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小说的艺术》的读后感大全

《小说的艺术》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1-06-25 22:36:24

相关推荐

《小说的艺术》的读后感大全

《小说的艺术》是一本由米兰·昆德拉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3.00,页数:20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说的艺术》读后感(一):米兰·昆德拉的轻

卡尔维诺的《千年文学备忘录》中提到这样一个视觉形象:这位诗人哲学家,灵巧地一跃而起。

保尔瓦莱利说:

卡尔维诺描绘的诗人哲学家,正是这样一种“轻盈”。

米兰·昆德拉无疑拥让文字轻的秘诀。

不是这个时代被认为是活力的——喧闹、咄咄逼人。

相比之下,“轻”是那样的珍贵和另人怀念。

《小说的艺术》读后感(二):琐碎的笔记

笔记:

发现唯有小说才能发现的东西,才是小说存在的唯一理由。

小说的暧昧性与相对性。

小说的基本问题:通过什么把握自我/人的存在是什么。行动-悖论;心理-悖论;外在力量-卡夫卡;非理想;存在于行动的中止中-项狄传等等。所以卡夫卡伟大,发现了一种人类存在的范畴,在福拜楼那里,这种范畴是愚蠢,愚蠢是一种存在,而不是经过教育可以改正的缺点。

复调,从音乐理解小说。

讲故事;描述故事;思考故事?

所以这学期要开始学习音乐;不要随心读书,而要先阅读重要的几部,虚构关系课程中的小说选择很有用意。

从“通过什么把握自我/人的存在是什么”把握和理解分类小说,那么从“关系-relationship”怎么理解小说呢?

福拜楼

巴尔扎克

托尔斯泰

乔伊斯

普鲁斯特

卡夫卡

maybe福克纳

博尔赫斯

《小说的艺术》读后感(三):《关于小说艺术的谈话》在谈些什么

这篇采访开宗明义,要谈谈昆德拉的小说美学。昆德拉的小说构建在思考性的探询的基础上。在他眼中,小说的美在于发现,发现存在的可能性。而存在连接着不可分割、相互作用的两部分——存在于世界中的自我和自我存在的世界。它们体现在小说中,便是小说最重要的两个元素,人物和处境。

如何塑造独一无二的、生动的人物,是小说永恒的主题。最初,薄伽丘、但丁通过描述行动来展现人物形象。而后,狄德罗发现行动和行动的结果并不完全受自我的控制,于是从狄德罗起,小说家们开始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以此丰满人物的内在。昆德拉认为,人物并不是对真人的模仿,而是一个实验性的自我,是人类某些可能性的具体化。把握人物独特性的重点,在于抓住其存在问题的本质。这就是人物的核心,往往能解释为几个关键词,它们逐步显示在人物的行动、和处境的交互中。与这些人物核心无关的描写并不是必要的,读者的想象会将它们补全。

人物处境的构建,是探索存在的可能性的另一个方向。小说中世界的设置,可以源自历史现实,也可以像卡夫卡作品中那样是想象中的极端环境。评判一个小说世界的标准,并不应该是它对现实生活的还原度,或是它对未来预测的准确性。它应该是独创的、具有启发性的,为挖掘人物服务的。

《小说的艺术》读后感(四):艺术家和他的文艺理论

作者开篇就在说他不擅长理论,一切思考都是基于他是一位实践者进行的.

但是这一切思考,不就是理论嘛...只是没进行系统地整理而已...是1979到1985年间作者的一些文章/演讲.

很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小说的作用是表达新的/之前未被观察到的东西.可以是形式上的创新,但更重要的还是内容的创新,从不同的视角看到不同的世界.

作者对"欧洲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对整个欧洲的文学史了如指掌.对塞万提斯/卡夫卡等人推崇备至.

最后甚至提到了大众媒体和媚俗...老先生真是宝刀不老哇.著名的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发表于1986年,说明老先生也在那个时候作为小说家意识到这个问题了.

关于卡夫卡的世界的描写,作者先举了个例子,随后很详细地把"卡夫卡式"的故事的特征描写出来:无法理解的迷宫/伪神学/有惩罚一定有过错/滑稽而引人发笑.这样的荒谬特征一进行描写,大致的轮廓就跃然纸上,很生动.随后指出,小说是要描写"后面的某个地方",发现潜藏于这个世界的细节与迹象,并不是"创造",而是"发现".

但那"六十七个词"这一章节被我略过没看...因为不认识那些词,也不知道它们用在哪...

《小说的艺术》读后感(五):浅析《受诋毁的塞万提斯遗产》

《受诋毁的塞万提斯遗产》一文阐述了昆德拉的小说观。他认为:小说的价值在于探索作为个体的人和其具体生活的无穷可能性,而小说的精神在于揭示人性和现实生活的复杂。文中亦包含了昆德拉对小说的历史、现状及未来的思考。

胡塞尔提出,西方近现代的科学发展集中关注外在物质世界,而忽略了人的生活世界。昆德拉认为,小说用其特有的艺术形式,从各种不同视角对人的具体生活进行了探索,补足了科学、哲学在这方面的空白。

小说是生活世界的映射,它的发展反映出时代的变迁和人心的变化。中世纪后,西方从宗教教条中觉醒,绝对真理被打破,人们开始重塑自我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小说随着近现代的到来诞生,塞万提斯笔下的世界是暧昧的、充满相对性的,他告诉我们认知的困难和真理的不可把握。

三个多世纪的发展,小说不停地探询人在不同环境下的可能性——他可能的反应、他可能的选择。到了二十世纪,现代文明的种种悖论(由理性而生的不同意识形态开始非理性的较量、用战争换得和平等等)投射到小说的世界中,人们在悖论中挣扎着叩问、探寻出路。小说发展的停滞不前,并不是因为其能探索的主题、形式被穷尽了,而是全球化潮流下,单一、标准化的审美大行其道,小说应追求的复杂性和延续性被抛弃。

关键词: 唯有小说才能发现的东西——存在的可能性,相对、矛盾的生活世界 塞万提斯的遗产——认知的困难性和真理的不可把握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