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移动加权平均 会计 移动加权平均法的成本核算

移动加权平均 会计 移动加权平均法的成本核算

时间:2019-07-17 10:11:34

相关推荐

移动加权平均 会计 移动加权平均法的成本核算

一、移动加权平均

移动加权平均(Moving Average,简称MA)是一种技术分析方法,它通过对一定时间内的价格或指数进行加权平均,以反映市场价格或指数的平均水平或趋势方向。在股票、期货、外汇等金融市场中较为常用,其计算方法相对简单易懂,适用于各类投资者。

1.计算公式

移动加权平均的计算公式为:

MA = ∑Pn * w / ∑w

其中,

MA:移动加权平均值

Pn:第n个数据点的价格或指数

w:权重,是一组系数,通常为连续数字的总和

2.计算过程

假设现在有一组股票价格数据如下:

日期 价格

1/110元

1/212元

1/315元

1/414元

1/513元

1/612元

想要计算3天的移动加权平均值。先要确定权重。

设w1、w2、w3表示第1、2、3天的权重,它们的总和为1,通常取1/3,即每一天的权重相同。

则计算公式可写成:

MA(第3天) = (10 * w1 + 12 * w2 + 15 * w3)/ 3

MA(第4天) = (12 * w1 + 15 * w2 + 14 * w3)/ 3

MA(第5天) = (15 * w1 + 14 * w2 + 13 * w3)/ 3

MA(第6天) = (14 * w1 + 13 * w2 + 12 * w3)/ 3

二、移动加权平均在会计中的应用

移动加权平均在会计中被广泛应用,主要用于对存货成本的计算。

1.什么是存货成本?

存货成本是指购进或生产的物资在存放、销售或加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既包括直接成本,也包括间接成本。其中,直接成本包括货物的原价,如进货价、生产成本等;间接成本包括仓储费用、保险费用、利息等。

2.存货成本计算方法

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有三种:

(1)先进先出法(FIFO)

这种方法将最先进入库存的物资视为最先被出售或加工的,即销售或加工的物资的成本是最早进入库存的物资的成本。这种方法适合于流动性较强、商品更新换代比较快的行业,如食品、化妆品等。

(2)后进先出法(LIFO)

这种方法将最新进入库存的物资视为最先被出售或加工的,即销售或加工的物资的成本是最新进入库存的物资的成本。这种方法适合于存货滞销、价格波动较大的行业,如家电、汽车等。

(3)移动加权平均法

此种方法是以依据时间先后和数量大小,按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每单位存货成本,然后将单位成本与实际销售数量相乘,得出每次销售的商品成本。这种方法适合于存货数量大、价格波动较小及比较稳定的行业,如纺织、化工等。

3.计算公式

移动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公式为:

单价 = ∑(单位成本 * 数量)/ ∑数量

其中,

单价:即成本单价

单位成本:最新一批进货的单位成本

数量:实际销售或加工的数量

若每次进货的数量不同,则要将每次成本计算的总量放在分母中进行加权平均。

例如,某公司进货情况如下:

日期 进货数量单价

1/11000 10元

1/62000 15元

1/83000 12元

则该公司可以按以下方法计算成本单价:

(1)1月7日销售了1500件商品。先算出1月1日至1月6日的加权平均单价和1月8日的单价。

1月1日至1月6日的单价 =(1000 * 10 + 2000 * 15)/(1000 + 2000)=13.33元

1月8日的单价 =12元

因此,成本单价 =(1500 * 13.33 + 1500 * 12)/3000=12.67元

(2)1月15日销售了4000件商品。由于销售数量大于1月8日进货的数量,因此要算出1月1日至1月15日的加权平均单价。

1月1日至1月15日的单价 =(1000 * 10 + 2000 * 15 + 3000 * 12)/(1000 + 2000 + 3000)=12.67元

因此,成本单价 =(3000 * 12.67 + 1000 * 12)/4000=12.50元

4.注意事项

在使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进行成本计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单价的计算不包括已售完的商品,否则将影响下一批商品的成本计算。

(2)移动加权平均法的成本单价是相对而言的,不一定反映实际进货价,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3)使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成本时,要对每一次进货进行记录,以便在计算时使用。

三、总结

移动加权平均是一种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其计算简单,适用于各类投资者。在会计中,移动加权平均法是计算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存货数量大、价格波动较小及比较稳定的行业。使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成本时,要注意记录每一次进货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1. 移动加权平均法简介

移动加权平均法(Moving Weighted Average,以下简称MWA)是一种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产品成本进行平均加权处理,以反映不同时间点的成本变化情况。具体来说,该方法需要确定一个适当的时间段(如一周、一个月或一年等),并根据该时间段内产品的生产量或销售量对相应的成本进行加权平均计算,以获得该时间段内的平均产品成本。

MWA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相对简单容易操作,可以用于各种类型的产品成本核算,且具有较高的精度。但是,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无法反映产品成本的变化趋势,不能应对市场快速变化的情况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企业的产品特点和经营环境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

2. MWA方法的计算公式

在使用MWA方法进行成本核算时,需要根据一定的时间段(如一周、一个月或一年等)和产品生产量或销售量对相应的成本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MWA = (a1C1 + a2C2 + a3C3 + … + anCn) / (a1 + a2 + a3 + … + an)

其中,MWA表示该时间段内的平均成本;

a表示不同时间点的产品生产量或销售量所占比例;

C表示相应时间点的产品成本。

例如,某企业在过去一周内生产了1000件产品,编制了下列产品成本表:

| 时间点 | 生产量 | 成本 |

| ------ | ------ | --- |

| 第1天 | 100 | ¥120 |

| 第2天 | 200 | ¥130 |

| 第3天 | 300 | ¥140 |

| 第4天 | 200 | ¥135 |

| 第5天 | 100 | ¥125 |

则该企业可以根据MWA方法计算出过去一周内的平均成本如下:

MWA = (100*120 + 200*130 + 300*140 + 200*135 + 100*125) / (1000) = ¥134

因此,该企业过去一周内的平均产品成本为¥134。

3. MWA方法的优缺点

优点:

(1)简单易操作:MWA方法的操作过程相对简单,不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和统计,适合各种规模的企业使用。

(2)精度高:MWA方法可以对成本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反映不同时间点的产品成本变化情况,较能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3)适用范围广:MWA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产品成本核算,如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等。

缺点:

(1)无法反映成本趋势:MWA方法只能反映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成本,无法反映成本的变化趋势,不能作为长期决策的依据。

(2)容易受到异常值的干扰:由于MWA方法采用加权平均方式进行计算,因此可能受到某些时间点的异常值的干扰,影响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3)不能应对市场变化:MWA方法只能根据过去一段时间内的成本数据进行计算,不能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对企业的决策能力有一定的限制。

4. MWA方法的应用场景

(1)生产成本核算:MWA方法可以根据生产量和成本数据计算出一个适当的时间段内的平均生产成本,帮助企业了解生产成本的变化情况。

(2)销售成本核算:MWA方法可以根据销售量和成本数据计算出一个适当的时间段内的平均销售成本,帮助企业了解销售成本的变化情况。

(3)库存成本核算:MWA方法可以根据库存量和成本数据计算出一个适当的时间段内的平均库存成本,帮助企业了解库存成本的变化情况。

(4)较为稳定的生产环境:如果企业面临较为稳定的生产环境,MWA方法可以有效地计算出产品的平均成本,成本核算精度较高。

5. MWA方法的注意事项

(1)选定适当的时间段:企业需要根据产品的特点和经营环境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进行MWA计算,避免时间段过短或过长,影响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2)合理设置比重:企业需要根据不同时间点的生产量或销售量设置合理的比重,避免某个时间点产生异常数据,影响MWA计算的准确性。

(3)与其他成本核算方法相结合: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可以将MWA方法与其他成本核算方法相结合,综合考虑不同因素,提高成本核算的精度。

(4)及时更新数据:企业需要及时更新不同时间点的产品成本数据,以确保MWA计算的准确性。同时,需要注意对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避免数据泄露或丢失。

6. 总结

MWA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产品成本进行平均加权处理,以反映不同时间点的成本变化情况。该方法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精度高,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企业需要根据产品特点和经营环境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并注意选定适当的时间段、设置合理的比重等因素,以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