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年度任务超额完成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年度任务超额完成

时间:2024-02-11 03:36:49

相关推荐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年度任务超额完成

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年度计划解决20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实际受益人口为272万人,涉及6567个自然村,超计划完成年度任务

全省累计完成投资13.8亿元,其中中央下达资金6.73亿元,省级安排资金2.59亿元,市县配套及群众筹资4.48亿元

建设工程5000处,工程合格率为100%,优秀率为90%,其中新建、续建大型集中供水工程80余处

在全省每个市新建1个水质监测点,以方便当地及附近的水质检测工作,保证饮水水质安全

编者的话

农村饮水安全是关系农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也是省委、省政府和各级水利部门一直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的重要工作。从到,全省累计投入资金25亿多元,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8300余处,600万人告别了饮水难题。初,用两年时间实现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被列为“五个全覆盖”之一。一年过去了,工程效益究竟如何?农民真正受益了吗?喝上的水是不是放心水?用水的价格高不高……

带着这些问号,进乡村,访农户,希望用记者的眼睛观察与追问,寻找到真实的答案——

涓涓清水,百姓欢颜。在农家小院,记者看到了农民拧开水龙头后的愉悦与兴奋;在农户家中,记者感受到了农民喝上甘甜水后的欢快与舒心。

“喝到口里甜在心里”

阳泉市狮脑山脚下,600口人的牛家峪村新修了个水厂。从修起那天起,村里人围绕水的话题就没有停过。

12月22日早饭刚过,30岁的郗敏全匆匆赶到水厂。厂里除给家家户户供水外,还上了新设备,生产纯净水。

“不要问以前吃水的事,说起来就来气。”同在水厂工作,50岁的张林是个大嗓门。早在上世纪60年代,由于附近煤矿的开采,牛家峪村原有的水井、河流全部枯竭。之后利用浅层地下水打了一眼30米的井,由于煤矿影响,水质逐年下降。“的一次检测,31项指标有7项严重超标。”

“饮水安全这事办在了我们心坎上,放心水喝到口里甜在心里。”村干部王子岗说。牛家峪开始“治水”,一期工程投资46万元,维修改造原水井泵站,更新铺设管路1500米,高标准兴建净化水厂600平方米,配套了先进的净化水处理设备,建成了70立方米的蓄水池。

阳泉市委、市政府把解决农村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列为当年为民办的10件实事之一。截至目前,全市224处工程全部完工,完成投资5029万元,解决了9.0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计划的161个自然村的饮水安全工程也已经启动。

本报记者 白雪峰

“吃上了甘甜水煮的饺子”

12月22日是冬至,地处塞外的大同人习惯这样说:“冬至不吃肉,冻烂脚指头。”对于大同市南郊区口泉乡西万庄村村民冯月莲来讲,过去冬至吃肉洗菜用的水总是苦的咸的,水垢也多,而这个冬至,她心里却甜滋滋的,甜的是她第一次在自家用甘甜的自来水洗菜、煮饺子,饭菜十分可口。这得益于大同市南郊区饮水安全工程带来的实惠。

多年来,该区坚持不懈解决农村安全吃水问题。为了保证让村民吃上安全水,水务部门根据不同水源地地质特点,选择50米以外无化工厂和牲畜养殖点的水源作为供水地,通过安装不同类型的水管、水泵进行隔离过滤,保证了水质的洁净,并在水源地附近建起了管理站,安排专人负责,严防水质受到污染。与此同时,区财政还挤出200多万元为山区采煤沉陷区的18个吃水困难村配备了18台安全供水专用车,并每年为每台车提供3.5万元运行和养护维修资金。

到10月底,全区已完成投资2590万元,65个村的饮水安全工程已全部竣工,解决了7.3万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本报记者 高剑艾 本报通讯员 许玮

“那根担杖也下岗了”

“以前,吃水真发愁,天不明就要摸黑到几里地外去担水。如今,有了自来水,做饭、洗衣、拖地,啥时用啥时有,咱再也不用为吃水发愁了。”在高平市寺庄镇贾村,50多岁的王瑞凤说笑间拧开了她家的水龙头。她幽默地说:“咱省事了,那根担杖也下岗了。”

由于水井水位逐年下降,贾村300多户、900多村民只好到几里地外担水吃。初,高平市政府拨付25万余元专项资金用于贾村户通自来水工程建设,建成了一个200立方米的蓄水池,老百姓户户都用上了洁净卫生的自来水。

高平市水利水保局局长李国强说:“目前,高平全市434个行政村、41万人已全部用上了自来水,实现了自来水全覆盖的目标。”

本报记者 方永利 本报通讯员 夏斐 张宏斌

“耄耋之年,梦想成真”

“我今年80岁了,梦了多少年的水。想不到在我快入土的时候,自来水通到锅台边。”12月26日上午,乡宁县西坡镇胡家岭村张发堂老人指着家里的自来水说。

位于吕梁山巅的胡家岭村,现有1436口人。张发堂老人说,打他记事起,村里人吃水就靠沟里的一眼小井。沟深坡陡,山路崎岖,遇到雨雪天,常常人翻桶滚,摔伤人的事经常发生。

随着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工程的推进,8月,自来水通到了村民家。村民们有的放鞭炮,有的贴对联,欢天喜地,奔走相告。

张发堂老人紧紧抓住记者的手说:“政府办的是‘德政工程’呀,让我老汉在耄耋之年,梦想成真。”

本报记者 李宏伟 本报通讯员 刘亚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