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安徽芜湖培育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安徽芜湖培育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时间:2021-01-02 06:16:52

相关推荐

安徽芜湖培育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芜湖,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市域面积5988平方公里,人口384.21万,下辖无为、芜湖、繁昌、南陵4县和镜湖、弋江、鸠江、三山4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是全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18个典型地区之一、合芜蚌试验区的重要成员、安徽省次中心城市、皖江示范区“双核心”城市之一。

近年来,芜湖市在工业化、城市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培育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五年调度资金103亿元支持县区发展,累计投资水利建设25亿元,完成万亩以上圩口堤防达标等防洪工程。推广种植袁隆平超级稻50万亩。底,全市农产品加工总值近300亿元。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4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4家,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

转变发展方式:

推进现代农业机制体制创新

培育引领农业新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运用创新模式,努力实现传统种业向现代种业的飞跃

芜湖市以来,以超级稻推广应用为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的突破口,开展良种良法配套、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探索和总结出“政府推动、科技支撑、企业运作、农民参与”的超级稻推广工作模式,被誉为“芜湖模式”。

全市超级稻种植面积411230亩,总产量25.2万吨,总增产3.4万吨,总增效9273万元。比种植一般杂交稻增产78.5公斤/亩,平均增收164.9元/亩,增效6765万元。今年Y两优2号在芜湖市农业技术中心的核心示范区典型田块最高亩产逼近900公斤,可望实现袁隆平院士提出的第三期超级杂交稻产量目标。全市超级稻种植面积由的6.17万亩,扩大到的50万亩。

通过推广应用袁隆平超级稻,探索出一种工作模式,凝聚一种敬业精神,培育一种创新机制,锻炼一支技术队伍,创造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单项技术推广中农民和技术人员参与人数最多、政府推动力度最大、科技支撑层次最高和在全国影响最广的奇迹。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自先后4次来芜考察。在9月6日由国家科技部、农业部和湖南省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一届中国杂交水稻大会”上,王沧江副市长被授于袁隆平杂交稻推广突出贡献奖。

在芜湖市政府领导坦诚相待和大力扶持下,引进了袁粮水稻产业有限公司总部在芜湖市注册。公司拥有被袁隆平院士确定为第三代超级杂交水稻苗头组合的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Y两优2号”。该品种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最新代表成果,具备爆发性增长、大规模产业化并形成支柱产业的巨大潜力。芜湖市将以种业企业为核心,开展水稻种业研发,主攻单产,优化结构,提高品质,力争到全市超级稻播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超级稻总产达93万吨,促进我市优势稻米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创新工作体制,高标准开展新一轮菜蓝子工程建设

市委、市政府在总结以往菜篮子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务院、省政府的要求,开展了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计划三年内建设蔬菜标准园2万亩,其中建设蔬菜标准园5000亩。在蔬菜标准园建设中探索出了政府引导、法人承建;两把尺子、必备条件;项目管理、合同约束;先建后补、改土为先;基地直销、让利于民;按期验收,奖罚兑现的项目建设创新机制模式。目前全市按照有关程序遴选出芜湖市紫华园实业公司、南陵县金棚蔬菜专业合作社等6家单位为首批蔬菜标准园承建单位。签订了市民生工程蔬菜标准园建设合同书。目前,5000亩蔬菜标准园已完成土壤平整改良4680亩,新建钢架大棚660亩;建水泥路、各类沙石路11240米,U型水渠9600米,矩形排灌沟4500米,排灌主管道1414米,排灌支管道1500米,U30排灌明沟1092米,新建喷、滴灌设施370亩;购置箱式(冷藏)配送车6台;购置大中型农机具18台(套);建冷库及仓储房2790平方米,年内建成5000亩蔬菜标准园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结合蔬菜标准园建设,开展了“市场准入”和“产地准出”检测工作。形成了以市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龙头,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骨干,乡级农产品质量监督员为基础,生产基地、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和超市检测室(点)为补充的四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网络体系。至今,共完成蔬菜、食用菌抽检样本16359个,检测合格率98%,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农产品质量追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质量信息报告和风险应急体系已初步构建。

推进品牌创建,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进农业企业发展。底,全市农产品加工总值近300亿元。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4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4家,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204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中,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以上的有58家,超亿元的有28家,安徽同福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产品销售收入突破10.2亿元,利税6000万元。全市初步形成了粮油、果蔬、蜂蜜制品、棉花、屠宰及肉类、水产品、乳制品等10余个产业后续加工体系。果蔬加工销售收入占全省70%份额;蜂产品加工量占全省80%份额。全市已有89个产品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37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59个产品获有机食品认证。

无为县

全国渔业百强县、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国家级棉花高产创建示范区、安徽第一产棉大县

推进特色、科技、生态渔业,促进水产业跨越式发展,打造全国一流的生态渔业大县

无为县境内江河溪流交错,水质优良,长江水域岸线113公里,水域面积47.86万亩。目前,全县水产养殖水面24万亩,河蟹、黄鳝、珍珠等特种水产品养殖面积达18万亩,占水产养殖总面积的75%,其中河蟹生态养殖面积15万亩,黄鳝网箱养殖面积达100万平方米,是“全国渔业百强县”、“全省渔业致富工程先进县”、“渔业富民工程先进县”。

围绕特色、科技、生态渔业,举办了安徽无为首届长江特色水产节,全面推广了“一种模式、两项技术”。在螃蟹养殖上全面推广“种草、移螺、优苗、活水、稀放、混养”的十二字生态养殖模式。采用“生态养蟹”、“网箱生态养鳝”、“蟹鳜套养”、“鱼虾混养”、“鱼蚌立体生态养殖”等新技术,已研发、应用20多项新技术、新成果。其中“长江胭脂鱼人工驯养繁育及资源保护放流研究”成果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河蟹反季节控温暂养保质增效新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纳米微孔增氧技术从160多亩发展到的一万多亩,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其中“无为泉塘镇螃蟹健康养殖基地”、“渡江宴鱼蟹养殖基地”、“无为县螃蟹生态养殖和反季节暂养示范区”等获得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称号。

目前,全县共认证了33个有机、绿色、无公害水产品。现有省名牌农产品7个,省名牌产品和省著名商标各2个。“小老海”、“巢湖”、“渡江宴”、“界明”、“蓝神”、“鑫马”、“濡泉”等品牌影响力也在逐年扩大。,全县水产品产量6万吨,渔业总产值达14.26亿元,农民人均渔业纯收入达687.3元,水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

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做大做强棉花产业,打造全国一流的棉花高产创建示范县

作为传统种棉大县,无为县棉花生产经过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争“高效”、九十年代中期夺“高产”和现在的创“产业”三次裂变,已实现了质的飞跃。从1993年起,全县棉花播种面积、总产量连续全省第一,现已提升为国家级优质棉生产基地,棉花产业已成为全县农业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组织了高产技术攻关,推广配套适用新技术,全面推行了省工、省力、增产、增效、宜规模化生产的棉花水浮育苗、控失型配方肥、棉花新型调节剂?棉太金等轻简化栽培技术,坚持多渠道引进高产、优质、多抗的棉花新品种,结合棉花高产创建工作,开展了棉花“万千百户”活动,已建立2个部级万亩示范片,10个县级千亩示范片,若干个村级高产示范田。棉花播种面积55.47万亩,总产4.1万吨,棉花播种面积57.6万亩。目前,全县已发展200多家棉花收购、加工企业,特别是天成、鑫和、宝胜都等纺织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使纺织业已成为特色主导产业之一。随着棉花产业链条的逐步完善,集聚效应的日益凸显,棉花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芜湖县

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县

推进休闲农业标准化、集约化、规范化、多样化建设

打造长三角领先的现代休闲农业优势产业群

近年来,随着休闲农业的兴起,该县及时转变发展方式,根据生态旅游、水乡旅游的特点,创造出水乡风情游(陶辛水韵)、生态农业观光游(天地人生态园)、乡村体验游(六郎、陶辛、红杨)、观光休闲游(阳光半岛、西河古镇)等特色旅游。目前,湾氵止镇、六郎镇、陶辛镇被授予“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其中陶辛水韵景区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老梁山庄、和平生态园是国家2A级旅游景区,怡龙生态园为省级“森林旅游人家”,并已成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三星级示范点。开展休闲农业带动了“吃、住、行、游、购、娱”,增加了农产品生产的经济效益。源生牌锅巴、蜂联蜂蜜,老芮木榨麻油和野树林蘑菇等特色农产品,成为休闲农业与乡村特色旅游商品。芜湖县入境旅游人数达55.69万人次,其中境外人数达到2689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5亿元。今后芜湖县将围绕休闲农业发展规划,构建“一心、一带、三区、19个旅游节点”,即县城旅游集散中心;青弋江风情旅游带;东部文化民俗旅游功能区、西部水乡休闲旅游功能区、南部乡村生态度假旅游功能区;东湖公园、五凤滩、八仙岛、猫耳滩、相思岛、陶辛水韵、和平生态园、西河古镇、弋江漂流、楚王城、东门渡等“19个节点”,打造全省领先的现代休闲农业产业群。

繁昌县

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县

加速培育行业领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创建长江中下游一流的食品加工企业集聚示范区

近年来,繁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以食品加工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加速企业集聚、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围绕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食品加工示范区面积已达1.5平方公里,入住企业20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上半年完成食品加工生产总值22.28亿元,预计全年食品加工生产总值将超50亿元。七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形成了以安徽同福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安徽肖氏食品有限公司为主的营养便捷食品加工;以安徽溜溜梅集团有限公司、芜湖市金蓝子蔬菜有限公司、繁昌县代冲果品有限公司为主的果脯、蔬菜加工;以安徽金丰粮油股份有限公司、繁昌县丰润油脂有限公司为主的食用油加工;以繁昌县华园米业有限公司、繁昌县宏庆米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主的大米加工;以安徽兄弟食品有限公司为主的炒货加工;以繁昌县龙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繁昌县繁阳养殖有限公司、繁昌县华强禽业有限公司为主的畜禽肉类加工;以芜湖旺龙渔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主的水产品加工的食品加工七大产业集群。创造了“六位一体”同福模式,促进了经济发展,致富了农民,塑造了形象,“同福碗粥”被授予“中国碗粥行业最具影响力第一品牌”荣誉称号并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下一步,繁昌县将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建设,大力推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联合打造区域品牌,增强领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南陵县

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产业集聚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带建设全国一流的示范区

南陵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素有“芜湖米市,南陵粮仓”之美誉,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生态省建设综合示范基地县,全国优质稻生产基地县、全国农业生态试点县,安徽省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特色蔬菜十强县、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先进县。,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已达26.4亿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25%。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7861元。全县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1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级龙头企业7个。

目前,南陵县正在按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总体要求,全力推进五大板块建设:一是加快大浦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核心板块建设。目前已完成建设投资7亿多元,完成了农业科技项目53项,5000m2智能观光温室、280座钢架大棚内的特色瓜果栽培设施、万亩现代农业标准化良田、大浦绿洲、葡萄园试验区、环湖路、安置房、农业自然灾害教育体验基地等项目全部建成,已初步形成现代农业孵化基地、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休闲基地、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和新型农民培训基地、安全农副产品交易物流中心、绿色食品工业园、新型农民社区六大功能区;二是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家以上,实现农产品加工年产值50亿元以上的加工板块建设;三是加快南陵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农机大市场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进流通板块建设;四是以奇瑞瑞创机械装备为核心,建成国内一流的农机研发、生产基地,全力推进装备板块建设;五是全力推进弋江种子基地、三里特种稻种植基地、许镇超级稻示范片等优势板块建设。加快许镇、籍山、家发蔬菜示范园建设,建成国内具有影响力的食用菌基地;以许镇等圩区镇为重点,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10万亩,建成华东地区最大的龟鳖基地;在工山、何湾规划建设5平方公里畜禽养殖示范基地;在何湾、三里、烟墩打造国内最大的蓝莓、凤丹基地。到年底可基本建成205国道沿线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带6个示范园,千亩蔬菜标准化基地一个。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