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甘肃:做强优势产业 发展特色农业

甘肃:做强优势产业 发展特色农业

时间:2020-05-12 14:00:59

相关推荐

甘肃:做强优势产业 发展特色农业

本报记者 马志刚 李琛奇

在甘肃采访,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当地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特色品种带动农民致富

今年,兰州市永登县金咀村种植户邓昌良靠种植马铃薯特色品种“黑土豆”增加了收入,“种了不到4亩,收入接近1万元,比种普通马铃薯的收益高多了。”邓昌良高兴地说。

“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前两三年,也种马铃薯,但选的品种不好,卖不出去,价格也低。现在好了,特色品种‘黑土豆’想要的人多得很,市场上价格高,而且是公司直接回收。我们除了出地、出劳力,别的不用管,肥料、种子、技术指导,公司都弄好了。只等着拿钱就行了。”邓昌良补充说,话里话外露出满足感。

兰州陇神航天育种研究所所长郑兴虎,是特色品种“黑土豆”的研制者。在他看来,一个好的品种,能带动一批农民致富;农民富了,他们的事业也就做大了。

“马铃薯特色品种‘黑土豆’之所以能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得力于国家创新环境的不断改善。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太重要了,我们一定要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保障措施、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 郑兴虎说这话的时候很激动。

邓昌良的想法很多:今年6月刚买了一辆东风大卡车,准备在公司运输马铃薯;为公司回收金咀村种植的马铃薯,每公斤可以提1毛钱,全村明年种植面积能达到500亩;多租一些地,扩大种植面积……

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一到素有“马铃薯之乡”称谓的甘肃省定西市,满眼全是马铃薯运输车辆。“在我们这儿,好的品种多得很,陇薯系列、渭薯系列、天薯系列、甘农薯系列,有三四十个新品种。有适合做薯片、薯条的‘新大坪’,淀粉含量高、适合加工成淀粉的‘陇薯3号’等。”在定西市,几乎每个种植户都能说出这样的话。

近年来,甘肃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围绕做强做大马铃薯产业,通过政策促动、项目拉动、龙头带动、市场牵动、科技推动等有效措施,大力推进马铃薯产业优化升级。今年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达986?74万亩,鲜薯产量突破100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八分之一,实现产值60多亿元;脱毒微型薯年生产能力达到4500万粒,良繁体系已逐步形成;建成马铃薯加工企业2000多家,年鲜薯加工能力达300多万吨,通过加工实现增值4.2亿元;建成较大规模的马铃薯批发市场十几个,马铃薯销售网点1500多个;从事马铃薯经销的大户3500户,从业人员10万多人。马铃薯产业已经成为主产区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

陈月兰,定西市安定区高峰乡的普通农民,是马铃薯产业的受益者。“以前山坡地上种玉米,经常灌不上浆,全年下来只收入几千元。今年种了30多亩马铃薯,收入四五万元没问题。”陈月兰边说边拉着我们到她家的马铃薯储藏窖去看。听说有记者采访,一位中年农民在路上拦下我们,说他家的马铃薯也不错,请我们也到他家去看看。

“我们的马铃薯不是简单地抛到地里的,不光要有好品种,还要有严格的技术标准,实行标准化种植、配方施肥;种植也不是胡乱种植的,而是有组织的企业+协会+基地+农户,大多是订单式生产;挖出来的马铃薯也不一定马上就卖,可以储存起来,价位到了再出手……”安定区 口马铃薯协会会长张维汉一口气说出了一大串甘肃发展马铃薯产业的“过硬的本领”。

张维汉也是马铃薯经销大户,现在和其他大户合资建起了400多个马铃薯储藏窖,明年规模还要扩大。“政府抓得好,扶持得好,环境好,才有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感谢党,感谢政府!”这是张维汉的最大体会。

“马铃薯加工成粉丝能增值1倍,加工成薯条、薯片增值15倍,加工成环糊精增值20倍到30倍没问题,要是加工成生物胶能增值60倍啊!”在谈及将来马铃薯产业怎样发展时,定西市委常委、安定区委书记李旺泽说,“今年是全面丰收的形势。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以后,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定西发展马铃薯产业的方向,那就是一定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优化品种结构,逐步提高马铃薯产业的深加工程度,使其由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向内涵式扩大再生产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李旺泽的愿望是:“充分发挥甘肃马铃薯产业的规模优势、深加工优势,在定西形成全国马铃薯价格定价中心,让甘肃掌控马铃薯价格的话语权。”

主营精淀粉加工的蓝天集团总公司执行董事李幸泽给马铃薯加工业勾画了一个发展轨迹:“深加工,再深加工,再再深加工。”在他的想象中,将来他所在的公司不仅能生产食用淀粉,而且能向造纸、医药、纺织等工业提供高质量的原料。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深入到甘肃马铃薯种植户的心坎上。

特色农业带来期待与畅想

在甘肃转上几天就会发现,马铃薯产业仅仅是让农民致富的众多亮点中的一个,还有更多的特色优势产业,让陇原儿女们充满期待与畅想。

“陇西中药材产业值得挖掘的潜力太大了!”做了20多年药材生意的甘肃汉子马中森十分看好这个市场。目前,马中森的公司在甘肃陇西拥有能容纳11000多吨中药材的仓储车间,年销售额1亿元。他有个很远大的理想,就是要建立起一个中药材期货市场,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国际性的。马中森坚信,“现在政策这么好,借着党的十七大东风,只要坚持,我的理想一定有机会实现。”

目前,陇西中药材种植面积20多万亩,种植品种近30个,初步形成了分布在不同区域的黄芪、党参、柴胡、甘草、黄芩、大黄、独活、款冬花8条中药材种植带和以渭河沿川、南部二阴山区为主的3万亩优质中药材苗种繁育基地,建成了以陇西文峰、首阳两大专业市场为龙头,以菜子、马河、福星等产地集贸市场为依托,以各乡镇收购网点为延伸的中药材市场体系。陇西中药材在全国市场上的份额已达到20%以上。

像中药材产业这样的特色优势产业,在甘肃已遍地开花。

“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河西走廊一带的制种、啤酒原料和高原夏菜;中部、陇东的马铃薯、果品、中药材、羊羔肉;陇南的茶叶、油橄榄、花椒……这些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产业正在迅速发展起来,并形成了不同的区域优势产业带和产业基地,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甘肃省农牧厅厅长武文斌说。

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批企业参与到特色优势产业的经营中来,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河西的制种玉米成了农民增收的“金豆豆”,定西的马铃薯变成了农民致富的“金蛋蛋”,庆阳的白瓜子成了出口创汇的“香饽饽”,“大红袍花椒”、“兰州高原夏菜”红遍大江南北。在刚刚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果蔬展览会上,“平凉金果”6个系列产品被评为中华名果。

“兴起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农民,富裕一方经济”的良好发展格局在甘肃正在形成。

“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根据各自的优势,研究产品的惟一性,这是提高竞争力的法宝。要让特色优势产业上新台阶,就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产品档次,提高科学技术对特色优势产业的贡献率,把甘肃的全国主导性产业做大,把区域性产业做强,把地方性产品做优。”武文斌对甘肃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未来充满了向往。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