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温庭筠(温庭筠读音)多大了

温庭筠(温庭筠读音)多大了

时间:2020-01-08 01:13:31

相关推荐

温庭筠(温庭筠读音)多大了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温庭筠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温庭筠读音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温庭筠怎么读

wēn、tíng、yún。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其工诗,与李商隐合称“温李”,在词史上,也与韦庄并称“温韦”,被尊为“花间词派”鼻祖。

其多次考进士均落榜,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然而他放荡不羁,讽刺权贵,取憎于时,故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温庭筠诗风上承南北朝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温庭筠作为词人的地位很高。他着有《握兰》、词集《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现存的《花间集》收集了66阕他的词作、列为篇首。温庭筠词风婉丽、情致含蕴、辞藻浓艳,今存310余首,后世词人如冯延巳、周邦彦、吴文英等多受他影响。

温庭筠是哪个朝代的人

温庭筠(唐代著名诗人、“花间词派”代表人物)编辑温庭筠(约8-约866年),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男,汉族,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八叉”之称。温庭筠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恨不得志,行为放浪。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有《花间集》遗存。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ps,你都能上网了还搜不了他吗

温庭筠生平介绍

温庭筠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下面是我分享的温庭筠生平介绍,一起来看一下吧。

才华横溢

关于温庭筠的生年,史籍无载。温集旧注断为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夏承焘《温飞卿系年》以为生于元和七年(8)。陈尚君《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云生于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梁超然《唐才子传校笺》同意陈尚君所考。以温庭筠生于贞元十七年算,卒于咸通七年(866年),则他享年66岁。

温庭筠少敏悟,同其他有成就的诗人一样,自幼好学,苦心研习,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长于诗词。《旧唐书》本传中说他“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词有《握兰集》、《金荃集》,今不传。唯《花间集》中尚存有其词六十六首。孙光宪《北梦琐言》说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在中国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数步成诗之说,而像温庭筠这样八叉手而成八韵者,极为罕见,实在令人惊叹之至!

考场救人

这样有才华的人,却数举进士不第。今可考者,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温庭筠将近40岁时开始应举,未中,只在京兆府试以榜副得贡,连省试也未能参加。究其原因,大约是受宫中政治斗争之害。因为杨贤妃的谗害,庄恪太子李永左右数十人或被杀,或被逐,沙汰殆尽,随后庄恪太子不明不白地突然死去。温庭筠被卷进这起政治斗争中,没受灾祸已算不错了,哪还指望中进士。在他步入科场前,便注定了不能及第的命运。开成四年应举不第后,温庭筠在_郊住了两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二年抱疾,不赴乡荐试有司”。当时是真病,还是畏祸待在家里,不得而知。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温庭筠41岁时,到淮南与李绅相见。早在温庭筠8岁时,便与李绅相识,可谓自幼为友。到唐懿宗大中九年(855年),温庭筠又去应试。这次应试是沈询主春闱,温庭筠却由于搅扰场屋,弄得满城风雨。事件的起因,是温庭筠有“救数人”的绰号,即在考场帮助左右的考生,因此这次沈询将温庭筠特别对待,特召温庭筠于帘前试之。温庭筠因此大闹起来,扰乱了科场。据说这次虽有沈询严防,但温庭筠还是暗中帮了八个人的忙。当然,这次考试又没能中。从此之后,也就是说从55岁起,温庭筠便绝了这门心思,不再涉足名场。

考场救人,虽属不该,但从这里可看出温庭筠的才能。同考场救人一样,温庭筠还帮过相国令狐_的忙。温庭筠出入令狐馆中,待遇甚厚。当时唐宣宗喜欢曲词《菩萨蛮》,令狐_暗自请温庭筠代己新填《菩萨蛮》词以进,嘱咐温庭筠千万不要泄漏出去,而温庭筠却将此事传了开来,令狐_大为不满。温庭筠看不起令狐_的才学。唐宣宗赋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让未第进士对之,温庭筠以“玉条脱”对之,宣宗很高兴,予以赏赐。令狐_不知“玉条脱”之说,问温庭筠。温庭筠告他出自《南华经》,并且说,《南华经》并非僻书,相国公务之暇,也应看点书。言外之意说令狐_不读书,又尝对人说“中书省内坐将军”,讥讽令狐_无学。令狐_因此更加恨他,奏他有才无行,不宜与第。由此可知温庭筠一直未中第,非其才学不高,皆因当权者所嫉也。不仅才高不第,反倒落下了品行不好的坏名声。又相传温庭筠在传舍遇到微行至此的.唐宣宗,因不识为皇帝,曾傲语诘之。

温庭筠搅扰场屋后,贬隋州隋县尉,当了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官。大中十一年(857年),徐商镇襄阳,辟为巡官,此时温庭筠已45岁。在襄阳,温庭筠与段成式、周繇等交游酬唱。在襄阳待了几年时间后,唐僖宗咸通二年(861年),徐商诏征赴阙,温庭筠随后也离开襄阳,去了江东,此时已经49岁了,次年冬又回到了淮南。此时的温庭筠,虽诗名颇著,但已自潦倒,不检行迹,与贵胄裴诚、令狐_等博饮狎昵。当时令狐_出镇淮南,温庭筠因其在位时曾压制过自己,虽是老相识,也不去看他。咸通四年(863年),温庭筠因穷迫乞于扬子院,醉而犯夜,竟被巡逻的兵丁打耳光,连牙齿也打折了。他将此诉于令狐_,令狐_并未处置无礼之兵丁。兵丁极言温庭筠狭邪丑迹。因此有关温庭筠品行极坏的话传了到京师。51岁老翁,被打折了牙齿,并且落了更坏的名声,温庭筠只好亲自到长安,致书公卿间,申说原委,为己雪冤。随后即居于京师。

才高累身

咸通六年(865年),温庭筠出任国子助教,次年,以国子助教主国子监试。曾在科场屡遭压制的温庭筠,主试与众不同,严格以文判等后,“乃榜三十篇以振公道”,并书榜文曰:“右,前件进士所纳诗篇等,识略精进,堪神教化,声调激切,曲备风谣,标题命篇,时所难著,灯烛之下,雄词卓然。诚宜榜示众人,不敢独断华藻。并仰榜出,以明无私。”将所试诗文公布于众,大有请群众监督的意思,杜绝了因人取士的不正之风,在当时传为美谈。而此举又给温庭筠带来了不幸。他完全以文判等,且榜之于众,已遭权贵不满,又所榜诗文中有指斥时政,温庭筠称赞“声调激切,曲备风谣”,更为权贵所忌恨。所以,宰相杨收非常恼怒,将温庭筠贬为方城尉。因主持公道而招忌被贬,所以纪唐夫送其赴方城时,诗云:“且饮绿_销积恨,莫辞黄绶拂行尘。”遭受此次打击,再次被贬,年事已高的温庭筠在咸通七年(866年)冬抑郁而死。《唐才子传》云“竟流落而死”。未知到方城后不久而死,还是未到方城便死了。一代才子,困顿失意而死,千载而下,人共憾之。他恃才傲物,蔑视权贵。所以纪唐夫送他赴方城诗又云:“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

当时权贵,可以排挤、压制温庭筠,使他仕途多舛,生活坎坷,却压制不了温庭筠的才华四溢。温庭筠终以他杰出的文学成就成为文学史上千古不朽的诗人。

康熙的14个儿子名字分别是什么?怎么读?要有拼音哦!

皇一子:胤禔ti

皇二子:胤礽réng 皇三子:胤祉zhǐ 皇四子:胤禛zhēn 皇五子:胤祺qí 皇六子:胤祚zuò 皇七子:胤祐yòu 皇八子:胤禩sì 皇九子:胤禟[táng] 皇十子:胤誐[é] 皇十一子:胤禌[zī] 皇十二子:胤裪[táo] 皇十三子:胤祥[xiáng] 皇十四子:胤祯[zhēn] 胤禵是谁?胤禵这两字怎么读?

胤yìn 禵tí

清康熙帝的第十四子,其生母为德妃乌雅氏,即孝恭仁皇后。他本是雍正帝的同母兄弟,可是在康熙末年宫中争夺皇位的斗争中,这亲兄弟二人竟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雍正帝登基后将胤禵幽禁起来,直至雍正帝死后,胤禵才恢复了自由。 雍正帝胤禛(zhēn)即位后,为避名讳,除自己外,其他皇兄弟都避讳“胤”字而改为“允”字排行。因此又作"允禵" 胤禔,胤礽,胤祉,胤禛,胤禩,胤禟,胤(礻我),胤祥,胤禵 名字都怎么读?

1、胤禔:yìn tí 爱新觉罗·胤褆(1672年-1735年),清朝宗室、康熙帝庶长子,雍正帝长兄。

2、胤礽:yìn réng 爱新觉罗·胤礽(1674年6月6日-1725年1月27日),清朝宗室,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经过公开册立的皇太子。

3、胤祉:yìnzhǐ 爱新觉罗·胤祉(1677年3月23日—1732年7月10日),清朝宗室,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第三子,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异母兄,生母荣妃马佳氏。

4、胤禛:yìnzhēn 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

5、胤禩:yìnsì 爱新觉罗·胤禩(禩同祀,为祀异体字;1681年-1726年),清朝宗室,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异母弟,生母良妃卫氏。

6、胤禟:yìn táng 爱新觉罗·胤禟(1683年—1726年),雍正帝即位之后改名为允禟,清圣祖康熙帝的第九子,雍正帝异母弟,母宜妃郭络罗氏。

7、胤?:yìn é 爱新觉罗·胤?(1683年11月28日-1741年10月18日)清朝宗室,康熙帝的第十子,生母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遏必隆之外孙。

8、胤祥:yìn xiáng 爱新觉罗·胤祥(1686年4月16日—1730年5月4日),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9、胤禵:yìn tí 爱新觉罗·胤禵(1688年—1755年),又名允禵,清圣祖康熙帝第十四子,清世宗胤禛同母弟,于雍正元年(17)改名为允禵。

扩展资料:

从明代开始的皇帝为了避免自己的名字需要避讳,而给老百姓使用文字带来困扰,他们都会自己造一个字,一般来说是民间肯定不会用到的字。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即位后为避讳,诸皇子名中“胤”字辈的,改为“允” (拼音:yǔn )字,单单十三子胤祥死后雍正将“胤”字还给了他这个终生对他忠心耿耿的弟弟。

清朝还经历了有名的九子夺嫡事件。当时康熙皇帝序齿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

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爱新觉罗·胤礽、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祉、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爱新觉罗·胤?、十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祥、十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禵。

最后四阿哥胤禛胜出,在康熙帝去世后继承皇位,成为雍正帝。

雍正为防止再出现兄弟间争夺皇位的惨剧,从此实行秘密建储制度,不再公开设立太子,由皇帝写诏书并放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直到皇帝驾崩后人才能打开并宣布继承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禔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礽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禛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禩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禵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祥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禵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九子夺嫡 胤禔,胤礽,胤祉,胤禛,胤禩,胤禟,胤(礻我),胤祥,胤禵 名字都怎么读?

1、胤禔:yìn tí 爱新觉罗·胤褆(1672年-1735年),清朝宗室、康熙帝庶长子,雍正帝长兄。母为惠妃纳喇氏,排行第五,因康熙前四子皆夭殇,故为皇长子。

2、胤礽:yìn réng 爱新觉罗·胤礽(1674年6月6日-1725年1月27日),清朝宗室,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经过公开册立的皇太子。乳名保成,清圣祖玄烨第二子,清世宗胤禛异母兄,母为仁孝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除康熙早殇诸皇子外序齿为皇次子。

3、胤祉:yìnzhǐ 爱新觉罗·胤祉(1677年3月23日—1732年7月10日),清朝宗室,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第三子,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异母兄,生母荣妃马佳氏。

4、胤禛:yìnzhēn 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5、胤禩:yìnsì 爱新觉罗·胤禩(禩同祀,为祀异体字;1681年-1726年),清朝宗室,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异母弟,生母良妃卫氏。少时为胤禔母惠妃抚养,诸臣奏称其贤。

6、胤禟:yìn táng 爱新觉罗·胤禟(1683年—1726年),雍正帝即位之后改名为允禟,清圣祖康熙帝的第九子,雍正帝异母弟,母宜妃郭络罗氏。属于八阿哥党。

7、胤?:yìn é 爱新觉罗·胤?(1683年11月28日-1741年10月18日)清朝宗室,康熙帝的第十子,生母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遏必隆之外孙。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封敦郡王。因党附胤禩,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被雍正帝圈禁革爵。乾隆二年被释放,授辅国公品级,乾隆六年(1741年)九月初九,胤?病死,年五十九岁。以贝子礼安葬,子6人。

8、胤祥:yìn xiáng 爱新觉罗·胤祥(1686年4月16日—1730年5月4日),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胤祥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亲密,雍正帝待他也非寻常。

9、胤禵 :yìn tí 爱新觉罗·胤禵(1688年—1755年),又名允禵,清圣祖康熙帝第十四子,清世宗胤禛同母弟,清高宗乾隆帝皇叔,生母为孝恭仁皇后,于雍正元年(17)改名为允禵。康熙五十七年(17)作为西征统帅领兵出征,为保卫 *** 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扩展资料:

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即位后为避讳,诸皇子名中“胤”字辈的,改为“允”字;惟皇十三子怡亲王胤祥与雍正最为亲密,去世后雍正又命复其名中胤字。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玄烨 胤禔,胤礽,胤祉,胤禛,胤禩,胤禟,胤(礻我),胤祥,胤禵 名字都怎么读?

皇长子胤礻是(tí)皇次子胤礽 (réng)皇三子胤祉 (zhǐ)皇四子胤禛 (zhēn)皇五子胤祺 (qí)皇六子胤祚(zuò皇七子胤礻右(yòu)皇八子胤禩 (sì)皇九子胤禟 (táng)皇十子胤礻我 (é)皇十一子胤禌(zī)皇十二子胤祹 (táo)皇十三子胤祥 (xiáng)皇十四子胤禵 (tí)皇十五子胤禑 (wú)皇十六子胤禄 (lù)皇十七子胤礼 (lǐ)皇十八子胤祄 (xiè)皇十九子胤禝 (jì)皇二十子胤祎 (yī)皇二十一子胤禧 (xī)皇二十二子胤祜 (hù)皇二十三子胤祁 (qí)皇二十四子胤礻必 (mì)胤禔 同“是”胤礽 同“仍”胤祉 同“止”胤禛 同“真”胤禩 同“祀”胤禟 同“唐”胤(礻我) 同“鹅”胤祥 吉祥的祥胤禵 同“题”基本上是认半边就可以了从明代开始的皇帝为了避免自己的名字需要避讳,而给老百姓使用文字带来困扰他们都会自己造一个字,一般来说是民间肯定不会用到的

胤禔,胤礽,胤祉,胤禛,胤禩,胤禟,胤(礻我),胤祥,胤禵 名字都怎么读?-06-30

1、胤禔 读作(yìn zhī),禔乃多音字,读音有 zhī zhǐ tí。读作zhī时,有安宁 福气之意。中国人名字中一般包含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或祝福,因此,此处采取这种读音,康熙帝庶长子,雍正帝长兄。母为惠妃纳喇氏,排行第五,因康熙前四子皆幼殇未齿序,故为皇长子。曾从征厄鲁特蒙古噶尔丹。

2、胤礽 读作(yìn réng),康熙十四年(1675年)被立为太子;清朝宗室,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经过公开册立的皇太子。乳名保成,清圣祖玄烨第二子,清世宗胤禛异母兄,母为仁孝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除康熙早殇诸皇子外序齿为皇次子

3、胤祉 读作(yìn zhǐ),清朝宗室,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第三子,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异母兄,生母荣妃马佳氏;

4、胤禛 读作(yìn zhēn),康熙第四子,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康熙六十一年(17)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为后来的雍正帝;

5、胤禩 读作(yìn sì),康熙第八子,清朝宗室,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异母弟,生母良妃卫氏。少时为胤禔母惠妃抚养,有“贤王”之称;

6、胤禟 读作(yìntáng),清圣祖康熙帝的第九子,雍正帝异母弟,母宜妃郭络罗氏。属于八阿哥党,雍正即位后改为允禟;

7、胤? 读作(yìn é),清朝宗室,康熙帝的第十子,生母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遏必隆之外孙;

8、胤祥 读作 (yìn xiáng),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胤祥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亲密,雍正帝待他也非比寻常;

9、胤禵 读作 (yìntí),清圣祖康熙帝第十四子,雍正帝一母同胞的兄弟,清高宗乾隆帝皇叔,生母为孝恭仁皇后,雍正即位后改为允禵

胤禔、胤礽、胤祉、胤禛、胤禩、胤禟、胤?、胤祥、胤禵九位皇子是康熙帝众多儿子中参与过“九子夺嫡”的皇子。

“九子夺嫡”事件是指康熙年间,康熙的九个儿子为争夺帝位而掀起的争斗。该事件始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导火索是康熙废除胤礽的太子之位。此后众多阿哥觊觎皇位,展开了一系列的政治斗争。前期“八王党”如日中天,支持者众多,后康熙因其勾结胤禔将其关押,虽不久后得到释放,但也因此失去圣心。

而后经过一系列的你争我夺,四阿哥胤禛胜出,成为了后面的雍正帝,雍正帝为了防止再出现兄弟间争夺皇位的惨剧,从此实行秘密建储制度,不再公开设立太子,由皇帝写诏书并放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直到皇帝驾崩后人才能打开并宣布继承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九子夺嫡 康熙的十四阿哥叫什么名字?怎么读?

一、康熙的十四子名字为爱新觉罗·胤禵,读作ài xīn jué luó yìn tí。

二、人物简介

爱新觉罗·胤禵是清圣祖康熙帝第十四子,清世宗胤禛同母弟,清高宗乾隆帝皇叔,生母为孝恭仁皇后,于雍正元年(17)改名为允禵。康熙五十七年(17)作为西征统帅领兵出征,为保卫 *** 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康熙晚年夺嫡时期势力较大,任大将军,曾与胤禛竞争储君之位。雍正帝胤禛即位后夺其兵权,令其留东陵为康熙守灵,避帝名讳改名为允禵。

他们在雍正朝遭到禁锢,直到雍正十三年,乾隆帝继位,才将允禵放出。之后允禵便住在西直门内大街后半壁街的十四王府(现西直门宾馆)。

扩展资料

康熙的立储之谜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就在西征战事在谈判议和进程中,胤禵即将班师回朝之际,康熙突然病逝,留给后世一个千古之谜,究竟他是打算传位于十四阿哥胤禵,还是四阿哥胤禛,还是去世突然,未能留下传位凭据,被四阿哥勾结隆科多抢占先机,但史学界还没有统一意见。

由于现存的康熙遗诏是康熙身故后由雍正和隆科多拟出,再由翰林院修改而成,并非康熙真迹,所以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而支持雍正篡位说的学者认为:

第一,康熙任用胤禵做为西征统帅,掌握军权,并在密折上嘱咐他要获取人心,是为了让他树立威信服众和对他的加意培养和考验,是属意他为储君(或者说是候选人之一)的表现,而胤禵西征中的表现从奏折中来看,综合上是十分令康熙满意的,也就是说他是通过了考验的。

第二,雍正朝早年一直流传的是隆科多一人承诏的说法,在雍正七年,雍正的所有政敌整治完毕之后,才首次官方提出当年是七个皇子和隆科多一起聆听康熙遗言,这八人中三人已经被整死,二人终身圈禁,二人被连连整治。

第三,康熙宫廷里有不少传教士,这些传教士在信件和著作里提及过不少康熙去世,雍正登基的或正确或错误的细节,但也没有一个人提过“八人面谕说”,反倒是有人提起隆科多一人承诏。

第四,雍正朝的官方史料上关于康熙逝世的描述前后矛盾,不合情理,比如说官方记载宣称康熙病危前,召众皇子及隆科多速至宣布遗诏,却只将传位遗诏告知允祉等七位皇子及隆科多,对要继位的胤禛仅告以“病势日臻之故”;康熙逝世后,胤禛方得知由自己继位。

第五,胤禵回京奔丧时,雍正曾密令在路上拦截收缴他与康熙往来的所有奏折密信,严防他带任何奏折信件到京城。雍正如此心急的收缴胤禵与康熙的奏折,严防他带任何奏折信件到京城,可能是为了销毁康熙有可能传位于胤禵的证据。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