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当别人对孩子说“我不跟你玩了”!父母该怎么办?

当别人对孩子说“我不跟你玩了”!父母该怎么办?

时间:2020-04-16 23:55:26

相关推荐

当别人对孩子说“我不跟你玩了”!父母该怎么办?

一群小孩子在一起玩,哪句话对孩子来说杀伤力最大?

一定是“我不跟你玩了!”

这件事在成年人中就比较好解决:

“我不跟你玩了!”

“不玩就不玩。再见!”

孩子们对“我不跟你玩了”的应对就相对难一些:

当别的孩子说:“我不和你玩了!”—— 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可能是:完了,没人跟我玩了,我就要没朋友了!!

所以小朋友瞬间感到悲伤和挫败,他感觉自己被彻底拒绝了。

孩子的社交受挫,当妈的肯定也跟着难受。想到其他小朋友三五成堆,自家娃却孤零零一个人,任哪个妈妈都会既心疼又着急。

这种感受我相当理解,不过爸爸妈妈千万不要过分焦虑,觉得自己孩子特可怜。要知道小朋友之间的关系,分分合合特别正常,上一秒还大喊“不跟你玩了”,下一秒可能就又凑在一起了。

对6岁以内的孩子来说,朋友还只是玩伴,谁跟他接近或在一起玩,谁就是朋友。孩子出门玩一圈,就说自己交到了好几个好朋友——可能连人家的名字都不知道。

3-4岁,正是孩子们社交欲爆发的年纪,孩子对友情的需求像雨后春笋一样飞速生长。

他们渴望被朋友接纳,获得好朋友的认可,爱和同龄孩子们集体 游戏 。也会出现抱团现象:经常一起玩的小孩子似乎就天然形成了小团体,有时会拒绝新朋友加入,感受团体的特权和优越感。

情绪化,极端化。因为语言所限,小孩子经常直接用单刀直入的“是!否!能!不能!”来表达意见。比如“我再也不跟你玩了”这样的狠话,是他们常常挂在嘴边的。

使用小技巧的话,这个年龄的小朋友其实也很容易交到朋友。接下来,我就来说一些非常实用的社交技巧,让孩子更容易交到朋友。

1.教孩子学会“破冰”融入

破冰,就是把冰戳破。意思就是两个人还不太熟悉,不知道该聊些什么玩些什么,这时候需要用一个行动来打破尴尬局面,我把它叫“破冰”。

我想起女儿小时候的一件事。那时她刚上幼儿园2个月,有一次我去接她下学,看见小朋友们三三两两地打招呼、说再见,有些家里住得近的孩子,干脆手拉手一起回家。

只有我女儿,孤零零地坐在座位上等妈妈,既没人和她说再见,她也不和别人再见,她脸上没什么表情,呆呆地看着热热闹闹告别的同学们,好像一个局外人。

我有点心酸,觉得她在幼儿园貌似过得不怎么快乐,因为很显然,她还没有找到好朋友。

其实我明白,女儿和我一样,是内向慢热的性格,所以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和大家熟络起来。

后来,我就教了女儿一个方法,因为她在入园前已经可以系扣子系得很好,我就让她观察哪个小朋友系扣子有困难,就去帮助他们,有了这样一个可以主动去和别人交往的场景和破冰动作,女儿慢慢地和小朋友们熟悉起来,变成了朋友。

因为是为别人提供帮助,所以很容易就能够破冰成功。

除此之外,还可以直接问对方:我可以和你一块玩吗?

外向的孩子可能很容易问出这句话,但是,要想被别人接纳,爸妈应该引导孩子在开口之前,先观察了解人家的 游戏 规则是什么,搞清楚之后再加入。

如果你没搞清楚规则就冒冒失失地加入,玩不了两局,别人发现你不按规则来玩,还会把你踢出局。

内向的孩子相反,他们可能已经观察了半天,就是不敢开口。这时爸妈就需要给他一点鼓励和帮助,或者教他一些策略。

比如我女儿想和别的孩子一起玩跳皮筋,因为大家都想跳,不想拉皮筋,我就让她过去和她们讲:

我来帮你们拉皮筋,然后我们轮流跳好不好?

小朋友们当然都乐意啦,于是她们很快就玩到了一起。

2.教孩子学会聊天

聊天是个技术活儿,我也经常发挥失常,一句话把天聊死。

比如人家问我:这本书怎么样?

我说:还不错。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后来我看到一个方法,专治这种把天聊死的病,规则就是一个人手里拿球,提出问题,然后把球传到另一个人手上。

另一个人不能只简单回答“是”或“不是”、“要”或“不要”,一定要说出理由。说完之后,才能把球再传回给提问的人。

举个例子:

你和孩子面对面坐,你手里拿一个球,提问:你喜欢小狗汪汪队吗?说完把球传给孩子,让孩子回答你的问题。

如果孩子只说“喜欢”,他就不能把球传回给你。他要说出理由:喜欢,因为这些小狗本事都很大,它们都很能干。

然后孩子就可以把球再传回给你。你接着问:你最喜欢哪只小狗?球递给孩子。

孩子回答:我最喜欢天天,它会开飞机,我也想开飞机。

球再传给你。

通过这样的 游戏 ,孩子很快就能够明白,球就是“话题”,聊天必须有来有往才能够聊下去。

对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让他回答完之后,再提出一个新问题,然后再把球传回给你。

3.展现价值&为别人的 游戏 添砖加瓦

在国外的幼儿园和小学,show and tell(展示和介绍)是一门课程,简单来说就是孩子根据老师的要求,带一个物品到学校,展示给其它小朋友看,并给大家做介绍。

在很多国外的绘本中也能看到show and tell的场景。

Show and tell能够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如果一个孩子在公共场合扭扭捏捏不敢开口,或者讲话前言不搭后语,没有逻辑,或者啰里八嗦说了一堆,但别人还是不明白他想表达什么,那这孩子交朋友的时候肯定会遇到阻碍。

通过show and tell,孩子可以练习在表达的时候集中一个话题,说出观点和原因,为了让大家更爱听,还要学会描述细节、制造悬念、甚至找到与众不同的角度来给大家介绍他展示的物品。

这个活动除了在幼儿园,在家里也可以进行,爸妈还可以邀请孩子的小伙伴,一起举办主题party,比如恐龙party,每个孩子带一只恐龙玩具来参加,要先展示自己的恐龙,介绍这只恐龙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一圈介绍完了,每个孩子都知道了别人喜欢什么恐龙,大家自然就多了很多沟通的话题。

4.让孩子学会理解和感受

前面这3个技巧,都属于和人交往的。只要有交往,就免不了会有矛盾冲突。

在幼儿园里,经常看到一个孩子为了争抢玩具,就把别的孩子推开,或者把玩具从别人手里抢过来。

这个推人或抢玩具的孩子,其实并不是故意要欺负人,而是他脑子里只想着“拿到玩具”这一件事,根本没想过那个被抢了玩具的孩子会有什么感受。

所以,我要给你介绍第4个技巧:理解感受。

有一个好玩的小 游戏 ,叫“传递表情”,可以帮孩子先认识情绪。

爸爸做一个动作加表情,孩子仔细观察,然后把爸爸的表演模仿给妈妈,妈妈用语言把动作和表情描述出来,看看和爸爸想表达的是不是一样。

比如:爸爸一边假装吃冰激凌,一边笑。

孩子模仿。

妈妈说:你吃到冰激凌,你笑了,你很开心(或满足)。

如果妈妈没猜对,爸爸再表演一遍,并且说出他的答案。

然后可以妈妈做动作,孩子模仿,爸爸猜;或者孩子做动作,爸爸模仿,妈妈猜。

这个 游戏 可以让孩子留心观察别人,并学习认识情绪。

第二个小 游戏 ,叫“小我剧”。

爸妈在给孩子讲绘本故事时,可以在某些地方停下来,让孩子猜猜书中某个人物的感受,问问孩子:

你怎么知道他会有这种感受?

你有没有过类似的感受?

要做些什么,才能让这个人物的感受好起来?

花时间和孩子讨论感受,可以帮孩子学会理解别人,并且慢慢能够判断一个行为带给别人的感受。

有了这个本事,孩子才能做到换位思考,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不仅考虑自己的感受,也考虑别人的感受。

今天我们讲了4个技巧:破冰、学会聊天、show and tell、理解感受。

这些技巧能够帮孩子迈出和人交往中最难也最重要的第一步,通过高质量的沟通,让交往能够进行下去,还能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减少矛盾和冲突的发生。

但是我想说的最重要的一点是:鼓励孩子放松,自信。

父母要告诉孩子:你很可爱,有自己独特的优点,我相信朋友们喜欢和你一起玩。

当孩子很自信,内心很放松,那么面对“我不跟你玩了”这样一句拒绝的话,也不会打击到自己。既然你不想跟我玩,那我就自己玩或者找别人玩。

这样一个充满自信,乐观豁达的孩子,怎么会缺朋少友,怎么可能不快乐呢?

同时父母也要做好榜样。其实,孩子的一举一动是大人言行的投射。我们希望孩子拥有好人缘,那么我们自己就不能放弃社交,整天宅在家里。

我们不妨从自身做起,多带孩子参与集体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引导他们主动释放友谊的信号,多微笑、多打招呼,告诉对方:“我们做朋友吧。”

父母的这份积极主动会感染给子女,让他们成为自信有礼貌、随和又爱笑的人。这样的孩子,注定是受欢迎的。

我们常说,教育孩子就像打仗。 对于父母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 事实上,没有一种万能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教育他们的方式也会不同。

首先,多挑好书,在阅读中提升自己。 除了日常的教育,孩子三观思维的建立还可以通过阅读来影响和塑造。 阅读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还可以影响我们的思想和日常是非观念。 家长平时在给孩子选书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一些积极向上的内容,让孩子在阅读中不断地培养和提升自己。充分利用您的家庭电视。 当电视走进家庭,孩子们可以从看电视中获得很多知识,增长知识,并充分利用它。?

其次,不要对别人做,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许多熊孩子的行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只要自己开心、满足,就根本不在乎别人的感受。 家长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同理心的能力。 在满足自己的想法和愿望的同时,也要考虑他人的想法,衡量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影响孩子。 对他人造成不适当的伤害。

再次,环境熏陶。 家长要自觉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孩子受到感染和培养。 家庭是孩子们生活的主要场所。 父母要组织好自己的生活,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以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形成团结和谐的家庭氛围,建立有序的生活秩序,培养孩子美好的情操。

最后,责任教育教会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很多熊孩子的各种蛮横霸道的行为,都是因为父母对一切负责,对自己的行为完全不负责任,所以不知道后果的严重性。 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责任教育是尤为重要的一环。 父母应该尽量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遮风挡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