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从“马云三谈996”窥视中国企业家的内心世界

从“马云三谈996”窥视中国企业家的内心世界

时间:2021-05-09 15:07:03

相关推荐

从“马云三谈996”窥视中国企业家的内心世界

/story/001082356

马云针对996讲了几句之后,反响不太好,于是又讲了几句,反响还是不太好,于是又讲了几句。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再讲,但是这三份“马云谈996”的文本已经足够进行一次离发言者内心不太远的文本分析了。

马云“一谈996”最开始阿里巴巴官方账号用的标题是《马云谈996》,后来马云自己的微博发出时改成了《不为996辩护,但向奋斗者致敬》,已经感受到了舆论的反弹。

马云“二谈996”很简单,就是一条两百来字的微博,主要是用“年轻人应该有机会听到真话”这一极具迷惑性的说辞为“一谈996”引发的舆情找补。

马云“三谈996”则是更周全、更系统的找补,又贡献了一些马氏金句,比如“找工作如同找对象,真正的爱情你不会觉得时间长,但不合适的婚姻是度日如年”、“有一句话叫累觉不爱,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叫爱觉不累。”

纵览这三份文本,马云的核心话术是将996与奋斗捆绑。起初是理直气壮地反问“你一辈子没有996,你觉得你就很骄傲了?”后来修正成“当一个人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情,何止是996?吃饭睡觉都在思考、琢磨……干这个再苦再累都感觉快乐。”

但不管是霸道总裁式地胁迫员工认同996,还是人生导师式地呼吁公众找到自己喜欢的事,在马云眼里通往成功的奋斗之路只有一条:付出超长时间在工作上,牺牲正常生活。

在中国的企业家群体中,马云的观点是很有市场的。近有刘强东重新定义“我的兄弟”,远有任正非建议下属“为什么离职,你可以离婚啊”。还有更多小一号或小几号的企业家迫不及待地将“马云谈996”转发到了朋友圈,而他们平时也喜欢晒通宵达旦的办公室,煲不太圆润的鸡汤。

从事实层面看,“成功者大都在工作上付出了超乎常人的时间与精力”是没错的。企业家、艺术家、科学家、运动员、官员、政治家,大都如此。

然而企业家与基层员工的工作,虽然都称为工作,但本质是截然不同的。而成功人士在兜售励志鸡汤的时候,却几乎从不提及这两种工作的巨大差异与相互隔离。

企业家的工作重复性弱、自主性强、成就感高、人际交往密切,面对企业内的下属是强势的,面对外部合作伙伴是平等的。这种工作非但不是反人性的,反而是迎合人性的,长期浸润其中会使人欲罢不能。好比一些官员退休时会感到极其痛苦,总是想方设法“发挥余热”,就是不愿失去人群环绕、大权在握的感觉。

艺术家、科学家的工作虽然缺乏运筹帷幄、杀伐决断的权力感,但在一方天地里也能做自己的主人。他们和企业家、政治家一样,心甘情愿996,不需要外界威逼利诱。

基层员工的工作则截然相反,重复性强、自主性弱、成就感低、人际交往匮乏,只能在极度细分的领域里埋头搬砖,上头有层层的BOSS,每一个都不敢得罪。

像阿里巴巴、华为这样的企业,因为薪资高、考核严,员工会心甘情愿996。但这种心甘情愿只是说不违背劳动法而已,因为这些财大气粗的企业不会犯低级错误,而是会通过种种柔性的、间接的手段使员工“自愿选择”996。在互联网行业,996更像是一种文化,而非一种制度。

这种996并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热爱工作,而更像是无力反抗之后的被迫享受。这些企业的员工内心对朝九晚五双休日、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是充满向往的,只是权衡之后认为现在“享受生活”太奢侈了,不如把时间拿去换钱。

马云的996生活几乎每个人都愿意尝试,但程序员的996生活马云能受得了吗?且看一位网友的辛酸自白:“在公司有时写不出来东西,都不敢坐在工位上休息缓一缓脑子,怕被说没做事,没有休息间,只能去厕所多坐一会。”

用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话说,现代大公司创造出了一种员工心甘情愿接受的“奴隶制”。

已经谈了两种工作的巨大差异,再来谈他们之间的相互隔离。

企业家们在为996背书,大谈奋斗文化、拼搏精神的时候,都会做一种许诺:只要你足够拼,就能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但是金字塔式的公司治理结构决定了只有极少数幸运儿可以爬上那棵大树。所以人们才会普遍把老板的许诺当做画大饼。

如果说在企业初创阶段,外边还有大片的疆土等着开辟,如果赏罚分明,大家确实愿意不辞劳苦去博一个“功名”。那么当一个公司已经走过S型曲线最陡的阶段,关键岗位已经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坑还有好几个萝卜惦记着,那种“战时动员体制”就失去了说服力。

那句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是一个只想要兢兢业业做一个好士兵的人,就不该有生存空间吗?何况,这两年爆发的互联网裁员潮揭露了一个赤裸裸的真相——当企业家说“我们不惜任何代价也要生存下去”的时候,你可能不是那个我们,而是那个代价。

996.ICU掀起这场大讨论,又被马云抬升到了新的高度。马云标榜称,自己之所以主动招骂,只是为了让年轻人听到真话。但是有一个问题,不管怎样年轻人已经听到了马云的话,那么马云到底有没有听到年轻人的心声呢?双向的才叫对话,单向的那叫讲话。

坦白说,年轻人的要求并不高,他们并不反对拼搏、奋斗,只是希望能兼顾工作与生活,可以有时间谈恋爱,有时间陪家人,有时间享受生活。但长期以为,中国的商业领袖们无论在企业内部还是对公众发言,表现出来的形象都不像是世俗生活中的正常人。

他们的内心世界好像缺失了一角,永远理解不了家庭生活的意义,理解不了人生的丰富性和世界的多元性。

他们推崇的奋斗文化带有太多禁欲、苦情的色彩,总要把人之常情妖魔化为成功路上的绊脚石,这是另外一种“存天理灭人欲”。比如马云说,“在阿里工作、,有一天可以建立一个自己的公益基金……能够帮助自己的孩子更有福报。”

可是如果在父母的陪伴与“福报”之间做选择,哪个孩子会选“福报”呢?阿城说的好,清汤寡水,不是鱼的日子。

当然我们并不知道他们表现出来的这种“感知障碍”是真情流露还是有意为之,毕竟马云也说过,“如果有来生,我一定选择家庭。”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