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如何判别伪劣食品 中医教你辨别真假中药

如何判别伪劣食品 中医教你辨别真假中药

时间:2023-03-13 14:59:17

相关推荐

如何判别伪劣食品	中医教你辨别真假中药

一、如何判别伪劣食品

伪劣食品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人们在日常购物时却难以识别。《伪劣食品防范“七字法”》,以通俗易懂易记的方式引导消费者强化食品安全自我防范,以期使伪劣食品因缺乏市场而退出市场。防范“七字法”:即防“艳、白、反、长、散、低、小”。

一防“艳”

对颜色过分艳丽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蜡果一样又大又红又亮、咸菜梗亮黄诱人、瓶装的蕨菜鲜绿不褪色等,要留个心眼,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问题。

二防“白”

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八九会有漂白剂、增白剂、面粉处理剂等化学品的危害。

三防“长”

尽量少吃保质期过长的食品,3℃贮藏的包装熟肉禽类产品采用巴氏杀菌的,保质期一般为7—30天。

四防“反”

就是防反自然生长的食物,如果食用过多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

五防“小”

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业的产品,这类企业的食品平均抽样合格率最低,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这些企业出现。

六防“低”

“低”是指在价格上明显低于一般价格水平的食品,价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猫腻”。

二、食品安全5个内幕

《内幕》说法一:鱼吃本地产的。“鲜鱼在常温下的高密度运输中,存活时间是8小时。很多商家为了延长鱼的存活时间就会选择添加孔雀石绿。孔雀石绿是种工业染料,杀菌效果好又便宜,但对人体有致癌作用。所以最好吃本地的鱼,越近越好。”

食品专家点评:有些商贩在运输、售卖过程中,会给鱼添加孔雀石绿,但这并不代表本地鱼就是安全的。除运输环节外,一些储放活鱼的鱼池或酒店为了延长鱼的存活时间,也会用孔雀石绿进行消毒。

有三种方法可以用肉眼大致辨别出来,一是看鱼鳞的创伤处。受创伤的鱼经过浓度大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泡后,表面会发绿,严重的呈现出青草绿色。烧熟后的鱼肉、鱼汤甚至是鱼骨都有可能发绿;二是看鱼的鳍条。正常情况下,鱼的鳍条应是白色,而经过浸泡后的鳍条易着色;三是如果水产品通体色泽发亮,也可能受过孔雀石绿污染。

专家称,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孔雀石绿是人类致癌物,只能算潜在的隐患。从安全角度说,买冰鲜水产比活的更好。冰鲜鱼一般捕捞后就直接加冰保存,避免了运输途中死亡或发病,更安全。

《内幕》说法二:用水泡不掉蔬菜上的农残。“种植蔬菜使用最广泛的有机磷农药是脂溶性的,不溶于水,很难用水泡没。用盐水洗的效果也不好,因为氯化钠能增加有机磷在水中的溶解度。”

食品专家点评:专家说,仅用水泡确实不易清除农药残留,但是用盐水浸泡更不可取。尤其对于娇嫩的绿叶菜,盐水会破坏菜叶的细胞膜,不仅损失营养,还可能让农残进入菜中。最好的办法是用洗涤剂进行清洗;对于叶菜类,可以用稍大的水流冲洗;而“结实”的瓜果可用小刷子刷。

《内幕》说法三:少吃青蛙和黄鳝。“现在农药的使用率较高,而青蛙食量很大,体内富集的农药会比其他动物多。在养殖黄鳝中会使用避孕药催熟,甚至还有厂家研究‘避孕药催熟的代用方法’,成为了一种行规。”

食品专家点评:青蛙吃害虫,而害虫以植物为食,生物链的放大作用使青蛙体内的农药水平会超过蔬菜等农作物。即使它的农药含量达不到伤害人体的水平,也不建议食用。因为如果青蛙被大量捕杀,会破坏周边农村的生态系统,增加害虫数量,间接导致要加大农药使用量,造成食物中的农残量更高。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部分不法商贩会使用避孕药使黄鳝变为同一性别,以增大养殖密度,避免繁殖带来的消耗,使水产品的体积变大、重量增加。除黄鳝外,在罗非鱼和虾的养殖过程中也有添加性激素的现象。

《内幕》说法四:少吃贝类。“原来广州流行吃生蚝,放在十几年前,没有什么大问题。但现在江河湖海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重金属元素就是其中之一。贝类大部分以水和泥沙中的浮游动植物为食,而重金属就沉在泥沙里,常吃贝类会吃进不少重金属。在加工过程中,贝类很难达到食品安全要求的温度,容易导致腹泻。”

食品专家点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水产问题专家说,贝类具有“生物富集”的作用,它在摄食的时候会把重金属离子带进体内,但没有能力消化和排出,造成重金属残留,时间长了就“越攒越多”。所以最好不要长期、大量食用贝类食物。如果只是偶尔吃一些,也无需太担心重金属中毒的问题。此外,贝类一定要加热至全熟,最好采用蒸、煮的方法。如用要“炒”加工,一定要炒至贝壳全部“开口”,不能自然开口的最好别吃。

《内幕》说法五:点心最好买不带奶油的。“要吃奶油的话,就去买用天然奶油制作的点心。人造奶油的学名是氢化植物油,其实就是反式脂肪的一种,油炸食品被诟病为垃圾食品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含有它。国内除了个别的品牌连锁店有高价位的天然奶油蛋糕,其他的基本上都是人造奶油做的。”

食品专家点评:天然奶油比人造奶油价格贵好几倍,所以在糕点制作中使用人造奶油的现象比较普遍。人造奶油中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长期大量食用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患病危险,甚至阻碍儿童智力发育,诱发老年痴呆。因此,应该少吃含有人造奶油的糕点。苗嘉琦说,消费者可从以下几点对两者进行区分:天然奶油容易化,如果蛋糕在室温下没放多久就要化,应该是真正的天然奶油;如果蛋糕在室温下放置大半天形状都不变,入口也不易化,那可能就是人造奶油。另外,天然奶油的香味更浓,与用香精调出来的植物奶油完全不同;天然奶油在食用时,口感水润,入口即化,不会有“糊嘴”的感觉。如果觉得无法判断,那就尽量购买没有奶油的糕点。

三、如何辨别真假中药

相信大家都知道中药治病的效果很好。但是也有很多人担心买到假药。现在的中药市场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特别是一些名贵中药,在经过加工之后我们可能没有办法分辨。那么,有什么好方法可以简单辨别真假中药吗?中医师告诉我们,其实要辨别真假中药非常简单,那就是用水泡一下。

藏红花

藏红花投入水中,水呈黄色,不显红色,无沉淀,柱头(位于雌蕊顶端)膨胀呈喇叭状,无油状漂浮物。若水浸柱头呈条状或丝状,可能为金针菜制作而成;若掺杂细沙、淀粉、植物油等,会出现沉淀、油状漂浮物。

阿胶

取阿胶放沸水中溶解,溶液呈棕红色,下层无沉淀,清而不浊。假冒的阿胶可能为杂皮胶,水溶液呈棕褐色,会出现大片结片,下沉,出现黑渣。

胖大海

将胖大海放进热水中,如果变大跟海绵一样,比原体积还要大八倍。假的胖大海投进水里,它膨胀的速度明显比较慢,膨胀的体积也很少,大概是原来的两倍左右。

苏木

碎片入热水后,水呈红色。伪劣产品是木材经染色而成,浸入热水中,水呈浅黄色、黄色、橙黄色。

秦皮

秦皮放置于透明盛水玻璃杯中,水在日光下可出现碧蓝色荧光,假冒的秦皮为树皮制成,水浸液无荧光。

蟾酥

正品表面或断面沾水,会迅速泛出乳白色液状物并隆起。掺伪者沾水,也泛出乳白色液状物,但液状物泛出慢,而且不隆起。

牛黄

将牛黄放进清水中,吸收水分后会变得潮湿,但是不会变形,不会溶解,更不会脱色浑浊。加上少量的水和在一起,涂在手指甲上,指甲会变黄,俗称“挂甲”。而假冒的牛黄大多是用黄连、大黄、姜黄、鸡蛋黄等粉末,或马铃薯加植物色素伪造,入水迅速溶解、破碎、染水、浑浊。

中药柏子仁真假大揭晓

柏子仁性平而不寒不燥,味甘而补,辛而能润,乃透心肾健脾胃的上品。如今,含柏子仁成份组成的中成药可谓琳琅满目,如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丸、健脑丸等等。柏子仁也叫柏实或柏仁,正品来源于柏科植物侧柏去除种皮后的钟仁。

市面上,不少不法商家为了牟利,千方百计地造假掺假,有用其他同科属植物以假乱真的,有在柏子仁中混入黄砂等以求增加其重量的……所以,警戒各医药渠道单位及消费者们在购买使用是要注意鉴别。以下详列真伪柏子仁的特征,供各界参考。

真品柏子仁

1.真品其外观多呈长卵圆形或长椭圆形,少数呈长圆锥形,长度一般在3-7mm范围内,其直径范围多为1.5-3mm。

2.从颜色上观,新鲜的真品显黄白色或浅黄色,但如果摘后放置较久的时间则会变成黄棕色,而且此时多有油渗出。

3.从种仁上鉴别,真品种仁外面常常会有一层薄薄的种皮,种仁的顶端稍尖基部顿圆呈圆三棱形,而且其上还会有深褐色小点,较好辨认。

4.真品断面的颜色是乳白色至黄白色的,可以看到面积比较大的胚乳,而且肉眼可见其内的子叶数量是超过2枚以上的,最后还要一个断面特征是很好辨认的,那就是可以看见丰富的油脂。

5.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口尝鼻闻这传统的方式加以鉴别,因为真正的柏子仁的味道是淡淡的却很有油腻感,气味是微香的。

掺伪柏子仁

有人会说如果是掺入了黄砂的柏子仁肯定很容易辨认,其实不然,因为混入的黄砂,与柏子仁一同拌匀炒过之后,黄砂粒上就会沾上一层柏子仁油,这使得本来大小就和柏子仁差不多的黄砂粒与真品的柏子仁更为相似,粗略的看是难以辨认的。

但是所谓“你有张良计,我有过桥梯”,只要认清真品的专属特征,针对实际情况逐条击破自然就能够“慧眼识英雄”的。如黄砂粒虽然也形像但其怎么也是颗砂子,相比之下,掺黄砂的柏子仁用手掂量会感觉比真品要沉的,而且手捻时真品固然能碎,但捻到黄砂粒就没那么容易破碎了,还有就是砂粒摩擦时必然会有异于真品摩擦时的声响。

如今,由于中药材的质量管理规范还有待管控,不少商家厂家为了谋取多一些利润总会埋没良心掺假造假,现在这种掺伪的柏子仁中混入黄砂的有60%之多,不仅严重影响柏子仁的质量还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所以为了让我们自己真正的能够“药到病除”,学会辨别这些伪劣的柏子仁是很有必要的。

四、教你识别真正的鳕鱼

不少商家以每斤十几元的价格购买能致人腹泻的油鱼,经过一系列加工后冠以“龙鳕鱼”、“马加鳕”的名义高价出售,已经形成一条从进口商到地区分销商再到餐厅的完整产业链。

鳕鱼市场乱象背后是国内鳕鱼市场命名混乱、难以鉴别甚至以次充好的复杂现状。“鳕鱼产业亟须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标志、认证标准。”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吴文惠表示,针对国内市场鳕鱼产业的混乱现状,需要通过清晰标注捕捞海域、学名等来规范销售,“同时也要建立起第三方认证体系,对进口到生产各个环节进行规范”。

揭秘1

傍“鳕”鱼身价倍增 品种不同价差十倍

7月1日,新京报记者走访京深海鲜市场发现,不少摊位都在出售鳕鱼,产品大多按照整段、切块陈列在冰柜,其种类和售价也偏向高端,多为法国银鳕鱼、阿拉斯加鳕鱼等,售价普遍在120-130元/斤不等。

一位摊主拿起冰柜中的整段鳕鱼告诉新京报记者,这种肉质雪白且带有鱼鳞的品类是法国银鳕鱼,其价格受进口货源影响多为100-130元/斤,一般都是整条或分段加工后供给北京高档餐厅、酒店等。

不过,与这些动辄百元每斤的鳕鱼相比,一种名为“龙鳕鱼”的产品则要便宜近十倍。

“20元/斤,长期供应的话还可以更便宜点。”一位摊主表示,这种“龙鳕鱼”就是常见的油鱼,主要供应中小餐厅,烹饪的时候要控制用量,否则会引起腹泻,“口感也比较粗糙,不如银鳕鱼那么细嫩”。

与线下批发市场相比,电商平台零售的鳕鱼品类更加丰富。新京报记者在1号店、本来生活等平台注意到,有大量标称“法国进口银鳕鱼”、“加拿大深海银鳕鱼”、“扁鳕”、“东北鳕鱼”的品类在售,价格相差也较为悬殊。如一款“法国进口银鳕鱼”售价为198元/斤,而“东北鳕鱼”价格仅为13元/斤。

“目前鳕鱼市场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命名混乱。”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告诉新京报记者,从生物学特性和国际通用分类而言,只有鳕科鳕属方可以称作鳕鱼,但目前这个专业指称已经被商家混淆,整个市场的价格体系也比较混乱。“许多非鳕科、鳕属的产品也标为鳕鱼出售,在商品流通上已经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叫法,容易误导消费者。”

吴文惠介绍,目前鳕形目、鳕科、鳕属的鱼只有大西洋鳕鱼、太平洋鳕鱼、格陵兰鳕鱼,而市场上常见的“法国银鳕鱼”实际上是南极鱼科,“银鳕鱼”实际上是裸盖鱼科,消费者很难分清,给整个行业也带来了困扰。

由于缺乏统一标准且市场混乱,导致真假鳕鱼难辨。

揭秘2

油鱼冒充鳕鱼可成吨供应毛利率超638%

命名不清的同时,以次充好的现象也遍布整个鳕鱼产业链。不少商家以低价采购可致人腹泻的油鱼,经过加工后以“龙鳕鱼”等名义堂而皇之地在餐厅高价出售。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以来,北京、南京等地餐厅曾出现多起消费者食用“鳕鱼”后腹泻、“拉油”的案例,其食材多为油鱼冒充。这种油鱼学名棘鳞蛇鲭,体内40%以上为蜡酯。由于人体无法分解及吸收蜡酯,因此肠道受刺激后会出现腹泻现象,排出橙黄色的油脂。

而在国内某电商平台上,不少商家直接打出“假鳕鱼”、“龙鳕鱼”、“油甘鱼”的名义,以13元-20元/斤不等的价格低价出售油鱼。

6月30日,新京报记者以采购名义联系到一家福建供应商,其负责人表示可长期成吨批发供应油鱼,并在全国各大城市都有分销商,通过其渠道销往餐厅、超市等,价格仅为2.7万元/吨,折合13元/斤左右。不过该供应商建议,在餐饮加工环节要控制量,“用料最好不要超过半斤,不然很容易拉肚子”。

另一位供应商则告诉新京报记者,这种油鱼业内一般称为粗鳞油甘鱼,因为价格低廉备受餐厅欢迎,最便宜时只有11元/斤,但在零售时一般会冠以其他名头,“像市场上卖的龙鳕鱼、马加鳕,其实原料都是油鱼”。

事实上,这其中巨大的利润空间,也催生了一条完整产业链:由进口贸易商从国外进口油鱼后,以低廉价格成吨批发给国内各个城市的分销商,再由其经过简单加工后转手卖给餐厅,最后以“龙鳕鱼”、“马加鳕”等各种名义高价出售。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此前曝光的以油鱼冒充鳕鱼的餐厅,其成品菜售价为48元/例,而以批发商推荐的不超过250g的烹饪比例和13元/斤的批发价格来看,每斤“假鳕鱼”的利润空间高达83元,毛利率超过638%。

揭秘3

专业采购也难辨别

专家呼吁建立统一标准

“在所有水产品中,最头疼的就是鳕鱼市场。”国内一家生鲜电商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记者,鳕鱼市场以次充好或掺假的情况时有发生,很难通过感官特点进行分辨,甚至连专业采购人员都不敢轻易涉足这个品类,“尤其在国内经过分段加工后,单从肉质根本无法分辨捕捞海域、来源和种类”。

广东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专家陈芝梦表示,市场上鳕鱼众多,但在产品被切片的情况下,不仅普通消费者很难分清,“就连专家也得查看检验检疫证明,或者验DNA分辨品种”。

新京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目前国内尚未出台针对鳕鱼命名标准和市场规范的准则,也并未禁止油鱼的进口销售,但一些地区和国家已经制定出相关标准。

香港在出台《有关识别及标签油鱼/鳕鱼的指引》,建议所有入口商应将“棘鳞蛇鲭”和“异鳞蛇鲭”的俗名定为“蜡油鱼”和"oilfish",不可使用“鳕鱼”等其他俗名,以供业界和消费者分辨。此外,加拿大、英国、新加坡允许贸易和食用油鱼,但在包装上必须得列出商品名和学名,不得与其他鱼类混淆,还要提示食用的风险和后果并给出食用建议。

吴文惠建议,国内应尽早出台统一的鳕鱼商品标志规范,如直接在商品上明确标注捕捞海域、所属生物类目等信息,让消费者有明确的品类和价格参考信息,避免出现以低价鱼类冒充高端鳕鱼的情况,也能防止命名不规范引发的市场混乱;在此基础上联合第三方机构建立认证标准,对进口、生产加工等各环节进行认证,以提升市场辨识度和消费者信任度。

正宗鳕鱼只有三种

目前,市场上在售的鳕鱼五花八门,价格也相差悬殊,但实际上,这些鳕鱼的捕捞海域相对单一,根据品类的不同在国际上已经具有相当稳定的价格体系。目前国际公认的正宗鳕鱼仅有大西洋鳕鱼、太平洋鳕鱼和格陵兰鳕鱼。此外,银鳕鱼、法国银鳕鱼等产品也被习惯归为鳕鱼类。尽管从感官上很难辨别真假鳕鱼,但专家建议,可从产品标签、检验检疫证明、报关单等进行鉴别。

正宗鳕鱼

大西洋鳕鱼、太平洋鳕鱼、格陵兰鳕鱼

大西洋鳕鱼:也叫真鳕鱼、挪威鳕鱼,是市场上最著名也是欧美消费者最认可的鳕鱼,曾一度引发英国、冰岛两个主产国之间的“鳕鱼战争”。由于过度捕捞,目前大西洋鳕鱼产量下滑较快。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1970年真鳕鱼年产量超过300万吨,到2002年时只有84万吨,30年间减产近2/3。其市场价格也比较昂贵,国外出口价约为3500美元/吨,国内零售价通常达到100元/斤左右。

太平洋鳕鱼:主要出产自太平洋海域,在国内也叫做“大头鱼”,我国黄海、渤海等产区有较高产量。其市场价格相对便宜,仅为10元-15元/斤,但市场需求量较小,主要用于加工成冷冻鱼片后供应国内外市场。

格陵兰鳕鱼:产量较小,分布区域比较狭窄,仅在格陵兰岛周边海域出产,由于体积较小鲜有人捕捞,市场上也非常罕见,参考价格暂无。

鳕鱼“亲属”

银鳕鱼、法国银鳕鱼、阿拉斯加鳕鱼

银鳕鱼:裸盖鱼科,因肉质雪白被习惯称为“银鳕鱼”。由于生长缓慢、捕捞量少,银鳕鱼市场售价比较昂贵,通常为150元/斤左右。

法国银鳕鱼:南极鱼科,学名“巴塔哥尼亚齿鱼”,法国留尼旺地区出产。目前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委员会对其有严格的捕捞要求,全球仅有20多艘船在每年规定月份捕捞,且捕捞方式和捕捞量也被严格管控。其全年捕捞量约为2万吨,市场参考价为120元/斤。

阿拉斯加鳕鱼:别名明太鱼,属于狭鳕科,是大西洋鳕鱼的亲属,主要产地是美国。近年来阿拉斯加鳕鱼产量也出现下滑,其在上世纪80年代全球捕捞量为700万吨,现在已锐减至300万吨,市场参考价为30-50元/斤。

鉴别方法

查看产品标签、检验检疫证明、报关单

尽管这些“鳕鱼”的捕捞海域各不相同,但中国沿海地区凭借较低的人力成本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鳕鱼加工基地,并由此辗转出口至全球市场。多位行业专家表示,“鳕鱼”在经过冷冻、切片加工后,很难从肉质辨别出真假和所属种类,但消费者可以从标签、进出口检验检疫证明、报关单等分辨其产品来源信息。

1、可以从包装上查看原料进口国、分割加工厂家等资质信息,如果不具备这些信息要谨慎购买。

2、可以向商家索要供应商提供的报关单、检验检疫文书等手续,通过其上面标注的进口国、捕捞海域、商品名称等信息进行对比分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