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甘肃康县:理清思路谋发展 多措并举促增收

甘肃康县:理清思路谋发展 多措并举促增收

时间:2018-11-10 18:34:07

相关推荐

甘肃康县:理清思路谋发展  多措并举促增收

康县是中国黑木耳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国食用菌先进县、中国西北蚕桑基地先进县和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今年来,我们按照“尊重品牌、扩大规模、强化科技、健全市场、壮大龙头、打造品牌、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和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组建经合组织,扶持新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拓宽农产品销售市场,注重品牌效应,从而加速全县农特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大幅度提升,经县统计局农调队测算今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780元以上,比的2894元增长886元,净增率为30.62%。为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县主要做法有七方面:

一、招商引资成效显着。按照市委、政府在康县阳坝建成“北茶绿洲”及茶文化、茶研究、茶开发、茶叶加工为一体西北最大茶博园,建设面积69亩。农牧局签约引进招商引资资金4.8亿元,已到位建设资金1.2亿元,该项目确定为全市的重大重点项目,由市委书记孙书记亲自联系,郭市长主抓,目前已完成土地征收,房屋拆迁,正在进行施工设计。

二、争创名牌效应,产品认证工作取得新突破。品牌是优质产品的标志,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也是产品的第二生命力,知名的品牌是农产品稳定销售、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基础。康县黑木耳获得了全国最具影响力区域公用品牌殊荣、中国农产品区域品牌100强,品牌价值增长为3200万元;甘肃龙神茶业有限公司申报的800亩有机茶、地理标志和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已全部通过认证;康县茗芝茶叶有限公司申报翠竹、翠峰960亩,黑木耳217亩 ,香菇150亩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等一系列骄人成绩。

三、创建大市场,拓宽销售渠道,有效促进农产品营销。我县原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全国最大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承租建成陇南农产品展销大厅,成为甘肃省农特产品展销中心的唯一一家陇南展厅,原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已与市内9家农产品加工企业签订了向陇南展厅长期供货协议,为全市农产品在全国大市场的销售创建窗口。同时康县梅园茶业公司在在广州、深圳农产品交易市场设立专门销售门店,使康县茶叶、天麻等农特产品走上全国销售的大市场,从而拓宽了陇南农产品营销窗口,增加了品牌效应,帮助农户实现增产增收、脱贫致富,为全市农特产品的销售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

四、组建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产品附加。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民自己的产销队伍,“一手牵市场,一手连农户”,在农产品销售和保护群众利益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一是全县登记注册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有203个,较有影响力的有康县阳坝天麻专业合作社,已被农业部评为国家级示范社,天麻产品已远销东南亚,在全国及国际市场具有较高知名度;二是县政府出资40万元帮扶,新组建了8个茶叶加工专业合作社,有效解决了两河、太平、铜钱等地茶叶加工问题,茶农户均增收达2500元以上;三是年繁育78000只的康县梅园太平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四是依托康县兴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地,组建平价蔬菜直销门店4个;五是康县畜聚旺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积极扩大规模,实现养、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组建鲜肉品直销门店一个,年销售生猪达4000头以上,实现利润达150万。充分发挥了专业合作组织在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拓展市场方面的作用,千方百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牧民收入。

五、多渠道争取项目扶持,新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扶持现有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搞好生产经营流程,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一是通过政府引导,项目支撑,昔日的农产品加工小作坊已逐步走上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之路,如康县兴源土特产公司,已建成占地30余亩的集生产、销售、观光为一体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年产值达5000多万,进一步增强了我县的农产品加工能力。二是改制组建甘肃龙神茶业有限公司,现已投建打造成集茶叶科技培训中心、现代化流水线茶叶加工车间、北茶文化博物馆、旅游服务接待中心、茶叶研发中心、休闲疗养等一体化现代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六、强化特色产业综合管理,提升农产品总量,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康县特色产业已由数量扩张到提质增效的关键期,综合管理是产业体质增效的前提和基础。今年康县销售茶叶57.5万公斤,销售额5750万元,鲜茧24.42公万斤,农民茧款收入927.96万元,中药材604.5万公斤,销售额3242万元,蔬菜1610万公斤,销售额2576万元,食用菌40万公斤,销售额3200万元,核桃1.4万吨,营销额2.08亿元;花椒销量98.88万斤,营销额0.5亿元;板栗销量205.5万公斤,营销额0.14万元。

七、大鲵特种养殖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康县境内是大鲵栖息繁衍的理想场所, 2002年康县三河乡大湾村在县水产站的帮助指导下,开始进行人工养殖技术探索,并获得成功。目前建成了以三河大湾、白杨竹园、两河清河、阳坝老庄及海棠谷等为主的特种水产养殖示范区,全县已注册大鲵养殖公司和专业合作社16家,养殖户300户,生态繁殖场56个,占地面积160余亩,建立仿生态大鲵繁育洞穴16800余处,存塘种鲵17500余尾,存塘幼鲵85000万尾,产值3800万元,孵化幼鲵5.095万尾,年苗种收入254.75万元,总产值8650万元。康县于通过省政府审批,成为国家省级大鲵自然保护区、全国濒危物种苗种供应单位及农业部大鲵增殖放流苗种供应基地,并于、、在康县召开了全省大鲵增殖放流现场会,累计放流大鲵3300余尾,年初又启动投资2000万元修建大鲵繁育救护中心,目前正在按图纸设计要求进行建设。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