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脑梗塞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原则

脑梗塞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原则

时间:2019-01-16 07:28:13

相关推荐

脑梗塞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原则

脑梗塞是导致老年人瘫痪最常见的原因,它的发病是否有规律可循,专家结合临床和资料认为,脑梗塞的发病和人的生物钟节律有着密切的关系。据有关专家介绍,人体内的确有一个24小时昼夜周期的钟。科学研究已经证实,

1确定生物钟 预防脑梗塞

脑梗塞是导致老年人瘫痪最常见的原因,它的发病是否有规律可循,专家结合临床和资料认为,脑梗塞的发病和人的生物钟节律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有关专家介绍,人体内的确有一个24小时昼夜周期的钟。科学研究已经证实,人体的许多基本生理参数,如血压、血粘稠度、体温、生长激素等,都受它的控制而具有24小时周期性。

有关专家通过对上千例脑梗塞病人的研究,发现脑梗塞按发病时间特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关乎血流动力学性脑梗塞,病人通常是后半夜或清晨起床时发现肢体不灵活。这类患者常具有高粘血症,血流过于缓慢是主要诱因。由于人的血液粘度日夜变化曲线在后半夜最高,所以此段时间脑梗塞发病率最高。另一类是剧烈活动或情绪变化时发病的动脉栓塞性脑梗塞,主要和血流的剧烈波动有关。患者往往在活动时突然发病,头晕目眩,并伴有肢体活动障碍或语言困难。这类患者多患有高血压,而且血压一日间波动较大。发病时机也和平时一天当中血压增高的时间相符合。

根据生物钟,预防脑梗塞主要有两点,一是病因的预防,二是诱因的预防,我们推荐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每天晚上睡前喝一大杯水(500-1000ml),降低夜间血粘度。另外还要在医生指导下,用一些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降脂药物和降纤维蛋白原药物等来治疗。对于高血压病人,要观察自己的生物钟对血压的调控特性,通过观察一日内血压波动情况,了解自身血压对应激的反应规律,还可以到医院做一个血压定量运动诱发试验,判断自身血压对应激的反应规律。在高峰期避免情绪激动和做激烈运动,从而预防脑梗塞的发生。

2预防无症状脑梗死

无症状脑梗死是脑梗死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因为发病较为隐蔽,往往不能及时被发现,因而患有以下一种或者几种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要格外警惕脑梗死的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脂血症、房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吸烟、肥胖等。其中患有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中老年患者无症状性脑梗死发生率较高,因此当感到肢体麻木、言语不清、头晕头疼等情况出现时,即使这些情况出现的十分短暂,也需要及时到神经内科进行检查或者进行CT、核磁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然而,无症状脑梗死不等于没有症状,其临床常见症状如下:

1.常见症状无症状脑梗死并不是什么症状都没有,多数患者是有症状的,如头痛、头晕、肢体麻木记忆力下降、精神异常等,其中头痛伴头晕发病率较高,但因为这些症状发生常常是短暂的、或者是在患者睡觉时候出现,因而往往容易被忽略或者无法察觉。

2.抑郁症表现抑郁情绪是无症状脑梗死的主要表现之一,通常认为因梗死灶小或位于脑的非功能区而不易被发现。尽管无症状脑梗死不引起明确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但可能引起或加重抑郁情绪或智力障碍,据报道约1/3无症状脑梗死患者有抑郁症的表现。

3.可发展为症状性脑梗死无症状脑梗死既可单独存在,又可发展成为症状性脑梗死。

随着年龄增长,无症状脑梗死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无症状脑梗死的存在,可能使其发生症状性脑梗死的危险增加,加大脑梗死复发的机率。因此,早期诊断和积极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预防腔隙性脑梗死有方法

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指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了闭塞而引起的一种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此病多由于持续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黏滞血症等导致脑内小动脉硬化、阻塞所致。梗死部位多发生于脑深部核团(壳核约占37%、丘脑约占14%、尾状核约占10%)、脑桥(约占16%)和内囊后肢(约占10%);脑深部白质、内囊前肢和小脑则较少发生梗死。一般腔隙性脑梗死病变部位的直径多在10毫米以下,少数病变直径可达10~20毫米。

在临床上,不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往往都是因为出现了头痛、头晕、短暂性手臂发麻、口齿不利或失语等症状,而去医院检查后才被确诊的:还有一些人则是在体检或因患其他疾病做脑CT或MRI(磁共振成像)检查时才发现自己患有该病的。虽然大多数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症状都较轻,而且多为一过性的,也不容易留下明显的后遗症,但它却向患者发出了一个严重信号——你已经患有脑血管疾病了,若不尽早防治,将会给你的生命带来威胁。

目前,随着CT和MRI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被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的病例逐渐增多。一般来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多为患有高血压的中年人,以男性患者居多,而且大多在白天活动时急性发病,该病患者的主要症状是:突然出现头痛、头晕、视力障碍,轻微的偏瘫、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突然口齿不清、舌体麻或活动受限、吞咽时反呛,记忆力减退、情感障碍等。

虽然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原因至今仍不完全清楚,但目前可以肯定的是与下列因素有关:

1.持续性高血压:血压升高可使小动脉发生硬化、微梗死或形成微小动脉瘤,致使深穿支的血管壁普遍增厚、闭塞。因此可以说,高血压是引起腔隙性脑梗死的最危险因素。

2.糖尿病:糖尿病已被公认为是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糖尿病除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外,还可使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失调,导致微血管狭窄及闭塞,从而形成腔隙性脑梗死。此外,糖尿病还能使血管内皮受损,造成血小板在损伤部位聚集,并形成血小板凝集及白色血栓,这也是导致腔隙性脑梗死的病理基础。

3.心脏疾病:临床研究显示,约有75%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伴有心脏病,特别是伴有心房纤颤的心脏病患者,其脑梗死的发生率比患有其他心脏病的患者高~倍。据文献报道,冠心病患者多伴有颈动脉硬化,而颈动脉硬化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也就是说,冠心病的程度与脑梗死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4.吸烟:吸烟能引起血液黏度和红细胞压积升高,损伤血管内壁,诱发血小板聚集和黏附,易形成血栓而阻塞脑血管。吸烟的量和吸烟的时间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危险呈正相关。有报告称,吸烟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比不吸烟者高两倍。

那么,如何预防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呢?

腔隙性脑梗死多发生在脑血管的深穿支。若一个人发生过一次腔隙性脑梗死,就说明此人的脑血管硬化程度已很严重,并预示其在不久的将来还有旧病复发的可能,而且一旦复发其病情将一次比一次严重。由于坏死的脑细胞是不可能再复活的,所以,人们应重视并做好腔隙性脑梗死的预防工作:

1.要改善饮食结构,少食肥甘厚味及高盐、高糖饮食,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尤其要戒烟限酒。

2.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或高黏滞血症等疾病的人要积极地进行治疗,以防止发生动脉硬化。

3.具备发生腔隙性脑梗死高危因素的人要长期坚持服用尼莫地平、培他定、西比灵等扩张脑血管的药物,以及阿司匹林、潘生丁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4.要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坚持规律、适度的运动。

4多喝绿茶可降低脑梗塞死亡风险

日本新公布的调查结果表明,每天坚持喝绿茶有益健康,适当多喝绿茶甚至可大幅降低脑梗塞的死亡风险。

日本东北大学公共卫生学副教授栗山进一等人从1994年起,以日本本州东北地区宫城县4万多名40岁至79岁的中老年人为对象,实施跟踪调查。研究人员按照调查对象每天喝绿茶的量,将他们分成4组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在适量喝茶的范围内,调查对象喝绿茶数量越多,因脑部疾病或心脏等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风险越小。与一天喝绿茶不到1杯的人相比,每天喝5杯以上绿茶的男性因上述疾病死亡的平均风险下降22%,而女性则降低31%。其中,脑梗塞死亡风险的下降幅度最为明显,男性可下降42%,女性降低62%。

5过度降压易致脑梗塞

有些老年高血压病人,由于用药剂量过大、种类过多,或错误用药,造成在短期内血压降得过快过低,反而使头昏、头晕症状加重,严重者还可诱发脑梗死。这是因为高血压病人尤其是老年患者,降压过快时,使脑组织血流灌注不足,而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因此,病人在降压治疗中,一定要注意避免血压大幅度急剧降低。医学家们研究发现,高血压病人的收缩压控制在135毫米汞柱左右,舒张压在80~85毫米汞柱范围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最低。

引起老年高血压病人过度降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医源性因素 老年人往往同时患有多系统疾病,重复就医机会多,通常一人有多份门诊病历卡,影响了医生对病人既往病史和用药情况的全面了解,导致病人重复、过量用药。

2、老年人记忆力减退、认识分辨能力差 由于目前降压药品种繁多,一药多名现象普遍,且有些药物具有不同剂型。老年病人对药品的名称、剂量、服药时间和次数等记忆不清,易造成服药过量和服药时间不正确而导致降压过度。

3、盲目、随意用药 部分老年病人对过度降压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不能按血压测量结果遵医嘱用药,当血压略有增高就擅自增加或调换药物,由于药物的协同作用造成过度降压。

预防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血压过低,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简明治疗方案 依据病情选择适合老年人服用的剂型,尽可能采用方便易用的长效降压药,既能减少服药次数,又能较久地维持血药浓度。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予以书面用药指导,用字体较大的标签标明用药剂量、时间和次数,颜色醒目,便于病人分辨记忆。

2、发挥亲属的监督作用 亲属应关爱老年人,经常监督老人用药量是否正确,对认识分辨能力严重下降者,由家人保管药物,按时、按量给药,确保病人用药安全。

3、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病人遵医行为 医务人员应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高血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和家属对过度降压的危害有所认识,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时测量血压。一旦病人因降压过度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应立即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短期内将血压恢复至正常偏高水平,以免引起持久性神经系统损害而致脑梗塞。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