肝病毒会被自行清除。

只有少数患者病情会出现反复活动,转氨酶升高,最终发展成慢性活动性肝病。因此,凡病情稳定,转氨酶保持正常者,暂不需要抗病毒治疗。除一般保肝药外,过多地用药只会增加肝脏的额外负担,一旦病情活动,转氨酶升高,再用抗病毒药物也不迟。

至于成人患了急性乙肝,虽然可以检测出所谓的“大三阳”或“小三阳”,乙肝病 毒DNA阳性.转氨酶升高,但经大量的随访结果发现,约90%在4个月内肝功能可以自行恢复正常,病毒被患者自身的抵抗力清除而痊愈。因此,患者以适当休息、合理饮食、避免饮酒和一般药物辅助治疗为主。一般不主张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如果转氨酶正常,一些血清标志阳性.只要乙肝病毒DNA确实阴性,只是说明过去有过感染,现在病毒已不存在了,定期门诊复查即可,更没有必要抗病毒治疗。

所以,切勿轻信广告、胡乱投医。有问题应到医院的专科门诊,找专科医生检查。专科医生会根据各种化验结果,并结合病情进行综合分析,以作出是否需要治疗的决断。

3专家谈乙肝抗病毒治疗的误区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肝病科张春兰告诉记者,我国是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3000万人,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关于慢性乙肝的治疗目标,目前国际、国内学术届已达成共识,就是长期抑制病毒复制,延缓肝病的进展!而达成上述治疗目标,抗病毒治疗是关键!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许多患者对抗病毒治疗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

误区一、抗病毒治疗无关紧要

由于许多乙肝病毒携带者终生不发病,这使得一些应该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误认为抗病毒治疗无关紧要,肝功能异常时服用一些降酶药物就行了。这些患者长期不愿就医,也不愿配合医生的系统治疗,甚至放弃定期的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的监测,一旦病情严重而不得不就医时,往往已经发展为重型肝炎或肝硬化晚期。

的确,有些乙肝病毒携带者可终生不发病。但乙肝病毒对人体的损害常常是在体内静悄悄地进行,多数慢性肝炎患者在转氨酶轻度升高时并无明显症状。因此,我们常说乙肝病毒是体内潜伏的“特务”,乙肝病毒感染者应该随时保持警惕,定期到医院检查肝功能和乙肝病毒学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根据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抗病毒治疗。

误区二、没有适应症随便用药

抗病毒药物属于处方药,其最佳适应症是HBVDNA阳性、ALT反复波动在100~300单位的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另外,一些肝硬化患者,要进行肝、肾移植术的乙肝感染者,肿瘤化疗期和围手术期的乙肝感染者也可使用。但目前常看到一些肝功能正常的患者为了达到清除乙肝病毒的目的而自行购药治疗,尽管在治疗的初期可以达到HBVDNA阴转的结果,但停药后仍会再次升高,结果导致病毒发生耐药,甚至在患者真正需要抗病毒治疗时,无法选择有效的治疗药物。另外,由于一些新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尚不完全清楚,在妊娠早期不应使用。干扰素对甲状腺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对血象也有抑制作用,有甲状腺疾患和白细胞较低的乙肝患者也应慎用。患者自行购药治疗是十分错误和危险的。

误区三、肝硬化患者抗病毒为时已晚

有些乙肝患者的病情已经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出现了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昏迷等肝功能失代偿的表现。这些患者常对治疗失去信心,认为抗病毒治疗为时已晚。其实,近年来在肝硬化患者中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在国内外均有开展,其中最为权威的研究结果是发表在去年10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早期肝硬化的患者,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肝病进展及减少肝癌发生的风险达50%!在国外的进行的另一项研究中,一些准备接受肝移植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在手术前接受了拉米夫定的治疗,治疗后,有2/3的患者肝功能明显好转,甚至达到了暂缓手术的效果。

误区四、盲目联合抗病毒治疗

一些患者为了达到清除乙肝病毒的目的,盲目联合多种抗乙肝病毒的药物。其实,一些药物的作用机制是相同的。另有一些药物,尽管他们的作用机制不同,但经过近几年的临床研究,多数专家并没有看到联合用药比单一用药有更好的效果。另外,乙肝病毒也不像艾滋病病毒的抗药性那么强,必须在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所谓鸡尾酒疗法下才能抑制病毒复制。乙肝病毒对抗病毒药物十分敏感,应用新一代核苷类药物,80%以上的患者在小剂量下就能达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目的。因此近年来多数专家认为,乙肝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不应盲目联合应用,而应采用一种抗病毒药物使用一段时间后再更换另一种药物的序贯治疗方法。

误区五、过分恐惧病毒变异

一些患者的HBVDNA滴度很高,肝功能长期异常,但由于他们过分恐惧病毒变异而不敢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这会使病毒在体内不断复制,肝细胞坏死持续存在,肝功能长期异常,其结果将会刺激肝脏内大量纤维组织增生来修复肝脏内的坏死灶,导致肝硬化;或由于增生过度,导致肝肿瘤。其实病毒变异是很正常的事。因为人类要用药物去抑制病毒的生长,而病毒本身也要去适应环境以便生存。例如流感病毒,每年都在发生变异,因此人们每年都要制造出新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细菌也会发生变异。使用青霉素治疗一段时间,细菌就对青霉素产生了耐药,这就是细菌发生了变异的结果。乙肝病毒也是这样,长时间使用一种抗病毒药物,病毒就会发生变异,并对这种药物产生耐药。一旦病毒对一种药物耐药后,可再选用其他药物继续治疗。如果积极治疗,使病毒很快受到抑制,肝细胞坏死停止,肝功能好转,就阻止了肝纤维化的进展,为进一步的治疗或等待更有效的药物出现赢得了时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