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伪满洲国首都规划》读后感摘抄

《伪满洲国首都规划》读后感摘抄

时间:2019-10-20 15:52:44

相关推荐

《伪满洲国首都规划》读后感摘抄

《伪满洲国首都规划》是一本由越泽明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6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伪满洲国首都规划》读后感(一):城市规划 历史 伪满 新京

虽然只是一本城市规划方面的学术书籍,但是因为其特殊的历史背景让读者不得不与现行中国的土地政策和城市规划还有中国政治联系起来。

“满铁在进行城市规划时 非常注意附属地与原有中国人街区的联络问题 满铁后来曾记载道:本公司非常注重附属地与原有中国人街区的相互协调,拟规划住宅、商业、粮栈和工业四个区域,争取实现日中双方街区的共同发展。。。匡正俄国在大连、哈尔滨等地所实行的,源于民族歧视的歧视性的地域政策或带有侵略和压制其他民族性质的地域政策,为全体市民着想,从交通、委身、安全、经济等角度出发考察、设计,把长春建设成为一个发达的理想城市”从结果来看,这些记述也都是事实。 在19日本人在长春附属地有493间公司 占地1414坪 中国人有476间公司 占地2553坪 可见进入满铁附属地粮栈进行经营活动的中国商人足可以和日本商人匹敌,在经营规模上甚至要超过日本人。 1930年附属地日本人10097人 中国人23307人 而且在这期间很有趣的一点就是日中双方政府(日方是具有政府北京的满铁公司)对待中国人在土地政策上的区别 满铁在最初购买中国土地时 收购价格比中国官方的价格要高出许多,对房屋和树木也有补偿,因此地主们也相当满意 但是长春城为了对抗日属地采取了一些列措施但都最终失败 其中原因之一就是长春县城对货物收取的税费较高 而且当时的道台颜世清对建设新商业区虽然很有热情,但是由于在征地方面过于强硬,而遭到了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对,最终与19被撤换。 而且据日本官方记载 34年选取长春作为伪满首都的原因之一就是低价问题,长春属于地级城市,地价相对便宜,在征地和城市规划方面比较有利。 这些记载无需多言 真是对当今中国“拆哪”经济的一大讽刺。

《伪满洲国首都规划》读后感(二):最后的帝国,最初的都市

意外的看完了,虽然是外行,但结合现在东北各城市规划现状,还是有所收获。

阅读期间,对日本在“满洲”的土地征收很感兴趣。

摘录如下

长春附属地的用地征购:

“……由于满铁的收购价格比中国官方商埠公司的价格(分一至三等地,一等地每垧吉林官贴500吊文,相当于每坪约10钱)要高出许多,对房屋和树木有补偿,因此,地主们相当满意。”P41

“问题是土地面积不准确……因此,只得利用三角求积法重新测量,而当时中国的官员和地主们并不了解三角求积法,因此都不认同满铁的测量结果。最后值得请师范学校的数学老师到现场进行实地讲解才得以解决。"(P42)

“当初而过东清铁路购地时曾经发生过中国官吏利用职务之便中饱私囊的事情。……当初俄国东清铁路建设时对所征收土地中坟墓用地的补偿较高,翻译就和地主串通,一夜之间许多馒头一样的坟包就冒了出来,翻译因此赚了一大笔。满铁在征收用地时也曾遇到过当地官吏侵吞土地收购金和补偿金的事件。为了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就购买了一件天花患者曾经住过的房子,并将其当场焚烧。附近的官吏和地主以为发生火灾,都聚集过来。这时当众宣布土地的收购费已经委托中方官吏转交各位地主,中方官吏无奈只得将土地转让金交给地主。此后的征地工作进展顺利。”(P42)

对比当时的中方征地工作:

1909年第二任道台颜世清为了与满铁属地在经济方面竞争,也采取了街区规划的策略。但由于在征地方面的过于强硬,遭到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对,最终被撤换。(P74)

————————————————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四处战火纷飞,无数城市被毁,却有这样一群建筑者怀着”建造理想之都样板“的信念,来到这那个无根的”帝国“。本该是改写现代城市规划的伟大尝试。但最终,那些年富力强建筑师与学者与这座实现自己城市规划理念的试验场,一同沉入历史沙河。

诚如作者在最后所言:”新京和堪培拉两个城市是20世纪首都规划方面的代表性城市,而且,从综合性城市规划实践的角度来看,新京的城市规划比堪培拉还要先进、还要具有价值。而有关这一点,不只是日本,在世界上也鲜为人知。“

《伪满洲国首都规划》读后感(三):一个城市的生与死

非是对长春历史和建筑规划稍有兴趣的,读起此书来恐怕会觉得枯燥无味。但不容否认,这确是了解长春建城历史和城市规划的好书,书中插图丰富,所涉及街路、名称大多现在仍然存在和使用。例如我单位门前那条不起眼的小路,竟然是当年日本人初据长春之时的临时行署之所在,破败如此,古今对比不免有些感慨。

1905年日俄战争之后,日俄南北瓜分满洲,正是以长春一线为分界。当时长春不过是一个万余人的小城镇,即使在日本的势力范围内,也远不及奉天(沈阳)、大连、辽阳、四平甚至公主岭,此后日本倾力建设,30多年间,已将新京(长春)建设成足已媲美当时巴黎和伦敦、某些方面更是超过东京的东亚第一重镇。(让人联想起今日的深圳,也都是在地图上画个圈。)

读罢此书,明显能感受到,日本当年的策略并非是掠夺,而是要吞并整个东北并实施永久占据,所以对于安抚国人是非常在意的,对于城市规划上颇费了一翻脑筋。新京的设计和建设,一方面日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源自对于东北煤铁的开采),配以当时日本最为优秀的城市规化和设计师,另一方面为了但于中国人接受,采用了中西结合的设技样式,特别是根据中国传统的官庭的风格辅以西式流行建筑设计样式加以建造,所以现在保留下来的伪满新宫(地质宫)、伪皇宫、八大部(见注一)等,现已毫无争议地成为长春的地标建筑。

笔者前几年有幸进过数个建筑,那种庄重的美感真是令人赞叹。单以综合法衙(今四六一医院)为例,纵横相连的一系列建筑,外部全以花岗岩建造,内部以大理石装饰,即使是内部的墙体都超过1米厚,里面大部分的区域内,手机基本上是全无信号的。解放战争时期,部分建筑曾遭到炮击,不过全然无损屹立不倒,岂不让今日之建筑家汉颜。

如今,市街区域空地不断减少,地价飙升,在全以GDP为考核尺度的当今,再度于市区兴建绿地街路和景观公园几无可能。且看近年来所建公园及绿地均位于何处——北海公园偏居东南,不过是稀树杂草混凝土的一块;雕塑公园票价高昂,每年办个所谓的“国际雕塑节”,不过又是一市政形象工程罢了;唯独南城市府新址,周遭水榭亭台颇有伪满遗风, 又岂是我等平民游玩之地?当年日本人建设公园,非但没有”华人与犬不得入内“之说,反倒是要求夏季游船华人要优先于日人,所以感叹今不如昔,非是因为资金、能力不足,盖因城市建设之理念、社会之风气早已在不如前。 (伊通河沿岸修的确实不错,不应抹杀)

值得庆幸的是,日本战败前城市的干线建设和整体规划基本完成,而后由规划者在此基础之上逐渐继承和完善,街路规整有序,始有今日之长春城。而近年交通拥堵,事易时易,毕竟早在7、80年前,日本人就已经修了60米宽的安民大街(今新民大街)和50米宽的大同大街(今人民大街),即使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也不过如此吧!而长春诸多主干线皆是源自伪满时代,沿用至今,自那以降半个多世纪,兴建改造道路之多,却再无一条在宽度、设计上能超过的,岂不令人扼腕?!也许这就是何以改革开放30年来,东北衰落的一个缩影吧。

注一:指伪国务院(今白求恩医大基础楼)下设的八个部委,即:

伪满治安部(今白求恩医大一院主楼)、伪满司法部(今白求恩医大校部楼)、伪满经济部(今白求恩医大三院主楼)、伪满交通部(今白求恩医大卫生系办公室)、伪满兴农部(今东北师大附中)、伪满文教部(今东北师大附小)、伪满外交部(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原址)、伪满民生部(今吉林省化工设计院),还有伪满综合法衙(今长春市四六一医院)。

《伪满洲国首都规划》读后感(四):一声叹息

作为土生土长的长春人 对于长春的一些风土容貌 市政建设 规划发展 总是有些零零碎碎的看法和意见 但碍于自己语言能力欠缺 专业知识匮乏 观点不成体系 也就一直没有什么表达 读完这本书后 虽不说自己的水准一夜间就得到了提升 但总是感觉有些东西实在是不吐不快 于是便有了这篇小评

可以说通过此书给我最大震动的 是日本人当时对于新京建设的热衷认真和细致程度远远超出我之前的想象 不可否认日本对于近代中国的侵略 但是在满洲 与在其他地方并不完全相同 日本想要做的绝不是简单的掠夺 而是想长期的占据并吞并整个东北 而且采用的是更温和的殖民方式(其实殖民好不好现在也未可说 苏联人来了几天就把东北的工业破坏殆尽了呵呵) 为了让原住民接受日本的殖民 无论是满铁附属地时期还是国都建设时期 原住民的感受都充分的得到了体谅理解 并在实际行动中得以体现 简单的一个公园入园人数统计(P153)就能看出当时原住民和殖民者的相处融洽 甚至连游船的租用都是原住民优先(P133) 书中的一个观点可以说是高度概括了我之前的一个想法 在哈尔滨 青岛的时候 看到周围的建筑固然漂亮华丽 但总觉得哪些地方不对 现在想来 就是那种生搬硬套 对当地条件和当地人的不尊重 让这些建筑有了违和之感 哈尔滨再美 也不过是叫“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 而长春的伪满时期的建筑风格 不是日系欧系美系等一个单独的地域风格就能概括的 兴于新京的兴亚风格 就是殖民者充分考虑了各种文化地理政治因素之后才创立起来的 其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一边看书 就总会不自主把当时的规划建设图 当时的街道建筑景致和今天的长春联系起来 当时图上的那里是现在的哪里 当时那个样子的地方现在成了什么样 当时的构想和现在的实际又有了什么差别 每当这么联系起来的时候 说实话 就有一种忆往昔看今朝的悲壮感从心而生

可以说 现在长春能拿的出手的地方 称得上是美丽的地方 都是当时日本人在新京已经建成了的地方 建筑且不用说 除了列入历史保护名录的建筑① 长春的建筑已无特色可言 就连新建的建筑都几难称得上有现代美感 后期新建的兴亚风格建筑 也就只有宽城区政府一处

当初新京地图和规划上尚且空白的地方 即便现在已建成也与"空白"无二致 市中心的这些公园和大片绿地 无不是新京时期已经建好的 就连绿园的长春公园天嘉公园这一大溜串湖公园都已在当时的规划中得以体现(P165) 反观城市东南扩充以来的二道区 南关区 偌大的建成区里几乎见不到公园的影子 北海公园建成之前二道区甚至就只有一个可以小的忽略不计的劳动公园可以充数(北海公园现在只有规划的二分之一大小) 北到岭东路 南到卫星路 东到杨浦大街 西到临河街的偌大一片区域 竟然没有一块大片公共绿地 遑论像样的公园了 个人认为完全可以算的上是长春市规划建设的一大败笔 而即便是有了还算像样的规划(指长春市市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单元②) 长春也再也不会有像日本人当初砸锅卖铁也要建好新京的魄力 离我家很近的一个明晃晃的写在规划中的彩宇公园 现在周围已经树立起了建筑围挡 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当代中国 一块绿地显然卖不上什么好价钱(净月管委会的普通科员月薪8000+)

如果说到街路 那就更多槽点了 虽然不想把此文变成市政规划建设檄文 但写到这里了想到这里了就是憋不住了 现在长春的交通骨架 同新京时期并无大致 新京时期的主要道路仍然负担着现在大多数交通流量 而日本人的高明之处 在于所有居民小区都通有小路 这些小路就像毛细血管 分担了很多的交通流量 宽城区 南关区 朝阳区的单行线 无不是新京时期已经建好的小巷小路 我也是个驾驶员 说实话单行线有时虽然绕 但是由于避开了次干路和主干路 相比起来仍然快捷方便很多(插一句本人最经常走的单行线是惠民路) 反观绿园二道 几乎难见朝阳区的繁密路网 没有微循环 原本可以靠小巷引导的车流只能挤入次干路 而原来走在次干路的车只能挤上主干路 主干路挤得受不了开始建高架桥 可以说这根本就不是疏导 而是把车又都赶到高架桥上继续堵(预测二环建好三年内就会出现环路拥堵)

关于行道树 书中也有叙述 新京当时选择最多的是速生的杨树(P122) 这种树种起来 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形成景观 而且隔音隔尘的效果也很好 倒是今天的长春 置这么简单的道理于不顾 在行道树的选择上让人莫名其妙 体会最深的就是民康路上那种叫不出名的树 瘦高瘦高 只有顶端有几片叶子 风一来使劲摇晃 既没有景观作用也没有环境作用 临河街上的工程过去了两年 至今也见不到园林部门补种行道树 摆几盆种在大土方里的灌木就算了事 家门口的路种的是槭树 和围绕小区一圈的杨树基本是同一时间种下 几年过去了 杨树差不多有四层楼高 夏末秋初有人家把烤炉躺椅搬到树下一家几口好不惬意 而路边的槭树还是楚楚可怜的样子 夏天遮个荫都难成

而随着二环路的修建 宽平大路 青年路的街心绿化已经荡然无存 就两条路的宽度而言 上下行高架完全可以做成分体式的 街心绿化完全可以保全 我想这个方案肯定有人在施工设计的时候提过 也肯定是由于施工较繁杂成本较高最后被否定 然而就这样长春还在鼓吹着自己是森林城 还在以新京时期的数据得意洋洋(P132) 真是让人贻笑大方 相比满铁附属地和首都时期日方不遗余力的投入 我国这种“就是不对自己人好”的精神真是让人无可奈何

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虽然还想吐太多槽) 其实现在的长春还是有几处继承了的优良新京遗风的地方的 比如说新建主干路基本还保持着四排树的风格 虽然不会再有新民大街样的街心公园 圆广场在新建城区仍有建设 新建街路的命名也亦如新京时期严肃认真(奉天的一号街到十七号街真是奇葩) 但说实话 更想让新京时期的所有优良的城市规划建设作风在长春成为一种理所当然 而不是我这种爱着这座城市的人们因为区区几个好的做法就欢欣雀跃 在更多的时候却只能是一声叹息

① http://www./lsbh_link.jsp?urltype=tree.TreeTempUrl&wbtreeid=4507

② http://www./kxgh/kgindex.htm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