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帝陵·西汉帝陵 The Mausoleum of the Emperor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帝陵·西汉帝陵 The Mausoleum of the Emperor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时间:2023-07-17 11:32:37

相关推荐

帝陵·西汉帝陵 The Mausoleum of the Emperor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帝陵·西汉帝陵》讲述上下五千年漫漫历史的中华民族,帝王与其陵墓之间神秘莫测、荡气回肠的千古故事,以大型编年体史诗动画纪录片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皇帝的生平及皇帝的个性、故去时代的风貌与逝去岁月的故事,都会在皇帝陵墓中展露无遗,是其一生心思的精粹。通过精彩旁白,高清数字化手法运用,全方位实现历史的穿越,仿若皇帝本人再生,历史画面重演,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古色古香的风韵之中恰有一抹现代潮流科技的色彩,古为今用,求而得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帝陵·西汉帝陵》采用编年体的方式,每集从一位皇帝的陵墓入手,还原西汉11位皇帝的治国理念及其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展示了西汉王朝2兴盛与衰败的种种原因,看后令人震撼,发人深思。

动画纪录片《帝陵·西汉帝陵》历时五年,行程几千公里,拍摄了大量历史素材。该片集泥塑动画、壁画动画、地图动画、3D动画和实景拍摄为一体,形式新颖,别开生面,为影视纪录片模式创新揭开新的一页。

西汉一共十一位皇帝:高 惠 文 景 武? 昭 宣 元 成 哀 平(谥号)。

其中尊有庙号的只有四位,分别是:太祖刘邦、太宗刘恒、世宗刘彻、中宗刘询。

西汉皇陵位于渭河北部咸阳原,原址是大秦的宫殿。其中有九位皇帝都葬于此,另外两位是西安东郊白鹿原的霸陵和西郊的杜陵。

汉高祖刘邦在位7年(公元前202-公元前195),死后葬于长陵。长通长,尊长也。长陵以北,刘邦营建了一个叫长陵邑的县级行政单位,为自己守护陵园。陵邑通过迁徙大量人口聚居而成,是陵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陵邑制度初始于秦,秦始皇在自己的陵园内曾营建骊邑。除了守护帝陵,刘邦营建长陵邑还有两个原因,一是将关东贵族和大量异姓诸侯迁至此地,削弱势力,加强防范;其二是抵御匈奴。

未央宫:出自《诗经》“夜如何,其夜未央”。6倍于紫禁城大小,萧何营建。

长陵:吕雉合葬,功臣陪葬。此地古名长平坂。项羽焚咸阳宫为其留下大量材料,节约成本,风水绝佳。

建长陵邑,迁人口。防卫北方匈奴。

汉惠帝刘盈在位7年(公元前195-公元前188),高祖的嫡长子,葬于安陵。刘盈宅心仁厚,推行仁政,休养生息,奈何吕后独断专权,他几乎没有什么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吕后不顾刘盈反对,杀死了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并把戚夫人做成人彘。甚至把自己的外孙女,即鲁元公主十二岁的女儿张嫣接入皇宫立为皇后,全然不顾这是一段**的婚姻,刘盈也致死没有跟自己的外甥女发生关系。面对种种,刘盈终日与歌舞为伴,彻底将朝堂之事交与吕后,三年后也就郁郁而终。

少年天子,16岁继位。嫡长子,23岁亡。在位7年。朝政实际吕后掌握,萧何主外,政策为休养生息。萧何死后,曹参继任,萧规曹随。

BC195刘邦亡。吕后子刘盈性仁弱,请商山四皓加持上位。争夺者戚夫人子赵如意受刘邦喜爱。人彘事件使刘盈大受刺激,“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不能治天下。”

汉文帝刘恒在位(公元前180-公元前157),刘邦的第四子,母亲是薄姬,死后葬于白鹿原霸陵。在刘盈死后吕后曾先后立过两位小皇帝前少帝刘恭和后少帝刘弘,实则权力还在吕氏一族手中。但吕后死后,开国老臣灌婴、陈平等人联合铲除诸吕,后少帝也随即被废。这时候朝廷需要一个新的君主,众大臣商议之后选择了代王刘恒继承皇位,即汉文帝。文帝是历史上著名的明君,以仁政治天下,登基后将土地税减至三十分之一(秦朝为三分之二,高祖年间为十五分之一),与民休息,国家逐渐步入繁荣。孝道更是感动天下,《二十四孝》中就载有文帝“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的故事。文帝登基之后开始修建寿陵,但他并未选择咸阳原上的皇家陵区,而是另选陵址。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历代君主在宗庙中必须严格排位,始祖居中,其下依次排列,父居左为昭,子居右为穆。高祖刘邦的长陵占据祖位,汉惠帝刘盈的安陵位居其右,符合左昭右穆,同为儿子的刘恒帝陵只能另辟陵区。第二是刘恒的母亲在他即位之后奉为太后,死后如果葬入长陵,规制依然不能与吕后匹敌,孝顺的刘恒决定另选陵址安葬自己和母亲,希望能与她永远相依为伴。

BC180,吕后62岁亡,朝臣铲除诸吕势力。选代王刘恒继位。母薄姬,出身较低,母子情深,仁孝闻天下。

重视民本,轻徭薄赋,极为节俭。将帝国从吕后乱政的深渊边缘拉回正轨,开创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贾宜《治安策》,欲解决同姓诸侯王问题,时机不成熟,绥靖政策。

霸陵依山凿穴,对后世陵寝影响大。厉行薄葬,清净恭俭,不起封土,找不到入口。

汉景帝刘启在位(公元前157-公元前141),死后葬于阳陵。景帝承袭文帝年间的施政策略,史称“文景之治”。登基三年后,因为采纳御史大夫晁错快速削藩政策,以至爆发“七国之乱”,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反叛大汉,遂景帝斩杀晁错,依然不能阻止暴乱,后派大将周亚夫平定。

BC154,刘启继位后,晁错以削蕃为第一要务,吴王刘濞起七国之乱。杀晁错以平乱。

BC152,始建阳陵。梓宫+黄肠题凑+便房+外藏椁,西汉最好规格。形制神似长安。吸取前代建筑经验,立后七代建筑标准。丛葬坑大量彩绘武士佣,原有木质活动手臂及丝帛衣,陶制家畜及用具,反映汉代生活各方面。

无嫡长子。皇后薄氏无子被废,栗姬子刘荣为庶长子,最爱宠姬王娡子刘彻,封胶东王。

汉武帝刘彻在位54年(公元前141-公元前87),死后葬于茂陵。对外政策,汉武帝一改汉高祖白登之围后世代朝廷奉行的和亲制度,以强势态度积极地对待匈奴,先后收复了西汉初年的多处领土。并吞灭东瓯国,南越国、闽越国,远征异域,继秦朝后再次拓展了中国疆域;同时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使汉帝国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远达中亚。对内,采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的文化方略和天人感应的治国理念,从哲学角度解释了“君权神授”,达到中央集权的高度统一。但在晚年听信宦官江充,造成牵连人数多达数十万的巫蛊案,皇后卫子夫以及太子刘据均自缢身亡。与此同时,连年发动的对匈奴的战争都以失败告终,致使国库空虚。武帝晚年颁布罪己诏,对自己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的错误进行了深刻反省,并承诺重拾与民休息的政策,两年后驾崩。传位于钩弋夫人之子刘弗陵,霍光辅政,为防止子幼母壮,武帝下令赐死钩弋夫人。

内兴礼乐,外开边境。北拒匈奴,南逐百越,东并朝鲜,西越葱岭,奠定中国版图。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级王朝。大一统中央集权,四海宾服。

BC140茂陵开工,建53年。陪葬卫青墓形似阴山,霍去病墓形似祁连山。

马邑之谋—龙城大捷—平定河套—纵横漠南—漠北决战—封狼居胥—亲征北巡。平定百越,灭卫氏朝鲜,立四郡。张骞开丝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官方哲学,君权神授为大一统理想提供理论基础。

卫子夫,太子刘据之母。BC91年,太子被大臣江充构陷巫蛊之祸,母子自杀,千古冤案,动摇国本,朝廷威信重创。晚年宠幸钩弋夫人,为其子刘弗陵年幼继位,防止外戚干政杀钩弋夫人。

连年征战消耗国本,BC89下罪己诏,与民休息。BC87年69岁亡。霍去病弟弟霍光托孤,把持朝政。

汉昭帝刘弗陵八岁登基,在位(公元前87-公元前74),死后葬于平陵。辅政大臣有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车骑将军金日磾、以及御史大夫桑弘羊。但辅政大臣并非同心,车骑将军无意斗争,并于新皇登基一年后去世。最终朝廷发展为以霍光和上官桀为首的两个派系。刘弗陵即位不久,上官桀不顾霍光反对,把五岁的孙女送入皇宫,即后来的上官皇后。之后上官桀又联合燕王刘旦发动叛乱,欲立燕王为新皇,但最后被霍光镇压,自此霍光成为朝廷绝对的控制者。刘弗陵并未等到霍光去世或是自己壮年掌权就病故了,昭帝去世时上官皇后仅15岁,是历史上最年轻的皇太后。

BC87年,刘彻死前2日立太子,以其“壮大多知”。刘弗陵八岁年幼,刚丧母,继承伟大帝国。留下4名托孤辅政大臣。其中桑弘羊掌武帝朝财政40年,霍光与上官桀为儿女亲家把控大局,金日磾两年后即亡。上官桀子上官安送五岁女儿入宫为后。

BC80刘弗陵兄刘旦弹劾霍光,政变未遂,霍光独揽大权。刘弗陵羽翼未丰韬光养晦,君臣暂得和谐。“昭宣中兴”。霍光陪葬墓在平陵茂陵之间。

BC74,刘弗陵21岁亡,无子。

汉宣帝刘病已在位26年(公元前74-公元前48),葬于平陵。刘弗陵死后,并没有留下子嗣,朝臣建议霍光立武帝之子广陵王刘胥为新君,但刘胥品行不端、性喜奢侈,非帝王之选。多年后刘胥因巫蛊术诅咒天子被揭发,自缢身亡。霍光最后选择昌邑王刘贺为新皇登基,然刘贺昏庸无道,在位一个多月干了一千多件坏事,最后被废,贬为海昏侯。后霍光重立新君即刘病已。刘病已是刘据的孙子,武帝刘彻的重孙。因刘据卷入巫蛊案,全家被杀,但刘病已有幸生存下来,自小在监狱中长大。刘病已少年长于民间,高才好学,深知民间疾苦。登基后广施仁政,文治堪比汉文帝。宣帝初期,霍光依然把持朝政,并欲把女儿霍成君送入皇宫当皇后。但刘病已在民间已经有一位妻子,名叫许平君,宣帝下诏说是自己有一把剑遗落在民间,借此找回了许平君并立为皇后,这也是“故剑情深”的来源。但许平君后来被霍氏毒死,霍成君成功当上皇后。宣帝即位八年后,霍光病逝,宣帝借此铲除掉所有霍家势力,霍皇后也被废。可宣帝并未废除霍光之政,并极力完善一系列奖惩制度,朝堂涌现了大批良吏,大汉政治局面焕然一新,世称“昭宣中兴”。对外公元前60年大汉建立西域都护府,正式在西域行使国家主权,彻底结束了绵延百年的汉匈之争,功绩甚至远超武帝。

襁褓入狱,幼游民间,少时继位,毕生励精图治。与民休息,文比文帝,降服匈奴,武逼武帝。

BC74刘弗陵亡。广陵王刘胥狂放,昌邑王刘贺,武帝孙,*戏无度,做27日皇帝贬为海昏侯,史称废帝。给事中邴吉向霍光推荐民间皇孙刘病已。太子刘据孙,襁褓中因巫蛊之祸入狱,邴吉怜悯,令宫女抚养。三年后狱中王气,刘彻欲杀,邴吉劝不可滥杀无辜何况王孙。乃大赦天下,掖庭收养。少年好学多游历,深知民间疾苦。名望甚隆且势单力孤,霍光满意。继位后小心谨慎,封赏霍光。BC72年下诏宣扬武帝功绩以彰显自身正统。

原配许平君民间夫妻情深,父许广汉出身低无法封后。霍光妻子霍显趁其生女,命女医淳于衍下毒,女儿霍成君成为皇后。

BC68霍光死,高调下葬,谥宣成候。许成君谥恭哀皇后,西汉唯一有谥号皇后。子刘奭立为太子。霍显欲毒杀太子,霍家谋反,刘询架空霍家后,极刑镇压。霍氏倒台,皇权回归。

BC65,改元元康,同年杜陵开工。延续霍光之政,完善赏罚,涌现大量良吏。节制乌孙,东西夹攻匈奴,大胜。BC60,建西域都护府,统辖西域诸国。结束百年汉匈之争。同年整理儒家典籍,亲自裁决释义争论,统一思想。司马迁外孙杨恽献《史记》,从此刊行天下。

对匈奴毕其功于一役,策略在武帝之上。整饬吏治,平稳物价。建立西汉经济最繁荣,武力最强盛时期。中兴之主。

太子刘奭柔仁好儒,念及母亲许平君未忍废立。

汉元帝刘奭(shì)在位(公元前48-公元前33),死后葬于渭陵。刘奭是宣帝和许平君所生,幼年即被立为太子,但刘奭过于依仗儒生,并不赞同宣帝的法度。宣帝一度想废掉刘奭的太子之位,可想到与许平君的感情,最终没有施行,但其预言“乱我家者,太子也”。汉朝武、昭、宣三朝均是以霸道为主,王道为辅的政治策略。霸道就是用法家手段匡正国家、约束臣民。而王道则是以儒家理念,推行德政,教化天下。“霸王道杂之”是大汉近百年黄金时代的基础国策。宣帝并非一味反对儒政,相反他非常赞同儒家的为政理念和大一统思想,希望借助心怀天下的真正大儒辅佐太子,于是指定名儒萧望之和周堪担任太子的老师,同时以善用法度的史高平衡儒家势力。但元帝即位后,并未按照宣帝所设想的进行。首先修建陵寝时取消陵邑的修建,获得举国儒生的高度赞扬。但陵邑制度始于高祖,迁徙的百姓临近都城能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最重要的一点是用来抵御匈奴。既然没有陵邑,和亲就成了最好的选择,这就是广为流传的“昭君出塞”。刘奭登基后随即大举进封儒生,抬高儒学地位,中国之后延续几千年的儒生治国起始于此。元帝年间第二个问题是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大量百姓流离失所,新兴贵族势力直逼中央。第三,元帝可以算是大汉最文艺的皇帝。书法、音律等都极为精通,那么朝政只能依靠自己最贴心最信任的人,文艺的皇帝认为非宦官莫属。因为宦官没有家族背景,不会结党。之后宦官势力逐渐发展壮大,帝师萧望之就是在太监的唆使下被元帝所杀,这也开启了汉朝宦官专政的历史。最后,宣帝的皇后是王政君,即王莽的姑母,间接造成了西汉的灭亡。

汉家治国:霸道法家约束臣民,王道儒家教化天下,二者并重。帝师萧望之、周堪引入经学家刘向,侍中金敞,全面儒学治国。认为臣以君为道德楷模即可天下大治。一心向儒,废弃百年来陵邑制度。(国力渐显疲弱,不能号令新兴地主阶层)

BC33西域都护府甘延寿胜匈奴郅支单于,呼韩邪单于联姻汉女阏氏。刘奭选女和亲,王嫱自荐。

最信任宦官:无外戚,士大夫唾弃,朝中无法结党。权力由弘恭、石显掌握,开汉代宦官擅政先河。萧望之反对,下狱后被石显谗害,服毒自尽。宦官理政,元帝醉心琴瑟篆书,30岁发齿落老态龙钟。

BC13,太子良娣司马氏病故,宣帝赐五宫女,其中王政君后来形成强大外戚。生皇孙刘骜,即汉成帝。

儒学重三纲五常,重家族墓,世家大族不再以陪葬帝陵为荣。使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王朝统治核心理念。BC33,42岁亡。

汉成帝刘骜在位26年(公元前33-公元前7),死后葬于延陵。刘骜是元帝和王政君所生,宣帝为自己的孙子起名“骜”,寓意是千里马。而刘骜却并未如宣帝所想,反而一手造成了西汉的大厦倾颓。元帝在位时,刘骜已是终日享乐,元帝曾一度想废掉太子,改立傅昭仪之子定陶王刘康。但侍中史丹出面力保加之元帝本就优柔寡断,最终没有改立太子。元帝驾崩刘骜即位,一生政绩乏善可陈,却助长王氏成为汉朝外戚最大的势力家族。太后王政君的兄长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成帝先后还赐五个舅舅侯爵,王氏子弟以五侯为首,广占民田,盘剥百姓,致使朝政腐败、民怨载道,社会矛盾日益加深,山东、河南、四川等地相继爆发农民起义,西汉的黄金时代已成过眼云烟。但刘骜最家喻户晓的故事还是*乱的后宫,先是宠爱男宠张放,王氏集团为了防止张氏因此势大,怂恿太后王政君将张放流放。随即刘骜开始宠爱歌女赵飞燕,并将赵飞燕和妹妹赵合德带入宫中。朝臣曾想借助连续三年出现的日蚀,打压太后和王氏家族的势力,说其为阴盛。但王氏子弟转移矛盾,说许皇后失德,当时的许皇后已被冷落多年,最终导致许后被废,赵飞燕经过多方努力终于成为皇后。赵氏姐妹一直没有子嗣,所以后宫有孕的嫔妃都被赵飞燕害死,甚至怂恿刘骜掐死自己的骨肉,留下了“燕啄皇嗣”的千古骂名。太后兄长王凤死后,元帝不断加封王莽,官拜大司马,在朝廷身兼多个重要职位,完全把持朝政。而刘骜也随心所欲地堕入赵氏姐妹的温柔乡中,最终在一次和赵合德的一夜欢愉之后再也没有醒来,赵合德也因此自尽。而赵飞燕因帮助定陶王刘欣成功当上太子躲过一劫,刘欣上位之后封其为太后,但六年之后刘欣驾崩,赵飞燕被赐自尽。

BC27延陵开工,BC20停建延陵另建昌陵。因地下水问题,BC19废昌陵。虚耗国本。

外戚干政,社会矛盾,多地农民起义。男宠张放。王政君恐削弱王氏权势外放。新宠赵飞燕赵合德,阳阿公主府歌舞伎。许皇后,班婕妤皆不再宠。飞燕亦不得好死。无后陵。

燕啄皇孙,害死多皇家子嗣。息肌丸+秽乱后宫。

王政君哥哥王凤侄子王莽,病重服侍,多次请求加封。30岁大司马,权倾朝野。

BC7,未央宫春宵赵合德,晨起暴毙,44岁。群臣讨伐合德自尽。刘骜侄子,太子刘欣登基。刘欣因在赵飞燕帮助下立为太子,飞燕逃过。7年后刘欣死,王莽逼飞燕自尽。后王莽篡权建立新朝,西汉灭。

汉哀帝刘欣在位7年(公元前7-公元前1),葬于义陵。刘欣的父亲是定陶王刘康,祖父是汉元帝,祖母是傅昭仪。汉元帝当年曾想废太子刘骜而改立刘康,但最终没有施行,可阴差阳错刘康的儿子却当了皇上。刘欣登基后,封王政君为太皇太后,祖母傅昭仪为皇太太后,母亲丁氏为太后,赵飞燕为太后,后宫太后级的居然同时有四位。刘欣上位之后,傅、丁两家权势日大,王氏虎视眈眈。刘欣逐渐打压王氏的权势,将王莽解职令其回封地自省,此时的王莽只能韬光养晦,等待时机。同时刘欣也意识到如果任由傅、丁两家势大,难免不是第二个王氏。所以傅、丁两家虽然在职者众多,但没有过多重要职位。同时刘欣任用贤臣、勤俭节约、裁撤乐府,看起来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明君。西汉末期贵族土地兼并日趋严重,百姓失去土地,多数沦为奴隶。刘欣准备推行新政,限制贵族阶层的土地面积和奴隶数。但这极大触动了贵族阶级的利益,傅、丁两家强烈反对。刘欣又对祖母傅太后极为孝顺,不敢有太大举动,新政难以推行。刘欣还是太子之时,傅太后为了巩固傅家的地位,将自己的侄女也就是刘欣的姑母嫁给刘欣,这段政治婚姻自始至终都没有被刘欣承认。而他一生的挚爱是董贤,也是后世“断袖之癖”的由来。董贤最初为郎官,被刘欣看中之后,曾一月三次晋升。刘欣甚至不顾大臣反对封其为大司马大将军,加封高安侯,还在一次宴会上说把整个江山都送个他,死后要跟他合葬。此时董贤家中其实已有妻子,刘欣得知后让他把妻子接入宫中,后又把董贤妹妹也接入宫中,并赏赐他土地2000顷,当时新政土地上限是30顷,自此新政宣告彻底失败。刘欣也由于纵欲过度,即位七年之后就驾崩了。刘欣驾崩后,身为大司马却毫无政治经验的董贤只知道在王政君面前哭哭啼啼,王政君借此将王莽恢复官职,从此朝中再也无人可以跟王莽抗衡。董贤眼见大势已去,选择自杀。无辜的傅皇后被废,不堪受辱,选择自尽身亡。

西汉最具争议皇帝,勤政却失控。皇后为长辈,龙阳真爱。

BC7,成帝无子,19岁刘欣继位。刘骜侄子,定陶恭王刘康子,元帝刘奭庶孙。BC8立为太子。封赏安抚王氏,暗中培养势力。祖母傅氏,母丁氏,王政君,赵飞燕,四个皇太后斗争。王莽假意辞职退隐,以退为进,韬光养晦。

为人简朴,无丛葬坑。选择良相,罢撤乐府,初期呈清明之态。新政失败,豪强兼并,农户破产,社会动荡。限田限奴政策。

断袖之癖,高安候董贤22岁大司马,百官之首。

BC1,25岁亡,纵情声色。王政君召回王莽主政,弹劾董贤自杀。择中山王刘衎继任。

汉平帝刘衎(kàn)在位7年(公元前1-公元6),葬于康陵。哀帝死后,王莽着手选立新君。哀帝无子,王莽选定中山王刘兴之子刘衎为新君,刘兴是汉元帝的儿子。刘衎原名刘箕子,即位时仅九岁。对于病入膏肓的西汉王朝来说,刘箕子太小了,可对王莽而言却是刚刚好。王莽在历史上以惯于作伪著称,标榜自己为道德楷模的大儒。平帝在位时,大臣不断上疏加表王莽,王莽都是假意推托,实则接受。平帝十二岁时王莽要为其册立皇后,并声称自己德行不足,女儿不应参加选秀。后在举国儒生的极力劝说下,才“不情愿”地把女儿送入皇宫。甚至为了自己的道德楷模形象,大修康陵,最后康陵规模仅次于武帝的茂陵。真正做到了“大伪似真,滴水不漏”,就连他自己的女儿都对他的虚伪嗤之以鼻。平帝死后三年,王莽篡权,建立新朝,西汉帝国寿终正寝。

在位5年,死后3年西汉灭。

BC1,9岁刘箕子从中山到京城继位。新都候王莽恢复王氏势力。王莽代理政务,儒学修为高,道德楷模,无人不服。益州进献黑白野雉,祥瑞封安汉公。AD3,女儿封王皇后。AD4,加封宰衡。AD5,加九锡。皆群臣上书,民意极高。

箕子名卑,取其封地燕,“燕啄皇孙”不详,《诗经》:南有嘉鱼,嘉宾式燕以衎,名衎。

康陵规模极大,仅次汉武,无亡国相。为王莽惯于作伪。AD8王皇后深闭宫中不再见人。AD23,王莽新朝为起义军所灭,王皇后认为无颜见汉家投火自尽。东汉给与高评价,追封孝平皇后,入康陵后代供奉。

汉为中国第一个走向世界的王朝,奠定此后2000年文化底蕴,群星闪耀,奠定中国帝国宏大版图,两汉400多年大一统。

太白有词曰: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这八个字恰能作为纪录片《帝陵》的注脚。自秦汉以降,历史经受了两千百余年的烟尘栉沐,到今天再探看关中,那里已没了石槛瓦殿,取而代之是钢筋铁泥森立。尘寰迭代,王朝更立,不变的唯有沉默的黄土大地。关内平川沃野,一眼无垠,终古的风华都飘散尽,只粘附了些在那一座座孤寂的天子陵冢上。当西风烈烈,汉旗猎猎,斜落残阳照映在咸阳、白鹿、鸿固上,沉睡于幽冥的汉家天子才又开口诉说,钩沉起人们记忆中的华夏波澜——

长陵中的高祖高帝邦选址咸阳原,肇创陵邑;安陵中的惠帝盈慑于母雉威势,郁郁而终;霸陵中的太宗文帝恒庶嗣登基,与母薄氏相伴白鹿原;阳陵中的景帝启平七国之乱,废荣立彻;茂陵中的世宗武帝彻强汉驱匈,为巫蛊而亲反目;平陵中的昭帝弗陵有母钩弋奠基,开盐铁会,专任霍光,四夷宾服;杜陵中的中宗宣帝询襁褓系狱,有故剑情深,降匈平羌、设西域都护,霸、王道治汉;渭陵中的元帝奭好儒信宦,撤陵邑,父谓“乱家太子”;延陵中的成帝骜令王氏专权,招燕啄皇孙;义陵中的哀帝欣借“燕”隆升,宠贤断袖,有心无力;康陵中的平帝衎名不由己,含恨早逝,终成末帝。

西汉,这个在中国历史上继秦之后第二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在经历了2的风雨以后终于轰然坍塌,这是一段非凡的记忆,这也是一段哀伤的记忆,而这一切,最终都凝聚在了这些高大如山的帝陵之中,通过对它们的发掘与还原,历史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展示着中华民族曾经的成就与荣耀。

汉代,一个奋发进取的时代,是中国人第一次迈向世界,一举奠定了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更奠定了中华民族此后两千年的文化底蕴。

汉代,也是一个群星闪耀时的时代,帝王将相层出不穷,铸就了不可磨灭的丰碑,东、西两汉奠定了今日中华版图的宏大基础,维护了长达四百余年的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正式在这样的前提下,中华文明才能展翅高飞创造辉煌。

两千年来,11座西汉帝陵默默挺立,时光可以消磨它们的棱角,却无法阻挡那纵横天下的王者之气。历史无数次的证明,当一个国家的领导者能够励精图治,带领人民奋发图强,这个国家便如朝日般生机勃勃,拥有改天换地、鼎立千秋的自信与豪情。汉代的荣光虽已远去,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将伴随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度进入崭新的时代。

乐游原上,清秋节反反复复过了千载,而咸阳古道外,先人们的风采却成了音尘绝响。

端妃是一只能屈能伸的老狐狸,她一开始是利用甄嬛打倒华妃,再一路升级到皇贵妃。虽然这些荣耀都是甄嬛给的,但是她最爱的还是四郎。

而甄嬛却谋害了四郎,她能不恨甄嬛吗?可是端妃知道除了恨她,自己做不了什么了,所以她只能称自己病了不来见甄嬛,毕竟眼不见为净。

甄嬛能做到太后,手段智慧自然是了得的,她当然知道端妃称病的真实原因。而且敬妃在说端妃又病了的时候,脸上的表情也是颇有深意的。

甄嬛和端妃之间的感情是比不上和敬妃的,敬妃是一心一意地支持甄嬛的。当初甄嬛去端妃的寝室里,甄嬛是真关心端妃那病怏怏的身体,想请温太医去看,可是端妃为了避人耳目不同意。

而当甄嬛当了太后,得知端妃病了,她却没有派太医去看端妃,这就证明了甄嬛知道端妃称病的真实原因。

那就是端妃不愿见到自己,身子不适只不过是个幌子,端妃已经知道了四郎驾崩的真实原因。

说到底到了最后,两人道不同不相为谋了而已。其实说白了,端妃和甄嬛之间是利聚而来,利尽而散的关系。为什么这样说,首先要从端妃开始说起。

一.病怏怏的端妃,靠着5%的电量,一路靠着甄嬛这个永动机,一路躺赢到整部剧的结尾

端妃是在温宜公主生日宴会上第一次出场的,虽然她病怏怏的,常年不外出,也不给皇后请安,但是四郎和皇后仍然尊重她。

而且端妃出场时的王者风范特写镜头,有苏公公抬头看着端妃那敬畏的眼神,还有华妃冷眼瞧着很讨厌端妃的表情。

华妃误以为那碗害她失去孩子的药是端妃给的,其实那是四郎和太后亲自配的。所以华妃也给了端妃一碗红花,两人都不能生了,从此结下了深仇大恨。

其实,端妃真的是不问世事、抱病不出吗?她并非害怕华妃,而是伺机而动,她一心一意要拌倒华妃的。

端妃很聪明,她知道自己斗不过华妃,所以她一直在等,终于等到了很像纯元的甄嬛。

二.人前讲人话,鬼前讲鬼话,句句都说中要害,和甄嬛互相利用

对嬛嬛来说,端妃就是她的及时雨。当初木薯粉事件,端妃及时雨出现救了嬛嬛,两人开始同盟。

可是,端妃并没有一心对甄嬛好。当初甄嬛被华妃惩罚跪在地上的时候导致失去孩子,端妃会不知道吗?

她知道,可是她没有出手相救,只有敬妃陪着甄嬛。端妃一心等着甄嬛出事,这样四郎就会怪罪华妃,端妃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但是,如果甄嬛出事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时,她倒是会赶紧出手。当初祺贵人诬陷甄嬛和温太医的事。

在滴血验亲时,她问斐雯,“谁家偷情不避讳着旁人?”

皇后在白矾里加水被发现后,也是她问皇后,“是啊,您已经是皇后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嬛嬛嫁祸皇后小产,她问,“臣妾听到熹贵妃说惶恐啊害怕啊。”

端妃一出口就是句句sha得片甲不留。不仅如此,她倒是一心一意为自己谋求好处。比如,她暗示甄嬛自己很喜欢温宜,她会给温宜自己所能给的一切,而甄嬛自然会去帮她争取的。

三.女人之间各有心思,不就是为了男人,那个男人就是四郎

端妃爱四郎,她可以和甄嬛齐心协力联手扳倒华妃,也可以一起对付皇后。可唯有一人甄嬛不能动,那就是四郎。

端妃那么聪明,四郎的驾崩她知道和甄嬛是脱不了关系的。可是甄嬛成了太后,其他嫔妃自然都是听甄嬛的,端妃又能怎样呢,所以只好称病了。

可是,四郎后宫佳丽三千,唯独只爱纯元,端妃明知道四郎不爱自己,在四郎被谋害后,仍然把恨撒到了甄嬛身上?

这深爱的人走了,彻底没了盼头,公中寂寞,唯有带着恨意才能过下去。

说到这,就得说说为什么端妃深爱着四郎呢?

四.一个深爱,一个只会喜新厌旧

端妃是将门之女,端妃的娘家对四郎肯定有功劳,四郎自然是敬重她的。可是,端妃呢,她是深爱着四郎,宫中的女人无非就是为了一个男人,白首不相离。

就像甄嬛在蓬莱岛说的,终究这一辈子也就这么一个男人了。

还记得在槿汐和苏公公的对食事件中,甄嬛请端妃出手帮忙劝解四郎。

端妃说“臣妾见您的嘴角都起皮了”,这里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没有人比苏培盛照顾四郎更妥帖了。第二个意思是自己很关心四郎,连嘴角起皮这种细小的地方端妃都看得清清楚楚。

四郎也知道端妃关心自己,所以他走的时候捏了一下端妃的肩膀。

端妃摸着被四郎捏过的肩膀,表情陷入了回味,就这么一个动作,端妃可以回味很久。也证明了四郎真的是毫不关心端妃,毕竟端妃年纪在那,后宫中有很多年轻美貌的女人。

对四郎而言,端妃是那种懂事识大体值得尊敬的女人,所以之前端妃养病,他没有少过她任何位分和待遇,就连给皇后请安都不用了,去圆明园避暑的时候,皇后也记得安排端妃一同前往。

男人给了她无数尊重,却少了爱。可是正如皇后说的,一个女人得不到夫君的宠爱,有什么意思呢。可是端妃不介意。

当四郎病重时,端妃不仅日夜守在四郎的病榻前悉心照料,即使自己身体抱恙,她也不肯回到自己的宫里休息,还要亲自去小厨房给四郎炖补汤。

孙答应急不可耐地和侍卫私通,端妃还千叮咛万嘱咐,说孙答应的事千万别告诉四郎,要说也是缓缓地说。

可甄嬛不仅说得直白,连沈眉庄和温实初之间的事也说了,还说宁贵人从来就不爱四郎。更是还在四郎病危的关头,封锁了寝宫,不让任何人踏入半步。

可是,端妃也无能为力,她连四郎的最后一面都见不到,她能不恨甄嬛吗?

如果端妃可以像敬妃那样洒脱,哭过、伤过就彻底放弃,那该有多好?可惜,她平日里看着无欲无求的,实则却是个痴情的人。

端妃年轻时,被皇帝和太后利用,当了一回两面不讨好的“恶人”,又反被华妃灌了一大碗红花,导致终生不孕。

端妃所受的苦,比起敬妃来要多得多,这一切都是因为她太爱四郎了。

端妃对四郎的爱,是不计较,是超越了患得患失,超越了仇恨的大爱,在绵长的岁月里,她独自一个人吞下了痛苦,将这份爱深藏在心里。

没有四郎的皇宫,对端妃而言,不就是守着温宜,和养老罢了。如果她不恨甄嬛的话,是不是也可以余生和这些一路走来的姐妹们说说笑笑,颐养天年呢?

可是,她却选择了一个人独自在宫中守着寂寞。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