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中美关系未来走向分析预测  中美关系现状与未来走向分析

中美关系未来走向分析预测  中美关系现状与未来走向分析

时间:2020-08-14 23:25:52

相关推荐

中美关系未来走向分析预测  中美关系现状与未来走向分析

中美关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全球事务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近年来,中美关系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双方在贸易、经济、科技、人文等领域出现了一些分歧和摩擦。然而,中美两国关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需要双方坚持对话协商、互利共赢的原则,加强沟通和合作,妥善处理分歧和问题,推动中美关系回到健康稳定的轨道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美关系未来走向分析预测,欢迎大家阅读!

中美关系未来走向分析预测1

随着中国和美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地位与影响力的不断增加,两国之间的关系也日趋复杂。虽然一直以来,中美两国都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保持稳定和互惠的关系,但最近几年,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升级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将探讨中美关系未来走向,并分析其原因和可能的后果。

一、中美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中美两国的关系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美苏争霸的“冷战”已经走向白热化,美国恐以一己之力对抗苏联,没有完胜的把握。这个关键的时刻,美国急需要一个战略帮手,于是把目光投向刚刚崛起的与他们一样同样拥核的中国,这才有了后来的乒乓外交的世纪佳话。

中美建交以后,紧接着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融入世界贸易的浪潮中,中国开始了伟大的学习与实践,并在学习中不断的适应国际游戏规则并充分利用好这些规则。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中美关系的改善,西方世界一改以往对中国实施严格封锁的政策,在一些领域陆续向中国开放,比如教育、科技、卫生、金融等方面确实给予中国很大的帮助,正是这些帮助,使得中国在相关领域快速发展,也使得改革开放政策得以顺利开局。

从那时开始,大量的外国企业开始涌入中国市场,他们带来大量资本的同时,也带来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使我们有机会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外合作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学习与实践的机会。

2001年11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扫清了中国融入国际市场的最后障碍,在日后的十几年里,中国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以飞一般的速度,超越全球的多数国家,迅速积累国家财富,慢慢变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国家。

在四十年的历史时期内,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国家关系,两国在互惠互利的合作中联系进一步密切起来。

历史经验证明,中美双方,合则两立,斗则两败,合作共赢会给中美两国带来光明的未来。

然而,到了前后,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崛起为全球重要的政治力量,中美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变化。

在奥巴马担任总统期间,美国推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试图保持自己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并限制中国的扩张。这种做法引起了中国的猜疑和不满,并加剧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特朗普上台后,他采取了更加强硬的姿态,试图通过贸易摩擦、科技战等手段来遏制中国的发展。几年来,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达到了新的高度。

二、中美关系激烈对抗

目前,中美之间的关系正面临着多种挑战。以下是可能导致中美关系从对抗到冲突的一些主要因素:

1、贸易战

特朗普政府在20xx年3月开始发起了针对中国的贸易战,对大量中国出口商品加征了关税。中国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反制措施,双方之间的紧张关系进一步加剧。尽管两国签署了一份贸易协议,但并没有解决所有问题,并且存在执行难题。

贸易战的结局是美国人强加给中国的惩罚性关税,最终还是落到美国消费者的头上,也为日后美国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埋下祸根。

2、科技战

美国政府认为,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崛起是由其在科技领域的窃取和不公平竞争所致。因此,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上的活动,例如禁止华为等中国企业购买美国技术产品,尤其是在芯片领域内对华的全面封锁。这种做法引起了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也加剧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3、地缘政治竞争

3.1、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一直是横亘在中美之间的一道不可回避的课题,本身中美建交以前中美就台湾的国际地位问题,双方已经有了共识,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美国政府却把台湾问题当成制约中国发展的一个筹码;当成遏制中国发展的一枚有用的棋子,动不动在台湾问题上对中国进行刁难。

3.2、南海问题

二战以后,在美国主导下建立起的以美苏为核心国际秩序,由于历史问题,一些国际争端悬而未决,给当今的国际关系埋下祸根。

南海问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历史难题,也给今天的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利益造成负面的影响。尤其是菲律宾、越南等国总是在与中国存在争议领土上,挑衅中国的底线和耐性。2002年11月在第二十五次中国与东盟会议上,与会各国共同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而后在20xx年5月18日,中国与东盟国家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14次高级别会议在贵阳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南海行为准则”框架。

这些文件本是南海各方都应遵守的的行为规则,但美西方却在这些问题上说三道四,鼓动南海部分国家公开挑战中国的领土与国家安全,给中国制造麻烦。

3.3、奥巴马政府的重返亚洲计划,还没有来得及实施,特朗普政府上台,就开始推出所谓的“印太”战略,直接把太平洋与印度洋勾连起来,自己要充当印太的霸主。这个关键的节点上,印度便跳了出来,要充当美国印太战略的排头兵。20xx年中印之间的洞朗对峙就是最好的例证。

3.4、半岛危机

朝鲜战争后,南北分治,从此给半岛埋下战争的祸根,美西方对朝鲜实施了长达几十年的封锁与制裁。尤其是朝鲜拥核以后,对朝鲜的制裁更是变本加厉,这种背景下,韩朝的关系也就变得更加紧张。而中国需要的是和平稳定的周边关系,而美西方却反其道而行之,故意在朝鲜半岛制造事端,让中国不得安生。

以上的问题是美国预先给中国设置的战略障碍,一旦中美因为台海关系而走向冲突,甚至开战,这些国家同时在几个地方向中国发难,我们会面临非常大的战略压力。

这是美国暗藏的祸心。

4、意识形态差异

中美两国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和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美国一直强调自由民主和人权保障,而中国政府则更加注重社会稳定和集体主义精神。

这种差异导致了双方在一些敏感问题上的分歧和对抗。美国经常用新疆、西藏的民族问题,对中国说三道四,大作文章,而这些东西都是中国所不能容忍的问题。

更有甚者,发生在20xx年的香港暴乱事件,美国政府和他们所谓“民主基金会”扮演了极其丑陋的角色。

结合以上因素 ,笔者认为当前中美关系改善的前景黯淡。这种局面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决,中美之间的关系可能会从对抗走向冲突。这种趋势的后果将不仅影响中美两国,还将对全球政治、经济、安全局势产生深远影响。

三、可能走向全面的冲突

目前中美之间,遏制与反遏制的战略状态,成为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当政治手段不能解决的条件下,这种关系有可能会走向极端,最终以冲突或是战争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真的走向冲突,就一定会给世界带来负面影响。

1、经济领域

1.1、 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已经对全球贸易体系带来了严重冲击。两国在贸易领域的分歧导致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剧,给全球贸易自由化和多边贸易体制带来挑战。贸易战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变得更为脆弱和不稳定,可能导致全球贸易量下降,影响全球经济增长。

当美国对中国施加的压力不能奏效时,中美关系极有可能走向失控。

1.2、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

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和科技战略已经对全球供应链产生了严重影响。许多企业和产业都依赖于跨国供应链进行贸易和生产活动,而中美之间的紧张局势使得这些企业难以长期规划和运营。

例如,美国企业被限制向中国销售高科技产品,中国企业也受到类似的限制,这已经导致了很多企业的损失和裁员。中国一定对芯片等西方卡脖子的领域内,加大投资,鼓励扶持相关企业,一定会在短期内收到效果。而美国肯定会以中国改变了,产业的国际秩序为由,对华发动制裁。

如果这种状态不能进行有效的管控,中美关系极有可能走向冲突。

1.3、 对全球投资的影响

中美之间的经济紧张局势不仅对贸易和供应链产生影响,还对全球投资产生了影响。许多投资者都担心中美贸易战和科技战略将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导致市场不稳定和风险加剧。这使得一些投资者在全球范围内减少对某些资产的投资,进而影响了全球资本流动和投资市场的发展。

1.4、 对全球货币政策的影响

中美经济对全球货币政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美元被视为世界货币,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美国政府滥用美元霸权,操纵美元利率,打压其它经济体,并通过利率的变化来收割全球财富。

尤其是俄乌战争暴发以后,美国直接扣押俄罗斯的资产的错误行径,已经让许多国家对美国的信用产生怀疑,这咱背景下,全球掀起在贸易中“去美元化”的浪潮,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而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以其稳定的汇率和坚挺的购买力得到世界大多国家的认可,正在成为国际货币,在世界贸易中使用的份额也在逐年增加。

当前,中美之间的货币战争已经走向白热化,美国疯狂加息,而中国反而降息,这一升一降之间的节奏双方把握得非常精准。而这也将是引发中美之间走向全面冲突的另一个直接的诱因。笔者的文章《美国加息收割,中国降息反收割,欧洲在劫难逃》对这个事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就像这篇文章所说的一样。

中美之间的经济、贸易、货币政策所产生摩擦,一定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和汇率体系产生负面影响。如果不能有效管控,双方极有可能走向全面的冲突。

2、中美冲突对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的影响

众所周知,中美俄欧在当今世界国际秩序的四大支柱,而欧洲却是半个美国的殖民地,他们的意识形态与经济关系和美国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世界也就只有中美俄三国演义了。

2.1、破坏多边机制:国际社会建立了许多多边机制来应对跨国问题,例如联合国、G7、G20等国际组织的存在,中美冲突可能导致这些机制失效,因为两个重要成员国无法达成共识,从而使得其他国家也难以实现共同目标。

2.2、加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可能导致其他国家被迫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选择立场。这将加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并可能导致全球安全形势恶化。

2.3、挑战全球治理体系:如果中美之间的分歧无法解决,可能会导致全球治理体系的崩溃。这将使得全球各国无法通过协商和谈判解决问题,从而对全球和平与繁荣造成巨大威胁。

因此,中美之间的冲突需要通过协商和谈判解决。国际社会应该推动双方加强沟通、增进互信,避免利用冲突来谋求自身利益,共同维护全球和平稳定和繁荣发展。

然而,美国现在面临诸多国内问题不能解决的前提下,还总是以咄咄逼人的状态面对中国和世界。这种背景下,看来美国是难以用心平气和的状态处理与中国的关系,现在,双方从对抗走向冲突的风险越来越高。

中美关系未来走向分析预测2

当前中美关系正处在重构的新阶段。新时代中美关系向何处去?这不仅是两国媒体、智库、学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也是其他国家关注的大事。中华美国学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刘建飞教授的论文《新时代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美国研究》20xx年第4期)跳出常规的分析范式和逻辑,准确地概括了新时代中美关系的主要特征,深入地分析了决定新时代中美关系走势的四大动力及其变化态势,全方位地考察了塑造新时代中美关系的世界大势,并建设性地提出了中国的应对方略,其研究对我们理性深刻地认识新时代中美关系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提要〕随着中美两国都认定自己进入“新时代”,两国开始重新审视对方以及双边关系,从而导致中美关系也“进入新时代”。中美关系在新时代既不同于以合作为主旋律的“昨天”,更不同于冷战对抗状态的“前天”。新时代中美关系的主旋律是战略竞争,双方互为战略竞争对手。这种战略竞争对手不同于冷战对抗的敌人。中美战略竞争应当是可控的、良性的、建设性的竞争;竞争并不排斥合作。在中美关系的新时代,双方在地缘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和人文、全球治理这四个领域的竞争将趋于强化,而合作趋于弱化,从而导致中美战略竞争总体上将十分激烈并呈持久战态势。中美战略竞争不会滑向新冷战,其原因除了中国的主观能动作用外,更重要的是世界大势的制约。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全球政治觉醒等世界大势对新时代中美关系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塑造作用。

关键词:中国外交 中美关系 新时代 战略竞争 新冷战 世界大势

自20xx年美国挑起中美贸易摩擦以来,中美关系走上了一条震荡中下滑之路,两国在诸多领域的对立、竞争不仅成了两国媒体、智库、学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也是世界许多国家关心的大事。如何看待当下的中美关系及未来走势?学界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中美关系当下的状况属于非常态,是一种调试、过渡阶段,待风暴过去,还会回归正轨;另一种看法则认为,中美关系已经发生质变并且处于冷战对抗状态。笔者认为,这两种认知都有偏颇。如果将中美贸易摩擦之前的46年,即1972~20xx年以合作为主旋律的中美关系看成是“昨天”,将此前的,即1949~1971年处于冷战对抗状态的中美关系视为“前天”,那么当下的中美关系既不同于“昨天”,也不同于“前天”,将来也不可能回到“昨天”和“前天”。“昨天”和“前天”已成历史,当下及今后的中美关系已经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行,是一种新的状态,用过去的范式和逻辑来考察当下及今后的中美关系,是缺乏说服力的。此外,考察当下的中美关系还需要在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双边关系的同时,跳出双边框架,深入考察两国的内政发展态势和世界大趋势。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内政变化及对这种变化认知的外溢效应。同时,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国之间的关系也脱离不开双边关系身在其中的世界。

一 新时代中美关系的主要特征

认为当下及今后的中美关系是一种新的状态,主要是因为历史条件已经同“昨天”大不相同,更不同于“前天”。这个历史条件除了中美两国都身在其中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外,主要是中美两国都有了新的自身定位,即进入新时代。两国自身定位变化直接导致双边关系变化——中美关系也进入新时代。

20xx年10月,中国共产党举行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宣布:“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尽管这个“新时代”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并没有改变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但还是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毕竟一个“新”字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

仅从外交角度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要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大国外交”意味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要奋发有为。而此前,自改革开放开启之后,中国尽量回避“大国外交”这样的提法,与之相应,外交策略方针是“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虽然讲“奋发有为”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韬光养晦”,可以称是“韬光养晦基调上的奋发有为”,但毕竟同“有所作为”有了很大不同,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质的区别。与“大国外交”“奋发有为”密切相关,在对待美国及西方世界上,中国要“平视世界”,寻求同美国“共同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就在中国宣布进入新时代之后不久,美国也宣布进入了“新时代”。20xx年12月18日,白宫发布了特朗普政府的首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同一天,白宫网站发表了以“新时代的国家安全战略”为题的报道。这个报道的标题就表明,在美国政治精英看来,特朗普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同以往的有根本性的区别,一个“新”字展示出要区别于“旧”。

苏联解体后,美国确立了以维护美国一超独霸地位为最高目标的国家安全战略,可称作霸权战略。尽管小布什政府因为“9·11”事件,将打击恐怖主义作为首要任务,但并未放弃维护霸权,而是试图将反恐与维护霸权有机结合起来。特朗普政府要“去旧出新”,一定要在最高目标上不同于以往。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本国定位的变化。特朗普政府认识到,美国的实力地位和美国所处的世界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作为世界霸主,它要展示出领导者的样子,至少在口头上要以世界整体利益为重,有时也要提供一些“公共产品”,尽管实际上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长远利益或战略利益;而作为一个普通国家,无论行动上还是口头上,都是把本国利益放在首位,而且本国利益更多的是眼前的具体利益。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或“美国第一”口号以及诸多“退群”行为就充分反映了这一点。特别是“退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历史上无前例,大有自毁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之势;二是对外战略目标的变化。在霸权战略框架下,为了维护霸权,美国努力全方位提升自己的实力,以尽可能长时间地拥有超越其他大国的实力地位。虽然美国也在寻找战略竞争对手,试图遏制对手崛起,但是这个对手是不确定的。小布什时期由于特殊原因,才有了确定的对手,它明确将恐怖主义和伊斯兰极端主义作为主要敌人。特朗普政府从“美国优先”出发来审视外部世界,认为中国是美国利益的最大挑战者,于是将中国锁定为最主要战略竞争对手。

中美两国都在20xx年宣布进入新时代,并不等于两国的新时代就是从20xx年起步。如果回溯中美两国的发展变化历程,可以发现,大致在前后,两国都发生了带有“新”意的变化,新时代已经开始显现。

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出现超高速增长,呈现强势崛起势头。全球金融危机,中国虽然受到一定影响,但危机很快得到遏止,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两年后,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伴随着经济实力增强,中国的科技、军事等硬实力也相应地显著增强;与之相应,各种软实力也不断增强。特别是在发展道路和治国理政方略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随着综合实力的提升,中国在外交方面的作为也越来越积极。

进入21世纪后,美国先是遭受“9·11”恐怖袭击,让美国人感受到了拥有所谓的世界霸权并不能确保国家安全和人民福祉。在这场恐怖袭击的刺激下,美国接连发动了两场局部热战——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美国很快赢得了战场上的军事胜利,看似对美国极为利好,然而从长远来看,却是重创了美国的综合实力。在有“帝国坟场”之称的阿富汗,美军遭受煎熬,也未除掉对手塔利班,最后美国不得不同其进行政治谈判,并极不情愿地将美军从阿富汗撤出。伊拉克战争因美国“出师无名”,一度遭到世界多数国家及联合国的公开反对,美国的国际形象严重受损,甚至美国同欧洲盟友的关系也因这场战争出现明显裂缝。法国和德国不仅公开反对美国的战争行为,而且还同俄罗斯站到了同一立场。

屋漏偏遭连阴雨。正是由于小布什政府将相当大的精力放在两场局部热战上,从而忽略了国内经济治理,使得问题积重难返。~,次贷危机演变成金融危机并席卷全球,美国的硬实力及软实力都受重创。这场危机暴露了美国社会深层次的矛盾。美国需要变革。总统选举,奥巴马打着“变革”(Change)旗号,赢得选举,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美国人总统。奥巴马胜选成了当年最引人注目的新闻事件,其受关注度几乎超过刚刚爆发的金融危机。然而,奥巴马政府执政八年,虽然付出了巨大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并未迎来人们所期待的变革。于是,特朗普这位反体制的政治素人成了20xx年总统选举的“黑天鹅”,再次刷新了美国总统选举的历史。美国民众选择特朗普,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因为看到他反体制,希望这位“造反派”能够真正给美国政治和社会来一场“变革”。然而,四年过去后,特朗普的“变革”更是乏善可陈。如果盘点特朗普政府的业绩,公开宣布美国进入“新时代”应该是一大亮点,因为这意味着美国要放弃已经支撑不住的“霸权”(至少是暂时搁置,以求修养生息,恢复实力),卸掉难以承受的“世界领导”重担,摆脱“高处不胜寒”的困境,将精力用在国内发展上。这实际上是从梦幻回归现实,应该是有利于美国长远利益的。拜登政府上台后,试图“拨乱反正”,抛弃特朗普主义,展现出重视盟友和一些全球治理问题,努力重新树立“世界领导”形象,重拾霸权战略。然而,今非昔比,美国已经不再是前的美国,世界也不是前的世界了。美国“进入新时代”作为一个客观历史进程,并不以拜登政府的意志为转移。

中美两国都宣布进入“新时代”,必定会对双边关系带来深远的影响。进入了“新时代”的中国和美国,肯定要以新的目光来审视自己和对方以及双方所在的世界,中美关系必定要展现出新的面貌,要进入新时代。20xx年是中美关系的转折点,可算是新时代中美关系的元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拜登政府完全继承了特朗普政府的中国观,而且美国府院、两党也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这种中国观背后的战略思维是强调大国竞争而不是大国合作。这一点拜登政府也继承了特朗普政府的衣钵——主观愿望是要以提升本国实力为首要任务,但在行动上开展大国竞争恰恰与目标相背;而不是继承从克林顿到奥巴马的霸权战略的路线——以提升本国实力为首要任务,为此寻求大国合作。

给新时代中美关系定性,即用一个简约的词语概括中美关系的本质,不能简单地套用“前天”和“昨天”的概念。在冷战对抗的格局下,中美是敌人。从1972年至20xx年,中美总体上是战略合作伙伴,当然伴随着竞争和冲突,双边关系也是跌宕起伏。无论特朗普政府还是拜登政府,都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虽然中方未被美国带节奏,没有在官方正式文件或权威表态中接过战略竞争对手这个定位,而是“强调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共同致力于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但从双边关系的现实运行情况来看,在美国强调同中国竞争的同时,中国也突出了对美斗争性的一面,两国的战略竞争已经在客观上成为主旋律。说战略竞争成为双边关系的主旋律主要在于,美国在双边关系中是实力较强的一方,而且在对待双边关系上具有主动性、进攻性,而中国作为实力相对较弱的一方,所作所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美方有可能损害自己利益行为的正当防卫,既正常又正义。如果将中美关系视为一对矛盾的话,那么美国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正如中国美国问题专家崔立如研究员所言:“当下在中美关系的矛盾中,美国作为更强大的一方无疑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可以用战略竞争对手(对应冷战对抗敌人和战略合作伙伴)来定性新时代的中美关系。

新时代的中美战略竞争有两个重要特征:

一是不同于冷战对抗式的战略竞争。中美战略竞争应当是可控的、良性的、建设性的竞争,中美是竞争对手,但不是敌人。竞争有良性与恶性之别。恶性竞争就相当于对抗,是零和博弈,就如战场上的敌我一样,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除非对方投降。恶性竞争有时还是负和博弈,为了能将对方消灭,自己也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而良性竞争是正和博弈,双方只是要争个高低,而不是你死我活,就像体育比赛一样,无论赢者还是输者,都有收获。体育比赛有胜有负,拿不了金牌,可以拿银牌、铜牌,即使什么奖牌都拿不到,也有实战练兵的作用。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输者的参与,赢者也没有施展的机会,所以它也需要输者的合作。就目前的美国对华政策来看,除了个别鹰派人物称中国为美国的敌人外,最具权威的战略文件和人物并未公开称中国是美国的敌人。特别是拜登总统,一再强调中国不是美国的敌人。自中美关系进入新时代以来,美国对华鹰派试图将双边关系推向冷战对抗,但尚未达到目的。直至目前,在中美关系的“昨天”曾发生过的危机,如“炸馆事件”“撞机事件”并未出现。

二是战略竞争对手之间存在着相当广阔的合作空间。20xx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在将中国定位为美国战略竞争对手的同时,强调中美两国有许多可以合作的领域,同中国的战略竞争并不排斥合作。拜登政府上台后,多次强调中美之间需要合作。作为战略竞争对手的合作,除了实现各领域显性的共同利益之外,更重要的是确保战略竞争不滑向战略对抗,这是如同空气和阳光一样的隐性的共同利益。

总的来看,新时代中美关系的主旋律是战略竞争,中美是战略竞争对手,但是在竞争中有合作。这同以合作为主旋律的战略合作伙伴有质的区别。然而,战略竞争对手同战略对抗敌手又有很大区别,甚至也是质的区别。

二 决定新时代中美关系走势的四个动力

中美关系在新时代将如何运行?中美战略竞争将呈现出怎样的图景?这不仅是中美两国精英与公众,也是世界很多国家关注的重大问题。从学理上说,鉴于在核时代大国之间的热战已经没有发生的可能性,所以新时代中美关系可能具有三种前景:一是走向冷战对抗,即跳回到“前天”;二是再次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即退回到“昨天”;三是在战略竞争对手的框架内运行。就目前来看,由于冷战对抗不符合中美两国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这种前景虽然不完全排除,但可能性很小。从中美之间的利益矛盾,尤其是美国政治精英对中美关系的认知来看,回归战略合作伙伴的可能也比较小。对中美两国的决策者来说,双方的努力方向应当是在战略竞争对手的框架内寻求最大限度的合作,避免两败俱伤的结局。有学者将战略竞争对手状态称为“新冷战”,以表达双方竞争激烈之程度,但又不同于经典的冷战。笔者以为,冷战是有特定涵义的:首先是集团对抗;然后对抗双方高举的旗帜是意识形态。这两条目前都不存在,所以用带有“冷战”这样的词语来描述新时代中美关系是不恰当的。

认识新时代中美关系的发展前景,首先需要对推动双边关系的动力进行全面考察,认清这些动力的变化态势。大体上说,推动中美关系的动力有四个:地缘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和人文、全球治理。这四个动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发挥的作用性质及程度不同。某一动力有时发挥着正向推动作用,有时则发挥负向推动作用;有时作用程度较大,有时则较小,甚至不存在。

首先是地缘政治。这是影响大国关系最重要、最具统领性的因素,因为地缘政治涉及国家的领土主权、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历史上的大国战争,主要动因就是地缘政治。从大历史的角度看,中美在地缘政治上的关系起步较晚,但却经历了由伙伴到敌人,又到伙伴,再到对手的几次反复。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中国在美国地缘政治的棋局中没有什么地位。那时的中国,在美国心目中,同在其他列强心目中一样,是它们掠夺的对象。在太平洋战争中,中美成了盟友,中国的地缘政治地位凸显出来。美国给予中国援助是顺理成章的。由于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展现出了自己的实力和能力,所以美国也有意扶植中国,积极促成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甚至有意让中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维护国际秩序的“四大警察”(美苏英中)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美苏陷入冷战对抗,中国的地缘政治地位更加重要,在国共内战中支持国民党政府符合美国的地缘政治利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个转折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坚定地站在苏联阵营一边,这导致美国对华政策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中美成为冷战对抗的敌人。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在共同对抗苏联上走到一起,两国再次成为地缘政治上的伙伴。

1991年苏联解体使得中美丧失了在地缘政治上的主要合作动力,美国一度轻视中国的地缘政治地位,导致双边关系动荡,尽管没有滑出战略伙伴关系的轨道。此后不久,美国确立了霸权战略,宗旨是在安全、经济、政治三个维度同时推进,全面提升美国的实力。虽然美国出于未雨绸缪的战略思维也在寻找战略竞争对手,中国是被纳入视野的对象之一;但是,此时的中国实力尚弱,特别是在美国政治精英看来发展前景很不确定,因此并未被锁定为主要的对手。与此同时,在非传统安全和经济方面,美国将中国视为重要合作力量。此外,美国出于维护霸权地位的需要,比较关注重要地区的安全,而中国在维护东北亚、东南亚以及南亚等地区的安全上是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所以从总体上看,在美国霸权战略框架下,中国主要是合作伙伴,虽然在某些方面也是竞争对手。

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政治精英曾多次辩论如何应对崛起的中国,大体上可分为“接触派”和“遏制派”。直到中美关系“进入新时代”之前,每次辩论都是“接触派”占上风,甚至还出现过“两国集团”(G2)之说,寓意着美国要同崛起的中国合作共管世界。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一方面由于中美两国都形成了“进入新时代”的认知,另一方面也在于美国对华鹰派的鼓动,美国改变了持续46年的对华政策,将中国认定为战略竞争对手。

展望未来,中美之间的实力对比还会继续朝“东升西降”方向变化。中国首先在经济上,然后在其他方面赶上并超过美国,这是大势所趋。只要中国按照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部署稳步推进,到2035年甚至更早就会在经济总量上超过美国。在中国的综合实力超过美国之前,美国的地缘政治思维很难改变,美国会继续将中国锁定为地缘政治对手,地缘政治将继续是双边关系负向发展的主要动力。不过,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推进既定发展战略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致力于同美国建立能够相互平视的新型大国关系,因此将尽最大努力避免被美国带节奏,进行地缘政治对抗,这无疑有利于缓解中美地缘政治竞争的烈度。

其次是意识形态。同地缘政治相比,意识形态在大国关系中所发挥的作用总体上是次要的,而且经常附属于地缘政治。对大国来说,在判定战略竞争对手时,首先考虑的是对方构成安全威胁的能力,其次才是对方的意愿。不过,同其他传统大国相比,美国更重视意识形态因素,特别是美国自由派,往往将意识形态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来考量,将维护和推广西方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视为对外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这一点在冷战期间的对苏政策和对华政策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以对华政策为例,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后“不忘初心”,坚定地选择了走社会主义道路。于是中国成了美国的意识形态敌人和遏制对象,意识形态也由此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中苏关系破裂后,尼克松政府调整对华政策,目的是集中力量对付苏联这个“共产主义大本营”,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策略性,并不意味美国放弃了反共主义意识形态。

中国改革开放后,意识形态在美国对华政策中发挥着双重作用:一方面构成美国遏制中国的动力,另一方面又构成美国接触中国的动力。在美国政治精英心目中,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同美国的价值观背道而驰,所以要遏制。美国用人权、民主等问题在国际舞台上打压中国就体现了这一点。然而,在美国主流自由派看来,中国有可能通过改革开放而改变成美国所认可的“自由民主”国家,美国要通过支持中国改革开放来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为此必须接触中国,通过接触来融合中国、塑造中国。这是自由主义大战略在对华政策上的体现。然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美国政治精英们认识到这个自由主义大战略并不成功。于是,意识形态不再是美国接触中国的动力,而作为遏制中国动力的一面却明显提升。尤其是特朗普执政团队中的鹰派,更是将中美意识形态对立置于极为突出的位置。拜登政府上台后,虽然不像鹰派那样公开渲染意识形态对立,但却在外交行动中展示了意识形态色彩。拜登政府一方面努力构筑“民主国家联盟”,另一方面高调推广西方“普世价值”。这两项相互促进的措施正是美国自由派一贯的主张,容易得到西方盟友以及一些实行西方民主体制的发展中国家的呼应,比鹰派的简单粗暴的做法更具攻击力。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特色主义事业的成功,美国政治精英们将更加担忧中国在意识形态上所构成的挑战,反共主义意识形态在美国对华政策中的作用会进一步增强。不过,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并不想同美国开展意识形态对抗。中国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指导对外工作的理念,表明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向整个人类,自然包括美国。虽然当下美国政治精英出于各种原因还不愿意接受这个理念,但是假以时日,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不断取得成效之时,当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同这个理念之时,特别是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出比美国所推崇的“普世价值”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之时,美国政治精英对中美意识形态对立的认知会出现一定的变化,至少他们的反共主义意识形态说辞会越来越没有影响力。

再次是经济和人文。在国际关系中,经济和人文如同黏合剂,使得两个国家难以完全隔离。从大历史的角度看,经济和人文是最早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因素。当中国尚积贫积弱,遭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列强掠夺的时候,在中国获取经济利益也是美国同中国交往的主要动因。与经济交往相伴随,同中国进行人文交流,试图在文化上影响中国也是动因之一。签订《望厦条约》、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事件,表明美国对华政策同其他列强并无本质区别,尽管美国不时展现出了比其他列强更开明的一面。中美走向冷战对抗后,经济合作和人文交往几乎完全中断。中国启动改革开放为中美经济合作和人文交往创造了良好条件。经济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基础,在美国霸权战略中地位十分重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中美在经济上的合作对美国的战略意义越来越明显。由于两国在上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所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两国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并且逐渐成为总体双边关系的“压舱石”。人文交往则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为双边关系发展提供了民意基础。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中美在经济上竞争的一面逐渐显现。两国在贸易逆差、知识产权、货币汇率等问题上的纠纷不断,美国开始将中国视为经济竞争对手。不过,就中美经济关系的总体来看,互惠互利仍是主要方面,两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度越来越高,直到特朗普政府挑起贸易战。就目前来看,贸易摩擦的结果是没有赢家。在很大程度上,美国实施贸易战并非主要出于经济动因,而是因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竞争而导致的总体对华战略转向的结果。受经济关系和美国总体对华战略影响,两国人文交流也出现明显的倒退。

展望未来,由于经济因素在大国关系中并未超越地缘政治,所以倘若美国总体对华战略不变,经济关系在总体双边关系中的“压舱石”作用会越来越小。但是,鉴于提振美国经济是拜登政府的重要任务,而中国会尽最大努力推进对美经济合作,所以中美两国经济合作仍然存在很大空间,而经济合作又会促进人文交往。中美经济合作和人文交往的存在是制约新冷战的重要因素。此外,随着中国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美国对中国的经济摩擦和打压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会不断缩小,如此,美国将经济作为战略手段的动力会减弱,双边经济交往会趋于遵循经济利益逻辑,这将有利于推进中美经济合作。

最后是全球治理。同其他三个因素相比,全球治理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相对较晚。直到奥巴马政府第二任期,全球治理一直是推动中美关系正向发展的因素,而且发挥的作用趋于增大。

冷战结束后,随着霸权战略的确立,美国越来越关注包括非传统安全在内的全球治理问题。这一方面是由于美国认定在“一超多强”的格局下,美国不存在现实的传统安全威胁和势均力敌的地缘政治竞争对手;另一方面是由于随着新一轮全球化高潮的演进,各种各样的全球性问题不断涌现,特别是那些能够对美国人民和财产构成严重威胁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关注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主要是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打击恐怖主义。在应对这些威胁上,美国认为中国是有能力也有意愿提供合作的伙伴。“9·11”事件后,美国实施以“反恐防扩”为优先任务的全球战略,而中国在这方面的地位与作用更加突出。正因为如此,在“9·11”事件后的小布什政府任期内。中美关系出现了一个“蜜月期”。在奥巴马政府时期,应对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成为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议题,甚至应对金融危机在奥巴马政府初期还是最优先的任务,而在这两个领域,中国都是不可替代的合作伙伴。

随着美国经济的恢复和以本·拉登被击毙为标志的反恐战争的结束,美国在全球治理上对华合作的需求减弱。与此同时,中美两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国际秩序改革上的冲突日益显现出来。奥巴马就宣称“不能让中国制定规则”,充分体现出美国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改革的担忧和抵制,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开始成为中美大国竞争的一个重要内容。特朗普政府不重视全球治理,退出了许多全球治理机制。这一方面使得中美两国在全球治理上失去了许多合作机会,但另一方面也弱化了两国在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方面的冲突。拜登政府上台后回归重视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的轨道,这虽然给中美提供了在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领域进行合作的机会,但也使两国在国际秩序问题上的冲突更加凸显。美国一心要修复以它主导的同盟体系为核心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而中国“将继续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

展望未来,全球治理在相当长时间内将在中美关系中扮演双重角色:一方面在全球治理的许多领域,中美需要开展合作,否则问题难以解决,治理也难以推进;但是另一方面,美国又担心中国会在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发挥过大的作用,借机提升国际影响力,从而挑战美国的主导地位,特别是在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改革上,美国更是害怕中国借机掌握规则制定权,至少是同美国分享这个权力。就目前的情势来看,美国出于同中国战略竞争的考量,会强化在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上同中国的竞争,甚至将本可以展开合作的全球治理问题政治化,不仅拒绝同中国合作,而且还制造事端,挑起冲突。这一点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上表现得十分明显。不过,鉴于全球治理是关涉全人类福祉的事情,世界各国都关注中美两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表现,美国无端地挑起在全球治理上同中国的冲突,不惜以阻碍全球治理进程为代价,实际上有损美国的国际形象,从长远来看并非明智之举。

上述四个因素在中美关系不同阶段发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是动态的。在美国霸权战略框架下,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主要起负向作用,构成阻碍双边关系发展的结构性因素;经济人文和全球治理主要起正向作用,构成双边关系发展的推动力。进入新时代后,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负向作用进一步强化,而经济人文和全球治理的正向作用相对减弱。两个方向的作用结合起来,导致中美关系在震荡中下滑。四个因素的变化态势决定中美战略竞争将是一场持久战,而且竞争将十分激烈。

三 塑造新时代中美关系的世界大势

新时代中美关系中的战略竞争虽然会十分激烈,但是滑向新冷战的可能性很小。做出这种判断,一方面由于中美关系已经大不同于冷战对抗状态的“前天”,也不同于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作为双边关系的一方,中国一直努力阻止新冷战爆发;美国一些有识之士也反对新冷战,因为新冷战并不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中美关系的外部环境同冷战时期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作为世界重要成员的中美两国,其双边关系不仅取决于双方的战略走向,而且还受到双边之外诸多因素的制约,这些双边之外的因素就是双边关系的外部环境。中美关系的外部环境有两方面:一是第三方因素,即某个国家和地区或政治势力的行为有可能影响到中美关系。就目前来看,除极个别例外,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其他政治行为体都不希望中美走向冷战对抗。二是世界大势,即长期的、趋势性的发展态势,目前对中美关系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以及全球政治觉醒。这四个世界大势,除了全球政治觉醒之外,都是中国官方认定的国际形势主要特征。世界大势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更为深远。

首先是世界多极化。作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核心内容的世界格局正在向“更加均衡的多极”演进。这就决定美国很难成功挑起两极对抗式的新冷战。就目前美国的对外战略来看,美国仍然视俄罗斯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和现实的军事威胁,美俄关系很难走出困境。只要美俄关系不逆转,美国就不可能将全部精力用到遏制中国上。此外,印度和欧洲联盟中的法国和德国也是美国战略思想家布热津斯基眼中的“主要和积极的地缘战略棋手”,不会充当别国的战略棋子而追随美国同中国冷战对抗。在多极格局中,各个极都倾向于遵奉自己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所以不易像两极对抗那样形成两种意识形态较量的局面。

美国学者理查德·哈斯和查尔斯·库普乾认为,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演进,有可能形成“一个全球范围的大国协调机制”,它“将包括六个成员:中国、欧洲联盟、印度、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在这个协调机制中,“民主国家和非民主国家将拥有平等的地位,最终是实力和影响,而不是价值观和政权形式在发挥作用。”

其次是经济全球化。虽然全球化目前遭遇“逆全球化”浪潮的冲击,而且未来的全球化也会展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但全球化作为一种大趋势还是会存续的,世界政治视野下全球化的本质——世界各国各族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与共,相互依赖——也不会改变。在全球化的作用下,中美之间以及中美各自同世界其他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度越来越高,中美以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在同一个国际经济体系内发展,并相互作用,已经是利益与共。美国鹰派的对华经济“脱钩”政策,既难达到目的,又不符合中美双方的根本利益,更不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此外,在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在物质层面上深度交流、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同时,在精神层面上也有深度交流,并产生相互作用,形成相互依赖。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170年前就洞察到这种趋势:“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随着全球化的演进,这种趋势更加明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揭示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随着人类共同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美国鹰派所鼓动的意识形态对抗将越来越没有市场。

再次是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是中国共产党人对20世纪末叶以来国际局势的重大判断,其科学性逐步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这个命题在冷战结束之前就已被认定,当前大国竞争的激烈程度还远未达到冷战时期,也不会构成挑战这个命题的有力依据。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谋发展,为此就需要有一个总体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的共同价值。中美冷战对抗同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不符,不会得到中美两国以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人民的支持。

最后是全球政治觉醒。这是美国战略思想家布热津斯基提出的概念,用以表达当今世界的一种大趋势。他强调,“第一次,全人类都在政治上积极起来。这是非常巨大的变化。”从世界政治的角度说,全球政治觉醒首先是中小国家在“政治上都积极起来”,独立自主,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不再受大国、强权的摆布。不仅这样,它们还要积极参与世界事务,要登上世界大舞台,占据自己应有的地位,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冷战结束后,越来越多的中小国家走向政治觉醒。中小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敢于挑战超级大国权威的事例越来越多,比较典型的是土耳其埃尔多安政府和菲律宾杜特尔特政府对美国的态度。实际上,这种政治觉醒在美国核心盟友身上也多有体现,特别是在特朗普政府时期。这种政治觉醒会促使包括美国盟友在内的世界各国切实地从本国利益考虑对外政策,而不是盲目地追随美国。新冠肺炎疫情将极大地促进全球政治觉醒。在防疫抗疫中,拥有超强军事实力的超级大国的表现并不比那些小国好到哪里,只有大国才有条件掌握的先进武器装备在防疫抗疫中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政治觉醒会促使广大中小国家进一步认识到,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全球化时代,追随美国同中国这样一个立志和平崛起的新型大国进行冷战对抗绝对不符合它们的根本利益。

全球政治觉醒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人的觉醒。在全球化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信息化、网络化的作用下,越来越多国家的民众开始独立自主地审视、判断本国乃至世界的政治事务,不再迷信资本和官僚机构的权威,不再受政客以及资本操控下媒体的蛊惑。近些年发生在美国的“茶党运动” “占领华尔街运动”等群众性抗议活动,以及一些西方国家多起让传统媒体大跌眼镜的大选结果,都体现了民众的这种政治觉醒。伴随着这种政治觉醒,越来越多的民众会根据自己的判断来选择是否支持本国政府的对外政策。在全球政治觉醒的时代,人民的力量会越来越凸显。中国自古有“得民心者得天下”之说,这句话也适用于当今世界政治。当今世界,对内谋发展、对外促和平才是民众的根本利益所在。如果美国以及有可能追随美国的盟友无端地、执意地挑起对华冷战,势必很难得到已经觉醒了的民众的支持,如此,执政者的民意基础势将被削弱,甚至执政地位不可持续。

上述这些世界大势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中美关系,使之难以走向冷战对抗。在世界大势的作用下,当下的中美关系虽然会像过山车一样震荡起伏,但似乎不会出轨,当然前提是双方的决策者都处于理性状态。

结 语

以战略竞争为主线的新时代中美关系将持续相当长时间,在中国的综合实力超过美国之前,美国不会改变将中国作为最主要竞争对手的战略方针。中美之间的这场大博弈关乎中国的国运,也关乎美国的霸权地位,更关乎人类的未来。这场大博弈既是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的较量,更是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走向的抉择。对这场大博弈,中国既要树立必胜的信心,坚信时间站在中国一边,又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因为毕竟美国的综合实力还具有明显的优势,有勇可贾。这场持久战目前正处在第一阶段,美国采取进攻态势。中国需要在统筹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国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大框架中谋划对美国战略和策略,一切从有利于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有利于提升中国在世界大变局中的地位出发,保持战略定力,不被美国带节奏,不随美国的各种挑衅行为起舞,特别是不能被美国拖进意识形态对抗的陷阱和军备竞赛的陷阱。坚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对美政策纳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大棋盘中运筹,应对美国进攻的一招一式都要考虑到对中国同其他国家关系的影响,努力构建最广泛的“反霸统一战线”,破解美国正竭力搭筑的“反华大联盟”。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维处理中美关系,针对美方有损中国利益的行为,应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既要敢于斗争,更要善于斗争,在斗争中展示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斗争的目的是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促进中美合作,而不是同美国争锋、斗气,更不是要置其于死地,尽管美国鹰派有置中国于死地的图谋。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属得道多助;而美国从谋求霸权出发,从西方小集团的利益出发,操弄集团对抗,特别是美国鹰派,试图将世界拉回冷战对抗的深渊,不符合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和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属失道寡助,虽然当下势头凶猛,但难持久。中国凭五千年历史积淀的战略智慧,14亿人民奔向现代化而激发出的昂扬斗志,特别是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有理由赢得这场大博弈。(注释略)

中美关系未来走向分析预测3

20xx年既将过去半年。半年来整个世界都在同新冠肺炎病毒做斗争,其中中国与美国在防控疫情中措施较为显著,对世界影响较大。观摩总结这两个国家的防疫斗争,会给我们什么样的啟迪,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我亇人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以人为本还是以金钱为本?表现出制度不同的优劣本质。中国发现疫情的时间比较早,发现后国家立即采取强硬措施,防止疫毒传播感染。首先是在武汉封城,继而全国大中城市都实施了封城措施。从中央到地方都表现出坚持以人为本,把抢救和维护人的生命作为第一原则。发现有人被感染,立即进行隔离和抢救。建立方舱医院,调动全国医疗队伍,到重灾区集中力量打防控疫情歼灭战。在重灾区挨家挨户进行排查检验,尽快找到被感染患者给予救治。劝阻人员交流与流通,出门人员须带口罩等防护用户。实行宅家防疫,从而较快的止住了疫情的传播。到目前为止,全国确诊人数不超过十万,死亡人数限制在五千以内。

对于美国,出现疫情传播在中国之后。在中国防控疫情时,他们中止了中美之间航空运输,立即撤退了美国驻武汉领事馆。对于本国如何防控疫情,没有做任何准备,相反却在那里说风谅话,嘲讽中国防控疫情。但是新冠肺炎疫毒是人类的共同敌人。不是说只传染手中国别国无事,也不是只传染于有色人种与白人无关。随着时间推移,美国也出现疫情感染传播情况。由于前期准备不足,美国政府没有良好的措施应对。采取了许多错误措施致使疫情在美国广泛传播,确诊死亡人数不断攀升。到目前为止,确诊己超过200万人,死亡超过11万人。

第一,美国在防控疫情时,不是以人为本,而是利用疫情进行赚钱。表现在美国政府始终没有把防控疫情作为工作重点。疫情出现后,由于前期准备不足,许多物资急缺,医护人员的防护服装不够用,易于被感染。而撑护防护服装的部门趁机高价出售赚钱。尤其是口罩,发生疫情前口罩价格一美元N个,当疫情出现后口罩价一路飙升,一段时间内达到数千美元一个,使得收入低的家庭和人带不起口罩。在疫情传播攀升时,政府不是采取措施抗疫,而是到处甩锅,特别是甩锅给中国,谋求索赔,狠赚一笔。但是当今的中国不是大清时期中国,美国这种图谋根本不能得逞。再后来,美国政府公开反对宅家防疫,一个劲地推动复工复产,依然把赚钱放在第一位。第二,美国在防疫时,为少数人服务。在美国,患病进医院得有钱,无钱有病也莫进来。特朗普公开说,染疫检测要先交钱,医院是为有钱人服务的。因此,穷人被感染只能抗着。抗过去就捡条命,抗不过去就死人。但是新冠疫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不是只感染穷人而不感染富人。只要有感染者,就会不停地传播。美国那种只救富人不救穷人制止不了疫情的传播,根本不是防控疫情。因此疫情在美国始终处于高传播期。第三,美国通过宅家防疫根本行不通。所谓宅家防疫,就是跟制人员交往与流通,而美国的文化氛围突出生活自由,要他们宅家不上街交往人员不流动根本做不到,甚至是要他们出门带口罩也做不到。

二,疫情中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这个特征格外明显。这种优越性表现在,一是社会主义社会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资本主义社会则表现出以赚钱为目的。二是社会主义社会非常关心民生。在宅家防疫过程中,民众正常生活物资必须保障,才能使民众宅家安心。各级政府采取大量有效措施保障供给,同时还要做到防疫。而资本主义社会在处理这个矛盾做的远不如中国,疫情将他们处处想赚钱,利用物资短缺提价赚钱揭露的体无完肤,包括口罩卖到几千元等。资本主义社会是不关注民生的。疫情中民众出现失业现象比比皆是,美国目前失业人数达到4000万人。还出了大量的企业关门破产现象。三是疫情中的美国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整天受疫毒肆虐,感染后不能进医院救治,宅在家里不能赚钱养家糊口,还时常面临企业破产或失业,上街生命沒有保障等。

三,疫情充分暴露了政府与民众关系。对于中国,在疫情出现后政府领导从思想上重视,采取多种科学措施防疫,包括下令宅家防疫等,全民深深埋解政府府意图,知道这是关心民众健康的大事,积极响应共同执行。只有少数人对此有想法和意见但也执行了。表现出上下一条心,共同努力决战疫情,把损失降到最低。政府与百姓的鱼水关系,政府努力为民众服务在这个过程中表现的淋立极致。而美国则不一样,总统就不重视民众防疫,带头不带口罩,还在推特发表相关言论。还用巫医方式忽悠百姓,什么喝消毒水,吃羟氯喹等不科学东西防疫。结果是疫毒传播在美国不断加重,包括总统身边的官员都被感染。民众与政府两条心,甚至是格格不入。在白人**跪死黑人弗洛伊德后,全美出现抗议**,并大面积引起骚乱,至今不能平息。

四,通过中国与美国防控疫情斗争的比较,我看到作为中国,虽然目前比美国还有一些差距,但中国是发展的,正在走向繁荣昌盛。而美国是衰败的,社会骚乱不止,正在走向国家分裂与瓦解。因此我对我是中国人感到荣幸!

中美关系未来走向分析预测4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

系到国家的统一与复兴。中美都是当今世界的大国,双方都具备使对方瘫痪甚至毁灭的实力,双方都承担不起战争带来的后果,所以说维持台海现状乃中美妥协的产物。美国政府支持台独势力、向台出售武器的行为正是对两国合作关系的挑衅,中国政府不得不进行坚决的斗争,这也致使中美间在此问题上摩擦不断。

二、当前影响中美关系的几个关键因素

由于中国加速崛起,在周边地区影响力和凝聚力不断上升,美国则受伊拉克、阿富汗两场战争拖累和金融危机冲击,软硬实力受到削弱,两国实力差距不断缩小,对美产生巨大心理冲击,美国内有一种强烈的焦虑感和危机感,警惕和制衡中国的论调开始回潮,对中方谈论;美国衰落论;极为敏感,产生过度反应,认为中国正利用美国衰落谋取利益。

三、对中美关系发展的预测

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中国社会内部面临的问题才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挑战和巨大考验,如国内的产业升级,贫富差距,腐败,环境,政治改革等。中国只有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维护国内的稳定,发展,而中共也只有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证明自身的合法性。外交是一国实力的体现,中国只有把眼前事情做好,同时兼顾长远的发展,中华民族的复兴才有望实现。而中国此时仍任重而道远。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最迅速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世界上最繁荣的、最先进的发达国家,两个国家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世界的神经。中美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关系着世界经济政治局势的稳定和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从短期来看,中美两国的矛盾不可避免,争吵和纠纷是难免的,但中美两国关系整体上会呈现稳定的发展态势,双方的合作意愿也会进一步增强。

从长期来看,中国的崛起将会进一步损害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双方的矛盾会有激化的可能,但双方在经济上的依存度将会越来越高,最后会出现 ;和则两利 ,斗则两伤; 的局面, 两国关系会在曲折中前进。

中美建交已经四十多年,在这些年里中美关系错综复杂,有蜜月期也有冷淡期。近些年,中美之间的摩擦和争论虽然不断,但是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对抗,两国关系总是在经历坎坷之后继续前进,而这种局面的形成正是因为中美两国之间共同利益的存在。纳觅战略研究院认为,短期的摩擦难改未来发展趋势。长期来看,中美两个大国将并行于世,彼此更容易相互尊重、平等相处。

中美关系未来走向分析预测5

中美作为当今21世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双方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未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

今年是中美建交35周年。去年6月,中美两国元首在安纳伯格庄园成功会晤,就共同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要共识,指明了两国关系发展方向,标志着中美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日前,美国国务卿克里第二次访华,就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规划中美高层交往与中方对表,让人对中美关系发展充满期待。另一方面,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携母亲还有女儿进行为期一周的访华行动,虽然她们本次的访华不谈论政治,但从一定的程度来看,这也是中美关系友好的一种表现。

然而俗话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中美关系也出现一些不和谐的杂音。近期美国一些高官接连在钓鱼岛、东海、南海等问题上;拉偏架;,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矛头直指中国。这些言行既从一个侧面表明,美方对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仍然;心存杂念;,又无形中增加了人们对中美关系未来的担忧。

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国,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依托平台。在这样一个为诸多国家眼红的平台上,中国的经济将会持续、高速的增长将是不争的事实。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的一个强劲的对手。

从短期来看,中美两国的矛盾不可避免,争吵和纠纷是难免的,但中美两国关系整体上会呈现稳定的发展态势,双方的合作意愿也会进一步增强。 从长期来看,中国的崛起将会进一步损害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双方的矛盾会有激化的可能,但双方在经济上的依存度将会越来越高,最后会出现 ;和则两利 ,斗则两伤; 的局面, 两国关系会在曲折中前进。

大国相处之道最忌出现战略误判。中美合作,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由于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一项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事业,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现成经验可搬。中美差异巨大,矛盾分歧难免,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肯定会面临各种干扰。我们都应该知道行胜于言,双方应把共识转化为行动,跨越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必然发生冲突对抗的;修昔底德陷阱;。

因此,我觉得两国应该:一、探索扩大经贸合作的新途径。两个;巨无霸;扩大合作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估计又会超越历史的想象。双方应抓住机遇,拓展合作领域,打造合作亮点,提升合作境界。二、维护历史正义和战后秩序。历史是面镜子,既可以折射现实,也能够昭示未来。三、是促进亚太地区和平发展。中国欢迎美国为亚太和平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美国也要尊重中国在周边及亚太地区的利益与影响。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双方才能共同创造繁荣与稳定的亚太新世纪。特别是在涉及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争议问题上,美国应明辨是非,谨言慎行,避免对外发出矛盾和错误讯息。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的:;宽广的太平洋两岸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双方应该致力于在亚太地区实现良性互动,加强在地区和国际问题上的沟通协调,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必须服从世界市场,走对外开放的道路。两国的区别仅在于,美国在世界经济的上层建筑领域依然占据着强有力的地位,而中国的优势,则集中在世界经济的物质基础领域。只有中国不再拒绝普世价值,而学会遵守国际法则,按理出牌,开放自强,才能永续发展下去。更重要的是,尽快摒弃;对抗思维;和;阴谋论;,抛弃一些冷战时期洗脑式的敌对宣传,重新拥抱美国融入世界。虽然中美在双边及经济领域存在着诸多摩擦,但世界发展的主流是共同发展,合作,走向共赢,作为全球大国的双方,我们不能分道扬镳,转而对立,毕竟代价实在是双方都支付不起的。双方只要本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平等对待,求同存异的态度,妥善处理两国之间的分歧,寻求和扩大共同点,加强双方在经济,文化,政治上的交流,就能为21世纪中美稳定健康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前景。

中美关系未来走向分析预测6

自20xx年中美关系进入“贸易战”以来,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持续升级。然而,在最近的G7峰会上,美国总统拜登的表态给人们带来了一线希望,他表示中美关系将很快迎来新的转机。这一表态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同时也引发了对于中美关系未来走向的思考。

近年来,中美关系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但也面临一系列的分歧和冲突。贸易问题和技术安全等议题引发了争端,加剧了中美关系的紧张局势。然而,拜登在G7峰会上的表态给人们带来了一线希望,他强调了与中国的合作,并表示中美关系将发生变化。

拜登的表态意味着美国政府对中美关系的重视和外交策略的调整。他强调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问题,而非对抗性的做法。这体现了美国对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以及维护全球稳定和平的决心。拜登还表示七国集团的成员认为与中国的交往具有重要意义,并强调不意味着与中国“脱钩”。这给予了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积极信号。然而,中美关系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难题。过去几年,美国对中国等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限制和制裁,这引发了各国的反感和抵制,也对美国自身的形象和利益造成了损害。解决中美关系问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和妥协,而不是一方单方面施压或试图占优势。

尽管拜登的表态带来了希望,但实际的行动和实质性改变仍然需要观察。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双方需要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分歧,建立互信和合作的框架,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此外,中美关系也与美国自身的国内形势密切相关。美国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而寻求与中国等外部大国的合作可以为美国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维护中美关系稳定与合作不仅对两国自身发展重要,也对全球和平与繁荣有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中美关系正面临着展望合作与挑战的未来。拜登在G7峰会上的表态为中美关系带来了一线希望,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双方共同努力,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建立互信和合作的框架。中美两国的合作将为全球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推动构建更加稳定、繁荣和和谐的世界。只有通过合作和共同努力,中美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造福两国人民和全球社会。

中美关系未来走向分析预测7

中美关系的现状、走势、未来与启示。

在全球政治格局中,中美关系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中国政府对外政策的调整,中美关系的紧张局势愈发显著。本文将从中美关系的现状、走势、未来及启示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研究两国关系提供新的视角。

一、中美关系的现状

中国政府在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往中展现出越来越强烈的自信和主动性。与此同时,中美关系却呈现出一种冷漠的态势。中国拒绝了美国拜登政府关于重启高层会谈和缓和台湾紧张局势的提议。这种做法更是让人们担忧中美两国正朝着危险的对抗方向发展。

在中国官员看来,美国提出的重新进行外交接触的请求显得空洞。双方之间的高层会谈只有在美国以实际行动表现出“可信的诚意”后才有可能进行。

二、中美关系的走势

从中国政府的政策调整和对美国的冷落来看,中美关系的紧张局势将继续延续。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种双管齐下的做法有力地证明,中国已完全接受了中美接触并无成效的观点。至少在目前阶段,两国之间的关系将进一步恶化。

另一方面,中美之间的竞争已经从经济、科技等领域扩展到了意识形态、治理模式等方面。中国政府加剧了嘲讽和批评美国和西方民主制度的运动,这无疑将加剧双方之间的对立。

三、中美关系的未来

在当前紧张局势下,中美关系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一方面,双方在台湾问题、南海争端等地缘政治热点问题上的分歧将继续加剧,甚至可能导致局部冲突。另一方面,中美两国在全球治理、气候变化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合作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中美双方需要认识到,长期对抗的局面不利于两国及全球的利益。因此,双方需要在维护本国核心利益的基础上,寻求合作的空间,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四、对中美关系的启示

中美关系的发展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启示:

1. 合作与竞争并存:中美关系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双方需要在维护本国利益的基础上,寻找合作的契机,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2. 避免冲突:在地缘政治热点问题上,双方需要保持克制,避免局部冲突升级。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争端,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3. 增进理解和信任:中美双方需要加强沟通、增进相互了解,消除误解和戒备。双方可以通过民间交流、学术研讨等方式,为两国关系的改善创造良好氛围。

4. 务实合作:在全球治理、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等领域,中美双方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双方可以在这些领域展开务实合作,为两国关系积累正能量。

5. 多边主义:在当前全球政治格局中,多边主义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中美双方需要在多边框架下,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维护国际秩序的稳定。

总之,中美关系的现状、走势和未来充满了挑战和机遇。双方需要在维护本国利益的基础上,展现更大的政治智慧和勇气,寻求合作的空间。从中美关系的发展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为今后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全球政治格局的稳定提供参考。

中美关系未来走向分析预测8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也是最复杂和最具挑战性的关系之一。中美两国在经济、政治、安全、文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和交流,也有着激烈的竞争和冲突。随着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相对衰落,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日益加剧,两国关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风险。那么,中美博弈的走向会如何呢?这对中国和世界又意味着什么呢?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分析中美关系的演变和特点,以及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与竞争的态势和趋势。我们也需要从战略和全局的视角来思考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以及中国应该如何应对中美博弈,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一、中美关系的历史演变和现实特点

中美关系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转折。第一次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打破了两国长期的敌对状态,开启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第二次是1979年两国建交,确立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双边关系框架。第三次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使得两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也引发了两国在经济、政治、安全等方面更多的合作与竞争。

在这三次转折之间,中美关系也经历了多次起伏和波折。例如,在1989年,两国关系陷入低谷;在1995-1996年台海危机期间,两国关系出现紧张;在1999年南斯拉夫使馆被炸事件后,两国关系再次恶化;在2001年“撞机事件”后,两国关系受到冲击;在金融危机后,两国关系出现改善;在-期间,两国关系再次紧张;在-期间,两国关系出现缓和;在20xx-20xx年期间,两国关系进入新低点。

可以说,中美关系是一种充满矛盾和动态变化的复杂关系。这种复杂性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中美两国都是大国,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念。这使得两国在很多问题上存在根本性或结构性的分歧和对抗,如人权、台湾、南海、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这些分歧和对抗往往涉及到两国的核心利益和底线,难以妥协和调和。

(2)中美两国都是世界性的影响力,有着广泛的利益交汇点和合作空间,也有着激烈的竞争压力和冲突风险。两国在经济、贸易、科技、金融、能源、气候变化、反恐、防扩散等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也有着相互制衡和竞争的关系。两国在亚太地区和全球事务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都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危机。两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是相互交织和影响的,既有可能形成良性循环,也有可能陷入恶性循环。

(3)中美两国都是变化中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方向,也有着不同的内部问题和外部环境。中国正在进行新一轮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美国正在经历政治社会的动荡变革,寻求重塑其全球领导地位和竞争优势。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相对衰落,使得两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也引发了两国之间的心理失衡和战略误判。中国面临着美国及其盟友的遏制打压,美国面临着中国及其伙伴的反制挑战。

综上所述,中美关系是一种既合作又竞争,既合作为主又竞争加剧,既合作需求高又竞争风险大的复杂关系。这种关系不仅影响着两国自身的利益和发展,也影响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和可能影响

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取决于两国领导人的战略选择和政策行动,也取决于两国社会民意的态度和反应,还取决于国际社会其他力量的角色和作用。从目前来看,中美关系面临着四种可能的走向:

(1)合作共赢型。这是一种理想型的走向,也是中方一直倡导和努力实现的走向。这种走向要求两国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拓展合作领域和层次,管控分歧和矛盾,增进互信和理解,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这种走向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竞争博弈型。这是一种现实型的走向,也是目前两国关系的主要特征。这种走向意味着两国在各个领域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和博弈,但又不会完全脱钩或断交,而是在一定的规则和底线下进行有限度的合作和交流。这种走向反映了两国之间的实力差距缩小和利益重叠增多的现实,也反映了两国之间的战略互疑和心理失衡的问题。

(3)对抗冲突型。这是一种危险型的走向,也是中方一直警惕和避免的走向。这种走向意味着两国在核心利益和敏感问题上发生严重冲突或甚至武装冲突,导致两国关系全面恶化或中断,形成新冷战或热战的局面。这种走向不符合两国人民的愿望和期待,也会给世界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4)分化整合型。这是一种创新型的走向,也是一些学者和专家提出和探讨的走向。这种走向意味着两国在某些领域进行分化或脱钩,以保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但在某些领域进行整合或合作,以应对共同的挑战和问题。这种走向需要两国有高度的战略智慧和政治勇气,也需要两国有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机制。

从以上四种可能的走向来看,中美关系的未来并不确定,也不可预测。中美关系会受到两国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两国领导人和社会民意的影响,也会受到意外事件和危机的影响。中美关系可能会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呈现不同的走向,也可能会在不同的时间段出现不同的变化。中美关系可能会朝着更好或更坏的方向发展,也可能会在某个平衡点上保持稳定。

无论如何,中美关系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如果中美关系能够实现合作共赢型或分化整合型的走向,那么,两国就可以在相互尊重和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和问题,如气候变化、疫情防控、反恐防扩散、贫困减贫等,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如果中美关系走向竞争博弈型或对抗冲突型的走向,那么,两国就会在各个领域展开激烈的角力和斗争,甚至引发局部或全面的战争,给两国自身和世界带来巨大的损失和危害。

因此,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不仅关乎两国的利益和命运,也关乎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也是最复杂和最具挑战性的关系之一。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核大国,作为全球经济、政治、安全、文化等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和影响者,都应该以负责任的态度和行动来处理好两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寻求两国之间的共识与平衡,推动两国之间的互信与合作,构建两国之间的新型大国关系。

三、中国应该如何应对中美博弈

面对中美博弈的复杂形势和不确定走向,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呢?在这里,我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坚持自身发展为主。中国应该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动力,以深化改革开放为根本途径,以科技创新为根本支撑,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根本任务,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根本愿景。中国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方向,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韧性;坚持以改革创新推动发展动力,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和瓶颈;坚持以开放包容促进发展机遇,不断扩大发展空间和影响;坚持以绿色低碳引领发展模式,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性。中国应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选择的道路,努力实现自身发展目标。

(2)坚持合作共赢原则。我们要坚持以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根本理念,以和平发展为根本方针,以合作共赢为根本原则,以对话协商为根本途径,以互利互惠为根本目的,以多边主义为根本支撑,以国际法为根本遵循,以国际公平正义为根本价值。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积极参与全球性的挑战和问题的解决,推动构建更加和谐友好的国际环境;积极参与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增长,推动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全球文化的交流和互鉴,推动构建更加多元包容的国际文明。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变,努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合作。

(3)坚持对话协商方式。我们要持续坚持以平等相待为根本前提,以相互尊重为根本准则,以求同存异为根本策略,以增进互信为根本目标,以管控分歧为根本任务,以扩大共识为根本愿景。如果美国想要真实有效的沟通,我们不反对,只要能增进两国在各个层面和领域的了解和理解,我们敞开大门,欢迎沟通;通过各种机制和平台与美国进行务实合作和交流,增进两国在各个领域和层面的利益和联系;我们希望减少两国在各个领域和层面的摩擦和冲突。我们坚持对话而不怕对抗,坚持协商但敢于施压,希望合作但不怕遏制,提倡共赢而不零和。

(4)坚持自我完善能力。中国应该以提高自身综合国力为根本保障,以增强自身创新能力为根本动力,以提升自身软实力为根本优势,以完善自身治理能力为根本要求。中国应该加强自身的科技教育、人才培养、基础设施、社会保障、民生改善等方面的建设,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等方面的水平;加强自身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发展,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加强自身的文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影响等方面的工作,提高自身的文化软实力、文化吸引力、文化感召力等方面的效果;加强自身的法治建设、民主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的进步,提高自身的治理能力、服务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的水准。中国应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总之,中美博弈是当今世界最重要和最复杂的国际关系问题之一,也是中国外交和发展面临的最大和最紧迫的挑战之一。中国应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目标,以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为底线,以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使命,以合作共赢为原则,以对话协商为方式,以自我完善为能力,积极应对中美博弈,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中美关系未来走向分析预测9

中美两国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国家之一。他们的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直接影响着全球的发展与进步。然而,近年来中美之间的关系逐渐紧张,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安全等多个维度,探究中美关系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其对全球格局的影响。

一、中美关系的现状

政治层面

中美之间的政治关系,一直都是两国关系中最为复杂和敏感的领域之一。自20xx年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贸易和技术限制措施,加剧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随着美国政治氛围的变化,中美之间的政治矛盾和摩擦也在不断加剧。

经济层面

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一直是两国关系中最为紧密和广泛的领域之一。然而,在特朗普政府的推动下,美国先后对中国加征了关税,限制了中国的技术进口,对中美关系产生了严重影响。同时,中美之间的经济合作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难题,如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外资限制等。

安全层面

中美之间的安全关系,一直都是两国关系中最为紧张和敏感的领域之一。美国对中国的安全威胁论,在中美之间引发了一系列的冲突和矛盾。另外,随着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相对衰落,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南海问题、台湾问题等,也成为中美之间安全关系上的重要议题。

二、中美关系未来的发展趋势

政治层面

从当前的情况看,中美之间的政治关系将继续面临挑战和困难。在美国政治内部,对于中国持强硬态度的声音仍在高涨,对中国采取的限制措施也可能会进一步加强。另外,在中国政治内部,对于美国的干涉和挑衅也可能会采取更加强硬的姿态。因此,中美之间的政治关系有可能继续紧张和对抗。

经济层面

在经济层面,中美之间的摩擦和矛盾也可能会继续加剧。尽管中国正在推动改革开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开放,但在一些敏感领域,如高科技、国家安全等,中美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可能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同时,中国也将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加强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提高自身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安全层面

在安全层面,中美之间的矛盾和争端可能会继续升级。中国正在加强军事力量的建设,提高自身安全保障能力,这也引发了美国的警惕和反感。在南海问题、台湾问题等敏感领域,中美之间的矛盾也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三、中美关系对全球格局的影响

中美关系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全球的发展和进步。中美之间的摩擦和矛盾,可能会引发全球经济的动荡和不确定性,影响到全球市场的稳定和可预测性。此外,在全球治理、气候变化、反恐等重要议题上,中美之间的合作和协调,也是全球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时,中美之间的矛盾和对抗,也可能会引起其他国家的干预和介入,引发地区和全球安全的动荡。因此,中美之间的关系,不仅影响着两国自身的利益和发展,也直接影响着全球的未来和格局。

结论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为重要和复杂的关系之一。随着全球化和多极化的进程不断加速,中美之间的关系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对话和合作,寻求共同的利益,为维护全球稳定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美关系未来走向分析预测10

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美国政策制定者和思想家开始反思他们的策略。一篇在美国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关系刊物《外交政策》上发表的文章探讨了中美关系,并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观点——中国不倒,美国也能赢。

传统上,美国一直奉行冷战思维,认为只有中国垮台才能保证美国的胜利。这种观点挑战了长期以来的美国零和博弈思维,并强调了合作共赢的重要性。那么,面对这个新观点,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未来的中美关系?

一.重新定义“赢”——美国的新思路

首先,这个新的观点强调的是,美国需要调整自己的策略,积极接受并适应中国的崛起,并努力寻找与之合作的可能性,而不是一味地试图遏制或阻止中国的发展。

其次,这个新的观念倡导的是合作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在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和安全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密,美国也不例外。

特别是在经济方面,美国的许多科技巨头都深度依赖全球供应链,其中包括中国。

苹果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xx年的数据,中国不仅是苹果产品的主要生产地,同时也是其第二大消费市场,仅次于美国。

这清楚地说明,美国不能仅仅关注自身的短期利益,而应该认识到自身与中国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依赖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

最后,这种新观念也重新定义了”赢”的含义,将其拓宽到包括经济利益、人民福祉以及全球和平。

这意味着美国在追求国际竞争优势的同时,也应更加关注如何提升公民的生活质量,如何在全球问题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比如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而不是仅仅关注自身的短期经济利益,美国更应积极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这样才能确保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也才能真正实现“赢”。

二.孤立还是共赢?——合作才是出路

长期以来,美国精英们普遍认为,只有中国政权的崩溃才能确保美国的胜利。这种观念源自冷战思维,即单赢思维或零和博弈的观点。这种思维模式在世界上盛行,导致许多国家难以实现强大,从而给全球发展带来瓶颈。

美国一直以“美国优先”的理念为指导,把对抗和遏制视为维护国家利益的主要方式。

在中国崛起的问题上,美国大多数精英始终坚持“只有中国倒下,美国才能赢”的观点。但是,面对中国持续的崛起,这种观念是否仍然有效?

在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恐惧和不安主要源自两方面。

首先,美国在对中国崛起的早期阶段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在20世纪90年代到2000年代初,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技术的迅速发展逐渐显现。

但是,美国在很大程度上将其视为比较遥远的事件,甚至在一些情况下,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界人士推动了这一过程,期待中国的经济自由化将会带来政治改革。

但是,当美国开始意识到中国的崛起已经对其全球领导地位构成挑战时,中国已经在许多领域,如制造业、技术和外交,达到了世界级强国的地位。

中国自以来就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而且在5G、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中国的发展速度也令全球瞩目。

其次,西方习惯于将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与霸权地位等同,这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美国精英对中国崛起的恐惧。

因为在历史上,强大的国家常常试图推行其价值观和政策,并在国际事务中寻求主导地位。这一思维模式导致了一种误解,即认为中国的崛起必然会对美国的全球地位构成威胁,从而引发了恐惧和担忧。

然而,这种基于恐惧的对抗思维,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加剧了矛盾和冲突。一个最鲜明的例子就是美国在新冠疫情应对中的表现。

疫情爆发后,中国迅速采取措施控制了病毒的传播,而美国则因为政策混乱、应对不力,以及将疫情政治化,导致疫情得到了快速传播。

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截至20xx年6月,美国新冠肺炎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100万人。很明显,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国对中国的对抗思维所导致的。

在全球危机中,美国需要的是合作而不是对抗。 因此,认同“中国不倒,美国也能赢”的观点对于美国精英们来说十分必要,这与中国提倡的合作共赢和和平发展的理念相似。

三.中美关系的未来展望:简单又复杂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复杂、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其复杂性源于两国之间的深刻差异和广泛的互动,而其重要性则源于两国在全球舞台上的主导地位。

一方面,中美的关系可以说是相当简单的。

这主要表现在两国之间的经济和贸易联系上。由于全球化的推动,中美两国的经济已经紧密地相互依存,无论是在贸易、投资还是供应链方面,这两个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间的关系对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

拿贸易来说,截至20xx年,中美贸易额已经超过了6万亿美元,占全球总贸易额的大约1/5。这种规模的贸易联系不仅对中美两国的经济有重大影响,也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尽管两国在某些政策上存在分歧,但在保持经济和贸易联系稳定的问题上,中美有着共同的利益。

再看投资方面,截至20xx年底,美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总额已经超过了2000亿美元,而中国在美国的直接投资也达到了近1500亿美元。

这样的投资关系反映了两国经济的深度交融,同时也说明了两国在保持投资环境稳定和吸引对方投资方面有着共同的需要。

此外,中国持有大量的美国国债,使两国在金融领域也紧密相连。这种相互依赖关系意味着,任何一方采取对抗性措施,都可能损害双方的经济利益。

因此,从以上来看,中美之间是互利的,简单的利益关系。

另一方面,中美关系也是复杂且多元的。

这主要体现在两国在许多重要问题上的深度交往和广泛分歧上。首先,尽管在经贸领域存在许多冲突,但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仍然非常紧密。

在美国对华启动贸易战的20xx年,两国的贸易总额仍高达6590亿美元。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中国也是美国在电子产品、服装、家具等众多领域的主要供应商。在全球价值链中,中美经贸联系已深度融入,不可能轻易割裂。

然后,在全球重大问题上,中美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比如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两国都是巴黎协定的签署国,而且作为全球最大和第二大的碳排放国,两国在推动全球减排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但同时,中美之间也存在一些深度的分歧和争议,这些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的紧张源泉。其中包括贸易不平衡问题,美国一直抱怨其对华贸易逆差过大,这也是贸易战的导火索。

而在人权问题上,美国对中国的新疆、香港等问题的处理表示关切,中国则认为这是内政,反对美国的干涉。网络安全问题也是双方的重要分歧之一,双方对此一直在进行激烈的辩论和指责。

此外,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美国的对台军售等行为一直是双方关系的重要矛盾点。这些分歧和争议使得中美关系在未来的某些方面仍可能保持复杂和紧张。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美关系的未来展望呈现出一种混合的情况。

在经济、科技甚至军事领域,中美关系可能会持续紧张,甚至更进一步。这种紧张并非空穴来风。在20xx年,美国开始实施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科技公司的禁令,包括对华为的技术和设备出口限制。

这样的举动加剧了双方在科技领域的竞争,也使得中美之间的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但是,就在双方在这些领域保持着强烈的竞争态势的同时,特别是在全球性的问题上,中美之间的合作仍有可能得到加强。

20xx年开始的全球疫情,就是一个需要全球各国共同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事实上,在疫情的早期,中国和美国的科学家曾经就疫情的研究进行了一些合作,包括病毒序列的分享等。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需要认识到,对于中国的策略需要有所调整,从封锁与遏制,转向理解与合作。美国的长期目标应该是与中国建立一种可以管理竞争,避免冲突,同时在共享问题上寻找合作的关系。

在现实中,这可能意味着在一些重要领域,如科技和军事上,美国需要保持其竞争优势,但在环保,全球公共卫生,贸易等领域,美国应寻求与中国的合作。

同时,中国也需要认识到,其在全球舞台上的崛起,需要以一种负责任和建设性的方式来进行。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都无法独立于其他国家之外。

随着国力的增强,中国不仅需要在国际社会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同时也要对外界有更大的开放。这种负责任的崛起,不仅有助于中国自身的发展,也有助于全球的和平与繁荣。

综上,中美关系的未来,既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需要两国共同努力来塑造。

中美关系未来走向分析预测11

看过去知未来,当下中美关系是大家关注的热点,不过我看到大家在看中美关系,讲中美关系的时候,大多数人看的短线,也就是所谓的短期的走向,或者是看一些热门的话题。那么从长远看看长线,中美关系会是一个怎样的走向?这是不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那么讲到这儿就涉及到了看长线怎么看,我们讲看短线,更多的靠看逻辑,也就是用逻辑的方法进行分析,看长线,光看逻辑就不行了。

我说看长线主要看历史。那么中美关系的历史我们讲起来,现在看已经有70多年了,这个70多年,指的是从新中国诞生到今天,70多年前,中美关系的起始点是从刚刚诞生的新中国与如日中天的美利坚之间的关系开始的。讲这句话我想大家都能理解。那个时候新中国刚刚诞生,用当时的话讲“百废待兴”,但是那个时候的美国却是“如日中天”,刚刚打完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个时候美国的综合国力应该说在全世界范围基本上是没有相匹敌的对手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刚刚诞生,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和一个如日中天的美利坚,开始了我们所说的中美关系的起始点。

那么今天看中美关系最初的分歧在哪?我们讲最初的分歧是美国要维护在华的利益,也就是说中国变了,而且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在旧中国,美国有一堆的所谓的在华利益,到了新中国,他要维系这些在华利益,在华利益说起来是比较好听的说法,如果我们用一个更准确更直白的东西来描述的话,在华利益是什么?是过去掠夺来的赃物。过去有多久远?从1840年开始,从1840年也就是中国进入近代史开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列强,在中国掠夺了一堆的赃物,他们用一个好听的包装和描述,叫做在华利益。

讲到长期掠夺来的赃物,这个话我讲的是有根据的。大家看一看今天在天安门广场上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那句话就清楚了,那句话写的是: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使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新阶段。那么这个时候的新中国和旧中国本质的区别是什么?其中一点西方列强在中国掠夺来的赃物,统统都要被作废,统统都要吐出来。所以美国要维系所谓的在华利益,但是这一点对新中国的领导人来说是不可能的。结果是怎么样子,结果造成了中国外交的一边倒。这样一来,中国站到了美国的对立面,于是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和美国为首的所谓的联合国军,开启了将近4年的抗美援朝战争。

结果是什么样子呢?这一仗我们说中国胜了,美国败了,用我们今天的一个话讲,抗美援朝打出了一个世界大国,那么用更直白的话描述的话,结果就是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可能有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在新中国还没有正式成立的时候,在人民政协的第一次会议上,毛主席就讲出来了,但是你讲中国人民站起来,列强们会承认吗?他们不希望中国人民站起来,也不会让中国人民站起来。

但是将近4年的抗美援朝战争得来的结果,就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不仅仅是我们嘴上说出的一句话,而是一个事实。全世界都看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可以说是中美关系的第一个阶段,分歧到军事上的直接的交手。

那么接下来的第二个阶段是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20多年的时间,这20多年的时间,美国对华是采用了一个什么样的政策?封锁围困打压,具体的过程不用我描述,大家都知道,那么这个阶段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这个阶段的最后结果以尼克松访华为标志,美国不得不主动打破中美之间的坚冰。换句话来说,20多年对中国的封锁围困破产了。当然我们讲打破坚冰,有我们斗争的结果,也有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就是美国和苏联的冷战。在这个过程当中,通过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美国处于了下风,这样的一个外部因素导致了美国不得不主动打破这个坚冰,结束对我们的封锁和围困。

再下面第三个阶段,我把它总结为的蜜月期。当然“蜜月”用的应该说是一个形容词,不是很准确,但是理解起来这个阶段的时间应该是从中美建交到冷战结束,这个阶段美国的对华政策是什么呢?美国的对华政策是与中国合作,但是这个合作并不是没想法的。

实际上美国依然存在着改变中国的想法,只不过从手段上由封锁围困这种的强制手段,改为了所谓“演变”这样的手段,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样子?大家也都知道这种政治演变最终破产了。在这个期间,实际上在中国也曾经发生过类似颜色革命这种事件,但是没有得逞,没有成功。此后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接下来这个阶段从冷战结束,大概到左右,应该是差不多这一段时间,中国埋头搞建设,在处理国际事务和中美关系当中,我们奉行的是韬光养晦的政策,而美国采用的是试图把中国纳入到美国主导的所谓的国际规则当中。

用一个大家好理解和比较形象的说法,美国采用的政策依然是属于糖衣炮弹,结果糖衣我们吃下去,炮弹我们打回去了,这当中,中国飞速发展,迅速强大,于是中美关系进入到了又一个新阶段。这就是我们最近看到的十年,这美国对中国采取的政策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实际上这个状态到本届的拜登政府已经把它形容得很清楚,那就是4个字,极限竞争。

讲到这个地方,我们基本上把中美关系的70年大体上回顾了一下,那么回顾过去,绝不仅仅是为了看历史而看历史,是为了展望未来。

从过去这70年,我们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未来,美国现在执行的极限竞争的政策会是怎么样?我们讲美国走极限竞争这条路,最终的结果应该是两条道路,两个结果。哪两条道路?一条是持续的极限竞争,通过极限竞争,那么这条路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如果我们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描述它的结果,可以用当年毛主席说的那句话,封锁它8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

这句话是老人家1949年写在那篇著名的檄文《别了,司徒雷登》中的,尽管距离今天已经70多年了,但是把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依然说得清楚明了,一句话,把极限竞争最终的结果说得明明白白。其实我们看为什么说讲的明明白白,如果说从最初进入极限竞争,到今天,我们差不多经历了时间了,真正实现老人家说的结果。今天大家想一想,还用得上8年吗?

那么第二条路,第二个结果是什么样子?第二条路就是由极限竞争上升到直接对抗。其实我们讲今天美国在对华关系上可能选择的道路,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过去我们都曾经遇到过,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那的封锁,其激烈程度恐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个时候这种封锁美国没有取得他所得到的结果。

今天同样那么第二条道路,当年美国用没用过,我们讲也用过,抗美援朝战争,那不就是直接的军事对抗,而且那个时候中国是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的状态,而那一波对抗仅仅三年多的时间,我们就取得了胜利。最终美国不得不回到了最初的起始点三八线上。

如果说今天的美国选择第二条道路,从极限竞争上升到直接对抗,那么对中国而言,取得胜利还未必用得到当年那三年多的时间。所以说看中美关系,看短线必须的,但是看长线也需要看一看清楚。通过历史我们看中美关系长期的发展走向和最终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一清二楚。

中美关系未来走向分析预测12

首先,在经贸领域方面,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问题仍然存在。虽然双方已经签署了第一阶段协议,但是实际上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例如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改善。同时,由于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两国之间的贸易额也受到了影响。因此,在未来5年内中美之间可能还会出现一些贸易争端。

其次,在安全领域方面,中美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和对抗。例如在台湾、南海等地区问题上,中国坚持自己的立场不变,而美国则可能会加大干涉力度。此外,两国之间的军事技术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虽然双方在一些领域上还存在着合作,但是在某些敏感问题上两国之间的对抗可能会更加剧烈。

第三,在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方面,中美关系也面临一些挑战。由于两国之间的矛盾和分歧,许多中国留学生和华人都感受到了来自美国社会的排斥和歧视。此外,在科技领域中美之间的竞争也导致了一些科学家、工程师等高端人才选择回国发展,这给美国创新能力带来了一定影响。

最后,在全球治理方面,中美之间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且在气候变化、贸易自由化、反恐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美国则是全球最强大的军事大国和金融中心。因此,在未来5年内中美将继续在全球治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两国之间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分歧和竞争。

总体而言,当前中美关系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困难,未来5年内两国之间的矛盾和对抗可能会更加剧烈。双方应该在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基础上,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尽力避免出现意外事件。同时,在全球治理方面,中美也应该扮演积极、负责任的角色,为全球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中美关系未来走向分析预测13

第二,对中美关系恶化的演变进程,国际国内都有人采用“新冷战”的说法,不管如何界定,可以肯定的现在中美关系还在往下掉。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的对华政策已经上升为对华的战略,重点围绕着意识形态、政治安全、经济技术、国际规则这几大方面,对中国展开战略围剿。

第三,无论特朗普是否当选,中美关系短期内得以改善的可能性不大。

第四,美国的意图十分明显,就是在全球治理的进程当中搞“去中国化”,孤立中国,为此正在加大遏华、遏制中国联盟的力度。

美国搅局对世界产生的影响,现在各国讨论的都非常热烈,影响也涉及到方方面面。对此,周力主要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美国各种搅局,对二战后建立起来的现行的国际秩序,特别是经济运行秩序,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美国政府不赞成全球经济在wto的框架下继续运行了,那么未来全球经济究竟应该在什么样的框架下,按照什么样的规则来运行?也就是说,未来我们要面对的经济运行秩序和体系是基本保持现状,在改革的基础上继续维护wto的正常运转,还是将统一的国际贸易组织拆解为各自独立且相对封闭的多个区域性组织。说到底是保持一个市场、一套规则、一种体系,还是要再现二战后曾经有过的美苏两个市场、两个规则、两种体系,或者其他的可能。

第二个问题也是最具根本性的,怎么使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及资金周转链不断裂,怎么要加强?怎么样创新?怎么有发展?这些是现在广泛讨论的,包括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发展,这些都首先取决于未来经济运行的秩序的目标是什么,路径又有哪些?显然多数国家不愿意另起炉灶,在“脱钩”的状态下求得生存和发展,他们认为这行不通,因为不符合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是对客观经济规律的背叛。绝大多数国家内心不愿意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真心希望特朗普连任的国家少之又少,不过我们已经看到,并且估计到在美国强力的施压之下,有些国家的态度和立场在发生变化,并选择在中美矛盾冲突中的某一两个方面跟随美国。对此,我们要做具体的分析。

而美国实施的对华战略及其做法,周力表示,中国的立场是坚定而明确的。第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必经的一个历史时期,历史时期的存在与发展与否,不以某个国家或者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第二,与多极化和全球化相适应的国际通行的规则,首先是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包括坚持多边主义,坚持民主协商,坚持互利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反对干涉他国内政,反对动辄使用武力、制裁,并以此相威胁。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体现公平与正义的世界秩序的有益实践。

第三,世界上任何国家无论大小强弱,无论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背景,都有尊重和遵守联合国宪章基本原则的义务,都有根据本国国情自主发展的权利,也都有捍卫自身正当权益的正当利益的权利。

第四,中方愿通过平等和建设性对话,把中美关系拉回到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轨道上。同时我们坚决反对美国的霸权行径和强权政府,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定维护自身的正当发展权益和民族尊严。

中美关系未来走向分析预测14

面对中美关系的恶化,未来我们要面对两个问题:一是经济运行秩序和体系是基本保持现状,在改革的基础上继续维护wto的正常运转,还是将统一的国际贸易组织拆解为各自独立且相对封闭的多个区域性组织。二是怎么使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及资金周转链不断裂,怎么要加强?怎么样创新?怎么有发展?

本文系盘古智库顾问、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周力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承办的重阳论坛第四十七期“大变局下,中俄何为?”上的观点内容整理,文章来源于“中评社”、“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

第一,美国对华政策不只是特朗普个人及其政府班底的好恶所致,也反映出美国社会上层精英比较一致的看法。主张对华政策强硬再强硬的不只是特朗普政府,还包括美国国会两院,可以说是美国整个执政当局。

第二,对中美关系恶化的演变进程,国际国内都有人采用“新冷战”的说法,不管如何界定,可以肯定的现在中美关系还在往下掉。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的对华政策已经上升为对华的战略,重点围绕着意识形态、政治安全、经济技术、国际规则这几大方面,对中国展开战略围剿。

第三,无论特朗普是否当选,中美关系短期内得以改善的可能性不大。

第四,美国的意图十分明显,就是在全球治理的进程当中搞“去中国化”,孤立中国,为此正在加大遏华、遏制中国联盟的力度。

美国搅局对世界产生的影响,现在各国讨论的都非常热烈,影响也涉及到方方面面。对此,周力主要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美国各种搅局,对二战后建立起来的现行的国际秩序,特别是经济运行秩序,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美国政府不赞成全球经济在wto的框架下继续运行了,那么未来全球经济究竟应该在什么样的框架下,按照什么样的规则来运行?也就是说,未来我们要面对的经济运行秩序和体系是基本保持现状,在改革的基础上继续维护wto的正常运转,还是将统一的国际贸易组织拆解为各自独立且相对封闭的多个区域性组织。说到底是保持一个市场、一套规则、一种体系,还是要再现二战后曾经有过的美苏两个市场、两个规则、两种体系,或者其他的可能。

第二个问题也是最具根本性的,怎么使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及资金周转链不断裂,怎么要加强?怎么样创新?怎么有发展?这些是现在广泛讨论的,包括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发展,这些都首先取决于未来经济运行的秩序的目标是什么,路径又有哪些?显然多数国家不愿意另起炉灶,在“脱钩”的状态下求得生存和发展,他们认为这行不通,因为不符合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是对客观经济规律的背叛。绝大多数国家内心不愿意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真心希望特朗普连任的国家少之又少,不过我们已经看到,并且估计到在美国强力的施压之下,有些国家的态度和立场在发生变化,并选择在中美矛盾冲突中的某一两个方面跟随美国。对此,我们要做具体的分析。

而美国实施的对华战略及其做法,周力表示,中国的立场是坚定而明确的。第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必经的一个历史时期,历史时期的存在与发展与否,不以某个国家或者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第二,与多极化和全球化相适应的国际通行的规则,首先是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包括坚持多边主义,坚持民主协商,坚持互利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反对干涉他国内政,反对动辄使用武力、制裁,并以此相威胁。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体现公平与正义的世界秩序的有益实践。

第三,世界上任何国家无论大小强弱,无论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背景,都有尊重和遵守联合国宪章基本原则的义务,都有根据本国国情自主发展的权利,也都有捍卫自身正当权益的正当利益的权利。

第四,中方愿通过平等和建设性对话,把中美关系拉回到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轨道上。同时我们坚决反对美国的霸权行径和强权政府,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定维护自身的正当发展权益和民族尊严。

中美关系未来走向分析预测15

第二,对中美关系恶化的演变进程,国际国内都有人采用“新冷战”的说法,不管如何界定,可以肯定的现在中美关系还在往下掉。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的对华政策已经上升为对华的战略,重点围绕着意识形态、政治安全、经济技术、国际规则这几大方面,对中国展开战略围剿。

第三,无论特朗普是否当选,中美关系短期内得以改善的可能性不大。

第四,美国的意图十分明显,就是在全球治理的进程当中搞“去中国化”,孤立中国,为此正在加大遏华、遏制中国联盟的力度。

美国搅局对世界产生的影响,现在各国讨论的都非常热烈,影响也涉及到方方面面。对此,周力主要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美国各种搅局,对二战后建立起来的现行的国际秩序,特别是经济运行秩序,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美国政府不赞成全球经济在wto的框架下继续运行了,那么未来全球经济究竟应该在什么样的框架下,按照什么样的规则来运行?也就是说,未来我们要面对的经济运行秩序和体系是基本保持现状,在改革的基础上继续维护wto的正常运转,还是将统一的国际贸易组织拆解为各自独立且相对封闭的多个区域性组织。说到底是保持一个市场、一套规则、一种体系,还是要再现二战后曾经有过的美苏两个市场、两个规则、两种体系,或者其他的可能。

第二个问题也是最具根本性的,怎么使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及资金周转链不断裂,怎么要加强?怎么样创新?怎么有发展?这些是现在广泛讨论的,包括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发展,这些都首先取决于未来经济运行的秩序的目标是什么,路径又有哪些?显然多数国家不愿意另起炉灶,在“脱钩”的状态下求得生存和发展,他们认为这行不通,因为不符合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是对客观经济规律的背叛。绝大多数国家内心不愿意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真心希望特朗普连任的国家少之又少,不过我们已经看到,并且估计到在美国强力的施压之下,有些国家的态度和立场在发生变化,并选择在中美矛盾冲突中的某一两个方面跟随美国。对此,我们要做具体的分析。

而美国实施的对华战略及其做法,周力表示,中国的立场是坚定而明确的。第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必经的一个历史时期,历史时期的存在与发展与否,不以某个国家或者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第二,与多极化和全球化相适应的国际通行的规则,首先是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包括坚持多边主义,坚持民主协商,坚持互利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反对干涉他国内政,反对动辄使用武力、制裁,并以此相威胁。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体现公平与正义的世界秩序的有益实践。

第三,世界上任何国家无论大小强弱,无论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背景,都有尊重和遵守联合国宪章基本原则的义务,都有根据本国国情自主发展的权利,也都有捍卫自身正当权益的正当利益的权利。

第四,中方愿通过平等和建设性对话,把中美关系拉回到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轨道上。同时我们坚决反对美国的霸权行径和强权政府,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定维护自身的正当发展权益和民族尊严。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中美关系现状与未来走向分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本站信息推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