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农业“强筋”:湖北荆门建设“江汉平原中心城市”纪实

农业“强筋”:湖北荆门建设“江汉平原中心城市”纪实

时间:2020-09-30 01:17:22

相关推荐

农业“强筋”:湖北荆门建设“江汉平原中心城市”纪实

“湖广熟,天下足。”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荆门,是“湖广熟”中湖北的重要粮仓,农业综合优势明显,农业产业化水平较高,是全国重要的优质粮、油、蔬菜生产加工基地。初,中国农谷纳入湖北省“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上升为省级战略,成为引领荆门发展和江汉平原现代农业的旗帜。

中国农谷探路

荆门屈家岭,这里曾发现了中国第一粒人工稻种、第一只彩陶纺轮、第一座隔墙连间式住房遗迹,形成了长江中游、江汉平原最具代表性的农耕文化。

9月4日,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专程到屈家岭调研,提出要把“中国农谷”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寄望荆门以此为引领,建成产业之谷、绿色之谷、创新之谷、富民之谷。

如何为中国农谷定位?荆门市委书记别必雄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它不唯‘农’,重在‘谷’,它是平台,是孵化器,是多种要素在一个区域内汇聚、相互激活,产生能量大爆发。简而言之,扛中国农谷这面大旗,就是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柱、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以信息化为引擎,‘农工城网’融合互动发展。”

考虑到中国农谷建设既要全域推进,又需重点突破,荆门对中国农谷进行了“一谷双核、多点支撑”的科学空间布局。“一谷”,指全域建设中国农谷;“双核”,即屈家岭核心区、彭墩核心区;“多点支撑”,指京山孙桥、钟祥柴湖、沙洋官等支撑点。

“一谷”目标也被具体化为“三区三中心”: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农耕文化旅游区、生态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和华中地区现代种业中心、长江流域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南方农业机械装备研发制造推广中心。

目前,中国农谷战略被写入《长江经济带规划纲要(草案)》。中国农谷坚持市场导向,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总结推广“一高三新”高效生态种养模式188万亩。特别是坚持以土地股份合作社为重点,实行土地规模经营,全市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达56家,土地流转面积达197万亩。以彭墩“粮食银行”和农产品电商平台投入运营为代表,荆门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新型农业综合体。

美丽乡村、生态先行。中国农谷坚持生态优先,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大了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回收处理力度,推进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立了全国第一家土壤修复产业园。放眼中国农谷,到处田园风光美如画,农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雏形初现。

产业融合发展

在荆门市钟祥彭墩村,即便是价格为三十元一斤的葡萄,依然供不应求。彭墩葡萄,怎会有如此魅力?种得好,包装好,并且品牌响。这三个环节,是彭墩村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现代农业的形象展示。 针对谁来种地、谁来经营、谁来服务三个难题,彭墩探索出一种新的土地经营模式: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村民变股民。20%的农民从事第一产业,80%的农民在二、三产业上创业,真正实现了农民就地转移,在家门口致富。

推进土地流转,实行规模经营,彻底改变了彭墩村的第一产业。在村支部书记张德华的办公室,电脑屏幕上是2200亩的青龙湖全景,一串串数字不停地跳动:PH值、溶氧量、水温……全自动化控制让张德华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科学管理、有效调控、全程追溯,养鱼的品质自然高了。”

智慧农业催生高效农业,彭墩村的自动化控制不仅仅用于鱼塘养殖,还普及到葡萄种植、畜牧养殖等领域,提高了效益,解放了生产力。

在彭墩,各色种植养殖基地又因需求延伸了产业链,食品加工厂、生物有机肥加工厂和生物制剂加工厂等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彭墩的第二产业蓬勃发展。

一、二产业腾飞,三产业也没有落下,旅游、电商、文化发展方兴未艾。彭墩乡村世界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达50万人次。村民们也利用农家小洋楼,开设乡村农家乐。

彭墩村只是荆门现代农业和农民就近城镇化的核心点,以这个点为引领,工业化发展农业,城镇化建设农村,专业化致富农民,开始成为荆门农村普遍的发展追求。

众多的市场主体目光开始投向荆门。联想控股在建2万亩蓝莓、猕猴桃种植基地,汇源集团投巨资开辟汇源生态产业园。

创新层出不穷。“香稻嘉鱼”、“稻鸭共育”、“牛—菇—稻”等一系列新生产模式应运而生。农民几乎人手一本《农业高效模式技术规程》,10种高效模式有“章”可循。

要规模,更要效益。双低油菜等200多个新品种花落百姓家。引进设立涉农院士工作站16个,荆门农业步入“高大上”。据统计,荆门市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比普通种养平均增收500元到2000元不等,“万元田”遍布7个县(市、区)的45个乡镇。

全产业链打造

侵泡—清洗—压榨—配料—搅拌—包装。11月1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湖北聚汇农业有限公司看到,经过上述程序,原料变成了酱菜。和印象中污水横流的生产场景不一样,这家企业是全封闭、全自动化生产,日产酱菜50吨。

“以前产能不足,国际订单都不敢接。”聚汇农业总经理杨俊坦言,搬到屈家岭就是看中了产业链的两端—原料和品牌。“我们马上要跟韩国、日本企业合作,外方很看重原料和产品质量。中国农谷品牌和荆门丰富的纯正原材料资源,正是企业所需。”

杨俊介绍,公司以前的主打品牌泡萝卜选用的是辽宁和云南的萝卜,运输成本高、价格波动大,现在公司在本地试种新品种,发展订单农业,打造全产业链。

农产品深加工的两端——种子和食品安全,正是荆门的优势所在。在聚汇农业公司不远处,一个国家级现代种业中心正在崛起。

在湖北凯瑞百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繁育生产中心记者看到,组培快繁中心生产试管薯、试管苗,不受季节限制,年生产试管薯2000万粒。微型薯繁育生产中心,由12栋联栋智能温室组成,年产原种5000万粒。

荆门已经启动农谷种业中心建设,与中国农科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围绕马铃薯、甘薯、高产水稻、优质蔬菜、花卉等,开展种子繁育、比较试验,打造种业“国字号”品牌。目前,全市初步构建起“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实现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100%。

在离屈家岭不远的京山县,也首创全国公共检验检测平台,改变过去“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的状况,实现了农产品就地、免费、第三方检测。

“我们的实验室,是县级平台,省级标准。”京山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所长陈召晖介绍说,京山公共检验检测中心的设备是省级一流产品,50万元一台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仅大米一项就可以检测出20种重金属和添加剂含量。

把握住了农产品加工的前端和末端,荆门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企业集中、产品集聚、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划引导,形成了“二区二园”的格局,即屈家岭生态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彭墩长寿食品加工产业集聚区、京山禽蛋加工产业园、沙洋水产品加工产业园,并擦亮了中国农谷“富硒”和“长寿”两张生态农产品加工品牌。截至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03家,亿元企业261家。

从“低端”到“高端”,从“制造”到“智造”,从“种子”到“餐桌”,荆门农业发展方式正在发生着根本性转变,全产业链打造让“一高三新”的现代农业内涵,正在不断丰富、升华。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