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七夕节故事

七夕节故事

时间:2020-05-20 16:38:48

相关推荐

七夕节故事

本站精选6篇七夕节故事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七夕节故事(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七夕漫笔

文/徐学平

农历的七月,在家乡是个忙里偷闲的时节。繁忙的中耕夏锄已经过去,秋收大忙还没有到来,满地的庄稼即将成熟了,人们已经看到丰收的希望,心里那股喜悦劲儿自然洋溢在每个庄稼人的脸上。在这充满希望和喜悦的七月里,有一个颇为特别的节日牵动着人们的情思,那就是七夕。

记得小时候,每逢七夕夜晚,我们趴在凉席上,双手托腮听大人们讲那讲过无数遍的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或者是躲在葡萄架下,听说这样就能听到牛郎织女说悄悄话呢。寥寂的夜空里,隐隐传来天籁的声音,翘首仰望那高远无垠的云汉星河,那迢迢牵牛星,那皎皎河汉女,心里充满了无限的遐思,一股美好而善良的情愫油然而生……

文人墨客笔下的七夕,抒发的又是另一种情感。唐代诗人杜牧有诗曰:"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寥寥数语将七夕情景描写得又是何等生动。"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代名士秦少游的《七夕词》,感情细腻而又真切,读来更是感人至深。

"烟宵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字里行间,是离情别恨,是一股忿忿不平之情。而宋人晏几"路隔银河犹可惜,世间离恨何年罢"的诗句,则将人们的思绪又从天上带回了人间。

神话传说本来就是世间人情的反映,那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自然就更能牵动人们的情思,引起人们的慨叹与同情。曾在早年读过一位台胞写下的《七夕有感》,其中有这样两句至今难忘:"天上尚有鹊桥在,人间何为设藩篱?"这些同胞们少小离家,如今已是双鬓斑白,满腔的乡思愁绪又与何人诉说?

"神官召集役灵鹊,直渡银河横作桥".唯愿以江南才子唐伯虎的这两句七夕诗,祝愿海峡两岸早日和平统一,祝愿人间少一些离别,多一些团圆。

七夕节时忆七夕

文/衣炳旭

时间过得真快,眨眼又快到七夕节了。七夕节前和家人一同回忆以前过七夕,仍是津津乐道,趣味盎然。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过七夕,男孩子供奉孔圣人,女孩子则供奉织女姐姐。男孩子希望孔圣人保佑自己学业有成,将来金榜题名。女孩子则希望织女姐姐保佑自己貌若天仙,心灵手巧,将来也能碰到像牛郎哥一样勤劳能干,爱情专一的意中人。

过七夕最让孩子兴奋的就是榼巧饼。巧饼的样子有很多种,有蝉、鱼、花篮、树叶和元宝等等,造型逼真,惟妙惟肖,活泼可爱。种类多的关键在于榼巧饼的榼子多,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多多益善。他们大中午头风风火火,窜东家跑西家借榼子以充实自家的样数。如果碰到人家正在使用,就站在旁边耐心等待,等人家用完了就立刻兴高采烈地拿回家。还有一种叫十样景的小榼子,榼出的巧饼小巧玲珑。大人用线串成一串挂在孩子的脖子上。每年的七夕节都在三伏天中,不干活都热得人们透不过气来。母亲任劳任怨,挥汗如雨地为孩子烙巧饼。这就是伟大母爱的体现。

我最喜欢的七夕节活动可不只是吃巧饼那么简单。记得二姑告诉我,白天的时候把筛子盖到井上就能看到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对于好奇心极强的男孩子来说肯定是要照做的。我把筛子挪到井上,整个人都趴在上面,眼睛透过缝隙观看水面。我把眼睛瞪得溜圆,好长时间都不敢眨一下,生怕一眨眼的功夫就错过了什么好看的光景。可是我趴在上面好久都不见有牛郎织女的身影,就揉揉眼睛继续看。当水面平静时竟看到自己倒映在水里的画面,便朝着里面做鬼脸,不小心把一颗石子碰到了井里,水面荡起一圈一圈的涟漪,井里的那个自己立刻变得模糊了,过一会儿又出现了,我就这样看着井里的那个淘气鬼咯咯地笑,竟也觉得有趣的不得了。

晚上,一家人早早吃过饭,拿着马扎围坐在葡萄架下。当大人们喝着茶水就着巧饼说说笑笑拉家常时,我就做出一个"嘘"的手势让大家安静,以便于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说的悄悄话。这样还嫌不够,我站起来,挪过一个小石头墩,摇摇晃晃地站到上面去,竖起耳朵听。一阵风吹过,葡萄叶子沙沙作响,我立马兴奋地大叫:"我听到神仙说话啦!我听到神仙说话啦!"这时候,爸爸强忍着笑问我听到他们都说了什么,我就神秘而又理直气壮地说:"神仙说的话咱听不懂的!"一家人听后哈哈大笑,尤其是爸爸,笑得前仰后合。

等到第二天早上,母亲把供奉的豆芽切成几截,和上面粉做成美味的巧芽汤,让织女姐姐喝了后好重返天庭。全家人也同时喝汤期望沾上一点仙气。至此七夕节的主要活动就算结束了。

时间荏苒,光阴如梭。如今七夕节的有些风俗习惯已逐渐淡化消失。作为我国的"情人节"七夕从西汉至今已经历了两千多年,比西方的早了好几个世纪,可谓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希望年轻人科学继承,发扬光大,爱情幸福,过一个浪漫的七夕节。

七夕有缘,相伴永远

文/通大醉侠

不知不觉间,七夕节来了。

牛郎、织女的传说,感染了很多人。天上的织女因为向往世间的美好生活,下凡人间寻找真爱。她遇上了那个有点木讷的牛郎。

俩人在人间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而这一切却惹恼了王母娘娘。王母娘娘逼着织女返回天宫,完全不顾及牛郎的感受。当然,这个故事是充满神话色彩的,还有嫦娥、七仙女。王母娘娘玉簪一挥,牛郎、织女只能隔着银河四目相对。

七夕节,牛郎、织女的爱恋跨越银河。传说七夕节这一天,天上的喜鹊都会架着桥,让他们俩相聚。虽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在一起的时间仅仅这么一天,这一天也就显得相当可贵。平常他们都想见对方,却因为时空阻隔,不得不放弃长相厮守的想法。不能长相厮守,可他们的心在一起。到了七夕节这一天,他们会如约相伴喜鹊桥,享受这短暂的一天。

相伴七夕,相伴永远。耳鬓厮磨、举案齐眉,他们很向往,可没法真正做到。人间自有真情在,他们的坚持感动了喜鹊,更感动了世间无数人。七夕节,牛郎、织女跨越银河,渴望着相伴永远。即便是四目相对,即便是无语凝噎,只要能看到对方,就真的知足了,不需要太多的耳鬓厮磨,就这样淡淡的、浅浅的,不必像其他日子那样诉说不尽的思念。在一起,在一起,七夕节的那一天,牛郎、织女在一起,互相诉说着这一年其他日子对对方的不尽思念。

七夕节,原为乞巧节,到了现代演变为"东方情人节".其实,七夕节的文化意蕴远不止情人节,当然最主要的是情人节。《古诗十九首》诗云,"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是啊,牛郎、织女之间毕竟隔了条银河,四目相对,看到对方口在动,却不知所云,该是多么痛心的事情啊!海子说,"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梁山伯与祝英台双双化蝶,焦仲卿与刘兰芝最后"孔雀东南飞",唯有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当垆卖酒,独留一段佳话,却也因为"私奔"为那个时代所不容。

七夕节是个好的节日,我们感念牛郎、织女,为他们慨叹,为他们唏嘘。他们不得常相守,而人间的爱恋大可"今世有缘,相伴永远".两个人乐意在一起,两个人乐意此生相守,就坚定地走下去吧,不管前路茫茫、百舸争流,不拒众流者方成沧海。"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多么优美!而"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又是多么凄怆!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愿有情人获得幸福,那只是美好的理想,现实却不一定那么丰满。

或许梦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可我们依然愿意为牛郎、织女祈福,因为我们渴望圆满的爱情,今世有缘、相伴永远。我们真心相爱,就没有什么能把我们阻隔,即便千山万水,即便万水千山。

七夕爱恋,相伴永远,愿所有人得觅爱侣,此生幸福!

又忆七夕话乞巧

文/王霞

"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

吟起这古老的童谣,已是珠泪纷坠,心中是暖暖的酸楚。

又将七夕,我想起了母亲。

母亲没有多少文化,但是熟知习俗,每一个节日、时令,都被母亲的兰心蕙质演绎得活色生香,回味绵长。

七夕这天,母亲大早上就开始筹备乞巧的什物,这些东西主要是瓜果梨桃,还有一些家做的点心,叫巧果;一个平常不用的小铜盆,新新的针线。针是半寸长的绣花针,极细,线也是绣花线,一股批成三到四根。

晚饭后,父亲把高脚桌搬了出来,母亲把供桌陈设好:一只小小的陶香炉前是针和线,还有盛了半盆清水的小铜盆。这时,邻居家的小女孩们也都跑到我家。母亲燃上三支香,带我们先朝西方拜新月,那银亮的一弯低低地悬在不高的院墙之上,如一只笑眼。深邃的夜空是深深的蓝,如同天鹅绒似的,璀璨的星群,随意地洒落上面。

拜祭时,我们念诵着篇首的那支儿歌。拜后,母亲就把针线分给我们。我们可以对着月亮或照着水盆,把线穿进细小的针孔里。真的不好穿啊,因为是批开的线,不很直,还毛茸茸的。我会把线头放进嘴里润一下,然后轻轻地顺着劲儿捻一捻,照着亮处,把线稳稳地穿进针孔。有时候手心里都会出汗呢。针穿好了,就要轻轻地把针平放在水面上。线尾尽量靠着盆边,如果够长,可以搭在盆沿上。谁的针先穿完,谁就是"针"巧。然后就比盆底月下的针线影子,细巧精致的像鸟兽剪刀的,就会很得意,这就是乞到了巧;要是粗粗大大、笨笨拙拙的,就很沮丧、就觉得自己真的很笨。母亲总是能把各种样子都给个好听的,或者是可爱的名儿,让那沮丧的孩子又欣欣然。

之后贡果就都分给孩子们,那些不太开心的总能得到多一点。

撤了供桌,我们就围坐在葡萄架下。母亲说,这会子牛郎织女在说悄悄话呢,要安静才能听得到呢。我们就都屏住了呼吸。

北方初秋夜,爽朗静谧。除了高远深邃的天空,钻石般的星月,还有无数的秋虫,银铃般的吟唱;阵阵微微的秋风,悄悄地掠过茂密的葡萄架,发出沙沙的声响。就有人小声惊呼:听到了!于是,纷纷争辩:我也听到了!

母亲就开始给我们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回回不同。一回是牛郎遇织女,一回又是王母娘娘划天河,再一回,老牛舍皮助牛郎……我们听得入了神。直到月上中天,家家大人来接孩子,还要说会子话,才三三两两散去。

今夕何夕?"天上佳期称七夕,人间好景是秋光。"

时间就是指间流沙,任你百般不舍,也得眼巴巴地看它不动声息地消逝。如今,母亲的身影还是那么清晰,可我却已到了母亲当年的年龄。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窗外月华如水,金钩斜卧。微微风过,隐隐的秋意涵在其中。本应安然的我,却总是有一丝丝挥不去的淡淡忧伤。

千年七夕

文/谢汝平

中国传统节日里,最浪漫的当属七夕。这是一个既不欢腾也不哀伤的节日,这是一个跟神话有关的节日,也是一个跟爱情有关的节日,在过去的传统观念里,能有这样的节日,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人们不再探求爱情的本源,流传千年的悲情故事,在这一天终于以喜剧的面目出现。当然,这不是完美的结局,过了这个节日,一切都会重新开始,留在人们心底的,仍然是刻骨相思。

千年七夕跟所有人有关,不管是儿童还是成人,不管是少不更事还是饱经风霜。乞巧的女孩自是节日的一大亮点,当她们盈盈下拜的瞬间,艳羡了多少小小少年郎。女孩天生手巧,即使不过七夕,也比手笨口拙的男孩子灵巧许多,可即使如织女一般灵巧,即使能织出天上的云彩,也不一定能织出自己的幸福生活。凄美的爱情故事都是由底层人民创造的,他们无法为故事安装一个圆满的结局。

纵有万般的情感,也要一个宣泄的渠道,即使在高高的空中,又怎能旁若无人的诉说。七夕之夜,葡萄架下挤满好奇的耳朵,可是听到心里的大概除了虫鸣就是自己的心跳。千万别把七夕当成猎奇的节日,这也不符合中国人的习惯,听与听到是两个概念,很多时候明知是假,却仍会去做,这是很奇怪的事情。如果独处,年近半百的我也会伸长耳朵偷听,我听不到仙人的真情告白,却能听到有情人的窃窃私语。其实这是藏在心底的声音,只是需要一个契机把它翻出来,人的耳朵具有录音功能,七夕之夜才按下播放键,才能听到那久违的爱情宣言。

把一个神话过成节日,也算是七夕的功劳。我们在现实中体验虚幻,我们在虚幻中寻找真实,若即若离的情感虚幻得像一缕轻烟,却又是中国人含蓄情感的最真实状态。一个小小少年自然不知道长大以后的烦恼,一个乞巧的女娃也无法预料将来婚姻的归宿,现实里,我们祝福牛郎织女的爱情,祝福老牛和孩子,可有几人想做天各一方的牛郎和织女,尽管最终很多人的境况根本不如他们。少年时,想做牛郎的男孩多的是,他们也想一结仙缘;想做织女的女孩更是数不胜数,她们也想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可真让他们一年相会一次,很多孩子都会退缩,他们并不懂得爱情,当然,成年人也没几个能懂。年老时,假如人生可以重来,别说做牛郎织女一年相会一次,就是十年百年也没有几人不愿意。经历过爱情与世事的人才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东西,何况是一份真挚到永久的情感。

千年七夕,也许只是一声感叹,但唯美绝伦。千年七夕,是一份超现实的情感,却也枝繁叶茂。

七夕七语

文/魔域桃源

关于难忘

忘了吧,沙漠中没有永恒的脚步,这不是我的旅途。忘了吧,海浪中没有温柔,我不会寻求。忘了吧,山川上风多,我真的不能承受。平原上的秋,叶之忧 ,冬的执着,忘了你才知痛楚。

关于思念

前天还是一朵云,昨天也是。今天,因为思念,落下在你的窗前,再不想停。

关于无悔

冷冷的岁月总有风,面对成墙的泪,不能相望是借口。绝对不是错,爱你千百次,"也许有吧"的理由。忘记岁月,忘记风,忘记你不能够。不曾悔过,你是我今生所求。

关于无怨

眺望西河水,孤帆踪尽,寻寻觅觅,那个身影。楼亭独倚,姹紫嫣红,空落尽。碎粉遗朱,怨不得凄冷雨,夕阳告别天。

关于无恨

风乍起,黑色的严寒夹着凄冷的雨,与所有的感伤和难眠都席卷而来。我向圣灵宣誓,终身只爱一人,而心爱的人正渐远去。只爱一人,恨无丛。

关于坚决

纵然我的热情,能融化所有的冰,我还是先融化你。纵然我的心,能容纳所有的天,我还是先容纳你。纵然有不了情,那只因为你,对你最珍惜。纵然往你身边,需经千层浪、万重险,我还是向你走近。

关于情定

命不会注定我们相望,抱紧我的肩膀,靠近我的胸膛。天不会注定你我在不同方向,织造同命网,任爱滋长。迟到的这一天,花开并蒂莲,一样情种,万份缠绵。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七夕节的故事

七夕节的故事

2018-08-06

关于七夕节的故事

关于七夕节的故事

2024-06-17

七夕节故事的起源

七夕节故事的起源

2023-12-03

描写七夕节传说故事

描写七夕节传说故事

2021-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