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时间:2022-02-11 04:16:48

相关推荐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近年来,阿右旗先后实施了新农村新牧区示范点工程等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自治区批复阿右旗新农村新牧区示范点24个,已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的农牧区集中建设区13个,目前全旗40个嘎查已基本实现了“村庄美、村民富、村风好”的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目标。

一、坚持规划引领,彰显布局之美。坚持规划引领和提升标准的原则,加大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做到规划、内容和建设“三位一体”,即在规划上,高起点编制旗域村镇体系规划、苏木镇总规划和嘎查建设规划等,实现“一镇一方案、一村一规划”的城乡规划全覆盖;在内容上,坚持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村庄整合(多村联建)、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生态建设和公共服务等内容相衔接,全面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在建设上,对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坚持尊重农牧民意愿、保留嘎查村风貌、突出地方特色、节约农牧区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几项原则的基础上,按照城乡统筹和周边协调的发展思路,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建设规划和公共服务规划,“五规合一”构成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二、坚持融合发展,培育产业之美。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精准定位产业布局,合理规划产业结构,大力实施“一镇一策、一村一业”,精心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主导产业。一是做优有机农业。以巴彦高勒等地区为重点,鼓励种植有机蔬菜、中药材和林果、牧草等特色作物,大力推广肥料还田、低压管道、膜下滴灌、轮作倒茬等生产技术,推行以草养畜、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生产经营模式,建设高效型有机农业生产示范区。二是做亮高端畜牧业。立足“阿拉善双峰驼主产区”优势,围绕打造“全国骆驼产业研发生产基地”目标,加快编制《阿拉善右旗骆驼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出台《扶持骆驼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年内新建双峰驼生态牧场100个,标准奶源收集基地3—5个。加快“1396”超级绒山羊繁育保种力度,围绕雅布赖镇、阿拉腾朝格苏木、巴彦高勒苏木三个“阿拉善绒山羊保护区”,加大选种育种力度,年内新增良种繁育基地1个、示范养殖区1个、生态牧场100个。保质保量完成绒毛测定1万份。三是做强沙草产业。编制《阿拉善右旗沙草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以建设国家重要的沙草产业示范基地为目标,优化区域布局,扩大肉苁蓉、锁阳、甘草种植规模,完成100万亩天然梭梭林肉苁蓉基地、100万亩人工梭梭林肉苁蓉接种基地和10万亩锁阳种植基地建设。四是做好精品林果业。加强适宜林果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示范和技术应用,重点引导企业、合作社和农牧民,利用农田耕地及自家庭院发展林下经济和庄园农场,规模化种植黑果枸杞、骏枣等生态经济作物,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养生果品,年内完成3000亩精品林果业种植。五是做活休闲农牧业。在全域旅游方面,依托阿右旗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加快构建“一核四区七基地”的旅游发展格局,着力打造独具大漠特色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启动巴丹吉林沙漠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工作,加快巴丹吉林沙漠5A级景区、曼德拉山岩画4A级景区创建工作,建设7个苏木镇特色旅游服务基地。在乡村旅游方面,将沙漠旅游、骆驼文化、马背文化有机结合,围绕沿线沿路,建设一批宜居、宜游、宜业的特色小镇,做亮“大漠人家”品牌,以陆家井、白芨芨、光明嘎查为重点,着力打造集观光、采摘于一体的休闲旅游综合体,促进文化旅游与特色农牧业互动发展。年内,争取创建休闲农牧业示范点1个,农牧家旅游点5个,旅游专业嘎查1个,新增自治区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2个。

三、坚持宜居宜游,构建生活之美。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牧区延伸和覆盖,在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已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重点做好13个集中建设区绿化、亮化、美化等外围工程。一是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全域旅游建设带动农村牧区建设,统筹提升公路网、通信网、电力网、垃圾处理网等保障设施,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集中建设区开展水系(巴丹吉林镇生态修复工程)、村镇绿化、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污染防治等工程。同时,推进村容村貌综合治理,重点治理镇区出入口、车站广场、交易市场、环境卫生、垃圾污水等,切实营造宜居环境。二是加强生态基础建设。严格落实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制度,认真执行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以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契机,科学划定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红线,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超载地区实行限制性措施。积极对接国家生态项目资金,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年内新增人工造林23.5万亩、封沙育林5万亩、飞播造林17万亩、重点区域绿化5.09万亩。三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和农牧民生活质量,健全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每年为各嘎查安排专项管护经费20万元,由苏木镇人民1212统筹用于美丽乡村管理管护经费。同时,加大农村牧区公共事业财政支持力度,强化医疗、教育、文化、养老等服务水平。突出嘎查村民委员会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公共设施管护、环境卫生清扫等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农牧民生产生活的软硬件水平。

四、坚持民族特色,彰显文化之美。制定和完善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名胜等保护措施,制定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巴丹吉林嘎查传统村落规划),进一步建立健全保护和监管机制。在具体定位上,巴丹吉林镇围绕打造小而精、精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特色城镇,着力打造集休闲、度假、采摘、观光、餐饮、住宿为一体的额肯呼都格嘎查“城边村”示范工程,通过建立农耕博物馆等形式提升功能品位。雅布赖镇以“大漠深处有人家”为寓意,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建成“大漠人家”休闲旅游村落,在巴音笋布日嘎查整理打造的“怪树林”,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具生态警示意义。阿拉腾敖包镇发挥“东大门”示范引领作用,将蒙古族祭火、“男儿三艺”等文化元素融入工程建设中,突出民族风情,彰显蒙元风格,建成特色移民新区、“图拉嘎”文化广场等示范工程。曼德拉苏木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曼德拉山岩画为文化元素,通过复古创新,建成曼德拉村落广场。阿拉腾朝格苏木依托交通区位优势、马背文化和地域特色,通过合理规划生产区和生活区、宅基地变身采摘园等举措,做到“田成方、路相连、树成荫、房集中”,实现“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巴彦高勒苏木依托“中国美丽田园”品牌,加大道路交通、田间林地、人居环境的综合整治,打造“千亩花海、万亩良田”农耕文化等景观,体现出独具魅力的田园风格。塔木素布拉格苏木立足人、驼、林和谐共荣的深厚文化底蕴,通过集中新建、增设文化景观小品、垒建梭梭柴垛等形式,展现出富有浓郁民族特色边陲新苏木的新面貌。

五、坚持健康文明,展现风尚之美。深入开展乡风文明进万家活动。制定完成符合农牧民意愿和嘎查村实际的“村规民约”“环境卫生整治公约”,通过多种媒介宣传、干部进村入户宣讲等方式,逐步引导和培养广大群众摒弃陋习、崇尚文明的自觉意识,严厉遏制打牌赌博、封建迷信等不文明的现象,大力倡导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村风民风。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创建全国旗县级文明城市,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自治区级百家文明农牧民”“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邻居”等评选活动,农牧户参评率达98%以上,农牧民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目前,全旗累计创建自治区文明乡镇2家、盟级文明村镇7个,旗级文明村镇10个。三是强化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六进”活动和“送法进万家”大型法律宣传活动,农牧区法制宣传教育普及率超过80%以上,农牧民遵规守法意识进一步增强。同时,全力抓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后续管理,积极开展乡风文明创建活动,重点推进了“六个一”工作机制,即,一份《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觉当好家庭卫生保洁员、公共秩序维护员、公共环境卫生监督员;一个专职管护组,推选1—2名专职保洁员,负责绿化灌溉、公共设施维护等工作,并建立“民投、村收、镇运”垃圾清运机制,抓好垃圾无害化处理;一个环境卫生巡查队,聘请嘎查村老党员、志愿者组成义务巡查队,开展不定期监督检查;一个联络组,为每个嘎查选派1名科级干部和1名科级副职后备干部,深入推进“走基层、转作风、树新风”活动,按照每月联系服务不少于10天的要求,抓好嘎查村基层党建和乡风文明创建活动;一套智能监控系统,在重要路口、苏木镇、集中建设区安装高清摄像头,对重点区域实现24小时全程监控,重点整治违章驾驶、乱停乱靠等不文明行为,提升嘎查安全指数;一个光荣榜,评选出“最美家庭”“十全美丽庭院”“精巴媳妇·干净人家”等先进典型上光荣榜,用身边的人影响和带动身边人,激发正能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