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四川内江:隆昌县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 首次突破27万吨大关

四川内江:隆昌县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 首次突破27万吨大关

时间:2021-04-01 22:34:16

相关推荐

四川内江:隆昌县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 首次突破27万吨大关

据调查统计:,隆昌县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27万吨大关,达到27.03万吨,创历史新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一、积极开展粮油高产高效创建

,全县共承担农业部和四川省粮油高产高效创建项目水稻和玉米2个作物共9个万亩示范片,其中,农业部水稻4个、玉米1个,省级水稻和玉米各2个,结合实施部、省粮油高产创建项目,在自荣路、邓隆路、付界路、金汤路、山川至县城公路沿线大力开展水稻、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全县高产创建总实施面积14万亩(含部、省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9.4949万亩),其中,重点示范区5.35万亩,并建了16个水稻核心示范区,面积1.6万亩,14个玉米核心示范区,面积0.7万亩。

高产创建示范区基本实现了品种统一、播期统一、旱育秧化。全县水稻、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实施区域亩产高于全县平均亩产的10%,重点示范区亩产争高于全县平均亩产的20%,核心区亩产高于全县平均亩产的30%。

二、进行新技术、新模式试验示范

结合高产创建活动,进行了内5优39、内7优39、宜香2115等3个水稻品种的高产攻关,中稻最高亩产达754.2公斤,再生稻最高亩产350.9公斤,再创川东南再生稻次适宜区历史最高纪录;在云顶镇圣水村6组、8组实施的内5优39百亩高产示范,中稻平均亩产734.4公斤,再生稻平均亩产323.8公斤,两季平均亩产达1058.2公斤;同时开展了川优6203、德香4103、旌优127等3个品种,16个点,面积0.8万亩新品种展示和1000亩水稻耕、播、插、管、收、晒全程机械化示范,实施了一季晚稻无公害栽培和水稻旱直播栽培试验,为来年推广应用摸索了经验。

三、搞好宣传培训

综合各种积极因素,采取多种措施,深入基层,加强宣传和技术培训指导,充分调动农民主动抗旱及春耕生产的积极性。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黑板报、张贴标语,以及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广泛宣传当前节水、抗旱的重要性、迫切性,提高群众自觉节水、抗旱意识,确保广大农民家喻户晓,彻底破除部分群众仍然抱着“靠天吃饭、期盼下雨”,对抗旱的严峻形势认识不清,消极应对的思想;二是农业部门及乡镇的技术干部转变作风,深入抗旱第一线,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采取分片包干、蹲点指导、院坝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同时各乡镇积极开展旱育秧现场培训会;三是开展逐乡农机现场示范培训;四是制作旱育秧技术专题片,在县电视台循环播放。

县农业局和各乡镇农技人员共120多人组成工作组,不分节假日,长期坚持战斗在抗旱第一线,开展抗旱及春耕生产的大培训、大宣传、大指导。开展全县性粮油高产创建大春技术培训会、水稻机插秧专题培训会、大春播种现场会、水稻栽插现场会、高产创建田间管理研讨及总结会共8次,培训500人次;到镇开展技术培训会54次,培训6500人次;各镇组织召开村社培训会170次,培训1.5万人次。印发水稻栽培技术意见、玉米栽培技术意见、大春科技抗旱技术措施、旱育保姆培育旱育秧技术规程、玉米乳苗移栽技术、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等技术资料12万份,印发中稻(再生稻)高创建技术卡片6万份。

四、大力推广适用抗灾技术

针对不同类型田块,把握节令适时育苗抢栽抢播,力争完成大春生产任务。水稻采取异地育秧、集中育秧、旱育秧和分段育秧,“旱育保姆”拌种和喷施多效唑等措施,提高秧苗素质,增加秧龄移栽弹性;玉米推广营养钵(袋)育苗移栽、半膜栽培和地膜覆盖配套措施。确保在最佳节令移栽到大田,不误农时。全县推广地膜玉米6万亩,水稻旱育秧25万亩,其中集中育秧场点402个、集中育秧面积11.2万亩(本田面积),农业局还建立了1个25亩的备用秧苗和旱育秧示范场及1个2560平方米的工厂化育秧、1个5亩的机插秧集中育秧场,保证了生产所需。

五、创新项目实施机制

整合相关农业项目,对参与高产创建的农户予以物资倾斜和以奖代补。凡是农业项目需要补助到户的,重点补助高产创建示范农户;凡是需要培训到户的,重点培训高产创建示范农户;凡是引进的新品种、新技术,重点在高产创建示范片区实施。对农户物资扶持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凡是高产创建区参与高产创建的农户,只要严格按高产创建各项技术环节进行种植生产的均给予一定物质奖励补助。通过创新项目实施机制,有力地推动了新品种、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