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坐骨神经痛中药方剂

坐骨神经痛中药方剂

时间:2019-09-03 08:40:10

相关推荐

坐骨神经痛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寒湿闭阻。【治法】散寒除湿,通痹止痛。【方名】蠲痹镇痛汤。【组成】制川乌10克,制草乌10克,细辛6克,牛膝15克,苍术12克,防己12克,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川芎15

1坐骨神经痛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寒湿闭阻。

【治法】散寒除湿,通痹止痛。

【方名】蠲痹镇痛汤。

【组成】制川乌10克,制草乌10克,细辛6克,牛膝15克,苍术12克,防己12克,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川芎15克,桂枝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周天寒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风寒湿邪凝滞,经络瘀阻。

【治法】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方名】皂独附姜汤。

【组成】皂刺30克,独活9克,附子9克,肉桂6克,姜黄15克,苍术15克,薏仁30克,防己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吕广振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

【治法】舒筋活络,行血止痛。

【方名】舒筋活络饮。

【组成】独活15克,灵仙12克,千年健10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续断12克,木瓜10克,鸡血藤30克,红花9克,当归12克,川芎9克,地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曾冲方。

中药处方(四)

【辨证】风寒湿气侵入肌肤,流注经络,湿凝为痰,痰瘀互结,闭塞遂道,营卫失其流畅。

【治法】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涤痰通络。

【方名】通经止痛汤。

【组成】制南星10克,白芷10克,黄柏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羌活10克,威灵仙25克,苍术15克,桃仁15克,防己15克,元胡15克,独活15克,龙胆草6克,神曲12克,桂枝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天为1疗程。

【出处】李治方方。

中药处方(五)

【辨证】寒湿阻络。

【治法】通阳开痹,驱湿逐寒。

【方名】驱痹汤。

【组成】细辛6-12克,制草乌6-12克,制川乌6-12克,麻黄15克,牛膝20克,木瓜20克,乳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细辛、制川草乌的药量即先从小量开始,逐渐增量。

【出处】李述文方。

中药处方(六)

【辨证】风寒侵袭,脉络阻滞。

【治法】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方名】蛇蝎汤。

【组成】乌梢蛇10克,炒地龙10克,僵蚕10克,桂枝10克,川芎10克,甘草10克,全蝎6克,制川乌6克,制草乌6克,蜈蚣4克。

【用法】川、草乌先煎半小时以减少毒性,后入他药,取药液300毫升,每日1剂。

【出处】王健民方。

中药处方(七)

【辨证】阳虚气弱,寒湿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利。

【治法】温阳益气,散寒祛湿,和血通络。

【方名】薏苡附子散合芍药甘草加味。

【组成】薏苡仁70克,制附子25克(先煎),炙甘草30克,赤芍20克,黄芪30克,党参20克,当归15克,卷柏12克,木通10克,秦艽18克,海风藤10克,鸡血藤12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牛膝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程广里方。

中药处方(八)

【辨证】寒热瘀阻。

【治法】散寒祛湿,舒筋活络。

【方名】坐骨神经Ⅰ号方加味。

【组成】川牛膝60-120克,黄柏9-12克,生苡仁30-40克,川芎10-12克,木瓜12-18克,细辛4-6克,苍术10-15克,独活10-15克,土鳖虫10-15克,桑寄生30克,淫羊藿30克,鸡血藤30克,伸筋草30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宋新家方。

中药处方(九)

【辨证】气血两虚,寒湿痹阻。

【治法】益气活血,舒筋止痛。

【方名】坐骨丸。

【组成】党参60克,当归60克,木瓜60克,延胡索60克,甘草60克,续断90克,全蝎30克,落得打30克,甘松30克,蜈蚣20条,蜂房2只。

【用法】研末炼蜜为丸,每服6克,日服3次。

【出处】章次公方。

中药处方(十)

【辨证】寒湿之邪侵袭,气血流行不畅。

【治法】温经通络,祛风散寒。

【方名】痛痹汤。

【组成】乌蛇20克,延胡索10克,申姜10克,鸡血藤25克,牛膝15克,丹参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15克,乳香7.5克,没药7.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石正仿方。

中药处方(十一)

【辨证】风寒湿痹,阻滞经络。

【治法】除湿散寒,温通经脉。

【方名】新方桂枝汤。

【组成】桂枝30-60克,白芍15-30克,生姜3-5片,甘草5-6克,大枣5-10枚,北黄芪15-30克,当归10-15克,川牛膝10-15克,独活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志斌方。

中药处方(十二)

【辨证】风寒湿邪,阻闭经络。

【治法】散寒利湿,驱风通络。

【方名】当归回逆汤。

【组成】全当归15克,嫩桂枝10克,酒杭芍10克,北细辛3克,小木通10克,川牛膝12克,香独活10克,宣木瓜10克,生甘草3克,干地龙10克,全蝎5克,川蜈蚣3条,防己10克,川断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曾绍裘方。

中药处方(十三)

【辨证】寒湿之邪,内传经络,气血瘀阻,经遂不通。

【治法】祛湿散寒,温通经脉,化瘀止痛。

【方名】加味桂乌汤。

【组成】桂枝12克,白芍30克,丹参30克,制川乌9克,炙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祝汉臣方。

中药处方(十四)

【辨证】寒凝气滞,瘀阻经脉。

【治法】温阳散寒,化瘀通络。

【方名】加减阳和汤。

【组成】麻黄10克,熟地20克,油桂5克,白芥子15克,焦白术15克,鹿角霜50克,玄胡25克,桃仁15克,赤芍15克,茯苓15克,生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尚尔寿方。

中药处方(十五)

【辨证】劳伤筋脉,气血不运,经遂不通。

【治法】舒筋活络,缓急止痛。

【方名】加味芍药甘草汤。

【组成】生白芍50克,炙甘草50克,元胡15克,罂粟壳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陈玉明方

2中医治疗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多发病于成年人,以青壮年居多,一般为单侧身患病。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道及其分布区的疼痛综合征。坐骨神经由腰4至骶3神经根组成,经过臀部沿股后和小腿后侧至足外侧。临床分为根性坐骨神经痛和干性坐骨神经痛两类。本病的症状有:疼痛位于腰臀部并向股后以及小腿后外侧、足外侧放射,疼痛呈钝痛、灼热、刺痛等,行走、活动及牵拉时可使疼痛加剧。

中医认为坐骨神经痛与肝肾亏虚有关。如果病人血气虚弱,肝肾亏虚,加上劳累过度或有外感寒湿之邪导致寒湿闭阻经脉,血气瘀滞而形成坐骨神经痛。中医的治疗方法是采用清热利湿,舒筋活络,益肝肾。

至于治疗坐骨神经痛,提供参考药方。

防己15 希莶草20 薏苡仁24 苍术12 牛膝15 海风藤20 桑枝20 川芎10 独活12当归12桑寄生15 杜仲12 黄 芪18 党参12 砂仁10 白术15 淮山15 核桃仁15

3孕晚期坐骨神经痛怎么办?

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胎宝宝的增大给了背部压力

到了孕晚期,胎儿的重量会给你的背部增加压力,并且挤压坐骨神经,从而在腰部以下到腿的位置产生强烈的刺痛。

2、妊娠期的水肿是重要的原因

由于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后,使得静脉回流不畅,水分不容易回流到心脏代谢出来,所以会引起下肢凹陷性的水肿,如背部、小腿部、足部等,这就容易压迫坐骨神经,导致疼痛症状的产生。

坐骨神经痛怎么办?

1、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因为有胎宝宝,孕期坐骨神经痛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孕妇应避免劳累、穿平底鞋,注意休息。可以平躺,将脚架高,使得脚的位置和心脏的位置接近,使静脉回流增加更为舒畅。

2、严重的话,可进行局部的镇痛治疗

如果很严重的话,就要到医院进行局封,进行局部的镇痛治疗。比如说因耻骨联合的分离,疼痛相当厉害的时候,最好请医生采取局封的方法进行治疗。

快速治疗方法

睡觉时左侧卧,并在两腿膝盖间夹放一个枕头,以增加流向子宫的血液。

白天不要以同一种姿势站着或坐着超过半个小时。游泳可以帮助孕妈咪减轻对坐骨神经的压力。

4坐骨神经痛急性期的处理

1、应针对病因治疗。腰椎间盘脱出急性期卧硬板床休息1-2周常可使症状稳定。

2、对症治疗,疼痛可用扑热息痛加可待因30mg,3-4次/d,以及其他非甾体类镇痛药,如异丁苯乙酸、萘普生等。肌肉痉挛可用安定5-10mg口服,3次/d;或环苯扎林10mg口服,3次/d,可能有效。

3、严重病例可用地塞米松10-15mg/d,静脉滴注,7-10天;一般可口服泼尼松10mg,每日3-4次,10-14次为一疗程。也可用1%-2%普鲁卡因或加泼尼松龙各1ml椎旁封闭。可配合针灸和理疗,保守疗法多可缓解。疗效不佳时可用骨盆牵引或泼尼送龙硬脊膜外注射,个别无效或慢性复发病例可考虑手术治疗。

5坐骨神经痛运动疗法

坐骨神经痛多发于单侧,夜间加重,咳嗽、大便时加重。坐骨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的主要是由于坐骨神经炎症病变引起 ;继发性的则多由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增生、腰和臀部的软组织损伤以及盆腔、椎管内病变引起。患者除避免着凉外,适当加强腰腿部功能锻炼,会获得良好效果。

一、tulaoshi左右摆腿。站立位,双手扶墙,轮流向左右方向摆腿,摆动时足部不触地面。

二、交替直腿上抬运动。仰卧位,轮流将在、右腿伸直后抬起,经常锻炼可逐渐提高抬举角度。

三、踏自行车运动。仰卧位,两下肢像骑车般轮番踩踏,踩踏幅度可逐渐增加。

四、正坐举腿。坐位,两腿紧靠或夹上一本厚书,直膝,脚跟着地,手握凳边,抬腿过脐,随即放下。开始时患腿未必抬得很高,坚持锻炼后患腿的抬高程度会逐渐增加。

五、平坐推腿。坐位,足跟着地,足尖跷起,两手平放大腿上,随即向前弯腰,两手同时推向足部。初练时两手很难推到足部,坚持一段时间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蹲跳。双手扶凳,左腿屈膝下蹲,右腿尽量向右侧伸直,如此左右交替进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