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感大全 观看《罗曼蒂克消亡史》心得体会合集

《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感大全 观看《罗曼蒂克消亡史》心得体会合集

时间:2024-07-23 11:31:39

相关推荐

《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感大全 观看《罗曼蒂克消亡史》心得体会合集

《罗曼蒂克消亡史》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电影,它给观众带来了对现代爱情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影片通过展现主人公们的爱情故事,揭示了现代社会中情感消亡的现象。以下是《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感大全和观看《罗曼蒂克消亡史》心得体会合集,欢迎各位前来阅读参考。

《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感1

众生入局,共话罗曼蒂克消亡

那个逝去的浪漫传奇、那段掩埋的江湖野史、那桩消散的民国往事……难道,一直以来的寻找,只是为了消亡?不。世间的“罗曼蒂克”永不消亡!它总能在适当的时候,击中那些等待被击中的人。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好似一场冷酷杀伐的黑白梦境,而身陷其中的芸芸众生却被映衬得人性斑斓:在接触中试探、在攻防中闪转、在对决中伤感、在生死中遗憾,他们一旦沾染了彼此,便难以了断。

明星阵容共铸超强品质,时代群像领衔贺岁风骚。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人物多线索多,人物间关系的处理极为出色,诸多细节与铺垫更值得反复玩味。它的循环推进,它的多线叙事,它对于命运的微妙理解,都将给予观众一个智慧上的大满足。

12月16日,世事如棋,落子无悔。相逢是缘,圣诞快乐!

《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感2

恐怕对于任何人种,任何信仰,任何意识形态的人类来说,吃饭和性都是赖以生存的唯二元素。而想要跨越生存和生活之间的那条鸿沟,实现所谓消费升级,终极目标也不外乎是提升这两样活动的精致程度,以便更好地将人类区别于动物,由低级的.饥不择食的原始欲望,升级为含蓄,讲究,挑剔的高级欲望。

吴小姐(袁泉)说,喜欢一个城市,才会喜欢那里的饮食。喜欢上海,因为那是故乡,那里有过她和丈夫之间也许虚假,也许曾经有过真情的罗曼蒂克史。上海的精致小菜是吴小姐演过的电影,是她曾经的大明星生活,体面讲究。重庆的辣是她迫于形势的委曲求全,也是对丈夫灰心之后的得过且过。重庆的菜始终吃不惯,它是婚姻这个罗曼蒂克消亡之后,与戴先生同居,斯文扫地的惨淡现实。

陆先生在给周先生看情人的断手之前,是先要请他吃好小笼包的。这就像古代打仗之前的列阵,击鼓,奏乐,简直形式主义,简直迂腐,简直多余,但这是旧时代遗留下来的传统和规矩,基于国人的“面子”,杀人也要有节奏,有美感,给被杀的人面子,否则有失自己的身份。

长三堂子的小姐(霍思燕),看到床前椅子上满脸血的马仔,没有尖叫,甚至脸上也没有一丝多余的表情。撑得起长三堂子的牌子,是见过大风大浪的。外面那么乱,她气定神闲,带着一个童子鸡,仿佛真的能偏安一隅,安然终老似的。

十三点的小六(章子怡),像个提线木偶一般完全遵从欲望机械活着的小六,在被强奸她又囚禁她的人放走之后,终于找回了自己的灵魂,打出了那发之前没能出手的子弹;她靠陆先生打点的关系,挤掉吴小姐,演了一次女主角,戏里问导演,我是怎么死的,自杀还是他杀,导演却自己都没想明白,最后说也许她根本没死。戏外她也就真的没死,竟然成了看到故事全貌的一个人。

老板(倪大红)面无表情,眼袋瞩目。一个位高权重的社会大哥,自己的姨太太演电影跟男明星搞在一起,心一软就不杀了,不光不杀,还要给她钱,送她北上,远离战乱。

陆先生的妹夫渡部。说着上海话,娶了上海老婆,生了上海儿子。独处的时候却听着日本童谣赤とんぼ,切生鱼片,跟家养黑猫说日语。他的野心藏在居家惧内的外壳里,精心布了局,但又纵容自己引入小六这个变数,还把她放走了。所有的反派都死于不够心狠,他高估了自己的定力。

都是罗曼蒂克。

然而陆先生摘掉礼帽,低头谢幕,一个讲究体面,做事有分寸的罗曼蒂克时代彻底结束了。他没说的,那些之后的历史,我们都知道,那些让普通人六亲不认,相互揭发,又剥夺知识分子尊严,逼迫要脸的人自杀的黑暗时代,马上就要到来了。

《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感3

《罗曼蒂克消亡史》一种极强的仪式感,以此酝酿发生在民国上海滩中的这段乱世风云,契合于葛优、章子怡以及浅野忠信这些演员精湛的演技,使电影在呈现昔日旧上海浮世绘的同时,也形成了其独到的艺术表达,从这一点来看此作不可谓不是一部诚意之作。

12月16日国内电影市场开始进入贺岁票房大战,葛优主演的《罗曼蒂克消亡史》今日上映便碰到张艺谋的《长城》,首映票房已近800w暂居单日排行榜第二。虽然没有强大的特效支撑,但《罗曼蒂克消亡史》的演出阵容也是十分强大:葛优、章子怡、浅野忠信、杜淳、钟欣潼、闫妮、袁泉、韩庚、钟汉良、霍思燕、王传君等。

影片以抗战前后的上海滩为背景,融合黑帮爱情与国仇家恨的故事,展开一幅民国众生相。它讲述1937年大动荡前夕,在上海滩风云显赫的陆先生(葛优饰)正面遭遇侵华日军施压,被卷入一场暗杀阴谋,当身边兄弟、女人、亲信一一惨遭牵连,乱世当前,大佬、小弟、弱女子等人物逐个走向了不同的命运。这部展现抗战时期的上海滩、大部分情节讲上海话的电影是导演程耳写给上海的一封情书,“这是那个年代的众生相,也是对战争的反思”。

葛优扮演一个表面温柔但内心杀伐决断的上海滩黑帮大佬“陆先生”。

全片大多数台词都用上海话对白,主要演员几乎都讲着一口流利的吴侬软语,男女主角葛优和章子怡只有少部分方言台词,绝大多数都是普通话。程耳表示,为了达到这个效果,剧组请了专门的台词老师,而之所以选择大部分时间用上海话,是为了能迅速将观众带入旧时代语境里。

《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感4

《罗曼蒂克消亡史》是程耳在《边境风云》后的新作,三年磨一剑,影片讲述的是,1937年大动荡前夕,在上海滩风云显赫的陆先生(葛优饰)正面遭遇侵华日军施压,被卷入一场暗杀阴谋,当身边兄弟、女人、亲信一一惨遭牵连,乱世当前,大佬、小弟、弱女子等人物逐个走向了不同的命运。

这是一部很需要后期解读、也很容易被过度解读的电影。还好映后有跟导演程耳一小时的交流环节,澄清了很多本来可能误会的细节。比如片中上海话里掺杂普通话,是因为沪语本身无法发音,起初我还以为跟很多浙江方言一样,普通话都可以用白话念呢,原来导演并无深意。

所谓罗曼蒂克的消亡(英文名直译是“被浪费的时间”),在片尾呼之欲出,指代一个时代的告终。故事跨度从1934讲到1949年,消亡的是什么不言而喻。如今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把背景放在民国,银幕和荧屏上演着一场场盛大的民国时装秀,供人舔屏并追忆着。

典型的民国居室和穿扮

但归根到底,这些作品多是把现代戏改头换面搬到民国,为图个创作自由,很少有将这个时代和它的独特风情作为叙述本体的,因为那样一来,反而容易犯禁。从这一点来说,《罗曼蒂克》是有勇气的作品,程耳也是个有追求的电影人,他要讲的就是那个时代和那时的人。

虽然被刻意打乱了时间次序,并藏起了很多过渡情节供脑补,《罗曼蒂克》并不是一个难懂的故事,或者可以说,它是很多个互相有关联的小故事组成的集锦,这里有心狠手辣的黑帮大佬,随心所欲的交际花,作风古怪的车夫,遭受冷落的姨太太,婚姻破碎的电影皇后……他们合奏了一曲交响。

群星荟萃,演绎民国群貌

那真是一个值得我们缅怀的时代。那时候讲究仪态的优雅而重于生命,人跟人的交往保持着距离和分寸感,人人都有高度的情绪克制,在最震惊的变故面前也绝不失态,并且做什么都不失一份仪式感。

通俗来讲,就是整部片的逼格很高,这份高逼格,跟主题是相得益彰的。因为对逝去憾叹,更需要放大放慢了来品味。只见有身份老大姨太影后是这样,开车的、跑腿的、甚至中枪就死的龙套,也是这样。

人人都非常讲究仪态

吃个饭,谈个判,杀个人,甚至搓麻将喝茶闲聊天,都感觉是端着的,时刻有社交礼仪在支撑。他们呼吸的每一口气,走的每一步,直到死亡降临的前一刻,都要浸在端庄静好里。

这大概是死者篇幅占比最多的电影之一,因为那些画面都经得起端详,值得停留。有时候逝者的特写在银幕上十几秒,也有时候一个镜头摇过去,满屋子横七竖八躺得很讲究的尸体,让人脑袋里一下子蹦出暴力美学四个字。

每一次死亡都伴随着暴力美学

程耳的作品不多,从1999年的《犯罪分子》,的《第三个人》,的《边境风云》,再到这次的《罗曼蒂克》,每一部都是亲自写剧本亲自导演,每一部都要打磨上好多年,每一部也都有着同样浓烈的个人特色。

他是个实打实的作者导演,跟如今华语圈里许多什么热就拍什么的工匠,是天平的两端。在如今的.中国市场环境里,这样执拗的从业者是稀缺的,值得保护和推崇。往大了说,自有电影以来,真正的电影艺术大师,也只可能从这个群体中诞生。

程耳的上一部作品《边境风云》给我的印象很深,那种“人人寡言高逼格”的叙事风格,跟同类型的国产犯罪片截然不同,让人欣喜。而民国黑帮题材,与之更匹配,可以玩得更嗨更溜。对那个似乎遥远而不太远的时代,当代人存在一种规矩森严的想象,去年徐浩峰导演的《师父》也迎合了我们这份想象。

恐怕对于任何人种,任何信仰,任何意识形态的人类来说,吃饭和性都是赖以生存的唯二元素。而想要跨越生存和生活之间的那条鸿沟,实现所谓消费升级,终极目标也不外乎是提升这两样活动的精致程度,以便更好地将人类区别于动物,由低级的饥不择食的原始欲望,升级为含蓄,讲究,挑剔的高级欲望。

吴小姐(袁泉)说,喜欢一个城市,才会喜欢那里的饮食。喜欢上海,因为那是故乡,那里有过她和丈夫之间也许虚假,也许曾经有过真情的罗曼蒂克史。上海的精致小菜是吴小姐演过的电影,是她曾经的大明星生活,体面讲究。重庆的辣是她迫于形势的委曲求全,也是对丈夫灰心之后的得过且过。重庆的菜始终吃不惯,它是婚姻这个罗曼蒂克消亡之后,与戴先生同居,斯文扫地的惨淡现实。

陆先生在给周先生看情人的断手之前,是先要请他吃好小笼包的。这就像古代打仗之前的列阵,击鼓,奏乐,简直形式主义,简直迂腐,简直多余,但这是旧时代遗留下来的传统和规矩,基于国人的“面子”,杀人也要有节奏,有美感,给被杀的人面子,否则有失自己的身份。

长三堂子的小姐(霍思燕),看到床前椅子上满脸血的马仔,没有尖叫,甚至脸上也没有一丝多余的表情。撑得起长三堂子的牌子,是见过大风大浪的。外面那么乱,她气定神闲,带着一个童子鸡,仿佛真的能偏安一隅,安然终老似的。

十三点的小六(章子怡),像个提线木偶一般完全遵从欲望机械活着的小六,在被强奸她又囚禁她的人放走之后,终于找回了自己的灵魂,打出了那发之前没能出手的子弹;她靠陆先生打点的关系,挤掉吴小姐,演了一次女主角,戏里问导演,我是怎么死的,自杀还是他杀,导演却自己都没想明白,最后说也许她根本没死。戏外她也就真的没死,竟然成了看到故事全貌的一个人。

老板(倪大红)面无表情,眼袋瞩目。一个位高权重的社会大哥,自己的姨太太演电影跟男明星搞在一起,心一软就不杀了,不光不杀,还要给她钱,送她北上,远离战乱。

陆先生的妹夫渡部。说着上海话,娶了上海老婆,生了上海儿子。独处的时候却听着日本童谣赤とんぼ,切生鱼片,跟家养黑猫说日语。他的野心藏在居家惧内的外壳里,精心布了局,但又纵容自己引入小六这个变数,还把她放走了。所有的反派都死于不够心狠,他高估了自己的定力。

都是罗曼蒂克。

然而陆先生摘掉礼帽,低头谢幕,一个讲究体面,做事有分寸的罗曼蒂克时代彻底结束了。他没说的,那些之后的历史,我们都知道,那些让普通人六亲不认,相互揭发,又剥夺知识分子尊严,逼迫要脸的人自杀的黑暗时代,马上就要到来了。

《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感5

自从看过程耳导演上一部作品《边境风云》后,便一直很期待的他的新作,然而等了几年后,终于知道了新片名字叫《罗曼蒂克消亡史》,可当我看到影片故事简介时,整个人是蒙的。

简介里居然没有提到一个主人公的姓名!而是以“他”开头,可是“他”又是谁呢?简介里也没有说清楚,反倒还说了其他几个人物,如“帮派大佬”、“交际花”、“日本妹夫”等等,那么这个电影的主人公究竟是谁呢?更关键的是,这个故事简介貌似根本没有介绍一个故事啊!明明是一些碎片化的段落的集合。

不过我当时就立马被这个故事简介给吸引了,我觉得这段文字非常独特,也引起了我的好奇:也许这部电影也同样独特?

而当我看完这部电影后,并没有失望。这段故事简介的确就是这部影片的最好概述:没有一个绝对的主角,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有的,只是对一段美好时光消亡后的无限感慨。

影片开始,黑屏,然后出现一句味道纯正(我是这么觉得的。)的上海话:做人,要讲真话,不要讲假话。(这句话也和整个故事有关)

随后,影片切到一段章子怡和葛优两个画面的交叉剪辑,章子怡在车内哭泣,葛优在房间里,伴随着一段沉重忧伤的钢琴曲,整个影片的基调由此确定。

而下一幕,镜头跳接到新的场景,故事这才真正开始。

这样的开头似乎很有些昆汀的味道,甚至有点莫名其妙,但我却非常喜欢。电影还未开始,我便已经感受到了那股“扑面而来”却又“欲言又止”的“罗曼蒂克”味道,立马勾起了我对整部电影的好奇心。

寥寥几笔,就能产生如此效果,实在令人惊艳。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这部电影就像电影中出现的一句台词一样:“这是部艺术片,导演没打算让观众看懂”,希望大家不要抱有对一部商业类型片的期待去观看这部电影,否则很容易会失望。

导演也曾说过,这部电影的细节非常之多,可能需要看三遍才能看懂。

这么一说,是不是很容易联系到姜文的上一部作品《一步之遥》?的确,它们有些类似的地方,同样都是极具风格的作者化的电影,影片中很多隐喻和符号,都不太好懂。

但和《一步之遥》不同的是,《罗曼蒂克消亡史》的“难懂”更多的是源自于其剪辑手法和叙事安排,而非是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种符号和元素的堆砌。

再来说说表演。

本片中,除了葛优和章子怡扮演的两位角色大部分是说普通话外,其他演员都是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并且绝无任何违和感,这一点让人惊喜。

葛优在本片中饰演一位黑帮大佬,人称“陆先生”

这部电影采用了三段式的结构安排,每一段都只是故事的一部分,而每一段都有不同的角色和故事出现,三个部分互为补充和完善,共同展现了一个时代里各种人物的悲情命运。

既然是非线性叙事,片中自然运用了各种多线叙事、倒叙插叙,剪辑功力可谓是如火纯青。导演也说过,这部电影非常难剪,花了将近一年时间但我认为他最终达到了他想要的效果。

在交流会中,也有观众曾问导演为何不选择线性叙事而要将故事打乱,程耳回答,非线性叙事是种创作本能,它给了创造者一个感悟故事而非纯粹讲述故事的机。也就是说,导演希望通过这种碎片式的叙述方式,让观众能更多的去思考之前的细节,而非仅仅是“看完”一个故事。

再来说说表演。

本片中除了葛优和章子怡饰演的角色大部分时候都说普通话外,其他主要角色都是说着一口标准的上海话,并且绝无违和感,这一点令人惊喜。

葛优在片中饰演的是一位“老板”手下的得力助手,也是一位黑帮大佬,人称陆先生,据说原型出自杜月笙。

最开始听到葛优要演一位严肃的黑帮大佬时会有点诧异,担心会叫人出戏。可整部电影看下来,反倒觉得葛优这个角色演的最好。他那种看似让人感觉温和亲近的表演,实则在杀人时却毫不眨眼,而面临危险时,却临危不乱,当面对心爱的人时,却又能露出暖人的微笑。我认为他演出了那种传统影片中所缺乏的“人情味”,也就是如片名中的“罗曼蒂克”的味道。

当然,片中的每个角色,都有这样的感觉。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便是片中饰演陆先生妹夫的浅野忠信。最开始看到他出现在演员列表里时我以为他会饰演一名日本军官,以大反派的身份出现。没想到我只猜对了一半,他饰演的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上海人”。

他在片中说道:“我老婆是上海人,两个女儿也是上海人,我说的还是上海话,难道我还不是上海人?“(可能有些偏差)

其实,浅野忠信的上海口音大部分是配音,只有少部分是他亲自说的(你很容易听得出来是哪一段)。毕竟让一个日本人学说一口流利上海话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就连我们中国人都不一定能学好。

但不得不说浅野忠信的表演相当出彩,言语之间,细致入微,以至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都忽视了他是日本人这个事实!

看起来是不是就像一个地道的上海人–

这次见面会同导演一起前来的还有闫妮,她在电影中饰演“王妈”,负责这个黑帮家庭的烧菜做饭。这同样也是一个十分生动的角色,很多人说看到她会有一种莫名的“喜感”,而我认为正是这种感觉产生了我刚才所说的“人情味”。导演也说,闫妮是最适合这个角色的演员,并且透露,下一部作品将以王妈这个角色为主角,讲述她来到上海之前的故事。可以说,将会是《罗曼蒂克消亡史》的前传。

此外,片中还出现了非常多各种各样的角色,有袁泉饰演的著名女演员,即使老公有外遇,却仍然爱着他希望他能回心转意。还有韩庚扮演的大明星赵先生,他和片中章子怡饰演的角色在拍戏中产生了感情,最后却因此遭遇不幸。还有赵宝刚饰演的宋老板,虽然他开场没多久便死掉了。这样的角色还有很多,在这里便不一一介绍了。

导演程耳说,这是拍的一个时代,是众生。贩夫走卒,明星达贵,众生都在。有些人一闪而过,有些人没有结尾,有些人贯穿始终,有些人所有人都不忍心下手杀之。

而片名中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并不仅仅是指一段爱情的消亡,而是对一个美好而浪漫却被浪费掉的时代,一次最后的道别。

这是一部程耳导演的野心之作,我认为他有能力成为下一个中国电影界中令人瞩目的导演,而这部“浪漫至极”的作品,将会是对他实力的最好肯定。

《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感6

电影里有一段是闫妮饰演的王妈问袁泉饰演的大明星说“你演的那片子我没看懂。”大明星回答说,“我也不懂。这是艺术片,导演本来就没想让人看懂,是拍给下个世纪的人看的。” 这段对白像是导演的自嘲,也可以很好地回答看不懂此片的观众了。可惜这是商业片吧,票房也不指望下个世纪收回来吧。

电影最先吸引我的是这个片名,很抢眼。‘罗曼蒂克’,多么动听的一个词,即使’消亡‘在后也难以冲淡其’美好‘的意味,’史’让人想象着史诗般的宏大,但看完不得不说完全颠覆了我对‘罗曼蒂克’的认识。

电影营造的是旧上海的氛围,每个演员都说上海话,连浅野忠信饰演的日本人也说着流利的上海话,但葛优除外,只有他一个人说普通话。记得上次看全部上海话对白的电影是侯孝贤的《海上花》,梁朝伟饰演的主人公前半部分也是讲上海话,后面可能说得太别扭,所以导演后半部让他说广东话,于是后面在对白中交代了一下他是在上海当官的广东人,而且升迁了要回广东去,这样让观众理解为什么主人公和周围的人说不一样的语言。葛优饰演的陆先生据说影射的`是旧上海的黑帮老大杜月笙,为什么只有他一个人用普通话对答周围所有人的上海话,这样格格不入的感觉没有任何背景提示来解释。

这部电影是群戏,想打造的是旧上海的众生相,但这么多故事看上去却全都无头无尾,没灵魂,更没有‘罗曼蒂克’。

袁泉饰演的大明星和丈夫的故事影射的是胡蝶的经历。但沾花拈草的丈夫,为了利益和自保舍弃了妻子,这里有什么美好的东西能称得上’罗曼蒂克‘呢?

处男流氓遇上妓女,’有了瘾,一直想弄‘,这是’罗曼蒂克‘吗?

至于章子怡和浅野忠信的故事,性爱是他们关系的驱动,导演着重表现了性爱场面,两个人关在地下室里吃饭和做爱的交替循环场面让人印象深刻,能理解这种吃饭和做爱是人最基本最美好的活动的观点,但他们两人的牵绊纠缠可以放在任何时代背景,性爱是不会随着旧上海消亡的,有陆家嘴视频证明这样的’罗曼蒂克‘依旧很旺盛。

至于黑帮故事部分,比起忠义的兄弟情结,更多的是背叛的丑恶,没有像’黑社会‘那样浓重的文化渲染,更多的是车夫杀手式的猎奇,荤段子的插科打诨,个性十足的管家,一切都很酷,却拼凑不出一个清晰的时代背景。

电影讲的是一个‘消亡’的故事,但关键是没有看到它存在过,‘罗曼蒂克’到底在哪里?

电影里有太多的脸部特写,一个个凝视的表情,缺少了故事的支撑,谜之尴尬。比如葛优在战后的收容所里再次遇到章子怡,两个人表情凝重地对视了很久,眼泪差点就要夺眶而出了,回想剧情,他们什么时候有了这么深厚的感情,完全没有线索。可以看出导演想表达很多东西,只是通过看这部电影没看出来他要表达的东西。

当然,电影也有很多亮点,导演也是一个有态度的导演,音乐,航拍镜头,暴力美学等等都很有特色,我在这里详细记不清楚了,因为看片时都把注意力放在梳理故事情节上了,所以这些留给评四星五星的同学一一细赞。但再美的影像只是载体,故事是核心,我看完这部电影,最大的印象就是导演没有讲好这个故事,所以对我来说这不是一部合格的电影,也不打算装着说自己都看懂了。

《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感7

每逢国家处在动荡时期,总会涌现出很多英雄豪杰,在国恨家仇间,在儿女情长中上演一段段“罗曼蒂克”式的爱情故事。这样的爱情并非是那种小妞电影中的小情小调,也不是青春片中的闲愁情爱,它是将爱作为一种载体,去讲述、折射和放大主人公的内心,这种爱往往是厚重而伟大的。即将上映的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就讲述了这样一个在乱世中,在国破山河在的上海,主人公们的一段段传奇人生,爱情佳话。在这样的爱情模式中,影片还加入那个时代所特有的黑帮、悬疑、谍战元素,让整部影片看起来更加过瘾!

今天在重庆,我提前观看了点映,被影片气质吸引。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30年代的上海,这时的上海有东方小巴黎之称,是中国当时走在世界前沿的超级城市。这里是一个江湖,有陆先生这样叱诧风云的黑帮大佬;有小六这样游走于十里洋场、花花世界的交际花。

还有渡部这样在政治与黑帮间斡旋的危险人物以及杀人只收交通费的杀手车夫。几个非常典型的人设,代表了当时上海滩这个江湖上的主要势力,各色人物的利益牵连、各派势力的角力斗争,构成了故事的主要矛盾点。这样的题材总是会令人期待,因为男人可以在故事中找到梦想中的自己,女人可以在人物中找到心仪的幻想对象。显然,这是一部可以满足大部分观众胃口的黑帮类型片。

这样一部电影是否成功,男主的表演至关重要,就像马龙·白兰度之于《教父》、周润发之于《上海滩》一样。这部影片的男主黑帮大佬陆先生是由葛优来演,作为一个喜剧演员,来出演这样凶狠角色确实很有难度,加上他对于观众那种固有的喜剧风格,极有可能会分分钟让人跳戏。但从观影感触来讲,葛优不愧是老戏骨,他很好的收起了北京老炮儿那种贫嘴、一本正经的搞笑式的表演风格,做到了完美融入到陆先生这个角色中,狠的.时候让人胆寒,对于国家大义表现出的正义行为又让人肃然起敬,对于爱情的纠结又会让人看着心疼。对于这个角色,再次证明了葛大爷戏路之宽,演技之精湛,必须为他的表演点赞!

另外一个角色也非常出彩,她就是“交际花”小六。上海滩总是少不了女性,她们是男性世界中的色彩,是黑暗世界中的温暖,往往最能体现出人性之美,小六就是这样一个女性人物。她是那个时代一个美好的象征,追求自由与爱情,对于这样性格的人物,个人认为章子怡再适合不过。这个角色有《一代宗师》中宫二的韧性与坚强,又有《卧虎藏龙》中玉娇龙的叛逆与不羁,但小六这个人物又不同于宫二和玉娇龙,她的处境与内心更为复杂,这样内心的表达、情感层次的变化以及对于人物的深刻理解和演绎,章子怡完成的非常出色。可以说,她再度贡献了一次影后级别的表演,让小六这个人物活了起来,感动了每个人。

12月7日,导演程耳携在片中扮演“戏中人”的主演之一吕行来到了南京,为即将上映的电影,进行宣传,并且在现场和观众们谈起了旧上海的黑帮往事。

“大哥你玩摇滚,你玩它有啥用啊?”二手玫瑰的歌词,放浪形骸,细细想来却透着荒寒入骨的凉意。忘了是谁曾经说过,做了也无意义的事,不如不做。这句话是在理想条件下谈效率,不能说是错的。但总觉得,人来这世上一遭,明知有些事情做了也没什么意义,甚至有时会对自己有损害,还是坚定不移地做了,这未尝不是让人感动的事情。葛大爷你耍流氓又有什么用呢,想来各人也都有各人的看法。

上海这个城市,具备浩荡而逼仄的风情,裹挟着一把阴郁迷乱,从容不迫地颓靡着,优雅着。这是其他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具备的特质,上海自有她与生俱来的天赋。影片中饰演小六的章子怡虽身为土生土长的地道北京人,却依然要用吴侬软语演绎这个角色,由此观之,上海和上海话将成为影片中相当重要的元素,也使得这部影片多了一些看点,使观众多了一些期待。

海上闻人杜月笙,凛冽、决绝,是对他的最初印象。当时黑帮黑社会的典型代表,势力渗透进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界,听起来已经是传奇一样的人物。对政治上的作为和个人生平并无了解,也无兴趣研究,但起码知道在爱情方面,是个痴情的角色。能让一代冬皇孟小冬为之低眉、为之生死追随的,只有他一个。“梅兰芳,今后我唱戏,不会比你差,要嫁人,我要么不嫁,要嫁就嫁一个跺一下脚满城乱颤的!”一字一句,全部都落了实。正因如此,对杜月笙这个人的兴趣更加浓厚,他注定不是湮没人海庸碌一生的凡夫俗子,这为人称道、为人惊叹的一生才是他的宿命。如此,对此片中的似乎是以杜月笙为原型的角色极为期待。

清冷的刀光和残酷的剑影之下,总离不了乱世中缠绵悱恻的情感欲念。鸳鸯帐里暖芙蓉,芙蓉帐暖度春宵。可知那翻云覆雨的两个,都是各怀心事、心怀鬼胎的人。这未尝不是一场风风火火轰轰烈烈的战争,怕的不是两败俱伤渔翁得利,只怕有谁动了真情意,那才是真正的覆水难收了。如果说小六和渡部在夜色中推挽流连是一场宿命,命运的天平要偏向哪一方,便又是无从知晓的事了。

“不要试图去考验人性,人性经不起考验。”这是需用一生的时光获取的经验、练习的课题。发图,图穷而匕首见的那一刻,一切都迟了。伤口是无法弥合的,只有痛楚会随着时间的消磨变得不真切。那些死去的人永远地沉默了,而活下来的人选择了沉默。战争惨烈,人世复杂,命途多舛,形影相吊。太多的委屈需要声明,太多的秘密值得吐露,繁杂的心绪却只能自己消化。风来回吹,水继续流,最后恍然意识到其实无话可说,一切都不值一提。而这,会不会是电影要揭示的启示与主题呢?

《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感8

这是一部很难让人说不好的电影。

《罗曼蒂克消亡史》原来的片名叫《旧社会》,其实整个电影说的事情很明确,就是讲一个时代,一群人的变化,时过境迁后的一声叹息。但程耳太任性了,他不单单是在挑战观众,他是在挑衅观众。

罗曼蒂克的故事分为三个部分:1、抗战爆发前五年,2、抗战爆发前夕,3、抗战结束后。电影的故事线是2、1、3,先把矛盾最尖锐的抗战前夕展现出来,然后回溯这些人之前的状态,最后讲结果。这是一个包含心思的一个叙事策略,一方面从电影内容上避开了战争,一方面在却无限放大了战争,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部讲抗日的华语影片,主角是一个日本人。

电影是群戏,十几个演员个个演技在线,杜江和关谷传奇第一次触摸到了真正的演技,葛优不用说,上海话好听,女人们都很美,袁泉灵气十足,霍思燕浪荡妩媚,钟欣桐脆弱精致,但最动人的依旧是章子怡,再次让人感叹,这是一张360无死角的脸,一张怎么拍都美的脸,一张集合了英气、性感、不羁、狠绝的脸。

从时间成本上来说,影片的制作很奢华很精细,每一帧,每一秒,从画面调度到配乐都相当考究,透过银幕,你能感受到程耳的晚期强迫症,这是一个极其讲究仪式感的人,在美学和电影语言上都有极强的生命力,光辉,气盛。

而与之恰恰相反的华语导演,是冯小刚,他的故事可能很有意思,他的内容也可能很有意思,但他在视觉表达上从来没有用一个电影导演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即使是大制作的电影,也逃脱不出电视剧的运镜风格,你根本想不起几个具有冯小刚特色的电影镜头,对不对?

罗曼蒂克的缺点当然也是显而易见的,故事总量和电影时间长度总量不匹配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遗憾,最突出的就是整个材质都变了,明明可以是亚麻或者丝绸的,就变成了华达呢,密度太高呼吸不过来,很赶,所以复杂故事怎么讲透,大格局怎么注焦,很多时候是无解的,如果片子多留点气口,规整严谨的齿轮有一个豁口,密不透风的暗室透上一丝风,就会显得自然大气得多。但我喜欢程耳,他是严肃认真拍电影的人,他是懂得电影语言的人。

上次给我有这种感觉的是《长江图》,无论如何,它在影像上它是极端优质的,对于美学,对于电影语言,它是有极强生命力的。我至今忘不了,一群菩萨群像背影旁边是女人飘动的头发,一艘小船在大风大雨的江上飘摇,恍恍惚惚,像是出现在梦中,遥远,但切近。

没有多少导演能完全靠天分吃饭,不论名气大小,每当创作一部电影他们不得不考虑很多因素。但有人却愿意争取一次放飞自我的机会,不惜代价;也有人深谙如何在一部作品中放入作者理念,无论大小。无论是新导演,还是老司机,抛却过去的经验和习惯都需要勇气。导演是很难任性的,因为拍电影,太贵了,但是,就是有一些人挑战常规,甚至挑战观众,让你们跟着我变,而不是你要什么给你什么。而艺术从来不需要乖乖牌,艺术需要任性。

现有的华语片导演,提到任性,怎能不提到姜文,宏观上来说,姜文的作品不具有任何时代的风格,他的每部作品都充满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他显然十分偏爱”马”这个姓,这些马姓的角色看似是不同的人,但他们的原型都是姜文自己。即使是拍具有敏感G点的片子,例如《鬼子来了》和《阳光灿烂的日子》他也总会绕开敏感话题,而只通过自我意识的表达和黑色幽默来呈现主题。我个人认为,《太阳照常升起》是他最为任性的一部,整个片子充满了复杂的环形叙事和魔幻史诗的风格,不断的挑衅着主流观众,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看完都在问一个问题,他到底想说些什么?

中国这十几年来,票房的确有几何式的增长,但导演的表现却整体归于平庸,不再有之前的革命性的发展。一个默默无闻的新导演,又怎么来的信心,敢去做这种任性的事情呢?在目前中国的观众还有票房的现状下,我们知道,即使是在美国一个如此民主和自由的国家,想要任性的拍一部电影都很难,因为好莱坞的制片制度是很刻板的,想要跳出框架以外自由的书写要靠运气。

我不知道这样一部电影,是怎么通过华谊、英皇的绿灯系统,程耳又是怎么既能享受资本的便利,又能保证一定的艺术特性,拥有对这个电影绝对的指导权。华谊和英皇的老板都说,他们在请演员上,没有说过一句话,是程耳自己拿着剧本给明星们打电话。

这是整部电影里我最喜欢的一个镜头,战俘营里光着身子的日本士兵,转头看着画面。

我觉得这就是历史。

《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感9

整个电影时间轴:淞沪战役三年前,大老板(倪大红)与小六(章子怡)结婚。生为交际花的小六耐不住寂寞,要和大老板离婚,并寻求陆先生(葛优)的帮助。在陆先生求情时,大老板谈到:“为了面子要演的像一点”。(注意这句话贯穿电影始终,后面会详细讲。)于是陆先生委派自己的妹夫渡部(浅野忠信)送小六去苏州。途中妹夫淫心大起,强奸了小六,并把他囚禁在自己的日料店里,伪装成了日本女人,就这么过了三年,相安无事。

期间,王妈(闫妮)认为吃苦耐劳、不苟言笑的车夫(杜淳)是个人才,并引荐给了陆先生,作为贴身侍卫。

淞沪战役前夕,时局吃紧。工人罢工,学生罢课,腐败的政府囚禁了工人,陆先生出面与周先生谈判,解救了工人。同时,日本为了进一步瓦解上海,企图与上海的黑帮大佬陆先生合作。陆先生虽是黑帮,爱国心却有,拒绝合作后。日本军方看到老二抛出的橄榄枝,想要卸磨杀驴,在犹豫不决时,作为间谍的妹夫同意杀死陆先生,代价是陆家满门抄斩,自己也要为了演戏挨一枪。

在经历了生死存亡后,陆先生在香港苟延残喘,委托远在上海的老五(钟欣桐)和车夫,杀掉当年背叛的老二。随后香港遭受日本人攻击,戴先生委托陆先生帮忙照顾吴小姐(袁泉)一起逃到重庆。

抗日战争结束前夕,陆先生来到了上海收容所,找到了被囚禁的小六,并与她一起前往太平洋。

随着美军的参战,大日本帝国已经日薄西山,渡部在太平洋某个小岛上被俘。佯装成国名党高级将领的车夫(我怀疑他是本色出演)为了摧毁渡部的心理,杀死了他的大儿子,同时小六举枪复仇。

解放战争前夕,陆先生独自去了香港,从此销声匿迹。

一问:陆老板为什么要让周先生和渡部签字?

这就要逃到陆先生的历史原型杜月笙。作为青帮的大佬,杜月笙可不是一般的屠夫流氓,他与政界商界国名党共产党都有说不清的联系。他有一句名言:“做事要做到刀切豆腐两面光。”换句话说,就是滴水不漏,这与大老板所言注重面子不谋而合。杀人诛心,所以陆先生才会砍掉周先生老婆的手,才会杀掉自己的侄子,并让他们签字画押。

评论里有人说是引渡书,是这是对的。不过和我观点没关系,我是想表达签字代表一种屈服,陆先生是通过这种方式来争个是非

二问:杜江和霍思燕那段戏什么意思?

想破处的马仔和善良的妓女,在视觉上就给予观众鲜明的反差感。而墙上的十字架,更是说明了霍思燕基督徒身份,她救杜江是源于善良,并非爱。而随后杜江致敬《喜剧之王》说出:“我养你”时。霍思燕笑了,因为她知道乱世女人比男人能赚钱。他们的罗曼蒂克,是机缘巧合的,也注定会在大时代的悲剧下终会消失殆尽。

三问:戴先生是谁?吴小姐又是谁?

戴先生历史原型是著名特务戴笠,吴小姐历史原型是电话皇后蝴蝶。和电影一样,胡蝶与戴笠同居在很大程度上是被迫的。与电影不同的是,胡蝶是因为自己的丈夫潘有声的安全,才委身于戴笠。戴笠也保证送给潘有声一张特别通行证,让他在滇缅公路上运输货物,通行无阻。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了。戴笠准备与胡蝶正式结婚,嘱咐胡蝶飞往上海,先与潘有声办理离婚手续。潘有声迫于权势,同意与胡蝶解除婚姻关系。胡蝶掉着眼泪对丈夫说:“姓戴的只能霸占我的身体,却霸占不了我的心。有声,我的心永远属于你。”正在这个节骨眼上,戴笠因飞机失事摔死于南京近郊,与胡蝶结婚即刻成为泡影。以后,胡蝶便与潘有声一起,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上海到香港去了

四问:杜淳真的是车夫吗?

我认为不是,就凭他身手敏捷,谨小慎微。上海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充满西方租界,这也给各方势力提供了避难的场所。于是日本人、共产党、国民党、锄奸队都在上海滩活动者,就像陆先生身边有个日本妹夫一样,杜淳无疑是国民党派来保护也好、观察也好的一个特工。还有一个地方暗示,就是杜淳和陆先生说:“给我一套军装”,是否是找个台阶下,像陆先生摊牌了呢。不然怎么解释最后也没有和陆先生回香港。

五问:陆先生知道杜淳是国民党吗?

我猜他是知道的,因为他是老江湖。其次王妈极力引荐车夫也值得深思,再从王妈和车夫的交谈中更像是上级对下级的嘱咐、建议和命令,我大胆地猜测王妈是知道车夫国民党身份的,并且她自己也是,你想为何王妈可以做戴笠的说客?为什么王妈在陆府中地位那么高?这些秘密都藏在“致陆先生信”中zhong了。

六问:老五的出场多余吗?

不多余。可是为什么陆先生委派了车夫,又要拜托老五呢。我认为有以下两个原因:1.老二一定要死,如果车夫失手了,还有老五可以继续。2.车夫毕竟是外人,像老二灭亲行为,必须要由自己家的人去解决,远在上海的老五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导演已经承认了,不和你们多bb

七问:为什么一直重复小六和渡部性爱和吃饭镜头?

性欲和食欲是人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道德伦理的底线。渡部做间谍、乱伦、灭亲,这已经突破了道德底线,而他又舍不得自己两个儿子,可以看出他内心是矛盾和挣扎的。他企图用性爱和吃饭这种原始且野蛮的方式去消磨内心的罪恶感。

八问:车上的手枪从哪来的,小六为什么没有杀死渡部?

手枪是渡部放的,因为他无法面对内心的折磨,只希望寻求一死。有三点作证,一为渡部在挖坑时,镜头闪回到了渡部杀人后擦车的场景说明他内心还是饱受煎熬。

二小六在车上发现枪时,表情很惊讶,说明不是小六的枪。再说以渡部的谨小慎微,不可能让小六藏一只枪在身上。

三当小六拿枪对准渡部时,渡部的反应似乎早就准备好了,不紧张也不害怕。再说以渡部的谨小慎微,不可能让小六藏一只枪在身上。

小六不杀渡部,因为时机不对。作为目睹整个悲剧的她,知道渡部的仇不应该自己报,而是应该由陆先生来。

(经豆友提醒,我时间串了。小六举枪时,还没有发生悲剧。所以我觉得她当时没杀,一是怯懦,二是恨的不够深。这也与后来得知悲剧,杀死渡部吻合)

九问:为什么最后要给陆先生安检的特写?

陆先生回到香港时,已经是孑然一身了,贴身侍卫走了,小六也不知去向。陆先生也选择放下了所有的’江湖恩怨,选择做一个安详天年的老人。摘帽的那一刻,陆先生就知道自己回不去了,抬起手的一瞬间,曾经的荣光都成为历史了。

十问:为什么本片叫《罗曼蒂克消亡史》

有两重涵义。第一个是浅层的,电影通过乱世里的众生相讲述了战争年代一个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无一例外,所有人的结局或孤独终老或英年早逝,这是大时代下无法避免的悲剧,所有人都会卷入这张生死战中,直至消亡。

第二层是深层的,罗曼蒂克消亡史,消亡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命运,更是国家的命运。陆先生目睹了整个国家从黄金十年到千疮百孔。导演通过陆家的兴衰,窥探的是整个国家的生死存亡。在乱世中,陆家这种富商大贾尚且逃离不了命运的安排,何况平民老百姓呢?

故事的最后在香港海关戛然而止,陆先生之所以没有选择留在上海,因为他知道,罗曼蒂克不会存在于战乱年代,下一个消亡史马上就会开始。而这之后的故事,你我想必已经知道了。

《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感10

罗曼蒂克消亡史 我还是要写的 不算剧透 因为我确是没太思考电影的故事究竟是怎样圆起来的

但是我的文字会让你了解电影的一些什么

我读海上花列传的时候懂了吴侬软语 吴语虽是指苏州方言 但刚刚查了一下吴侬软语却包含上海话的

电影中 大概应该四分之三是上海话的对话

就如张爱玲那张照片一样 我觉得沪地之言也是有那种不疾不徐 且有几丝俯视万物的 很缠绵悱恻的 有一种延续性

这点似乎和京味儿一样 无论是说话的语气还是神态 都有种高傲的姿态在那里

可是京味儿更多的是“爷”的不屑 是一种天子脚下 皇城根下的 天然优越感 上海自然不同

沪地之言 是任意一个人 从包括闫妮所饰的一个下人 都能传达出的一种稳与惬意

说是江南所带来的“一方水土养一方言语”似乎不太妥帖 因为上海不属江南 但我总觉得 现今看来江浙沪的气质是无异的

但在三四十年代 我从张爱玲感知到 上海是优于江浙地区甚远的/

因为只看了一遍 多线叙述必是很难懂得 所以对于浮面语言的感触更多些 看电影的时候 一是因为冷 二是因为沉重肃谨

后半程我几乎都是端坐着去欣赏体会的 甚至边看边想 我应该去和导演交流 章子怡在戏中曾扮过演员 还有另一位 大概是吴小姐 所饰的亦是一位演员

酒精和多线叙述让我记不得也回忆不起她的名字了

她说 她自己也没懂自己演的角色 导演说这是部文艺片 是留给下世纪的人看的 我笃定这是程耳的真实想法/

三四十年代的上海 不是经济中心的魔都 没有鲁迅所言的 商业化的趣味 而是一个人人头顶是战机 众人忧心忡忡 充满了日本人身影的地方 电影的第三主角便是个日本人 上海 香港 日本 这三者的气质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是吻合的

不像现今 或许香港和上海还是最大程度上的相似 但东京早就变了 不知上海hk在不在列 但去年东京好像是全球最宜居城市 这些话语偏离电影了/

最后的时候 章子怡所示的角色了尽了 在身体上侮辱她 在身心上囚禁她 甚至曾经要终结她生命的人 这在锱铢必较 有仇必报的.我看来 是十足解气的

同时我也总觉得葛优要在下一秒活跃自己的喜剧因子了 如《非诚勿扰》《私人订制》中的葛优那般 但演员终是演员 葛优严肃得极好

另外便是 我朋友说过的一句话 “剧情不重要 看镜头就好”

罗曼蒂克消亡史的配乐 虽然我不知道具体的考量在哪里 但我清楚地感受到 那是经过探究与讨论的 不然不会在一部满溢中国气息的电影里两次运用少年音色的美声唱法和多次的交响曲 另外我也在反思自己的历史 若是对于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历史 再了然于心些许 电影回看得更清晰

电影 是文学的艺术 电影的剧本是文学 但配乐等等 不可或缺的与剧本相配合的内容便是艺术了/

这部电影 既适合一个看 又不适合 我很讨厌此类明明有误又很矫揉造作的话 不过罗曼蒂克消亡史确是这般

欣赏的时候 不需要一秒的交谈 我在看电影时 只想一直端坐着 这样能把我与电影院中左右前后的人隔离 好似将自己只身置之与电影里

但电影结束后 很多内容又与想 一些我所仰视的人探讨 但他人没有与你共同观影 自然没有你的心情 因此你种种观影后的感受与表现 会被看似怪诞 低落/

大抵如此 章子怡的演技极佳 尤其是一个性爱镜头时的青筋暴起 让我不知这是如何做到 另外她被掠下的耳坠 真是绝美的

葛优所示的陆先生 既心狠手辣 又常常淡然一句“喝茶”定是想要形成一种对比

电影里也有很多 持续的特写镜头和一两秒的荧幕乌黑 我想这是让观影者去对下一秒产生期待和恐惧的良方/

我万分感恩 观影时每个细碎的想法在酒精的化学法反应下我竟然都能记起

剧情 深意 不和导演程耳讨论或许永远不会懂 电影中饰演演员的吴小姐讲给粗浅的下人那句“导演根本没打算让读者看懂”或许是程耳的肺腑

《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感11

在这部影片中程耳老师采用了将时间线打乱重塑的呈现方式,反映了淞沪会战前夕上海的黑帮体系分崩离析以及上海市民生活逐渐支离破碎的这样一个主题。打乱重塑的手法在程耳老师早些年的《边境风云》中就可以感受一二,为了方便解读玉米把时间线进行了简要捋顺,做一个剧情总览。

影片最早的时间是三年前,当然啦,不是的三年前,而是1937年的三年前,也就是1934年。

历史上的1934年11月22日发生过一件事,作为上海青帮“教父”的杜月笙正式担任了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副会长,由此开启了他的“红与黑”生涯。在这样的背景下,葛优老师饰演的陆先生这一形象便呼之欲出了,他一袭长衫,温文尔雅,“博爱”地维护着整个上海,维护着属于自己阶级的柔情和利益。

陆先生最先处理的一件事就是大老板(倪大红饰)的与他的妻子小六(章子怡饰)的一件家务事,小六是个交际花,然而同时也是一个美丽而不端庄的女人,如何不端庄?

瞧瞧这手都伸到哪啦?大老板心里很气,心里暗想想:我老婆怎么能跟钟汉良搞在一起呢???于是他派陆先生去挽回颜面。陆先生与小六进行谈判,没想到这小六竟然暗示陆先生与她私奔,陆先生无奈地表示自己要照顾的人太多,无法随心所欲。

这个情节一方面暗含着陆先生对小六的情意,同时也与后来小六关于“博爱”的那一段台词的暗示相吻合,陆先生就是这样的人,“看似博爱其实不过是自私的自我保护”,他要照顾的人的确很多,然而说到底还是为了维护得以安身立命的帮会体系。

眼看小六因为被拒绝闷闷不乐,陆先生赶紧抛出条件:只要小六不再招蜂引蝶,他就可以帮她进《花好月圆》剧组。小六口头应允着,然而她性子里就像陆先生说的那样,“大家随便装装新潮,装装风流,就你是真花痴”。果不其然,进组不久她又和的赵先生(韩庚饰)做起了“剧组夫妇”。

在与大老板新婚半年的时间里居然给大老板连续带了两次绿帽子!!!真是大老板可忍,苏大强不可忍!于是陆先生再度出马,岂止小六的一句“你舍不得,你会帮我想办法”他立刻就怂了,最终悻悻地去找大老板“求情”,以下是口嫌体直的陆先生:

小六可算是捡了一条命,陆先生派他的日本妹夫(浅野忠信饰)送小六先去苏州。然鹅,这个日本妹夫看似是影片伊始描述的那样,“终年穿着考究的长衫,说着地道的上海话,跟沪上时髦的中产者一样又是喝茶又是泡澡堂子,经年累月,再看不出日本人的样子”,实际上背地里仍然是那个“小日……子过得还不错的日本选手”,他是一名间谍,是陆先生身边的一枚定时炸弹,随时等着战争打响,为他的国家和信仰尽忠。

日本妹夫对小六的欲望,从影片中一次捡手帕的细节可见一斑,在陆先生身边潜伏的压抑和难以施展抱负的焦灼,终于在这个送她走的这个漆黑的夜里爆发,他杀了司机,强暴了小六,并把她从此囚禁在地窖里数年之久,他给她穿和服,教她日本礼仪,最重要的是每天还动不动搞点日料778。

慢慢地,小六的表情和动作发生了变化,从抗拒到结束甚至安于现状,玉米认为这时的她已经有了轻微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表征,她依赖他,或许是因为在暗无天日的地窖里唯有他仍有一丝冰冷的温度,也或许她还心存一丝幻想有一天她可以重回自己的心之所向。

时间流转到了1937年,淞沪会战前夕。这时陆先生的立场是积极响应抗日,但同时不遗余力打压其余党派。因此,面对工人罢工的现象僵持不动时,陆先生派手下剁了工人代表的老婆的手,并将工人代表活埋了。

面对日本人合开东亚共荣银行的诉求时,陆先生始终斡旋婉拒,而张老二(马晓伟饰)却暗示可以合作,这使得日本人萌生了杀陆的念头。他们首先杀掉了陆先生府中的王妈以此逼陆先生再度出面会谈。

最终在日本妹夫的餐厅内及门前爆发枪战,陆先生手下的马仔(王传君饰)和“童子鸡”(杜江饰)及众人纷纷中枪,日本妹夫穿着防弹衣假意中枪放走陆先生,实则放不下自己的两个儿子,一出苦肉计也算护得了儿子们的十几年平安。

陆先生匆匆赶回家中发现已遭灭门,唯有日本妹夫的两个儿子,即自己的外甥幸存,于是带着他们出逃香港。日本妹夫间谍工作已经结束,他在即将奔赴战场之际犹豫再三没有掐死小六,但小六回到地面上之后,上海已然是一个她认不出的地方了。

1945年9月,在上海的战后临时收容所,陆先生和小六重逢,出现了玉米认为整部影片最温情的一句话,“我有时候会想到你 你应该是在北方”。然而,他所以为的,在北方的小六,在过去无数个日日夜夜里,就囿于他脚下的土地——日本妹夫餐厅的地窖里。陆先生带着小六找到了日本妹夫所在的吕宋岛盟军战俘营,枪杀了他的大儿子,逼他签了引渡协议,并由小六亲手将其了结。

《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感12

今日《罗曼蒂克消亡史》上映,第一时间就约朋友去看了,去之前倒是对电影毫无了解,只是自从看过侯孝贤导演的《海上花》,天然地,对说着上海话的片子有一点期待。

电影一开场,画面的质感就让我觉得这得这两小时应该花的值得。

大上海新潮气派,但带着肃杀之气,连本可奢华敞亮的杜府公馆,在画面里也一直被阴影所包围,这样的镜头色彩,为整个故事打下基调。

虽然我对中国现代史认识浅薄,但也很容易就能看出,葛优的杜先生指的是杜月笙,王老板是黄金荣,“二哥”张先生是汉奸张啸林,至于从未露过面的戴先生和大影星吴小姐,当然是戴笠和胡蝶。

在那个世道之下,就如影片中人所说,外面时局那么乱,何以安身。无所谓法,更无所谓道,掌控秩序的,是强权和暴力。工人们罢工,初衷是为了提高福利,但当内部出现一小波人迫于生活压力想要复工时,立刻就被自己的工友绑架控制起来。而资本家们的解决之道,是请流氓头子出马,先礼后兵,这个礼不是和工会摆条件讲道理,而是给工会头目的相好的送个玉镯子,一旦对方嘴硬,“买个点心”带回来的,就是一只断手。帮派的依附对象,是“戴先生”,而身为著名影星的吴小姐,本已到手的电影合约,人家想换掉就换掉,求了人家帮忙一回,付出的代价就是以身相许,且别无选择。待到日本人来了,流氓头子和军统也不好使了,只要不听话,本人被埋伏不说,全家上下都活不了。有人说罗曼蒂克是指旧上海的生活,在影片所讲述的那个十年里,旧上海的罗曼蒂克消亡了。我却觉得,哪里有消亡呢。

整个片子看下来,除了画面的美感以外,我觉得最难能可贵的是,每一个人物都比较丰满,几乎每个角色,都有善恶。导演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以杜先生的生意、家庭、感情为核心,不仅给了上层社会的人物舞台,也给了下层人物舞台。

杜先生当然是重头戏,他可以为了达到目的砍掉一个无辜之人的手,也可以言而无信把已经无利用价值的工会头目杀掉,得知“妹夫”的实情,天涯海角也要去报复,甚至为了打击对方杀掉一个孩子,哪怕这个孩子是他养大的,身上流着一半他妹妹的血。可是这样一个恶人,也有舍不得下手的时候,他送走了“大嫂”,在面对儿子的问题时,骗他说王妈回乡下去了,这是他内心里为人的一点善念。这样一个搅弄风云的人,在片尾过海关的时候,也要面对指令,缓缓地抬起双手,再缓缓地,不得不地,摘下礼帽。对于他来说,罗曼蒂克是真的消亡了吧。

电影里的日本人渡部更是如此,他心狠手辣,妻子和姐夫都只是任务的对象,不需要时即可杀,为了逞一时兽欲,小白脸和司机的命当然更不值得一提。但是面对大棋子生下的两个小棋子,他内心有了一点父爱。他囚禁章子怡的那段,电影的镜头里除了食就是性,是并没有爱的,可是面对着她的眼睛和挣扎,最后还是松了手。

王妈在杜府里掌家,从她推荐车夫杀手那段看,也不是什么心慈手软的人物,为戴先生去做说客时,言辞更可见老辣。但是这个人,也会细心地嘱咐粥咸了,再为先生另做一道,也会心虚地问,“小张真生我的气了?”。

而两个连姓名都没有的小喽啰,可以眼也不眨就把人拍死埋掉,也会为了同伴的处子之身操心,对一个风尘女子说,我出去做事情总好过你出去做事情,我养你。

这世上从没有纯粹的人。恶贯满盈的人,内心也总有一个角落是柔软的,心怀善念的人,也不敢说自己毫无罪孽。

这世上也从没有干净的地方。章子怡对葛优说,这里人太多了,哪里有人少的地方,你带我走吧。可是最后她坐在只载了四个人的汽车上,奔向新生活时,不也没逃掉吗,成为幽居地下的禁脔,只用面对一个男人,也并没有获得安宁。

这就是我们的现实生活,这是永不会消亡的罗曼蒂克。

《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感13

历史既是小人物普通人的历史也是其间点缀着的大人物或者说不普通的特殊人物的历史,而通常的话语关注总是更倾向于那些不普通的特殊人物;这不仅表现在历史书写与评价上,也必然延及被搬上舞台的文艺创作中。其中的道理可能是他们的人生更富有戏剧性,更有冲突的烈度——如果说普通人也未必就少了类似的戏剧性和烈度的话,那就只能是说普通人甚至更其众多更其夸张的跌宕起伏的人生,一向为公众话语所忽略,甚至从来就没有被言说过,也就早已堙没到历史深处了。

总之,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名人大腕儿黑帮巨头等等还是习惯性地要占据更多的社会话语空间、文艺话语空间;哪怕仅仅是借着他们说事儿、抒怀,但毕竟当下说的、直接讲的也还是他们,而不是默默无言的普通人。因为从传播的角度,从经济的角度上说,他们已经具有了先天的“广告效应”: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戴笠、蝴蝶,以及围绕着他们的杀手、女人、东瀛特务、日本侵略者的历史已经是被一说再说依旧深不可测被添加进去了无数的想象的话题。在这个话题之上开发具有观赏性的电影画面,具有巨大的张力,也具有让今天的普通人在普通的生活里一望既往的不普通以及想象人生的可能性的传奇效应。这和武侠、枪战电影的宣泄效果如出一辙,并无新意。

这只要看看整部电影从头到尾都煞有介事的表演风格就可以明了了:不管是胁迫还是恐吓,不管是暗杀还是活埋,不管是卖淫还是奸污,不管是无情地夺人性命还是有意地侵占国家,几乎所有的叙述都是舒缓的、不动声色的,甚至是有漫画的定格效果的。好像因为既往的云烟过于深远而可以像是探究古迹一样慢慢挖掘,好像任何感情都已经无济于事而可以像是电影中的那些不动声色的角色一样不带感情的宿命。

这既是摆了酷酷的POSE让人追捧的电影范儿,也是站在历史高度上的俯瞰,还不无对林林总总一向如此的人类历史的悲悯。

个人的欲望和国家侵略者的欲望所要掠夺的,都是这个世界上弱小者的全部利益,包括女人的身体和银行的财富、包括漂亮的耳环和广袤的疆土的全部利益。为了这个永无止境的全部利益,消灭任何一个具体的个人、哪怕是一个伦理上的亲人都不在话下,都眼睛也不眨一下。

那个初出茅庐年纪还不到二十岁就可以在活埋人的现场里挥舞铁锨猛拍被捆绑的受害者脑袋的马仔,便是这样的在利益之下的无情的象征。在他毫不怜悯地使用暴力之前,那个受害者刚刚说了一句:“我的儿子和你一样大”。

日本特务暗室囚禁女主角章子怡,日日蹂躏,其变态的歇斯底里之中既是兽欲宣泄,也是其所效忠的国家对整个中国的侵害的直接物喻。

而某种程度上说,男主角葛优(原型应该是杜月笙)始终没有任何表情的老脸,就是人世的一切只能如此绝对不能例外的铁血原则的表现,就是整个历史都已经过去、再怎么也无可奈何的“只能如此”的象征。

从人类整体和民族国家的角度上说,当然最近大几十年以来的进步还是明显的;正是这样的“进步”使今天的创作者和观众有了值得庆幸的俯瞰的高度,与堪称幸福的反思的余暇。

作为大多数普通人中的一员,我们自然祈愿残酷的、不公的、黑暗的一切,永远成为过去,不再重演——尽管世世代代的人们也肯定都发出过类似这样的愿景期盼,而也每每落空。

《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感14

看完罗曼蒂克消亡史的感觉就是惊艳。

乱世中的人物群像。

不仅故事好看,画面也是特别有韵味。

有种用王家卫的镜头语言诉说昆汀·塔伦蒂诺的故事的感觉。

叙事结构比低俗小说的环形叙事还要零碎,不断的倒叙、插叙,剪碎的情节直到你全部看完才能完全拼凑成功。

配乐和插曲都很出色,特别是里面两首英文歌曲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虽然是英文但旋律和歌词都和情节、情绪配合得天衣无缝。

摄影和美术简直完美,构图十分精彩。大量俯拍的镜头又让我有一种在看保罗·索伦蒂诺的绝美之城的感觉。俯拍镜头还多次起到对比作用,战前战后城区的繁华与废墟的对比,家中被血洗的前中后对比。俯拍的镜头一多,人就显得渺小了,滚滚红尘,快意恩仇,乱世之下无人可以幸免。

批评的人肯定会用片中一句台词:“这是艺术片,导演本来就没想让人看懂,是拍给下个世纪的人看的。”但是我只想说,我就是喜欢这个腔调,而没看懂人只会是因为没有或不愿去体会到影片的情绪,乱世中一切都来得诡异而猛烈。我相信喜欢王家卫和昆汀风格的人会喜欢这部片的。

很久没有看到用了这么多明星演员还能拍得这么好的电影了,太多的电影里卡司的豪华压过了作品本身,更多的时候豪华的阵容会让人出戏。而这次演员发挥得都有种克制而真实的美感,仿佛他们就是那个人,而不是演员在演出。

主线人物的塑造十分丰富,葛大爷的表演自不用说,郑重谨慎、喜怒不形于色的大佬在乱世中想要保全国家、保全身边人,只可惜时不利我;章子怡从前半段花痴又不得志的女星姨太太到后半段隐忍凄惨的性奴,表现得都十分出色,分寸拿捏得到位;浅野忠信这个双面人的前后反差是让我最意外的情节,但在前前后后的插叙中又的确能找到情理之中的那些铺垫,细节铺垫的确很棒,比如在居酒屋的枪战,浅野忠信开枪打日本军官时明明可以一枪毙命却只是打在了腿上。

其他人物的塑造干净利落,闫妮演的王妈生活气息很到位,杜淳演的那个气息沉默的杀手,袁泉演的那个主宰不了自己生活的女星,钟欣桐演的那个忠心的姨太太,倪大红演的那个气度非凡的老大,韩庚演的那个风流的男明星,钟汉良与章子怡的贴身热舞,王传君接管了片中所有搞笑的戏份……还有我很喜欢霍思燕和杜江这对妓女与新人马仔的情侣戏部分,虽然戏份不多,但却是片中难得的温馨柔情,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夫妻的关系,两人桌前对话的那段戏霍思燕的眼神真的完全充满爱意,就像当年紫霞看着至尊宝一样,但又不确定的拿娇来试探,脸上的表情当真动人。

再大再小的人物在历史的洪流中都是一般模样,登场、唱罢、散去。

这些人物的结局有的交待了,有的完全没提,仿佛直接消失了一般,但这就和乱世的氛围、甚至生活的实质恰恰吻合了:有的人你知道他死了,有的人你知道他活得很好,有的人你只能轻轻看那么一眼接着他便消失在你的世界里再无音讯,你甚至不能知晓他是生是死。

热血、柔情且惨烈。

冷静、真实而优美。

罗曼蒂克消亡史。

《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感15

由葛优、章子怡主演的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将于12月16日与观众见面,这部展现抗战时期的上海滩、大部分情节讲沪语的作品也是导演程耳写给上海的一封情书,“这是那个年代的众生相,也是对战争的反思。”

影片讲述了1937年大动荡前夕,在上海滩风云显赫的黑帮大佬遭侵华日军施压,被卷入一场暗杀阴谋,身边人也惨遭牵连,乱世当前,大佬、小弟、弱女子走向了不同的命运。程耳表示,该片是一部旧上海的众生相,每个时代的精神会反映在葛优饰演叱咤风云的沪上大佬陆先生这样的大哥身上、明星身上,但也许小人物身上更能看出时代精神,“像杜江和王传君演的马仔是电影里最生动的,肯定也是让大家发笑最多的两个人。”

上海看片会结束后,片中地道的上海话和上海腔调,让上海观众都感觉非常专业。程耳说,为了达到这个效果,剧组请了专门的台词老师,而之所以选择大部分时间用沪语是为了能迅速将观众带入旧时代的语境里去。

各位小伙伴,上面这些都是有关于《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感大全的优质内容,相信以上这些内容中一定有大家在书写过程中所需要的东西,希望它们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书写灵感上的启发。如果喜欢小编这期分享的内容,也请多关注本站。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