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满朝文武手游门客攻略

满朝文武手游门客攻略

时间:2021-04-22 03:28:09

相关推荐

满朝文武手游门客攻略

萧何助吕后杀了韩信之后,被刘邦拜为相国,还获得了5000户封邑和500卫兵。朝中群臣纷纷上门道贺。就在大家聊得热闹的时候,萧何突然看见门客召平身着丧服、手举哭丧棒朝自己走来,边走还边哭喊:“大人,我为您奔丧来了!”萧何气得浑身发抖,怒喝道:“召平,你这是疯了吗?”

召平回答说:“大人您马上就要大祸临头了!皇上在外领兵作战,凶险异常,而您负责留守在朝中,根本没有什么危险事,现在皇上反而为您增加封邑和卫队,这不就是因为淮阴侯刚刚在京城谋反,皇上对您不放心吗?”

萧何闻听,顿时冷汗淋漓,召平说的句句在理。

于是,萧何便按照召平的建议,不但谢绝了所有的封赏,还把自己的私财全部拿出来资助部队。

刘邦果然龙颜大悦。

刘邦和萧何不是私交极深吗?他为什么会怀疑萧何?

其实这也没办法,谁让萧何的权力太大呢!萧何与其他人不同,他负责后勤管理,是掌握整个国家的命脉的人。

试想,如果刘邦领兵在外,萧何但凡做点手脚,关中可能就不姓刘了,如果他野心再大点,以关中为据点,进而西进夺取天下,也不是没有可能,当初的秦国不就是这样统一六国的吗?这让刘邦怎么能放心呢?

所以,这一次危机解除之后,没多久,刘邦就又来了一次。

汉高祖十二年,黥布叛乱,刘邦又得御驾亲征去平叛。

自从大军开拔之日起,刘邦就又开始关心起萧何了,多次问后勤补给官:相国现在做什么呢?都见了哪些人?

补给官只能如实回答,说他整天都跟老百姓在一起,与民同乐呢。

刘邦听后,沉默不语,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萧何的门客听说了之后,赶紧找到萧何,劝他说:“大人你可不能再与民同乐了,你现在已经官居相国,位极人臣,如果再深得民心,不是要招来灭族之祸吗?!”

萧何听完又是大惊一场,赶紧安排门客做些败坏自己名声的勾当。

等刘邦平乱归来时,发现好多百姓状告萧何门客仗势欺人,不仅非法买卖田地,还收受贿赂,搞得民怨沸腾。

果然,刘邦听了不但不生气,还欣喜不已。

萧何靠着自己的门客,又一次度过了危机。可他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他向刘邦请求把皇室上林苑的土地拿来给百姓耕种。

刘邦听了认为他又在借此收买人心,勃然大怒道:“萧何你四处贱买良田、收受贿赂也就算了,现在居然敢打起我皇家园林的主意了!”于是就把萧何打入大牢。

这时,满朝文武都想去给萧何求情,但都被萧何的家人门客拦下了,因为,一旦求情,皇上猜疑更重,萧何必死无疑。

就这样过了好几天,朝堂上平静无澜,没有一个人提萧相国。

一天,伺候刘邦的一个姓王的侍卫ren不住了,问刘邦:萧相国到底犯了什么错呢?皇上竟然把他下了大狱?

刘邦说:“我听说李斯在辅佐秦始皇的时候,有了成绩都归功给主上,有了过错都揽在自己身上,可相国却正好相反,他为了向百姓示好,竟然要占用我的上林苑。”

王侍卫回道:耕种之事本就在相国的职责范围之内,为百姓请 命也是职责所在,而且秦始皇正是看不到自己的过错才丢了天下,李斯过分承担过错又有什么好效仿的呢?

刘邦觉得有理,就命人把萧何放了。

萧何一出大牢,家都没回,直接赤脚走来向刘邦谢恩。刘邦见萧何浑身杂草、污秽不堪的样子,不禁心中暗喜:你萧何的人缘也很一般呐。从此放心了,再没难为过他。

萧何终于在鬼门关溜了一圈之后,又重回人间。

@悟道历史阁

纵观萧何一生,对刘邦可谓是忠心耿耿,刘邦每次出征,都是他留守关中,但凡他有点私心,崤山以东就跟刘邦没多大关系了。

如此忠心,却还屡遭猜忌,萧何之所以能善终,一是有赖于自己的门客,,二是由于自己的谨小慎微。

萧何一生共遭遇3次来自刘邦的重大信任危机,每次都是由门客提醒和协助才平安化 解,若没有这些门客,恐怖萧何都活不到汉朝建立。

而他自己平时为人处世也非常谨慎,在他病重的时候,惠帝刘盈亲 自探病,并趁机询问有谁可以接替萧何的相国之位。萧何却没有直接给出候选人,而是给了个模糊的回答:最了解臣下的莫过于君主了。

惠帝接着问:曹参如何?

萧何立即叩头回答:他再合适不过了,我死而无憾了!

明明 心中已有答案,但就是不能直接说,就得要皇帝你先提出来,然后根据你的提议,我再决定我要说什么,这就是萧何。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参考资料:《史记》 #打卡挑战局# #历史#

从戏班的小演员,一步步登上皇后的宝座,这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王朝,不能说不是个奇迹。杨桂枝在心满意足之际,心中却冒出一股杀气,也就是从这一刻起,杀掉仇人韩侂胄的想法开始付诸行动。

杨桂枝原是宋高宗皇后吴氏,也就是后来的吴太皇太后身边戏班的小演员,她天生丽质能说会道,吴太后把她赏给重孙赵扩。杨桂枝和别的嫔妃不同,虽然出身微贱,却自学诗书经史,说起历朝得失头头是道,深得赵扩欢心。为了改变自己出身,她认朝臣杨次山为兄。这样,她就初步在后宫站稳了脚跟。

后来赵扩的原皇后死了,新皇后的候选人有两位,一位就是已是贵妃的杨桂枝,另一位是王美人。让谁当皇后,赵扩有些犹豫,他争求宰相韩侂胄的意见。韩侂胄说:杨贵妃通古今,为人机敏,让她当皇后不见得是件好事;而王美人性格柔顺,适合母仪天下。韩的言外之意是,杨贵妃有野心,如果让她母仪天下,恐怕会干预朝政。赵扩本来对韩言听计从,可是,立后这件事,他却没听,仍然立了杨桂枝为皇后。杨次山的门客打听到这件事之后,告诉了杨皇后,杨皇后咬牙切齿地说:姓韩的,你等着,看老娘如何收拾你!

杨皇后开始在赵扩面前说韩侂胄的坏话,赵扩却哼哼哈哈不表态。杨贵妃这才意识到,搬倒韩侂胄并非易事,她必须找助手。想到这里,她眼前一亮,想起了一个人。这人叫史弥远,官位虽然不高,可是他父亲是光宗的老师,他也是皇太子的老师,更重要的是,他是韩侂胃的死敌。她让哥哥杨次山给史弥远带去一句话:搬倒韩侂胄,与君共富贵!史弥远大喜,他等的就是这一天。偏巧,韩侂胄主持北伐失利,正在和金国人谈判,由于韩侂胄态度强硬,金人提出,只有把韩侂胄人头送到金国才能议和。史弥远认为机会来了,他联合才16岁的太子和那些反韩的大臣,弹劾韩侂胄,杨皇后也在赵扩面前极力撺掇,赵扩仍然哼哼唧唧。皇帝不表态,这事就难了。杨皇后问史弥远该怎么办?史弥远沉思一下说:看来,只有绕开皇帝了。杨皇后心领神会,又一个周密计划,在她心中生成。

对于史弥远等人的活动,韩侂胄一无所知,有人告诉他,圣上有密旨传出,恐怕局势有变。韩侂胄并没有放在心里,满朝文武都是他的心腹,一个史弥远掀不起什么大浪。11月2日,他给三夫人做寿,闹腾了半夜。第二天早朝,家里人不让他去,他没同意,他要面见宁宗赵扩,拔掉史弥远这颗丁子。当他走过太庙时,殿前司公事夏震,带着300名御林军拦住了他的去路,韩侂胄问夏震干什么,夏说:陛下游幸玉津园,请韩相公去见。韩略一迟疑,就随夏震去了玉津园。韩侂胄刚走进玉津园,埋伏在那里的刀斧手一拥而上,就把韩侂胄杀了。

原来,杨皇后伪造了宁宗皇帝的诏书交给史弥远,史弥远找到了御林军总管夏震,让他杀掉韩侂胄,夏震面有难色,杀一个当朝宰相,并不是件小事,既便冤杀岳飞,还要经过大理寺审判,虽然是走形式,毕竟还是遮人耳目了,他一个御林军统领,怎么可以随便杀当朝宰相呢?看出他的迟疑,史弥远拿出伪造的诏书。夏震看了诏书后说:既然有皇帝的御批密旨,我执行就是了。

11月7日,临安府上书,报告宰相韩侂胄已死。赵扩大惊,刚要派人查问,杨皇后说:陛下不必问了,韩侂胄是臣妾让人杀的。赵扩大怒说:你怎能这样做呢?杨皇后哭着说:韩侂胄联合大臣要废掉我们母子,臣妾不杀他,他就会杀了臣妾母子。陛下要是心中只有韩侂胄,就把我们母子处死吧。看着杨皇后那梨花带雨的模样,赵扩叹了一口气说:你也太鲁莽了。杀害权倾朝野宰相的大案,就这样不了了之。

杀了韩侂胄之后,杨皇后兑现了“共富贵”的承诺,很快,史弥远升为宰相,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秦桧改谥号。秦桧死后,宋高宗赠给他的谥号是“忠献”,何谓“忠献”?《谥法》上说,“危身奉上曰忠,只质有圣曰献。”韩侂胄北伐,为了鼓舞士气,朝廷追封岳飞为“鄂王”,为韩世忠建庙,与此同时,朝廷追夺秦桧王爵,改谥号为“谬丑”。一时间,崇尚英雄,咒骂奸臣成为风尚。史弥远上台之后,为了向金人献媚,取消了秦桧的“缪丑”谥号,恢复原“忠献”谥号。

史弥远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打开韩侂胄的棺材,割下韩的头颅,装在一个匣子里,送往金国。

按理说,以史弥远为首的投降派的摇尾乞怜应该获得敌国的青睐,却没有想到,换来的,却是金人狮子大开口,把岁银20万两,增加到30万两。另加犒军银300万两。

更可悲的是,刚刚点燃的“精忠报国”的火种熄灭了,朝野无人再敢提抗战。连金国对宋将的诱降信,都公开地说:你们想学岳飞吗?看看岳飞的下场吧!

226年,曹丕自知命不久矣,怒吼:此仇不报,枉为人君。便不顾司马懿、钟繇等大臣的苦苦哀求,绕过三司会审,下令将鲍勋处死!曹丕大仇得报,心满意足,不到一个月也去逝了,天下人都为鲍勋感到不值!

鲍勋是何许人也?为何会被曹丕视为仇人,临死前还心心念念要杀之而后快?这事还得从鲍勋的父亲鲍信说起。

鲍信和曹操两人都是官宦子弟,因而成为了至交好友。鲍信担任济北相时,迎接曹操担任兖州牧,曾与曹操一同抵御黄巾贼的进攻。在一次战斗中,曹操陷入重围,幸亏鲍信力战营救,曹操才得以在鲍信的掩护下突出重围,捡回一命。但鲍信自己却战死沙场,尸骨无存。曹操悲痛不已,只能以木刻鲍信之像,时时祭奠。

十年后,曹操成为大汉丞相,得以“参拜不名、剑履上殿”,大权在握。曹操回想起这位昔日好友兼救命恩人,便将为他的两个儿子加官进爵,其中鲍勋便担任丞相府掾属。

鲍勋为官清廉,有鲍信遗风,颇得曹操赏识。曹操册立曹丕为太子后,便令鲍勋为太子中庶子,辅佐教导曹丕,成为曹丕近臣。只是鲍勋为人过于正直,经常劝谏曹丕,搞得曹丕很不愉快,巴不得这个碍眼的家伙赶紧滚蛋。

之后鲍勋又出任都尉,恰巧曹丕的小舅子(郭女王的弟弟)仗着太子虎威偷盗官布,犯在鲍勋手里,按律当斩弃市。太子的小舅子竟然做出此等偷鸡摸狗之事,曹丕大感脸上无光,便多次写信给鲍勋,希望他看在往日的情分和自己的面子上,大事化小,息事宁人。

然而,鲍勋刚正不阿,岂会因曹丕几封书信就释放死囚,果断将这件事上报朝廷。事件曝光,证据齐全,曹操也无法徇私,只能依律斩首。曹丕恩怨分明,睚眦必报,如今被啪啪打脸,就此记恨上鲍勋。曹丕暗中收集鲍勋的过错,命人将他罢官免职,一撸到底。只是曹操还是惦记着这个恩人之子,几年后又将鲍勋叫了回来。

公元2,曹操去世,曹丕篡位称帝。众人都一致认为鲍勋忠直,应当担任皇帝近臣的侍中一职,时刻对曹丕进行规劝。曹丕虽然不爽,但初登帝位,鲍勋又没犯错,只能捏着鼻子答应了。

当上侍中的鲍勋很快就融入自己的角色,看曹丕在父丧之中却老是外出打猎,便反复上表劝谏曹丕收敛一点。但曹丕见到鲍勋的奏章,却是翻都不翻便给撕了,继续游猎玩耍。鲍勋也是犟脾气,继续上书劝谏,还说其他同意曹丕外出打猎的侍中都是谄媚佞臣,请曹丕予以治罪。曹丕脸都绿了,原本打猎的好心情一扫而空,就下令将鲍勋贬出京城,来个眼不见心不烦。

只是鲍勋实在是太能干了,不到3年时间,陈群和司马懿便联名举荐鲍勋回京担任御史中丞,负责监察百官。曹丕像吃了苍蝇一样恶心,没办法只能再将这尊大佛请回来。而鲍勋一上任,便将注意力都放在满朝文武百官身上,无心顾及曹丕,曹丕倒是得以耳根清净。鲍勋秉公执法,吓得百官们一个个小心谨慎,不敢乱来。

公元225年,曹丕准备再次起兵伐吴。鲍勋觉得上次三路伐吴已是劳民伤财、无功而返,沦为三国笑柄,如今时机尚不成熟,万万不能再重蹈覆辙,于是在朝堂公然反驳劝阻。

曹丕一直视三路伐吴之役为自己的丰功伟绩,如今被鲍勋当众否定,不禁生起雷霆之怒,立刻就要将鲍勋碎尸万段。终究还是被群臣劝了下来,再次将鲍勋贬官。然后,曹丕领兵十万,御驾亲征,到了寿春时才发现水道结冰,只能无奈撤军。劳师远征却空手而归,又一次被鲍勋不幸言中,曹丕更是痛恨鲍勋的乌鸦嘴。

大军途经陈留时,陈留太守孙邕前来拜见曹丕,并顺路看望随军出征的鲍勋。但因营寨尚未建成,孙邕没有注意,斜着穿过军营来找鲍勋,而没有按规矩走大路。此事被人发现,鲍勋认为营寨未成,不算违规,便从中调解。

曹丕回到洛阳后,渐感身体不适,怕是命不久矣,索性愈加肆无忌惮起来,要将之前的仇怨一一了结。骠骑将军曹洪因之前吝啬不愿借钱给年少的曹丕,曹丕便以其门客犯法将曹洪打入死牢。百官求情都没用,得亏卞太后出面,曹洪才免除一死,但也被削爵罢官,家财均充入官府。

病倒在床的曹丕又想起与鲍勋的往日仇怨,新仇旧恨叠加一起,也想把他料理,奈何鲍勋实在是没啥把柄。说巧也巧,曹丕正愁没法子办他,鲍勋私放孙邕一事便被人捅了出来。曹丕立刻公报私仇,大骂鲍勋指鹿为马,交有司判决。

但鲍勋罪不至死,廷尉与三司依律只能判个剃发劳役5年或罚款黄金2斤。曹丕大怒,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你们就不会编个罪名吗?行啊,你们这群人蛇鼠一窝,全部下狱,一网打尽!

司马懿、钟繇、陈群、辛毗、高柔等重臣全都傻眼了,此事牵连甚广,便全部跪在曹丕床前苦苦哀求,又搬出鲍勋父亲鲍信的功劳,想让曹丕网开一面。但曹丕不依不饶,直接绕过有司,特命将鲍勋诛杀在狱中。曹丕大仇得报,得偿所愿,便在20多天后去世了。

鲍勋洁身自好,家无余财,却含冤而死,世人无不扼腕叹息,为鲍氏父子大感不值。鲍信鲍勋父子为曹操曹丕父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鲍勋却落得如此下场,真不知曹丕有何脸面去见曹操。。。#三国##头条历史##鲍勋#

秦王政十年十月,嬴政突然宣布:吕不韦早已与太后关系暧昧,为了防止东窗事发,他将嫪毐进献给太后,嫁祸于人,罪不可恕,应当处以极刑。

此时的嬴政已经亲政,嫪毐也在他去年亲政时因发动叛乱而被铲除,太后也已被幽禁,秦国的大权已经被嬴政收回了很大一部分。他行事没有了太后的掣肘,也没有了嫪毐在背后捣乱。此时国内唯一的威胁就是吕不韦集团。

吕不韦以其出色的智慧和才能两辅秦王,担任丞相十余年。在其苦心孤诣地经营之下,他在军政方面的势力急速扩张。可以说这些年来,秦国的军政大权主要便是由吕不韦把持着。嬴政非常赞同韩非子的观点,他致力于在国内实现君主集权,然后灭亡六国,统一天下。吕不韦是他实现理想最大的障碍。

在花费了一年多时间进行准备之后,嬴政终于开始着手收拾吕不韦。

当他宣布吕不韦的罪名时,满朝震惊。朝中的一些大臣以及吕不韦的门客、游士纷纷为吕不韦说情。当然太后与吕不韦之事,他们不敢置喙。他们选择避重就轻,历数吕不韦这些年的政绩和威望,恳请秦王赦免于他。

嬴政自然知道单凭一纸诏令无法扳倒吕不韦,毕竟吕不韦在朝中的势力盘根错节。当大臣们向他求情时,嬴政表现出了君王大度的一面。他免去了吕不韦的死刑,仅罢免了他的相国之位,将其驱逐出了咸阳城。

这些措施只能说是对吕不韦集团进行了一定的打击,而且也只是表面上的打击。经过吕不韦的多年经营,相国之位对他来说其实可有可无。他的党羽已经遍布于朝中。即便他不当相国,大权仍然是握在他的手中。但是嬴政这一举措却是打掉了他的威风,对秦王来说,这是很好的开始。铲除吕不韦不可操之过急。一旦过急容易导致矛盾激化,吕不韦很可能会铤而走险,玉石俱焚。到时秦国的实力必将受损。

为了赢得国人的支持和团结尽可能多的力量,嬴政将太后从被幽禁之地雍城迎回咸阳。这一方面可以帮助嬴政树立一个孝顺的形象,博取大部分国人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太后来牵制吕不韦。虽然随着嫪毐的败露,太后一党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太后仍有自己的势力。而且太后本身的身份就是一股力量。当然,此时的太后与嬴政亲政之前有莫大不同,嬴政完全可以掌握太后这股势力,主次顺序发生了颠倒。

又经过两年的准备,嬴政逐渐发展了自己的势力,提升了自己的威望,稳固了王位。秦王政十二年,嬴政认为时机成熟,他以吕不韦“不甘 寂 寞”为由,下令剥夺了他的爵位和封地,并将吕不韦及其家属流放至远离朝廷中枢的蜀地。所谓“不甘 寂 寞”是指他与朝中大臣、宾客往来不绝。这其实就是一个铲除吕不韦的借口。

吕不韦得知诏令后,震惊莫名。他知道自己大势已去,依照嬴政的狠辣手段,必将会诛之而后快。恐惧之下,吕不韦饮鸩而亡,自我了结了传奇的一生。

吕不韦死后,他的门客并没有树倒猢狲散。他们秘密组织起来,为吕不韦举办丧礼。嬴政称这场丧礼为“窃丧”,也就是没有经过他同意的不合法的行动。他又以此事为借口,对其门客进行了严厉惩处。凡是来自三晋的都驱逐出秦国。秦国之人,六百石以上的一律免除官职,剥夺爵位,流放至房龄。其余的不管有没有参加此次活动,皆被流放。至此,吕不韦集团彻底被拔除。

在铲除吕不韦的过程中,嬴政展现了他超凡的政治智慧。嬴政免除吕不韦的相位不是以他专权乱政为由,而是以他与太后有特殊关系,并进献嫪毐为罪名。这可以被当作是嫪毐之事的延续。嫪毐早已被打上叛逆的标签,嬴政指责吕不韦与之有关系,甚至是幕后主使。这件事很难反驳,毕竟嫪毐已经被处决,无法求证。嬴政可以随意编造,而且太后与吕不韦之事,在朝野上下也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这种事更偏向于天子家事,大臣们不好议论。这样一来,嬴政的阻力就小了很多。

另外,嬴政在处理此事时极为有耐心,前后经历了三年多的时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一点点蚕食掉了吕不韦的势力。而且每次都是以不痛不痒的借口开始,只字未提专权之事。这有种四两拨千斤的意味。

从吕不韦方面来说,按理说,他老于世故且深谙权谋之道,嬴政的这些举措,他不应该猜不到是针对自己的,为什么一直没有采取反制措施?这一方面可能是嬴政的国君之势已成,慢慢也建立了自己的势力。一方面也有可能是他虽然专权,但是仍对秦国有莫名的感情,不忍心暴力破坏这样的大好局面,他可能也希望秦国能够统一天下。整个过程给人的一种感觉是,他与嬴政的对抗倾向并不是很强烈。

(参考文献:《史记》、《资治通鉴》)

杨幂的美甲,一个青色,一个黄色.什么意思呢?

018 愈挫愈奋的李斯,用什么美甲?

+杨幂slog周小东+

杨:"李斯清除了韩非,别人也想清除他."

周:"想知道怎么应对吗?"

杨:"想."

周:"满朝百官都想挤走李斯。"

杨:"李斯会束手就擒吗?"

周:"当然不会,精彩继续。"

+++历史+++

李斯有嬴政吕不韦的双重加持,可以说是左右逢源,春风得意,同时又除掉了潜在的竞争对手韩非。表面上看,风平浪静,但他哪里知道,平静的生活,总被陌生的电话打断。他的真正危机也来了,那是什么呢?

1 郑国渠来的祸水

郑国渠呀。经过了几年的努力,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郑国渠修完了。毫无疑问,这个建设本身对秦国而言,百利而无一害。但是,花钱花人花银子,这也是事实呀。好东西多的是,但是要掂量掂量自己的钱包,如果这个东西对你很好,但是会把钱包掏空,之后只能去吃土,那你还是要考虑一下是不是要买。

韩国企图疲弊秦国的意图,实实在在让秦国大臣,特别是财政部的官员们警觉,钱都花没了,秦王怪罪下来,怎么办?剁手一时爽,剁完就吃土。要是让嬴政吃土,他可是会剁你的脑袋。可我家里还有妻儿老小呢。他们害怕六国的人,再提出类似的项目,导致财政危机,干脆出了个主意,说是六国出身的客卿,都不可靠,必须统统的赶出去。嬴政开始并不同意这个主意。但是财政部的官员们有心要搞,于是把帖子转给朝中其他的官员。其他人也纷纷点赞支持,再加上一顿狂转发,搞的是满城风雨。秦王政一看,人心如此,也不好勉强。于是颁布了“逐客令”,把所有出身六国的客卿赶出秦国。

2 秦王的小心眼

当然,嬴政做出决定,绝对不是贸然的。背后还有一个小目标,就是清楚吕不韦的残余势力。吕不韦门下“养士三千”。

虽然吕已经被免,但羽翼尚存,嬴政他睡不安稳呀。为了进一步削弱吕的势力,嬴政借坡下驴,借逐客令,把这些门客统统清理。

两千年后的太平天国,同样一幕重演。天王洪秀全隐藏深宫,神龙见尾不见首。大事小事都在东王杨秀清手里,一时东党尘嚣甚上,羽翼颇丰,人数达两万之众。虽然没了杨秀清,但东党分子担心打击报复,洪秀全的日子恐怕也不安稳,所以东党一定是要肃清的。

3 可怜的李斯,真正的勇士。

李斯正是吕不韦的门客,更倒霉的是他出身楚国上蔡。而楚国此时最强,而且已经绵延七八百年了,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猛士如云。毫无疑问是秦国的死对头。所以,李斯是重点怀疑对象。等待他的,是重重的实锤?他应付得了吗?

鲁迅先生说了,“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毫无疑问,李斯是勇士,而且是有胆有识有谋有力的勇士。为了避免被逐的命运,李斯勇敢出击。

秦始皇发了帖子:《逐客令》。

李斯根本就不犹豫,想都不想秒回: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谏逐客令》。内容大致是:大王您说的很对,不过我有点小小的补充,能不能提一下。您看,昔日穆公求贤,求到了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并称五子,他们都不是秦人,但是帮助穆公,兼并了二十多国。时光如梭,后来,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兵强马壮,一举击败楚、魏之师,得到千里土地。再后来,惠王用张仪之计,四面扩张,六国都变成了我们的跟屁虫。再后来,昭王得范睢,开始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上面这些立了功劳的大咖,都不是秦国人。再说了,如果把这些大咖挤走,他们投奔了别国,今日威风凛凛大秦,还会出现吗?

这封信写的是淋漓尽致,有理有据有节,简单来说,一句话,就是《天下无贼》里的台词“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嬴政也是明白人,立刻发现了之前的错误,当即就废除了“逐客令”。

此时的李斯,发了信,没有等到回信,以为石沉大海了,心想,“世界那么大,我就去看看吧”。于是买了辆车,买了一包美甲油,打算出去云游四海。结果刚刚出发,就被嬴政追回,并恢复其官职。

---杨幂slog周小东---

杨幂:“怎么评价李斯?”

周小东:“有理有据有节。”

杨幂:“像什么?”

周小东:“像不像竹子,面对嬴政,也敢毫不犹豫的发声。”

杨幂:“那就用竹叶青酒来做他的美甲。”

周小东:“这酒是山西汾阳的特产,当地的特产还有汾州核桃。”

杨幂:“李斯的美甲,就用竹叶青和核桃黄,怎么样?”

周小东:“漂亮。”

杨幂:“我也要。”

李斯一纸文书,实锤迎刃而解,接下来,就要灭六国了,精彩刚刚开始。

持续更新中,欢迎再次光临。欢迎点赞评论关注!

+作家周小东。每个陕西男人都是一朵妖艳多才的桃花。

+男人更需要美甲!!

+杨幂周小东的一万零一夜-第28夜完

+三色秦始皇-第18篇

小说情节,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算你倒霉!

行胜于言,from todo to done by doing,

我想去西安交通大学当老师

++++

#历史# #历史天窗# #原创# #历史那些事##历史人物# #历史云讲堂#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