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记忆碎片》观后感范文 看《记忆碎片》心得体会合集

《记忆碎片》观后感范文 看《记忆碎片》心得体会合集

时间:2021-04-28 15:25:31

相关推荐

《记忆碎片》观后感范文 看《记忆碎片》心得体会合集

《记忆碎片》的观后感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引发了观众对于记忆和真相的思考,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脆弱性,揭示了记忆的不可靠性和人性的复杂性。这种深入探讨人性的电影作品对于提高观众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下是《记忆碎片》观后感范文和看《记忆碎片》心得体会合集,可供参考。

《记忆碎片》观后感1

《记忆碎片》是一部让人印象深刻的电影,其故事和叙事手法都充满了紧张和悬疑。影片讲述了一个患有“短期记忆丧失症”的男子莱纳德·谢尔比必须根据自己支离破碎的记忆来找到杀害自己妻子的凶手的故事。

这部电影的叙事手法非常独特,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的方式,将故事打乱,然后通过闪回和倒叙的手法来让观众逐渐了解故事的真相。这种叙事方式在电影中非常成功,让观众始终保持紧张和好奇心,同时也让人们对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产生更深入的思考。

电影中的角色形象也十分鲜明。莱纳德·谢尔比是一个聪明、机智但有些神经质的男子,他的表演和内心矛盾让人感到非常真实。其他角色如盖·皮尔斯、凯莉·安妮·莫斯等人的表演也非常出色,将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塑造得非常立体。

除了故事和角色之外,电影的视觉效果也非常出色。影片中的场景、服装和配乐都非常符合故事的主题和氛围,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电影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总的来说,《记忆碎片》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其故事、叙事手法和视觉效果都让人印象深刻。这部电影不仅让观众了解了短期记忆丧失症患者的内心世界,也让人们对于生命、爱情和复仇等主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记忆碎片》观后感2

心理课上老师让我们观看了《记忆碎片》,看到最后发现这是个再简单不过的故事,但是由于影片的剪辑,至少在电影三十分钟以前我是看不懂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什么。幸好我算是在最后看懂了一些,现在我们来明确一下,男主人公有找到凶手么?没有。男主人公的妻子是在意外中死亡的么?不是。下面让我来分析一下。

《记忆碎片》是一部构思巧妙的电影,黑白为正叙,彩色为倒叙,每个片段的结尾都紧接前一个彩色片段的开头,开头后又接着一个结尾。这从脚到头的倒叙,巧妙地讲述了一个故事,就像一棵洋葱,一层一层慢慢地拨开,一点点有了认识,直到最后告诉我们真相,然而主角的结局却不得而知。

《记忆碎片》这个电影的关键问题是弄明白“心理失忆”和“生理失忆”的区别,这是电影的大前提。所谓“心理失忆”,可以康复,但康复之前,无法通过“惯性记忆法”来记忆事情,像萨米那样的。因为这种病症的根源是患者本身不想去记忆,所以无法去记忆。所谓“生理失忆”,是指患者无法康复,但可以通过“惯性”来记住重复无数次的事情。莱纳就是个“生理失忆”患者,也就是说,莱纳可以通过“惯性记忆法”来记住重复了无数次的事情。弄清了这两个概念,我来推测一下电影故事发生之前的故事。

那晚两个歹徒闯入莱纳家中,莱纳被惊醒,循声拿着枪到了卫生间,打死了一个歹徒,然后被另一个歹徒击晕,莱纳在昏迷前看到妻子倒在地上,还在眨眼睛,但不知道究竟是死是活。此次袭击造成了莱纳的记忆缺陷。莱纳的妻子当时并没有死亡,还活着,而莱纳却得了“生理失忆”。妻子为了治疗莱纳的病,故意让莱纳反复给她注射,结果妻子被莱纳活活注射死了,此后莱纳被送进了疗养院。莱纳的记忆却停留在袭击发生的当晚,无法记住妻子已经被他杀死的事实。后来,警察给他的报告表明,妻子是被莱纳亲手误杀的。但显然这个事实对于莱纳来说是无法忍受的,于是莱纳就把这个事实假想成发生在萨米身上的悲剧来逃避现实。然后莱纳还要忘记妻子有糖尿病的事实,于是,莱纳把这个事实选择性遗忘了,也嫁接在萨米身上。

根据莱纳能通过反复的催眠改变自己记忆的“异能”,和回避自己误杀妻子的态度,莱纳把自己的记忆改造成了在袭击当晚,妻子就伤重而亡了,而罪魁祸首就是那第二个歹徒John•G。但是莱纳早已杀死了John•G,只因为莱纳杀死John•G的照片证据被泰迪私藏了,所以忘了自己已经报仇了。莱纳因痛恨泰迪利用自己杀了早就不存在的“John•G”,于是利用自己的记忆缺陷,干掉了泰迪这个利用他的“John•G”,这完全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报复。在电影的开头,也就是电影的结尾,莱纳拍下了泰迪的尸体照片来留下杀死了“John•G”的证据。至于这个“John•G”是究竟是谁,对有记忆缺陷的莱纳来说,根本无所谓,所以把泰迪当作是“John•G”也就根本无所谓了。莱纳只想留下自己干掉“John•G”的证据而已。

看完《记忆碎片》我很心疼莱纳,在他得知自己最爱的妻子是被自己杀死时,是多么的痛苦和自责,况且他的记忆只有十分钟,十分钟之后又看到警察给的证据又会再次陷入痛苦,这是一个死循环。在漫长的折磨过后,莱纳终于把证据烧掉,同时把萨米的名字纹在自己身上,反复催眠、灌输自己那些惨痛的事实是发生在萨米身上的。《记忆碎片》无疑是个悲剧,这种悲剧是含蓄而内敛的,需要去挖掘去体会,也正因如此,一旦体会到,那种深入骨髓的伤痛,让人不寒而栗。

这部电影想告诉我们,记忆是不完全真实的,因为人的趋利避害性会让我们不自觉地选择那些有利的记忆,而过滤掉那些不利的记忆,甚至有时可能会为了某些需要而编造一些根本不存在的记忆。但是,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这些记忆,这些记忆连接着过去和未来,它可以引导我们作出判断,成为支撑我们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柱。没有人愿意丧失自己的记忆,如果没有了记忆,我们寸步难行。有时候我在想,为什么莱纳不去死?因为生命是宝贵的。比起惭愧死去,不如苟且地活下去。又有什么比生命更可贵,又有什么比活着更有意义呢?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嘲笑坚强地活下去的人儿,他们是世上最可爱的人。

《记忆碎片》观后感3

说到剪辑,我想起的第一部片子就是诺兰的《记忆碎片》。

我一直想用个方法准确的形容一下这个片子的剪辑,像切香肠,切碎成一段一段又一段,再倒叙正序交叉把它串起来。从前看这部片子觉得好神奇,硬是剪得复杂多样答案不一;后来去年又出现了部《云图》,硬是把6个故事切碎重组,貌似想让观众腾云驾雾。

虽然两部片子的剪辑形式差不多,不过,作为一名诺兰的粉丝,我还是忍不住为他这部初期的作品摇旗呐喊。其实应该像切碎了一把标尺,按照刻度10-1-9-2-8-3-7-6-4-5的方式排序,倒叙是彩色的,正叙是黑白的。这种交叉剪辑的方式让观众不敢懈怠,生怕看漏某个环节导致不知所云。

蒙太奇(法文:Montage)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后来,电影借用这个概念,使其逐渐成为影视制作的一个专用术语。

简要地说,蒙太奇就是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的构思组接起来。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

按照这样的解释,要我说,《记忆碎片》就是不按常理出牌,和观众的心理顺序正相反,先按镜头拍摄组合成一个故事,再把这个完整的小故事切碎成N段,惨不忍睹,又用非线性的叙事组合讲述出来。

这大抵是悬疑惊悚故事最出彩的技巧。没有人抵得过结尾的翻盘大逆转,哪怕你已看得昏昏欲睡稀里糊涂…而其实我敢保证,只要你有探索的欲望,它绝对有让你精神抖擞看下去的劲头。

影片开头主人公杀了一个人,然后倒叙一步一步告诉你他怎么杀的、为什么杀;正序一步一步告诉你他是怎样一个人、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人…然后你充满同情,和患有失忆症的主人公一样表现出迷茫、困惑、不安,却有坚定、执着的精神状态…最后,影片结尾主人公又杀了一个人。

看过片的朋友,无法忘记的应该是主人公的拍立得相机和满身的纹身。作为一个只有10分钟短期记忆的人,这两样东西仿佛必不可少;切碎的剪辑,这两样也作为了主要线索,照片拍下了人物、场景,纹身写下了原因、事实…让探索一步一步进行。

最初看完《记忆碎片》那阵,鼓动我买拍立得相机的神经。于是,我就买了,后来用得很少,因为我好像是买来送人的,很乱精神。偶尔吃西餐的时候,切碎披萨、牛排,打乱,一块一块细细品尝…

会想:世界仍然存在?我要相信世界不是我想象出来的,我要相信我所做的事仍有意义…尽管它每天重复的频率比较高。

我蛮喜欢中文片名的翻译,《记忆碎片》,和影片的剪辑一样,切碎的蒙太奇。关于记忆的片子很多,经典的也不少,大多是关于科幻洗脑什么的;而像这部切得这么碎的,又是现实版,还真独一无二。而《云图》,是以时间为主线,6个故事的切换穿插,还是没有这部来得有味道。

英文片名《Memento》,纪念品,引起回忆的东西。我觉得人的一生就是记忆碎片的索引,所以,人们活在自我的价值中。

《记忆碎片》这是一场新奇的观影历程,克里斯托弗·诺兰用独特的手法引领我们穿越彩色、黑白的交织,让我们如身为主角一般的感觉走完了一段非凡的光影之旅。

当电影开始枪声结束,莱纳从梦中醒来,一句:“我在哪里?”,我们也混乱不解的进入其中,黑白的回忆作为注解,彩色的现实一点点为我们呈现故事的始末,我们同莱纳一样也靠着纹身,字条,过往的回忆,获得相同的线索与信息,得到了莱纳的记忆状态,最终随着莱纳的经历、累积、选择的线索,我们也得知了一个我们认为是真相的结局:“泰德最后的话是真实的,而莱纳的妻子是他自己为其注射药物过量致死的,且莱纳不愿意记住这一事实,不想将杀死妻子的痛苦留在记忆之中,因此不断地给自己制造一个约翰·G的凶手来追杀。”相信这是大部分观众得到的结局与真相,是直观线索最多,指向最多的结果。

但我有表示过我们看《记忆碎片》时,因为这独特的方法,使我们和莱纳一样也有这种失忆症,获得了这种状态,很多线索、信息都要靠我们自己去选择,选择到底谁可信、谁说慌,选择我们自己想要去相信使我们不会混乱的,选择对我们所认为结局有利、相关的信息。而这一切如果不同的选择得到的结果会是完全不同的,这也就是除了故事的非凡叙述方法外另一出彩的安排:开放式的结局。

就像莱纳只记住自己想记的,记住对自己有利的,而我们在选择过程中也会丢掉其他相悖的线索,完全不去想他,因为他们会使我们陷入混乱,但这些丢掉的其实也一样可以组成结局、真相:莱纳到底在这种状态生活了多久呢?杀了多少人呢?这没有相关线索;泰德到底是不是警察呢?说的都是不是实话?以前是不是真心实意地在帮助莱纳,没有有力确凿的证据;是否真有凶手入室作案致使莱纳记忆破碎?仅凭那些没有其他相关证据证实的警方资料不够有力;甚至他到底有没有妻子,爱不爱她,是不是保险公司的调查员等等一切都没有什么直接、具体的证实,都是我们自己从模糊的语言,文字中得到的,如果莱纳可以将自己的经历编织成萨米,那么就同理可以编织出其他的故事,况且如果萨米的经历都是莱纳自己的,那么他在受伤后是怎么记住的这一切?他的缺失记忆的毛病是不是有段介于心理与生理的存在,我们都不能明确得知,所以其实我们只要抓住一条线——莱纳的驱动力,我们就可以组成很多种不同的结果,如此我们可以将以前都推翻,将那段结局丢弃,从新选择后,就可以得出另一段结局:

“萨米,他是一场车祸之后的受害者,他所有的记忆丢失、破碎、混乱,并且不知原因的记忆力无法再持久,没有亲人的他只能在疗养院里生活,混乱且没有目标与动力,而这被调查车祸的警察约翰·盖玛(泰德)所知,萌生了将他插入、替换其他案件中人的身份,利用他来杀人获得私利的想法,随之将那一份警方资料经过改编添加后给与萨米,将他替换成了原来案件中的莱纳,当得到这一切的萨米变成了莱纳,他记不清原来的自己,他认为莱纳就是自己,他有了目标,有了驱动力,有了生活的色彩,不用在昏暗的黑白中度日,他为此开始奋斗、努力,他所有的纹身、字条都有了明确的指向,不再像以前一样混乱无序。他完全替换了角色;他深爱上了妻子;他撕掉了警方资料中误杀妻子的真相(谎言),从介于心理与生理不能持久记忆的状态完全发展为生理,将真相永远锁住、丢弃,不再改变。而他本来用来牢记自己名字的手背纹身也在完全改变成为莱纳时用惯性记忆思维编织成了谎言之上的谎言,以前残留萨米的混乱记忆也融合在其中为这谎言丰满、着色,从此全身心地踏上了为妻子复仇,追寻凶手的虚假生活,但当泰德想要摆脱,想要让莱纳认为已经报仇雪恨,可以功成身退之时,他失败了,莱纳潜意识中绝对不能让自己再变成像以前萨米那样的生活,他需要目标,需要驱动力才能使自己还真实的活在这个世界上,所以他不要停下,任何都不能阻挡他,他要无尽的拼图让自己组合再打破,他要自己来制造约翰·G,虽然一切都是虚假。”

阅读哈姆雷特,一百个人眼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不同的我们用不同的想法组成不同的结果,《记忆碎片》这就是一堆不知到底是什么破碎而成的碎片,凌乱又不全,永远不能再组成原来的真颜,所以不要探究不可知的真相,而你所要做的只需选择你需要的,组成你想要的。

片子一开始有个提示,相片本来是清晰的场面,可是主人公摇了以后,慢慢变成一张底片了,这似乎给了我们一个提示:本片是倒叙的。但是说实话,谁看到这个开头都是一片茫然,再往后看,就更加茫然了,起码30分钟以后你才逐渐明白这部片子是倒叙的,而且只要你认真看,你就会发现这部片子倒叙的很清楚,黑白的部分和彩色部分是两个场景,彩色部分是很明显的倒叙,黑白部分是正叙。

当我看到后来,我不知道别人,反正我感觉我已经是一个失去了短期记忆的人,看到后来我前面的内容虽然不是忘记了,但是已经混淆了,无法把它连接成一个完整的内容,所以我只能看着后面的同时往前翻看,这就是我更喜欢在电脑上看电影的原因,有不明白的地方随时可以翻前去看,而在电视或电影院就无法办到这点。有些电影才用倒叙或闪回只是为了花哨,但是本片不是,完全可以这么说,本片如果不用倒叙,就再也没有合适的方法来拍摄这部片子了,主人公是个失去短期记忆的人,所以如果采用正叙的话,我们无法理解这种迷茫的感受,但是采用倒叙的手法,我们和主人公一样的迷茫,一样的不知道之前的事情,当他逃跑的时候,我们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跑,当DODD向他开枪的时候,我们也和他一样的知道他被人追杀了,但是还是不知道他为什么被人追杀。

本片的主人公,越看到后来我越可怜他,自己的妻子被人xx,而自己被歹徒打了一下之后,失去了短期记忆的能力,然后唯一活着的目标就是替妻子报仇,但是就像别人告诉他的,他报了仇会记得吗?他会一直找一个叫约翰 G的人吗?

本片并没有告诉我们事情的真相,在警官与他最后的对话中,警官说出了一些话,但是我们也不知道这是不是事情的真相,警察说约翰 G在一年前就死了,难道说他一直在利用主人公吗?一直利用了一年多?而且在主人公杀死吉米之前,明明给警察拍了像,可是他在后来为什么又要说不认识主人公呢?这完全没有道理啊?

最后主人公对泰迪懂了杀心,但他并没有直接下手,而是利用了自己没有短期记忆的特点,记下了泰迪的车牌号,从此整个故事开始了,看起来,泰迪、娜塔莉亚都利用了主人公,但是整个故事看起来,是主人公戏耍了他们。

吉米到底是怎么知道萨米的?主人公到底知不知道自己是谁?他是不是就是萨米?如果他就是萨米的话,他所有的关于萨米的故事难道真的正如泰迪所说,到发生他自己身上?影片没有给我们答案。

这真的是一部震撼的影片。

《记忆碎片》观后感4

一直都不是很喜欢看电影,总觉得电影的节奏太快了,很多时候还来不及回味就结束了,而且,稍微一走神就感觉错过了很多东西。但不可否认的是一部好的电影让人不厌百回看,一遍又一遍的思考一遍有一遍的感悟,《记忆碎片》这部电影更是个中翘楚。

电影刚开头便是一张有点恐怖的照片,再加上音乐的渲染,让我的心一下子提起来了。我心想,这部电影可能是个恐怖片,于是我给自己做好心理预设后开始认真观看。可是,问题来了,我发现我越看越看不懂了,将近两个小时的电影我是差不多看到三分之二处才慢慢有了一点认识。下面我将就自己的一点理解谈谈对《记忆碎片》这部电影的感受。

在这部电影中,导演用一种类似我们语文中的倒叙的手法营造出了一种扑朔迷离的氛围,片头便给我们呈现了有短期记忆障碍的男主角连纳的生活,其间掺杂着现实与记忆的交织,最后呈现出这事情的最原始的本来面貌,让人豁然开朗,原来连纳的记忆障碍是这么回事,同时也让人心酸地感受到连纳的破碎的生活和他复杂的内心世界。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如同连纳这个“侦探”一样,被连纳的一举一动牵制着,在连纳那具有记忆的一张张照片和一段段文字的指引下去寻找所谓的真凶。正是在这种对真凶的探求下,突然出现一个反转大结局,原来甘约翰早就被连纳杀害了,原来真如连纳所说的一样他有一种病,这种病不单单是失去的记忆,看到最后我们才明白更重要的是对生活的期待和继续下去的勇气。连纳妻子的遇害,是他记忆中最为清晰的事情,所以对于有短期记忆障碍的连纳来说报仇成了他的一个信念,一种动力,一个面对缺失的过去和未来而坚持下去的理由。他每醒来都会问“我在哪?”,然后急忙看自己的纹身、字条,这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迷茫、脆弱的连纳,他的生活随着他一觉醒来又变成一片空白,这种孤立无援的触感再配上他那句“我应该告诉过你我有一种病”又使得他的这种坚强更心酸。

另外,看完这部电影总感觉连纳应该是意识到自己的病的,比如影片中连纳老是xx着自己身体看自己纹身,照镜子等等都能感觉到他那种不安和脆弱,也就是说他应该是有感觉到自己的问题,但他在逃避这种潜意识,正如泰迪所说的“你只记得你内心想记得的事”,这也预示着连纳对自己所存的内心深处的迷茫和焦虑。而且故事也有暗示,赞美森的故事和连纳的镜头的交织变幻也是一种暗示,赞美森即连纳,真正有病的是连纳。凡此种种都预示了连纳的人生。最后经过这么多的事,连纳又一次报了仇,他的生命目标再一次完成了,他的记忆轮回还是会再一次开启吗?电影给我们留白,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是这种看似“苟且偷生”的生活却让人由衷的赞叹和佩服,对于连纳来说这是对生命的坚守和礼赞,也希望他能从这种煎熬中解脱过一种真正宁静平和的生活。

最后,对于电影鉴赏我还欠缺很多,以上只是我看完电影以后的一点感受,不知道符不符合创作意图,期待老师的批评指正。

《记忆碎片》观后感5

克里斯托福·诺兰,以前一直不知道他是谁。直至看了他的记忆碎片,其实盖·皮尔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男神,在影片上的表现也没有传统好莱坞大片的风采,但是就是这样的表现,让这部悬疑的犯罪片更加的精彩。

第一次看的时候根本很难看清楚说的是什么,人物中谁是谁非。后来看了解析之后,才知道一点。此类的悬疑片,美国有很多,我看过的比较成功的也有一些,我比较喜欢的有《搏击俱乐部》、《致命ID》《恐怖游轮》还有就是今天这一部《记忆碎片》,纯粹的都是高智商的电影。

在这里只说几点:第一,男主有记忆强迫症,其实他的妻子在被人xx之后并没有死,只是因为他的记忆问题伤心欲绝,后来为了测试,注射了过量的胰岛素死亡。第二:男主其实知道是自己杀了妻子,但是为了能够拥有活下去的动力,他强迫自己以为妻子是被杀手(有俩位)杀死了,他此生唯一的目的就是报仇。第三:警察泰勒,此人应该是坏人,利用男主报仇心切以及记忆问题,设计帮他杀人。第四:男主后来明白妻子死于过量胰岛素,而自己也编造了一个记忆碎片去欺骗自己,为了不再让自己滥杀无辜,在持续杀死了三个人之后,杀掉了泰勒,从此结束了这个循环杀人的怪圈。

影片采用正序和倒叙的方式,来表达剧情,其实很高明。另外,男主的智商真的是非常高的。

《记忆碎片》观后感6

谈论《记忆碎⽚》,不得不说⼀下导演克⾥斯托弗·诺兰,他在故事的讲述中,擅长的就是将故事巧妙地打散,使讲述过程本⾝就是⼀个精彩的表演。对故事时间的处理,在每⼀部影⽚中都有独到的创意。

诺兰⾝处好莱坞这种充斥着类型化的电影制⽚环境中,却保持着⾃⼰的风格,将⼀部部电影创作成烙着⾃⼰印记的作品,并且得到观众的称赞。他的成功与于其深邃的视⾓和不竭的创意分不开,他的叙事技巧使头脑中的想法完美呈现在银幕上,被⼤众所分享。

《记忆碎⽚》也秉承了克⾥斯托弗·诺兰的习惯,是根据乔纳森·诺兰的短篇⼩说《Memento Mori》改编⽽成的悬念影⽚,影⽚由克⾥斯托弗·诺兰导演,盖·⽪尔斯、凯莉·安妮·莫斯、乔·潘托⾥亚诺、⼩马克·布恩等⼈主演。

影⽚讲述了患有“短期记忆丧失症”的莱昂纳多·谢尔⽐必须根据⾃⼰⽀离破碎的记忆来找到杀害⾃⼰妻⼦的凶⼿的故事。

剧情简介

莱昂纳多·谢尔⽐(简称lenny)的⽣活只有⼀个⽬标,那就是向杀害他妻⼦的凶⼿复仇。原来在若⼲时⽇以前,正值新婚的谢尔⽐夫妇遭到了⼀名⽍徒的袭击,凶犯残忍地杀害了lenny的妻⼦,lenny⾃⼰虽然从死亡线上挣扎了回来,却因为脑部的严重损伤⽽得了⼀种奇怪的“短期记忆丧失症”,从此他只能记住⼗分钟前发⽣的事情。

尽管在警⽅看来,这是⼀起每天都会发⽣的普通抢劫案件,但是lenny的⽣活却被彻底改变了。不满于警⽅草草结案,lenny发誓要追查到凶⼿,替惨死的爱妻报仇。

可是,⽀离破碎的记忆却令莱昂纳多举步维艰,他只能凭借⼀些零碎的⼩东西诸如纹⾝、宝丽来快照等才能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且,每当他找到⼀些有价值的线索时,他必须要使⽤⼀切⽅法⽴即将之记录下来,因为很可能⼗⼏分钟后,他就根本⽆法记得⾃⼰在什么地⽅、来做什么。

调查艰难地进⾏着,lenny遇上⼀个粗俗的酒吧⼥招待娜塔莉娅,她似乎知道⼀些莱昂纳多感兴趣的事,还有⼀个⾃称是他以前好朋友的叫泰迪的家伙,但是他看上去⿁⿁祟祟的,好像不怀好意,到底谁才可以信任,娜塔莉娅?泰迪?还是他⾃⼰?那些不断显现出的记忆到底会把⾃⼰引向哪⾥?lenny陷⼊了困惑中。

从影⽚中我们可以看到,那泰迪和娜塔莉不断地利⽤lenny替他们做⼀些违法的事,⼜何尝不是勒内在利⽤他们来获得⾃⼰的存在感。

电影分析

1.⼀部电影,⼀开始已经告诉了我们故事的结局,似乎已经完全没有悬念可⾔,但导演克⾥斯托弗·诺兰却颠覆了“故事悬念”的定义,那就是故事的发⽣过程⽐悬念的结局更加重要。

对于这部于2000年上映的悬疑惊悚⽚,相信看过它的观众,对它最⼤的印象莫过于它的⾮线性叙述⽅式。由于整部电影运⽤了电影学中蒙太奇镜头组合⼿法,导致观众第⼀次观影时,思路⼗分混乱。

该⽚的叙述结构主要是这样的:影⽚的开始其实是故事的结局,接着影⽚开始分两条线进⾏叙述,⼀条是⿊⽩⾊的正时间顺序,另⼀条是彩⾊的逆时间顺序, 其中⿊⽩和彩⾊线⼤约每5分钟穿插⼀次。随着电影的发展,影⽚在1⼩时39分时⿊⽩⾊过渡为彩⾊,象征着双线的合⼀。

在这部电影中,诺兰巧妙地将⼀个完整的故事拆解成各个微⼩的部分,然后按照⾃⼰的独特艺术表现⼒将它们重新组合在⼀起。这种独特的碎⽚化叙事作为⾮线性叙事的⼀种在诺兰的诸多影⽚中都得到了明显和精湛的运⽤。不同于分段式电影,碎⽚化叙事的电影中的⼀个线性时间段落很短,⼀般不会超过⼗五分钟,⽽且时间线索交叉复杂, 使得影⽚别具韵味和风格。

同时,影⽚中的⿊⽩与彩⾊影像分别代表两个叙事时空,在⿊⽩影像的线性叙事时空⾥⼜融⼊了倒叙、插叙的回忆⽚段,与彩⾊影像交叉剪辑,使得整部影⽚的故事和时间线索异常复杂。

诺兰创造的这种多线并经的影像模式很好地给观众⼼⾥造成⼀种⽆形的压迫感和恐惧感,多种叙事结构的交替运⽤与多变光影模式的融合⽆形中既增强了恐惧感的具象化展现,⼜提升了整部影⽚在画幅表现⽅⾯的电影质感。对于诺兰来说,越是复杂的故事组合就越能从本能勾起观影者的解构意愿,⽽这种强烈的参与故事的意愿有助于反过来进⼀步提升导演想要表达的故事背后的内在情感。

影⽚正是巧妙运⽤了这种叙事视点的转化,使得观影者在观看这部影⽚的过程中,⼏乎不会产⽣任何跳脱影⽚情绪的间离感,失忆者lenny的⾏动视⾓和内⼼情绪完全紧紧和观影者形成有机的贴合。

从本质上来说,这种视点的跟随有效的创造了⼀个观众与主⼈公共存的情绪空间,从⽽使得情绪的的联结由单向的传递变为了双向的共同,⽽正是诺兰把控叙事的厉害之处,只要⾛⼊他所构建的故事和悬念中,观影者就逐步依照导演想好的路径成为了⾛进故事⾥的那个⼈,这在很⼤程度上,给观影者带来了极为刺激的观影过程和享受。

2.这部影⽚⽐《盗梦空间》差得很远。《盗梦空间》结构很复杂,是根据剧情的需要,⽽《记忆碎⽚》纯粹是为了结构了。虽然结构⽅⾯是创举,但是仍然掩盖了故事内容简单的弊端。故事结构这么曲折这么复杂,让观众头疼。

内容却是很简单:lenny夫妇在新婚不久后遭遇了⼀次⼊室抢劫,两名⽍徒奸不但杀了他的妻⼦,⽽且还在搏⽃中致使lenny患上了“短期失忆症”,使得他的记忆仅能保留⼗分钟。

lenny在警察泰迪的帮助下⼿刃了那两位⽍徒,复仇后拍照留念。随后泰迪⼼⽣⽍意,打算利⽤莱尼的复仇欲望和“健忘症”将其“复仇线索”导向毒贩吉⽶。lenny在泰迪的误导下杀死,后者则独吞了毒贩留下的20万美⾦。

lenny错将吉⽶⼥友的便签当做留给⾃⼰的,便来到酒馆结识娜塔莉,后者再⼀次利⽤lenny的病症让他除掉了威胁⾃⼰的同伙多德。lenny则将坏警察泰迪的车牌号列⼊了凶⼿的线索清单,最终再⼀次⼿刃了“杀妻凶⼿”。

再加上⼀条穿插线:lenny发⽣意外前作为保险公司理赔调查员跟进的⼀个案件。萨⽶同样患有“短期失忆症”,她的妻⼦向保险公司索赔,但除⾮证明萨⽶所患的是⾝体疾病⽽并⾮⼼理疾病理赔协议才能履⾏。

lenny通过⼀段时间对萨⽶的观察,认为萨⽶的“短期失忆症”仅是⼼理障碍并⾮⽣理障碍,便向公司提交结果——不予理赔。萨⽶的妻⼦相信了lenny的结果,让丈夫为⾃⼰注射胰岛素,但萨⽶的⾝体似乎并未产⽣任何记忆,结果导致妻⼦胰岛素过量死亡。其实这个事件也是lenny在记忆虚构的,真正的主⾓是他⾃⼰和在⽍徒侵犯后⽣还的妻⼦,⽽杀死妻⼦的真正凶⼿却是lenny⾃⼰。

内容很少,不像《盗梦空间》,内容⼤篇幅也写不完。为此很多观众看后抱怨上当了,嫌内容太简单也是有原因的。

缺陷:

这部电影真相通过⼀个骗⼦的嘴给说出来,虽然是被逼。⼀直在利⽤lenny的骗⼦最后虽然说出了真相,⽽且lenny还相信了。试想,骗⼦的话有多少可信度?所以说也可以认为那些就是谎话,实际上lenny的真相谁也不知道。但是观众好像必须相信,要不这个电影没什么真相了,成了死循环。本来主⼈公的故事发展就是⼀个⽆限循环,因为若井察不抓他,他会为了刷存在感,继续⼀波⼜⼀波地循环做下去,⼀直找⽼婆的杀⼿,找到了杀掉,再继续找。永远循环(就像电脑中的程序执⾏的死循环)。

第⼆个缺陷就是,这个故事是以假定井察不起作⽤为前提。试想,就是泰迪伪装得好,哪个地⽅会让主⼈公这样⼀直胡作⾮为下去?他这种⼈就是不给保护起来,因为⼈员不够的话,也会随时注意他的,因为他就是⼀个危险源不是吗?脑⼦有问题,却有智商,这种是极端的危险来源了。不会让他这么⾃由的。

个⼈感想:

1.刷存在感⼤可不必整天去⼲违法的事,这个⼈以前不很有专业头脑吗?他只是对以后的事没有记忆,以前⼯作的事却是专家,⼤可以⾃⼰去做培训什么的⼯作,当然得有⼈协助他的⼯作进程什么的,不也很好吗?

2.利⽤⼈者往往被反利⽤。弱⾁强⾷也罢,优胜劣汰也罢,⽼虎也有打盹的时候,⼀个不⼩⼼就会反嗜。⽽且兔⼦急了也会咬⼈,强者正⾃⼤的时候⽐较容易被反攻。这部电影其实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利⽤和被利⽤,⽽且是相互利⽤。

按泰迪的说法,剧中lenny本来已经复仇,但他为了刷存在感,故意把泰迪交给他的厚厚的案情的档案中的很多页给撕掉,让他⾃⼰忘记,泰迪就继续杜撰出个未复仇的杀⼈凶⼿来,让他⼀次次去探索追查。最后泰迪告诉他真相时,lenny竟然因为泰迪的名字也是John G.⽽将他当成杀⼈凶⼿除掉。正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害了卿卿性命”。当然lenny还会继续刷存在感,还会被别⼈利⽤,也会利⽤别⼈。或者被娜塔莉利⽤,或者被别⼈利⽤,谁知道呢?

3.实际上,现实上这样的⼈应该住养⽼院了吧,跟⽼年痴呆也差不多少了吧?

即使如此,这部电影仍然是⼀部⽐较优秀的电影,如果你想看优秀的结构,那来看这部电影吧;如果你只想被电影内容吸引,不想费脑⼦,就不⽤看了。

《记忆碎片》观后感7

电影《记忆碎片》是一部令人深思的作品。影片通过讲述主人公曾经拥有的记忆被清除,但在电影中被片段式地回忆起,展现了记忆与人性之间的关系。这部电影引发了我对记忆和人的身份认同的思考。

电影中,主人公失去了大部分过去的记忆,但仍然保留了一些片段。这些片段所展现的经历和情感,让他产生了对自己过去的好奇和渴望。他开始寻找和追溯这些记忆碎片,试图还原自己的生活和身份。

对于主人公来说,记忆碎片成为了他重新认识自己的线索。他通过回想起这些片段来寻找真相,并与曾经的伙伴重新联络。他的记忆碎片逐渐重建了他的身份和故事,让他重新与过去产生联系。

电影中探讨了记忆对于个体和身份的重要性。记忆是我们人类认识自我和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通过回忆过去的经历和感受,我们建构了自己的身份和存在感。主人公通过追溯记忆碎片,恢复了自己的身份认同,找回了曾经的自我。

与此同时,电影也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记忆可能是主观的、可塑的。主人公在寻找记忆碎片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不同版本的记忆。这让他开始怀疑自己的真实记忆究竟是什么。电影通过这个情节暗示了记忆的可塑性,以及人们对记忆的解释和重建的能力。

通过观看《记忆碎片》,我深深地意识到了记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记忆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事实记录,它还承载着情感、意义和影响我们行为的力量。这使得记忆既是真实又是主观的。

电影还通过讲述主人公与曾经的伙伴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人际关系和社交互动对于记忆的重要性。在主人公的追溯中,他与过去的朋友重新相遇,并重建了起初被清除的联系。这个情节提醒我们,与他人建立联系和交流对于记忆的保持和还原是至关重要的。

电影以片段式的回忆方式展现记忆碎片,使得观众感受到了失去和重建记忆的曲折过程。这种叙事结构给予了观众以探索和思考的空间,引发了对记忆和身份的深入思考。同时,影片的剧情紧凑、扣人心弦,让观众充分体验主人公的情感起伏和思考过程。

总的来说,电影《记忆碎片》通过讲述主人公失去记忆、寻找记忆碎片的故事,引发了我对记忆和人的身份认同的思考。电影通过片段式的回忆和曲折结构,使得观众感受到了记忆失去和重建的复杂过程。这部电影提醒着我们记忆的重要性,以及人们对记忆的解释和重建能力。同时,它也强调了人际关系和社交互动对于记忆的保持和还原的重要性。《记忆碎片》是一部具有思想深度和情感共鸣的影片,让我更加珍惜和思考自己的记忆和身份。

《记忆碎片》观后感8

记忆碎片》是一部由导演戚其义执导,周迅和李冰冰主演的电影。这部电影于在中国上映,该片以人们对于记忆的理解与思考为主题,通过叙述女主角在追寻失散多年的亲姐姐的过程中,逐渐揭开了尘封的记忆碎片,展现了人类记忆的脆弱和无法预测的复杂性。

整个电影以周迅饰演的女主角小丹的视角展开。小丹是一个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人,她内心深处有着对姐姐的思念和追寻的渴望。电影通过一系列凌乱而充满曲折的记忆碎片,带领观众走进小丹的内心世界。在这个过程中,观众不仅可以看到小丹对姐姐的渐渐清晰的记忆,还能体会到她对于记忆的恐惧和迷茫。

电影以非线性叙事的方式呈现,给观众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通过电影中精心设计的场景和画面,观众被带入了一个充满梦幻般氛围的世界。同时,电影运用了许多细节呈现和一些非常具有触动力的情节,使得观众不仅能够被情节所吸引,还能够深入思考其中蕴含的哲学思考。

在电影中,人们对记忆的指导原则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小丹尝试着通过日记和绘画等方式重构记忆,试图找到失散多年的亲姐姐。然而,电影也向观众展示了记忆的脆弱性和主观性。小丹在追寻记忆的过程中,不仅感到迷茫和无助,还被过去的记忆所困扰和禁锢。这使得观众开始思考记忆的本质和可靠性。

电影中的角色也非常精彩。周迅和李冰冰两位实力派演员将角色刻画得淋漓尽致。周迅饰演的小丹展现了一个细腻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她的演技让观众为她的命运和境遇感到心痛。李冰冰饰演的亲姐姐则是一个神秘而让人捉摸不透的存在,她的出现为整个故事增添了许多悬念和吸引力。

整个故事通过记忆碎片的逐渐拼凑,带领观众一同去追寻记忆中的真相。同时,电影中运用了许多视觉效果和音乐的配合,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和情感张力。将电影场景与人物台词相结合,给观众带来了一种独特的观影体验。

《记忆碎片》在情节上扣人心弦,同时也让人深思。电影通过小丹的经历和探索,引发了对于记忆和人类内心世界的思考。人们的记忆碎片中蕴藏着过往的快乐、悲伤和痛苦,它们是构成个人性格和回忆的重要元素。然而,我们对于记忆的认知并不完全可靠,记忆有时会被模糊、扭曲或者丢失,这使得我们对于自己和他人的认识也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电影给予观众的思考不仅局限于个体层面,更涉及到人类共同的集体记忆。长时间的记忆碎片从我们的记忆中消失,也意味着我们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可能会逐渐模糊和淡忘。这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因此,我们需要对于记忆给予更多的重视和保护,以确保我们的历史和文化能够得到传承和延续。

总而言之,《记忆碎片》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电影作品。它通过精心构建的剧情和形象,将观众带进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记忆世界,引发了对于个人和集体记忆的思考。电影中的精彩演技和细腻的表达也使得观众对于角色的命运和内心感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同时,电影通过对记忆的探索,提醒人们要珍惜和保护自己的记忆,以及社会共同的记忆。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主题内涵,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忆碎片》观后感9

想忘却忘不掉,想要一个清晰的回忆又记不完整、记不连续,这不是短时记忆症患者的独有现象,也是我们这些渐入老年状态的人们或多或少都有的现象。

人一生当中想要忘记的事情很多,想要永远记在心里的事情也很多;但是,事事难遂人愿,结果恰恰是:想忘的忘不掉,想记的记不住。

莱昂纳多的状态其实很好,如此短暂的记忆,有多少不快的事情,有多少不想见的人,转身就忘记了,多好阿!何必要刺些文字和符号在身体上?何必要强迫自己想起某些人、某些事?如果,他不被人利用,如果不纠缠在那些模糊而不连续的影像碎片里;每天只找一些开心的事情做,每天只和喜欢人的在一起;他应该可以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活得非常惬意。

电影要的就是这种折磨人的效果,不起伏,不跌宕,不撕扯,电影似乎看起来就没有什么意思。不过,我觉得这部电影的表现手法,看起来有很多地方都是在不停的重复,或是用一个似曾相识的碎片粘在另一个相似的碎片后面,让人看着感觉有点累,感觉不刺激,感觉不精彩。

我一直想要过行马由缰的生活,走到哪里累了就在哪里歇一下;看看没有看过的风景,吃吃没有吃过的东西,交几个有趣又有缘的朋友;然后,继续往前,继续向着下一个新的地方挺进。永远带着一颗好奇的心,慢慢释放没有止境的欲望……

除了《盗梦空间》外,我觉得《记忆碎片》是我看过的最复杂最难以看懂的电影了。看完影片后,我上网搜索了一下影评,发现有不少人和我一样,不知电影所云。现在把我的理解,结合相关影评谈一下我对该影片的感受。

故事的主人公莱尼是美国某保险公司的一名调查员,负责保险理赔的调查业务。莱尼深爱着他美丽的妻子。然而两个入侵者打破了平静的一切,撕毁了他们幸福的生活。有一天夜晚,当莱尼熟睡时,他的妻子被两个入侵他们家的人在卫生间xx。莱尼当场击毙一名入侵者,但却被另一名入侵者重击在地。可怕的是,莱尼醒来后患上了“短期记忆丧失症”,他清楚地记得袭击事件之前发生的事,对于之后发生的事,都只能有几分钟的记忆,并马上忘记。在他的记忆里面,妻子在那次袭击中已经死亡。他决心找到第二个暴徒——“John G”,但是警方不相信一个失忆者的话,所以莱尼只能靠自己。在复仇过程中,莱尼用纸条或者纹身来提醒自己记住一些要点如:“杀死奸杀我妻子的John”或“记住萨米” ……泰迪,一名警察,他同情莱尼决定帮他寻找John G,然而,因为个人利益,参与贩毒的泰迪谎称杰米就是John G,诱使莱尼杀了杰米。当杰米在死前说出了萨米时,莱尼意识到自己杀错了人,并记录“不要被泰迪骗”。莱尼穿上杰米的衣服,开着他的车离开。在他的衣服口袋里找到了一张“顺便去酒吧”的纸条。于是莱尼开车至酒吧,认识了杰米的女友娜塔莉娅。娜塔莉娅利用莱尼摆脱了多德,并帮助莱尼找到了“John G”的车牌资料,最后莱尼确定泰迪就是 “John G”,在荒凉小屋中杀死了泰迪。

泰迪死前的一段独白,解释了事情的真相:原来,萨米没有妻子,也没有什么短期失忆症,他是一个骗保客户。而莱尼一直重复的萨米的故事均为莱尼自己的经历:短期失忆、错杀妻子。莱尼为摆脱痛苦,扭曲了记忆并将自己的经历强加于萨米。其实,莱尼的妻子再被xx后还活着,可是她认为莱尼的病是心理病,她决定用生命来试验!结果,莱尼妻子因被注射过多胰岛素而死亡。而真正的xx犯John G也早在一年前被莱尼亲手杀死,可莱尼却不记得……

其实主人公莱尼是个想停止错误的人,当娜塔莉娅问莱尼为什么要帮她时,莱尼说:“只是因为你帮我,所以我帮你。”当莱尼意识到自己没有必要打伤多德,他放走了他。有人说,莱尼是个自私狂!他只会不停地自欺,不停地杀人!我想,复仇应该停止了。莱尼巧妙地选择了终结循环杀人的荒谬行为。当泰德和他说出真相后,他将泰迪作为最后一个John G,不再利用自己杀人。他把泰迪的车牌号作为事实六,以后当莱尼找到车主查到车主已死的情况,大仇已报,自己就不会再杀人。同时,他烧了杰米和一年前杀死真John G开心的照片,这是为了切断所有的线索,将泰迪作为唯一的John G。他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不能再犯错,要弥补。

影片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无论自己身处困境还是朋友身处困境,都请摘下你的面具。面具随着角色的不同而变换。我认为,摘下面具,便是真心对待你的朋友。电影中,当莱尼处于最失落的低谷时,泰迪和娜塔莉娅都选择了利用他,利用莱尼只拥有几分钟的记忆的身体精神状况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手段是很卑鄙的,表面一套,心里又是另外的坏想法。泰迪最后玩火上身,不知娜塔莉娅内心会不会为自己的肮脏而感到可耻。莱尼,真的,特别可悲的一个人。当杀害妻子后,他选择了逃避,逃避这段痛苦的回忆。他给自己戴上了面具——自己是个完完全全的受害者。的确,莱尼的遭遇让人唏嘘,可是杰米就活该死么?娜塔莉娅就活该痛失男友?面具,是自我的演示和伪装,让人产生距离感与不任性。这东西,对你最信任的人,还是算了吧。

《记忆碎片》整部电影就是一堆记忆碎片拼接起来的,没有强大的逻辑力,不看第二遍,根本没法把它们完整的连接起来,它就是一部典型的心理剧,不断地挑战自己这么多年所学到的那些心理学知识皮毛。

整个电影就是一堆碎片,不是么?可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不也是一堆记忆碎片堆集起来的吗?自打我们从娘胎里出来,一点点融入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本来连续的记忆随着时间的冲刷,越来越碎片化,越来越模糊,模糊的碎片记忆不断地胡乱堆积在我们近乎无限的巨大的脑海里。可是这个巨大的脑海就是一个有选择的巨型仓库,把我们喜欢的内容和印象深刻的部分放在最外层,以便我们随时可以回忆起来,而把一些让我们痛苦不开心,甚至影响我们一生的东西却深藏在最深的潜意识里。恰恰是这部分无法意识到的内容,往往更深刻地决定我们在关键路口上的方向,却始终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决定。

和电影的主角莱尼一样,我们也是一群失忆症患者。巨型仓库里的内容总是需要一些提示,才会想起来。莱尼会把重要的事情纹在的自己的身上,或者用纸片照片记下来。靠着这些提示,他可以把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把自己的所有片段连接起来,即使有些片段终究还是失去了,但最后他还是找到了杀他爱妻的凶手。而我们,大多数人没有这个习惯,仗着自己记性好,没有健忘症,不愿意动手把那些重要的提示记下来,于是,我们总是很快就把自己上一次出过的错给忘记,接下来又重走旧路,再摔一跤。好像没有健忘症,却总是把刚刚得到的教训忘得一干二净。古语说,吃一堑长一智。但其实这只是小聪明才要吃一堑长一智,真正的大智慧是极少数,常常看别人吃堑,自己长智,从别人古人伟人书中长智。多数人吃了堑也不见长智,总是在同一个坑摔倒。

难道不是吗?我们这些貌似正常的人比莱尼好到哪里去呢?粗心大意的孩子每每在考试的时候犯同样的错误,而且是最低级的错误。愤怒的妻子每次提醒自己要好好的跟丈夫沟通交流,却总是讲不到三句话就开始吵。手痒的爸爸告诉自己不要轻易打孩子,可是一听到老师班主任告状,就忍不住老拳伺候。看脸的女人第一次被巧嘴的花样美男骗得精光,下一次又被同样的招数骗得更惨,还背一屁股债。胸大无脑的美女愤怒的离婚再嫁后,发现第二个男人几乎是前夫的翻版。

这些人固然有性格上的缺陷,但是不懂得汲取教训,不同程度的患有失忆症,也是原因。

莱尼失去的只是短时记忆,于是他被男人骗,被女人骗,杀了一个无辜的毒贩,不过他牢记了那个骗他的家伙绝不可信。可是我们这些正常人往往失去的是长时记忆,明明反复告诫自己要亲君子、远小人,可是遇到花言巧语的家伙,就失去了记忆和判断力。于是就听信了偶像的话,照着别人说的去做。有的捞到牢狱之灾,有的拣了飞来横祸,有的遇人不淑。把上天赋予的慧眼抛在一边,轻则自己后悔,别人鄙视,重则搭进了一生的幸福。

主角莱尼说,生存,更好的生存,就要记得生活的目标。可是我们,有多少人还记得儿时的梦想?有多少人还记得当年的生活目标?多少人还记得自己选择事业的初衷?多少人还记得求婚结婚的誓言?

也许还有很多人记得。可是,生活的坎坷,变幻的风云,满街的流言,一路的说客,五色的诱惑,让我们走着走着,就迷失了自己,忘记了初衷,屈服于现实。

可是我们见到的现实是真的吗?也许我们都相信所见皆实,所听皆实。可这个事实,究竟是法律事实?还是客观事实?还是心理事实?法律事实讲究证据,客观事实不依赖外界而存在,心理事实是我们每个人对客观事实和证据进行加工过的结果。每一种事实都已经掺进了各人的世界观,蒙上了各自的有色眼镜,都被有意无意的筛选过。

我们都是失忆症患者,症状轻重不同而已。唯有把佛祖赠送给我们的慧眼找出来,擦亮,跳出自己看自己,也许会有另一番发现。

《记忆碎片》观后感10

《记忆碎片》是一部非常独特的电影,它的故事情节和叙事手法都非常特别。这部电影的观后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谈,以下是我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谈一下我的观后感。

首先,从故事情节来看,这部电影的故事非常复杂,但是非常吸引人。影片讲述了主人公莱昂纳多在追寻妻子死亡真相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记忆出现问题,最终找到了真相的故事。这个故事情节非常紧凑,让观众一直保持着紧张的情绪,同时也有很多反转和惊喜,让观众不断感到意外和震惊。

其次,从叙事手法来看,这部电影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影片采用了倒叙和碎片化的剪辑方式,让观众需要自己去拼凑线索,寻找真相。这种叙事方式非常有趣,让观众需要用心去理解每一个画面和情节,而不是简单地跟着电影的节奏走。同时,这种叙事方式也增加了电影的悬疑感和观众的期待值。

最后,从主题和意义来看,这部电影探讨了记忆和真相的关系,以及人性的复杂性和脆弱性。影片中主人公的记忆不断出现混乱和扭曲,让观众感受到了记忆的不可靠性,同时也引发了观众对于真相和谎言的思考。此外,影片中主人公面对生活的困境和痛苦,展现出了勇气和坚持,也让观众感受到了人性的脆弱性和复杂性。

总之,《记忆碎片》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电影,它的故事情节、叙事手法和主题意义都非常出色。这部电影让观众深入思考了记忆和真相的关系,以及人性的复杂性和脆弱性,对于观众来说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体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