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一个文明生态村的变迁史

一个文明生态村的变迁史

时间:2019-12-23 00:26:18

相关推荐

一个文明生态村的变迁史

(资料图)

整洁的村舍

一场淅沥的秋雨过后,走在多谷屯村的水泥路上,满鼻都是泥土的芬芳。偶尔几声鸡鸣或犬吠之声,让这个小村在午后显得格外的静谧。站在村口远眺,尚未完工的大池塘水面平滑如镜,远处的绿色如瀑布般倾泻开来。而二三十年前,这里却是另外一番模样。

“休闲广场原是猪圈”

多谷屯村位于琼山区大坡镇西部,距大坡镇0.9公里,是大坡镇福昌村委会管辖的一个自然村。全村总面积0.36平方公里,共30户、183口人,村里的重要经济作物有橡胶、胡椒、水稻、槟榔等。

多谷屯村因谷丰粮多而得名。村庄位于小丘之上,空气清新,房屋隐蔽在鲜花绿草之中。9月22日,记者来到多谷屯村时,眼前一派和谐、清新的景象。村口的休闲广场,在荫荫的树下,设置着几处休憩的石凳石桌,不远处就是排球场。天空飘着蒙蒙细雨,更显得村里的安静和整洁。

“原来这里都是猪圈,环境脏乱,现在是全村最漂亮的地方。”多谷屯村村长黄良德用浓厚的海南口音说,这一切都得益于改革开放、社会的发展,以及文明生态村的创建。

上午11时多,男人们在劳作还没有回来,孩子们也还在课堂之上。在一片安静中,黄良德拿出一把钥匙,“当当”几声打开了村文化室的门。文化室的书柜里摆放着各类书籍,墙上张贴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标语。而眼前的多谷屯村,体现了这几句话的深刻内涵。

“苦日子一去不复返”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里的房子破旧,许多屋顶是用沥青毡布铺成的。海南一年四季气温高,沥青毡布吸热,屋内的气温高,如果遇到台风,毡布总被风雨吹打得哗哗作响。这是村民黄良秀的记忆,当然这样的记忆已经成为过去。现在,村里只有鳞次栉比的瓦屋,一些农户甚至建起了几进几出的大院子。

几百米外的大坡镇上,车来车往。在镇上十字路口一家商店里,时有顾客进出。这家店的男主人就是黄良秀,也是早些年移居镇上的多谷屯村村民之一。

黄良秀于1982年搬到了大坡镇上,一晃过去了20多年。提起这20多年的感受,黄良秀感叹地说:“变化就是快呀,刚搬来镇上的时候,还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全家也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没钱盖房,住的就是沥青毡布房。1995年,改革开放的第17个年头,家里的经济宽裕了,于是盖起了现在的两层楼房。”

如今,黄良秀一家5口人都住在镇上,楼房上面是起居的地方,下面则是店铺,吃的、喝的、穿的、用的,这个店里应有尽有。“比起以前的苦日子,现在的生活是好得太多了。虽然这个店不能赚大钱,但也能保证全家人吃饱、穿暖。”黄良秀有些自得地说。

早些年,黄良秀在村里种植了槟榔,现在他还经常回村里、回自家的老屋看看,村里的变化让他尽收眼底。“一年一个样,村里的道路硬化了、屋子漂亮了,特别是文明生态村的创建,村里环境美了,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好了。”

多谷屯村还组建起了排球队,黄良德任主教练,村民吴三小等10人为队员。村里的球队经常和临近村庄的球队打比赛,打的是排球,沟通却是农民纯朴的友谊,让各村庄更加和谐相处。

“享受到城里的方便”

“村里出了两位‘名人’,一位是琼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良江,一位是琼山区旅游局局长黄波。”黄良秀得意地告诉记者。这两人因为工作的原因,已经不在老家居住,但是家里的房子依然整洁如故。

黄良江有兄弟几人,一家人建了三进的房子,周边有个大院子。上午时分,院子里只有一位老人。在老人的身后,摆放着一个洗衣机,厨房内冰箱、消毒柜一应俱全。老人约70岁,有些混浊的眼光中掩饰不住好客之情,虽然不会说、也听不懂普通话,但言语中总能让人感受到特有的质朴和热情。

在村里,村民生活非常方便,喝水有水龙头,要喝凉的有冰箱、洗衣只要按开关,这些城里人能够享受到的方便,现在也走入了寻常的农户家。

虽然也是住在镇上,但黄良德经常要到村里走一走、看一看,特别是一来客人,他都是特意前来接待。对于他来说,镇上只是他住的地方,而村子就是大花园。在镇上住的村民,也像城里人旅游休闲一样,欣赏起家门口的风景。

“村里的房子也成为了参观者必看的地方。”黄良德说。多谷屯村的房子排列整齐,几户排列在一个中轴线上,中间的大门都打开着,清一色的瓦屋,都是一堂两房的格局,一眼能够望到底。村里也有许多人去了不远处的镇上生活,但都留下了老屋。于是,和黄良江的房子一样,老屋也成为村内的景点。

多谷屯村还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黄良德老父亲就住在村内的老屋里,虽然已经82岁的高龄,但耳不聋、眼不花,看外面下雨,老人还快速地为客人送了两把大伞。

上午12时左右,76岁的老人黄得全正在房子里悠闲地看电视,铺上了瓷砖的地面光洁如镜。黄得全说:“现在住的房子是才盖的,我们老两口没事就是在村里散散步,看看电视,安享晚年。”

“还能赚城里人的钱”

能够有今天的生活,让村里的人感慨良多。早在1989年,村里就装上了自来水;,全村修了水泥路;2月,村里创建文明生态村,此后就是一天一个模样,也是这一年,黄良德当上了村长。

在文明生态村创建中,村民坚持充分利用本村资源开展自主创建,“拆搬不扔一块石,建没不请一个工,绿化不买一片草”,还培训了一支建筑队,自己动手硬化村巷道,建起文化室、排球场以及12处公共休闲景点、37座沼气池等。其次是争取各方支持,如争取区人大、区园林局、海军十二工建处和区联系点单位的支持,群众也自筹资金8.8万元,解决创建资金问题。也正是因为如此,多谷屯村今年初被琼山区委、区政府评为文明生态村建设示范村。

多谷屯村的种植业、养殖业都较发达,有多种热带水果。到此一游,散步、垂钓、采摘、娱乐、尝鲜都能找到美妙的感觉,吸引了众多的城里居民观光休闲。最让村民们期待的还是今年该村被区里列为首批农家乐示范村。

多谷屯村现在正开挖45亩池塘,周边还要建设台阶,准备开发垂钓、水上娱乐等休闲产品,留住游客消费。而此项目耗资不菲,除了市、区、镇配套一些资金外,其余靠农户自筹,但在此过程中,农户都自发自觉地参与进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在开发农家乐过程中,改变了村容村貌,接待游客也产生了经济效益,这也使得农户的积极性更高。黄良德说:“近期老是下雨,耽误了工期,预计池塘将在半个多月后完工,到时村里又有新的面貌。”

多谷屯村还有“三公汤”、“大坡鸡”、三角年糕等特有的美食。所谓“三公汤”,即用公鸡、公羊、公鸽为原料,细火慢炖。村里人说,此汤具有滋阴壮阳、保健、补气、抗衰老的功效。而“大坡鸡”,以橡胶林下放养的大坡鸡为原料,经过精心烹饪出味道鲜美的白切鸡,肉质滑嫩,香味甚浓,肥而不腻。

“因为大坡鸡是在橡胶林里放养,几近野生,所以吃起来像山鸡,肉很鲜。”村里人提起这些,总能张口即来,而这些,也正是开发农家乐的本钱。黄良德说,一旦设施更加完备,到村里休闲的城里人会更多,也会进一步改进村里的面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