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三国战争手游攻略张昭 三国志战略版张昭兑换战法

三国战争手游攻略张昭 三国志战略版张昭兑换战法

时间:2019-09-04 16:55:19

相关推荐

三国战争手游攻略张昭 三国志战略版张昭兑换战法

#三国演义# #张昭巧舌如簧#

毛主席曾在一次谈话中说起:三国时吴国的张昭,是一个经学家,在吴国是个读书多,学问很大的人,可是当曹操打到面前的时候,就动摇,就主和。

其实,这里说得很客气了,说是主和,其实就是投降主义的代表,相比鲁肃、周瑜这两个文武兼备的全才,张昭有点读死书,如果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缺乏辨证看问题的眼光。眼睛里看到的全是曹操如何如何强大,孙权如何如何弱势,一点都看不到曹军在强大表面下的虚弱,以及孙权方的战争潜力,同时也不可能看得出来这种优势和不足会随时间的变化发生改变,甚至逆转。像张昭这种作学问的,其实很简单,打不过就投降,甚至还没打就投降,看到敌人外表强大就缩头了,缺乏武将的血性和粗犷,好在是孙权身上的血气还没耗光。如果真像后来的刘禅一样,谯周说投降,二话没说就投降了,就没有三国了。说起来,谯周也是个学问很好的。

他哥哥告诉他的[捂脸][捂脸][捂脸]//@下雨天255:关于三国我想说两句,诸葛亮在舌辩群雄的时候,他事先是不认识江东群雄的,书中也没有介绍他入场之前见过那些人,但是在张昭等人却为难他的时候,他就能够一下子说出那些人的名字,这就有点太不可思议了[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赵玉平老师文化课

#国学智慧 #传统文化 #智慧 #知识分享 #人性 宋江为什么要投降?

02:15

夷陵之战前后是三国演义一大节点,即“曹刘关张之死”,从走麦城到白帝城,宣告着演义中第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黄金时代”的结束。

夷陵之战之前,程普、黄盖、蒋钦病亡在了张昭的台词里。夷陵之战之后,参与了战争的韩当、周泰、凌统悄无声息就消失了,老对手合肥的李典、乐进也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相比之下潘璋、朱然的死算是给读者留下印象的了,其实连比他俩级别高到不知哪里去的黄忠、甘宁的死都只是战争的一部分,这一大段的情节的主题是曹刘关张及他们的战友的集体谢幕。

时代翻篇了,消失是正常的,不消失是不正常的,多少有点遗老的味道了。

张南、冯习被委以重任的时候就有“时代变了”的感觉。另一边,夏侯尚已经是独当一面的大将了,在这之前的出场他还是被黄忠戏弄的半个丑角呢。

总之我们有一种感觉,三国演义的设定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呢?从刘备不是“玄德”而是“汉中王”时开始,到他在叙述中被称为“先主”时更加明确。这不再是我们熟悉的浪漫的英雄故事,而进入到更现实的国力比拼。

#头条中国史#三国时东吴第一谋主步骘,出身士族,善始善终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显得东吴一群谋士如严畯,程秉,薛琮这些群儒愚笨无能,即便是张昭也显得并不精明,在刘备招亲里,吕范更是无能之辈,但实际上吕范文武双全,是东吴仅次于陆逊和诸葛瑾的三号人物。在这里最值得一是步骘。其行为和小丑一样,此人实际上是东吴第一谋主。最后位居丞相。在《三国志》里,步骘与张昭顾雍诸葛瑾同传,这四位是东吴头号重臣,张昭和顾雍皆以超然地位见重,而诸葛瑾与步骘皆以德行和操守为典范。

步骘字子山,东吴第一等重臣。步骘游学时“并著声名,为当时英俊”,属于进入“十大杰出青年”排行榜的人。步骘一生都爱惜羽毛,素称风雅。步骘从担任孙权主记(秘书)开始官僚生涯,一步步高升,后因平定交州之乱有功,加封为平戎将军,封广信侯,孙权称帝后,拜骠骑将军、冀州牧、都督西陵诸军事。驻守西陵二十年,深得人心。后任丞相。陈寿评价:“诸葛瑾、步骘并以德度规检见器当世”,也就是说步骘为人品德气量以及十分自律。

步骘能得高位简直太合理了。首先就是他是孙权嫡系中的嫡系,心腹里的心腹,步骘刚进官场就是作孙权的秘书,孙权最爱的妃嫔步练师(追封皇后)与步骘同宗。这样的人自然是政治上是可靠的 ,又加上步骘有能力。自然也就是高官得座了。步骘虽然生年虽不详,但从他为官到去世历经五十多年,早年作为幕僚,行绩虽无详载。工作肯定得到了孙权的高度认可。所以才能深受器重。

但步骘虽然先后官居平戎将军,右将军,骠骑将军。但始终没有与曹魏和西蜀交战的记录,步骘这辈子最大功劳一个是平定交州之乱,229年代替陆逊镇守西陵防线,防范蜀汉,但此时吴蜀交好几乎没有战事。步骘虽然是武官,但干的却是文官的事情。

交州地处偏远,各方势力交错。少数部族众多,步骘能带着一千多人南下,斩吴臣、讨钱博、收降士家,荡平交州,最后带着一万人出来了。超额完成任务,不仅没什么损耗还扩编到一万人。经营开发交州。交州蛮夷颇多,各地“处处阻兵”。步骘做为一个文官能带兵征讨,“皆平之”,可谓是武德丰沛。步骘在交州多年,治乱附内,且眼光深远。正是步骘在交州任上重建了荒废已久的番禺城。这在当时就深具影响。

步骘再后面长期驻西陵二十年余年,四境安宁,间内外肃服,作为地方大员总体是很让孙大帝放心的地方大员。同时作为重臣,步骘和各路大佬关系都很好。尤其是和诸葛瑾关系极为密切(二人被陈寿列为一传)、与严峻,陆逊等人关系都不错,两宫之争时,步骘虽被视为鲁王党,但未见实质的党争言行,站队又不失人,可谓君子坦荡荡。因此最后两宫相争,步骘是有惊无险平安度过。

步骘的能力与心机都是极为出色,他不是诸葛瑾那样的厚道老大叔,没有殷实的家世,却能受渣权宠信这般久,于南鲁党争之后仍没受什么波及,可见其厉害。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点评。

曹丕严重被高估了,除了会写诗还会干嘛,五次伐吴连长江都没跨过去

还有曹洪不借给曹丕钱,曹丕上位曹洪就被搞死了。

你再对比孙权和吕范。

孙权能容忍人,堪称三国第一

例:张昭,虞翻,朱然,朱桓,吕蒙,潘璋……

曹丕上位九年被孙权拿捏了七年。

所以说二代里,孙权还真的算可以的。

今天继续抄书打卡

三国时期,吴国有四大望族,分别是张昭之族,朱恒之族,陆逊之族,顾雍之族。

张昭擅长文书,曾在孙策创业时在他手下任长史,抚军中郎将,文武之事。孙权称帝后张昭辞官在家著《春秋左氏传解》及巜论语注》。张昭的儿子张承同样有文采,年少时就以才学知名成为骠骑将军,孙权的下属。

朱桓是吴国名将,他擅长带兵打仗,且为人重义轻财,深受士兵爱戴,他曾多次与曹魏军队交战盟,战敌国朱桓的儿子朱异同样威猛,孙权评价,他有谋略而镇定,注意,曾大服领兵后升任镇西将军,击败魏将诸葛诞。

陆逊十岁丧父,随其从祖父弩太守绿康生活,孙策攻打庐江,城陆慷守城三年,最后,因病而死,陆逊也不逊色,他长大后为国效命,历任吴国大都督大将军丞相陆逊一生耿直,忠贞万年历保卫诬陷的太子孙和而被孙钱责罚,忧愤而死。

雇雍是吴国重臣,曾任东吴宰相,他以德服政,不为权势所屈,东吴邦内清肃,国富兵强,孙休在雇佣去世后赞,他说,顾丞相雍志德忠贤,辅国以礼。顾雍性格谦恭克己,他对子女的教育也很严格,他的子孙也都敦厚忠实。

吴国的四大家族各有各的家族优势,然而,他们被称为名望之族,并非他们各家的全是有多大,而都是因为他们能够以德服人,无论是文臣张昭,顾雍之族还是武将陆逊,朱恒之族,他们的家族人都有着忠诚善良,敦厚正直,文雅,谦虚等方面的优点,如果只是有钱,有势,他们必定无法在人们心中建立好的名声,这一点说明,人们无论是评论一个人也好,还是评论他的家族也好,最终还是会议他们的内在修养,为评判的要素。

赤壁之战,张昭是东吴的降曹派,后来被孙权深深厌弃,没得到当丞相的机会;但奇怪的是,同为降曹派的步骘却平步青云,不仅官拜骠骑将军,遥领冀州牧,还最终接替陆逊成为吴国第四任丞相。

这是为什么?

孙权不是糊涂人,步骘能最终官居极品,一定有他的道理,主要有两大原因。

第一,步骘功劳大。

步骘的名气是远不如张昭、诸葛瑾、顾雍这些文官的,但他立下的功劳却不小。

步骘最大的功劳是平定交州。交州是东吴最南面的一个州,面积超大,但势力错综复杂,很多不服东吴管辖。步骘曾领命率一千士兵前往平乱。在这么一片广阔的土地上,地方黑恶势力割据,地形复杂,人心险恶,一千兵马就能平乱?能全身而退就不错了吧?

不过步骘告诉我们,足够了。步骘不仅用一千兵马轻松平复了交州,还顺便弄了个彩蛋:帮助益州雍闿势力造反,扰乱了蜀国后方。更令人惊叹的是,交州之行结束时,一千兵力已经扩张到了一万!这操作可太牛了,不仅没有兵力损失,还能就地收编。

步骘从交州凯旋的时候正遇上夷陵之战,他途经的荆南地区是刘备旧地,很多当地势力都在蠢蠢欲动,马良又在武陵郡策反,可谓“处处阻兵”。但步骘一路开过去,“皆平之”。

第二,步骘会做人。要说步骘和张昭的不同,功劳还不是主要原因——因为张昭的功劳更大——主要还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

张昭和虞翻是同一类人,正直,严厉,不苟言笑,张昭另外还有一个顾命大臣的身份。这样的性格和身份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是比较吃亏的。孙权后期越来越讨厌张昭,除了鄙视其早年的降曹言论以外,还有就是厌恶他平常教父般的严厉训斥。

而步骘和诸葛瑾更像,性情宽弘,很得人心。步骘其实和各路同僚关系都很好,无论是流寓北人诸葛瑾、严峻、卫旌,还是后起的吴人望族陆逊,或是荆州降将出身的潘俊,都和他相处愉快,甚至连步骘长期驻守的魏吴交界处的魏国兵士都对他很敬仰。两宫之争时,步骘虽被视为鲁王党,却和另一方大佬陆逊终生相敬,陆家子孙对步骘也尊崇有加。

对孙权来说,步骘在孙权刚接班的时候就是其幕僚,算是实实在在的嫡系了。步骘对孙权也自然不会像张昭对孙权那样直来直去不给好脸色,他懂得做臣子的分寸。再加上他与孙权最钟爱的妃子步练师是同宗,孙权爱屋及乌,也给步骘加分不少了。

#三国人物# #步骘#

#历史上的托孤大臣为什么大多没好下场#

根源:权利之争

直接原因:“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之间的喜好不同。

托孤大臣一般有四种下场:

第一种:周武王托孤于弟弟姬旦(周公),辅佐其儿子周成王,落下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美名。这种托孤大臣历史上少之又少。(周之姜尚,唐之郭子仪,明之杨士奇勉强也算)

第二种:刘备托孤于诸葛亮,辅佐幼主刘禅。诸葛亮虽落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美名,但事必躬亲,活活累死,下场实在谈不上好,这也印证了“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的说法。这种我只想到诸葛武侯一人。

第三种:后周柴荣托孤于赵匡胤,辅佐幼子柴宗训,结果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自己当了皇帝。类似的还有三国魏之司马懿、隋文帝杨坚。

第四种,就是问题中指出的托孤大臣大多数没有好下场的。这种就比较多了,著名的有汉之霍光、三国吴之张昭、唐之长孙无忌、明之张居正、清之多尔衮、鄂尔泰等。下场不好根源就是与皇权发生冲突,托孤大臣的当权便是皇帝的失权,故当皇帝掌权后,就会对活着的或者死去的托孤大臣进行清算。说实话,托孤大臣就是权利斗争的牺牲品。

一家之言,欢迎点评!

东线孙权和张昭两路分别攻打合肥、当涂,孙权的战略目标不只是一个合肥,而是整个江淮三郡,即九江郡、庐江郡和广陵郡淮南部分。

九江郡:

孙权主力从柴桑出发,沿江而下,然后经濡须水进巢湖,用优势兵力进攻湖北面的合肥新城。

另一路张昭攻打九江北部的当涂县(今淮南市和蚌埠市之间淮河南岸),以扼守此地,阻挡北面豫州、徐州来援之敌,为孙权主力攻破合肥争取时间。

庐江郡:

袁术旧部陈兰、雷薄离开袁术上灊山(今大别山东部)为贼。陈、雷两部与本头蛇梅乾都是拥有几万人马的大势力,在刘馥为扬州刺史时,归顺了曹操,向其上贡。

陈兰就是陈简这个可以确定,雷绪很可能就是雷薄,梅成就是梅乾。当时的人做反贼,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就像韩遂一样往往会改名不为家族蒙羞。但雷绪、梅成也有是雷薄、梅乾的继承者的可能性。

赤壁之战后,孙权乘胜反攻淮南,策反了陈兰、梅成等庐江北部势力。陈兰、梅成据灊县、六安等县反叛,动静闹得不小。

广陵郡:

裴注《三国志·张昭传》引《吴书》:“权征合肥,命昭别讨匡琦”。孙权五次攻打合肥,从张昭236年高龄过世看,有可能性参加的是前两次。

但第一次(208年本次)攻合肥时张昭攻打当涂就不利,完全没达到阻挡援军的战略目的,2孙权第二次再征合肥,再让并不擅长军事的张昭又负责一个郡方向的攻略,可能性很小。虽然后来张昭还组织人马消灭了南昌周凤的反叛,但平叛与两国交战对军事能力的要求有很大不同。

赤壁之战前周瑜要五万人迎战曹操,孙权只有三万。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孙权能聚齐十万之众(实际应略少)攻打合肥,自然离不开长久经营后方的张昭的大力支持。也就是说张昭当时拥有对各地军队的调派、动员能力,也就是实质的军权。

孙权这十万大军的实际老大是张昭,让他自带一军负责当涂阻击的战略任务自然是情理之中,这就解释了张昭为什么能有这次军事上的表现机会。

第一次攻打合肥失败后,张昭在军事上没天分的情况暴露,军权逐渐丢失。时隔七年后的第二次征讨合肥时,东吴的军权基本都集中到了孙权、鲁肃手中,吕蒙、甘宁、凌统等优秀的军事人才已崛起,张昭以他的军事才能再想带兵独攻一郡,恐怕已是没这个机会了。

所以,张昭攻打匡琦,也发生在第一次合肥之战。 也就是说张昭负责了对广陵郡的攻略,淮南三郡遍地开花。

战略调整:

从后面广陵郡的情况看,张昭对匡琦的进攻也是没有成效的。孙权对张昭的战略作出了调整:放弃攻略广陵郡,沿邗沟(京杭大运河南段前身)到淮阴(今淮安市淮阴区)进入淮河,再逆淮河而上,攻打当涂,以阻击曹操援军。

然而张昭仍然没有做到,不能让孙权有充足时间安心攻占合肥,以至于功亏一篑,铩羽而归。如果不是付出这样大的代价,张昭又岂能对军权放手?

执行战略的人不给力,哪怕有再好的战略计划也是一场空。孙权本想趁机攻占淮南三郡,结果在东线全盘落空!

(《理想之国42》)

#阅读的温度# #纪录片中国# #历史冷知识#

丑化最多的是东吴的人,周瑜,鲁肃,张昭等重臣都被黑成啥了,尤其是鲁肃,简直就是个无脑的老好人,这样的人能当大都督?这点新三国好歹还给弥补了

有次,孙权和张昭辩论神仙,虞翻指着张昭说:“你们以后都是死尸,还辩论神仙,世上怎么会有神仙!”孙权要治罪,张昭连忙劝解,孙权大怒:“曹孟德尚且杀了孔文举,我杀个虞翻有什么!”

虞翻,字仲翔,浙江余姚人。日南太守虞歆之子。三国时期吴国学者、官员。他本是会稽太守王朗部下功曹,后投奔孙策,自此仕于东吴。

孙策丝毫不因为虞翻是王朗旧臣而疏离,依旧以虞翻为会稽的功曹,甚至亲自去虞翻家里看他,把他当成朋友看待。

孙策在给他的书信里写道“今后之路,我当与卿共闯。可不要说我孙策只把你当成普通郡吏看待。”虞翻哑然。

后来虞翻转任富春县长,孙策却被许贡门客行刺而死,各县官员都打算去奔丧,但虞翻认为江东未定,如果官员离开可能会令贼匪有机可乘,侵扰州县。

于是留守在富春服丧;其他各县官员都效法,维持了江东各县的安定,使孙暠后来未能攻取会稽自立。

虞翻对《易经》颇有研究,曾给《易经》作注,也因此被举茂才,后来虞翻给当代大儒孔融写信,并向他展示自己著作的《易注》。

孔融赞不绝口,复书说:“看你著作的《易注》,才知道东南地域美丽的不仅是会稽的竹箭。又观察天象,气温,推算祸福,与神灵适合,可以说是探索奥秘到达极致了。”

虞翻的好友张纮又写信给孔融说:“虞仲翔先前多次被人诽谤,但他的性子就像美玉,越是雕琢,就越光明,那些诽谤不足以对他造成伤害,反而能让他更加高洁。”

虞翻的学识高绝,德行操守多被世人称道,但就是这样的臣子,差点被孙权酒后诛杀!

话说孙权做了吴王以后,大办庆功宴,亲身起来劝酒,虞翻趴在地上装醉。孙权敬酒离开后,虞翻又起来坐下。

孙权震怒,要治他的不敬之罪,在座的都很惊惶。只有大司农刘基起身抱住孙权劝告道:“大王万万不可!”孙权气急说:“曹孟德尚且杀了孔文举,我杀个虞翻有什么!”

刘基说:“酒后杀人,就算虞翻有罪,天下人谁笃信?曹操轻杀害士人,遭天下非议。大王向来能包容贤人,因而天下人都来投奔,今朝一下子功败垂成,值得吗?”

其实孙权要杀虞翻不仅仅是不敬,因为虞翻多次大胆向孙权进谏,已令孙权颇为不满,而且虞翻的性格执拗,看不起投降叛国之人。

樊城之战,魏将于禁被关羽俘虏,被囚禁在城中,孙权到了以后开释了他,请他和自己相见。

孙权骑马出来,请于禁和自己同行,虞翻叱责于禁说:“你是个俘虏,怎么敢和我们主公的马齐头并进呢!”就要拿鞭子打于禁,被孙权呵止了。

孙权会饮群臣,于禁听着歌舞痛哭流涕,虞翻丝毫不给孙权面子,又说:“你想装模作样来求得宽赦吗?”孙权对虞翻很愤懑。

曹丕称帝后,孙权与魏和解,想要把于禁遣回魏国,虞翻说道:“于禁不能守死节,回去肯定得不到重用,不如将他斩了用来警示身为人臣却有二心之人。”孙权不听。

虞翻虽然常有失君臣之礼的行为,然十分注重封建礼教,尤其崇尚一臣不事二君的忠君思想,即使遭他奚落的降将于禁,内心也十分佩服他,魏文帝因此也常为设虚座。

公元2,吕蒙意图袭取荆州,先称病回建业以减低关羽的戒心,在建业时以虞翻通明医术为由要求他随军。不久,吕蒙发动偷袭,进攻南郡,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

关羽被击败后,孙权让虞翻占卜,算出《兑》下《坎》上,《节》,五爻变之《临》的卦象。虞翻说:“不出二天,关羽必被杀头。”后果真如其所说。

虞翻在吴国搭船出行又遇麋芳,麋芳船上人多,想叫虞翻避让,麋芳船上的前锋说:“给将军让路!”

虞翻高声骂道:“丧失了忠信,拿什么服侍君主?献出人家(蜀国)两座城,还有脸称将军?”麋芳关上船窗不答复他赶忙回避了。

虞翻之后又经过麋芳的虎帐大门,军官关上营门,虞翻的车马过不去。虞翻又震怒说:“该关的时辰反而打开,该打开的时辰反而闭塞,这是你们应该做的吗?”

麋芳听到后,知道这是虞翻讽刺自己半夜开城门投降,顿时显露羞愧的神情,自那以后,看见虞翻就绕道走。

有次酒席上,孙权和张昭辩论神仙,虞翻指着张昭说:“你们以后都是死尸,还辩论神仙,世上怎么会有神仙!”

孙权不止一次对他的话语愤怒了,但在张昭的劝谏下又不好杀他,于是把他放逐到交州,虞翻在交州研究学问,为各种经典作注,享年70岁。

其实,孙权不杀虞翻是因为孙吴历经三世经营,虽然已经和江东氏族形成了较好的互动。然而也就只能说是互动,不能讲说融为一体。

江东氏族和孙氏,从开始到结束,可以说从未一体。曹操在北方可以动辄屠杀孔融这样的士林领袖,孙权在南方却连虞翻也动不得。

表面看,是张昭等人在卑词劝解孙权饶恕虞翻,事实是如果孙权执意要杀虞翻,则意味着和江东氏族的决裂,孙权不敢下这样的手,他赌不起。

江东氏族接纳孙氏政权的理由是孙氏能够在混乱的局面中带给他们以稳定,以及提供让他们实现自身才华的平台。

孙氏和江东氏族,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并不是牢不可破的,如果局面危及到江东氏族的安全,他们是敢于抛弃孙氏的。

208年,曹操携80万大军进逼江东,江东危矣,孙权不敢赌,张昭主降,鲁肃主战,周瑜赶回力挽狂澜,不仅让东吴度过危机,还奠定了南北分立的政治格局。

听到竟然有主降派,周瑜匆匆赶回,水都没顾上喝一口,就去见孙权,他真急啊!

周瑜雄才伟略,他看得清楚,这个局面,别人看危机四伏,他却看出大机遇。

不能降!因为不会输。

首先,曹军要打东吴,劳师远征,将士的体力精力不会太好;其次,吴军善水战,而曹兵是北方军士,不习水性者多矣;再次,曹操号称80万军队,但实际不过16万左右,其中还有刘表的降军8万,人心难齐;最后,曹操也不是傻的,后院还被马超、韩遂一直盯着呢,他不得不防。

所以怕什么?来了就打,或许还能就此扭转局势,思维清晰,有理有据,顿时就让孙权下定了决心。

孙权,撇开军事而言,那也是一流的政治家、外交家,如何就这么信任周瑜?

这得从他哥哥孙策说起。

孙策是江东的一只猛虎,气量恢宏,比之刘备,更让曹操忌惮,与周瑜,是义气相投的铁哥们,可以交付后背的手足。

奈何被刺身亡,英年早逝,临死前,将江东之权转交孙权,彼时孙权才20岁,只是个小将军,不足以服众,如何安内平外?

周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时周瑜已是国防部长,是陪着孙策打下天下的重量级人物,他没有趁机篡权,他有大才,更有德,他有雅量,更有肚量。

他深知,攘外必先安内,东吴经不起权力危机。

所以,第一个以君臣礼节对孙权俯首称臣,他在告诉所有人,他的选择,也是摆低自己的姿态,获得孙权的信任。

有了周瑜的支持,东吴的权力交接,平稳过渡。

可以说,没有周瑜,就没有后来的孙权。

真实历史中,没有诸葛亮舌战群儒,智激孙权的桥段,三国真实的历史,实非《三国演义》脍炙人口的篇章。

什么连环计、苦肉计、借东风、草船借箭,赤壁之战的太多光环,罗贯中都奉献给了诸葛亮,但真实的赤壁之战,诸葛亮面都未露,指挥者一直都是周瑜。

老将军黄盖是第一个出场的重要人物,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但周瑜实在不忍心啊!

那时的黄盖,虽老当益壮,但也是华发丛生,如何下得去手?但舍不了孩子套不住狼。

于是就有了黄盖背叛周瑜,投入曹操怀抱的重要桥段,还在关键时刻献计,大小船只拴在一起,踏在船上如履平地。

那时候,曹军远征东吴,军士水土不服,军中已爆发了瘟疫。

所以当孙刘联军在水上火攻曹军时,火势借着风势,连绵的战船,烧得曹军伤亡惨重,加上瘟疫的荼毒,曹操败走时,曹军已死了大半。

虽然真实的赤壁之战,规模远没有演义描述的那么宏大,但仍然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罗贯中书写得极精彩,但真的为周瑜叫屈啊,他被演义黑得太厉害了,简直面目皆非。

说他小肚鸡肠,被诸葛亮三气而死,慨叹既生瑜,何生亮,一时瑜亮这样的戏剧冲突,CP组合,真的给《三国演义》加分无数,但周瑜何辜?

在大文豪苏东坡眼中,周瑜是这样的: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十足的豪气干云!

说真的,罗贯中讲故事很精彩,但,故事终究只是故事,不是历史。而我们大部分人只知演义,不知历史,周瑜何其无辜?

赤壁战后,周瑜的身体就每况愈下,但这个温文尔雅的儒将,骨子里却执拗倔强,正是吴军乘胜追击的好时机,他如何肯休假,让曹仁捡便宜?带病一鼓作气,杀得曹仁铩羽而归。

赤壁之战,奠定了南北分立的格局。

2,周瑜又请战攻打益州,孙权犹豫了。

犹豫是因为担心周瑜的身体,但周瑜多固执呀,孙权几番思量,只得让他出征。

但天不遂人愿,这次出战,君臣二人就天人永隔。

周瑜去世时,才36岁,正是一个人有作为的大好年纪。

也正是周瑜的去世,益州计划流产,让刘备有了三分天下的机会。

孙权为周瑜穿丧服,亲自接他的灵柩回城安葬,称帝后,依然念念不忘周瑜,慨叹若没有周瑜,自己也无法称帝。

虽然说,帝王心术,孙权的猜忌心很重,但他与周瑜,因周瑜做人到位,少主孙权也敬重礼遇,二人亦师亦友亦君臣。

无论孙权是否忌惮过周瑜威望太重,周瑜始终忠心江东孙氏,可以说,他对江东,犹如诸葛亮对蜀汉,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时期,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英雄豪杰,风起云涌,千古风流。

周瑜,不仅不是罗贯中笔下的小肚鸡肠,反而胸怀宽广,有雅量,有肚量,有大才,更有德,他是光明磊落的大英雄,实不该被罗贯中这样抹杀......

#历史人物#

#读史##三国#

周瑜在庐江有公金、树人的性格。与孙策同年,他们是密友。孙策从袁术回到江东后,周瑜率兵迎击孙策,后与孙策平定江东。两人都嫁给了乔公的女儿。孙策嫁给了大乔,周瑜嫁给了小乔。

孙策死后,周瑜和张昭辅佐孙权。在赤壁,孙权派周瑜和刘备打败曹操。周瑜在与曹仁争夺南郡的战斗中被箭射伤。周瑜劝孙权夺取蜀国和汉中,绑马超,占领襄阳,对抗曹操,以获得天下。孙权同意周瑜的策略。周瑜回到江陵准备远征四川时,来到巴丘,因病去世。那时他只有三十六岁。

2、 东吴第二任总督鲁肃

靠近淮河以东的鲁肃说了一句尊重的话。当周瑜是巢主时,他向鲁肃借了食物。鲁肃一共有两盎司的大米,鲁肃随便给了周瑜。从那以后,他们成了好朋友。后来,袁术想任命鲁肃,但鲁肃没有放弃,于是他带老扶幼来到周瑜身边。周瑜把鲁肃介绍给孙权。鲁肃向孙权提出‘汉朝不能复兴,曹操不能被杀。只有在长江以东立足,我们才能抓住机会消灭黄祖,打击刘表,我们才能到达长江的尽头,据此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皇帝来绘制世界地图。曹操拿下荆州后,鲁肃敦促他与刘备联合,组成一个三脚架。周瑜死后,鲁肃成为东吴总督。此后,鲁肃一直坚持东吴联盟的战略。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去世,享年四十六岁。

3、 东吴第三任总督吕蒙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他年轻的时候跟随他的妹夫邓当在孙策手下。邓当死后,吕蒙接替邓当的职务,被任命为另一个部的司马。孙权接手后,吕蒙表现突出,取得了不少成就。在孙权的劝说下,吕蒙努力学习,博览群书超过了一般儒生。鲁肃认为吕蒙是一个没有知识的武术家。有一次他路过吕蒙的军营。由于吕蒙战功卓著,鲁肃勉强拜访了他。经过一番交流,吕蒙不仅为鲁肃策划了五大策略,而且以自己的学识给鲁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鲁肃和吕蒙成了朋友。鲁肃死后,吕蒙接任东吴总督。关羽攻打襄樊时,吕蒙白衣渡河,抄关羽后路,杀死关羽,夺取荆州。后来,吕蒙病重卧床,在孙权的内殿去世,享年42岁。

4、 东吴第四任总督鲁迅

鲁迅是吴县人。孙权控制东吴后,鲁迅在21岁时成为孙权的幕府。孙权将孙策的女儿嫁给了鲁迅,因为他在海昌屯田,在稷山、鄱阳等地剿灭叛乱势力,巩固了东吴腹地。后来,他与吕蒙合作,接替他担任总督。关羽攻打襄樊时,对东吴完全没有防备,成就了吕蒙白衣渡江的壮举。当刘备用国军攻打吴国时,鲁迅在夷陵之战中击败了刘备,放火焚烧了他的营,导致刘备损失兵力,逃往白帝城。后来,63岁的鲁迅成为大将军、宰相等官员。他深深卷入了孙权立太子的决定,这引起了孙权的怀疑,并愤怒而死。

#头条创作挑战##讲述战国历史和三国故事##坚持训练的意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