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车钩缓冲装置和具有其的车钩的制作方法

车钩缓冲装置和具有其的车钩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1-03-22 12:25:39

相关推荐

车钩缓冲装置和具有其的车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钩缓冲装置和具有其的车钩。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使用的车钩缓冲器主要有橡胶结构缓冲器、环簧结构缓冲器、胶泥缓冲器和液压缓冲器。车辆在牵引或制动时产生的冲击力,通过车钩橡胶缓冲装置压缩橡胶块,起到缓冲减震作用,橡胶结构缓冲器和环簧结构缓冲器存在缓冲性能低,容量小,能量吸收率低,寿命低等缺陷。

如果采用胶泥缓冲器进行缓冲,胶泥缓冲器存在一定的阻抗力,阻抗力过小,影响缓冲器容量、吸收率和高低温性能,阻抗力过大,使得车辆在低载荷冲击时,缓冲性能较差,影响车辆乘坐舒适性,特别对于车辆载荷较低的轻轨或低速行驶时的冲击,表现尤为突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缓冲性能较好的车钩缓冲装置。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车钩,该车钩的缓冲性能良好。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钩缓冲装置,包括:外缸筒,所述外缸筒具有左右间隔开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内缸筒,所述内缸筒沿左右方向可移动地与所述外缸筒相连,所述内缸筒具有至少一部分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左侧的第一右极限位置,所述内缸筒具有第三限位部;滑块,所述滑块沿左右方向可移动地与所述内缸筒相连,所述滑块具有至少一部分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右侧的第一左极限位置;连接轴,所述连接轴沿左右方向可移动地与所述内缸筒相连,所述连接轴具有至少一部分抵接于所述第三限位部右侧的第二左极限位置和至少一部分抵接于所述滑块左侧的第二右极限位置;缓冲件,所述缓冲件分别与所述滑块和所述内缸筒相连,用于对所述滑块和所述内缸筒之间的相对移动提供阻尼。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钩缓冲装置,可以较好的实现各载荷冲击下的缓冲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车钩缓冲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至少一个被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外缸筒在左右方向上位置可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外缸筒螺纹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所述外缸筒在左右方向上位置可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部连接于所述外缸筒的左端部,所述第二限位部连接于所述外缸筒的右端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缸筒的左端的内周面上具有螺纹,所述第一限位部为螺纹连接于所述外缸筒左端内侧的压紧螺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缸筒的右端敞开,且所述内缸筒的右端设有第四限位部,所述缓冲件适于从所述内缸筒右端装入,且所述缓冲件的右侧由所述第四限位部限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四限位部被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内缸筒在左右方向上位置可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缸筒的右端的内周面上具有螺纹,所述第四限位部为螺纹连接于所述内缸筒右端内侧的压紧螺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四限位部包括:第一连接法兰,所述第一连接法兰设在所述内缸筒的右端面,且所述第一连接法兰与所述内缸筒相连;第二连接法兰,所述第二连接法兰位于所述内缸筒的右端内,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法兰与所述内缸筒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法兰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法兰的左侧;或所述第二连接法兰与所述第一连接法兰固定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缓冲件的至少一部分抵接于所述第四限位部的左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缸筒为右端敞开的直筒形状,所述连接轴被构造成适于从所述内缸筒右端穿入所述内缸筒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限位部设于所述内缸筒的左端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滑块包括主体部和延伸部,所述主体部沿左右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内缸筒内,所述延伸部与所述主体部相连,其中,所述内缸筒的周壁上具有通槽,所述延伸部的端部从所述通槽伸出,且所述延伸部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右侧,且所述延伸部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左右正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体部被构造成可穿过所述通槽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缸筒为一体成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缸筒的外周面上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导槽,所述外缸筒上设有伸入所述导槽的螺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缸筒的外周面上设有凸棱,所述凸棱沿左右方向可滑动地抵靠所述外缸筒的内周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凸棱包括一个;或所述凸棱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或所述凸棱包括沿所述内缸筒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轴包括:轴部,所述轴部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轴部的外周面上设有凸缘,且所述凸缘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右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轴部的外周面上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定位槽或定位凸起,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凸缘的左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凸缘设于所述轴部的右端,所述轴部的左端面设有凸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缸筒呈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筒状,其中,所述外缸筒的左端具有左端盖,所述第一限位部设于所述外缸筒内并位于所述左端盖右侧;和/或所述外缸筒的右端由所述第二限位部封盖。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缓冲件包括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所述第一缓冲部的初压力大于所述第二缓冲件的初压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缓冲部抵接于所述内缸筒和所述第二缓冲部之间,所述第二缓冲部抵接于所述第一缓冲部和所述滑块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缓冲部为气压缓冲件、液压缓冲件、橡胶缓冲件或胶泥缓冲件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缓冲部包括:缸体;活塞,所述活塞可活动地设在所述缸体内;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活塞相连;胶泥,所述胶泥填充于所述缸体内并对所述活塞提供阻尼,其中,所述缸体与所述内缸筒相连,且所述活塞杆适于抵接所述滑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缸体呈右端封闭的筒状,所述活塞的右侧空间内填充有所述胶泥,且所述缸体内设有位于所述活塞右侧的隔板,所述活塞上连接有穿过所述隔板的导向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隔板上设有套管,所述导向轴可滑动地套接在所述套管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缓冲件包括压块和弹簧,所述第一缓冲部抵接于所述压块右侧,所述弹簧设于所述压块和所述滑块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滑块的右侧面上设有缺口槽,所述压块适于容纳于所述缺口槽内;和/或所述压块的左侧面具有伸入所述滑块内侧的凸台,所述弹簧的至少一部分环绕所述凸台。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车钩,包括:上述车钩缓冲装置;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外缸筒相连;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与所述连接轴相连。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钩,包括上述实施的车钩缓冲装置,由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钩缓冲装置可以较好的实现各载荷冲击下的缓冲效果,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钩也具有较好的缓冲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连。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钩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连接轴与内筒及内筒内部件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连接轴与内筒及内筒内部件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缓冲部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内缸筒的立体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四限位部的立体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连接轴的立体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滑块的立体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连接轴与内筒及内筒内部件的立体图;

图10是相关技术中的橡胶缓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相关技术中的胶泥缓冲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车钩100,

外缸筒10,螺塞11,第二限位部12,第一限位部13,

内缸筒20,第三限位部21,第四限位部22,第一连接法兰221,第二连接法兰222,导槽23,通槽24,凸棱25,

滑块30,缺口槽31,延伸部32,主体部33,

连接轴40,凸缘41,

缓冲件50,第一缓冲部51,缸体511,活塞512,活塞杆513,胶泥514,导向轴515,隔板516,套管517,第二缓冲部52,压块521,凸台5211,弹簧522,

第一底座61,第二底座62。

图5中的附图标记:橡胶缓冲器100’,底座1’,压紧螺母2’,缸体3’,接口板4’,支撑板5’,橡胶块6’,拉杆7’,缸盖8’,防尘罩9’,卡环93’。

图6中的附图标记:胶泥缓冲器100”,缸盖8”,阀81”,滑块40”,缸体61”,活塞杆63”,胶泥64”,密封圈94”,环隙95”,导套97’,前螺塞98”,后螺塞9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车钩缓冲装置,下面参照图1至图9具体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钩缓冲装置。如图1所示,车钩缓冲装置大体可以包括:外缸筒10、内缸筒20、滑块30、连接轴40和缓冲件50。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外缸筒10具有沿左右间隔开的第一限位部13和第二限位部12。内缸筒20沿左右方向可移动地与外缸筒10相连。内缸筒20具有至少一部分抵接于第二限位部12左侧的第一右极限位置,内缸筒20具有第三限位部21。滑块30沿左右方向可移动地与内缸筒20相连,滑块30具有至少一部分抵接于第一限位部13右侧的第一左极限位置。连接轴40沿左右方向可移动地与内缸筒20相连,连接轴40具有至少一部分抵接于第三限位部21右侧的第二左极限位置和至少一部分抵接于滑块30左侧的第二右极限位置。缓冲件50分别与滑块30和内缸筒20相连,用于对滑块30和内缸筒20之间的相对移动提供阻尼。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称的某一部件的极限位置,是指相对于其抵接的另一部件而言的,具体而言:

内缸筒20的第一右极限位置是相对于第二限位部12而言的,也就是说,内缸筒20在第一右极限位置时相对于第二限位部12无法继续右移。换言之,内缸筒20在向右移动的过程中,当内缸筒20的至少一部分抵接于第二限位部12的左侧时,第二限位部12会对内缸筒20进行限位,此时,如果内缸筒20继续右移,由于内缸筒20抵在第二限位部12上,则内缸筒20无法相对于第二限位部12继续向右移动(也就是说,内缸筒20继续右移的过程中,内缸筒20与第二限位部12相对静止)。

滑块30的第一左极限位置是相对于第一限位部13而言的,也就是说,滑块30在第一左极限位置时相对于第一限位部13无法继续左移。换言之,滑块30在向左移动的过程中,当滑块30的至少一部分抵接于第一限位部13的右侧时,第一限位部13会对滑块30进行限位,此时,如果滑块30继续左移,由于滑块30抵在第一限位部13上,则滑块30无法相对于第一限位部13继续向左移动(也就是说,滑块30继续左移的过程中,滑块30与第一限位部13相对静止)。

连接轴40的第二右极限位置是相对于滑块30而言的,也就是说,连接轴40在第二右极限位置时相对于滑块30无法继续右移。换言之,连接轴40在向右移动的过程中,当连接轴40的至少一部分抵接于滑块30的左侧时,滑块30会对连接轴40进行限位,此时,如果连接轴40继续右移,由于连接轴40抵在滑块30上,则连接轴40无法相对于滑块30继续向右移动(也就是说,连接轴40继续右移的过程中,连接轴40与滑块30相对静止)。

连接轴40的第二左极限位置是相对于第三限位部21而言的,也就是说,连接轴40在第二左极限位置时相对于第三限位部21无法继续左移。换言之,连接轴40在向左移动的过程中,当连接轴40的至少一部分抵接于第三限位部21的右侧时,第三限位部21会对连接轴40进行限位,此时,如果连接轴40继续左移,由于连接轴40抵在第三限位部21上,则连接轴40无法相对于第三限位部21继续向左移动(也就是说,连接轴40继续左移的过程中,连接轴40与第三限位部21相对静止)。

参照附图1,车钩100在牵引力作用下受到拉伸冲击时,连接轴40相对滑块30向左运动,第一限位部13对滑块30进行限位,并带动内缸筒20一起向左运动直至内缸筒20与滑块30接触,并且带动滑块30向左运动至第一左极限位置。

也即,相对于内缸筒20连接轴40向左最远运动至第三限位部21的右端面的第二左极限位置处,同时或者之后,连接轴40将冲击传到内缸筒20上,内缸筒20受到冲击下,相对于滑块30向左运动,直至内缸筒20与滑块30接触,同时滑块30具有向左运动的趋势或者向左运动,滑块30向左运动的极限位置为第一左极限位置。

车钩100在受制动力或碰撞的工况下,受到压缩冲击时,连接轴40带动滑块30向右运动。同时或者之后,滑块30将冲击传到内缸筒20上,内缸筒20受到冲击下,相对于滑块30有向左运动的趋势或者向左运动,内缸筒20向右运动至第一右极限位置。

其中,缓冲件50对内缸筒20与滑块30之间的相对运动提供阻尼,也即缓冲件50吸收部分冲击能量。缓冲件50可以对内缸筒20与滑块30之间的相对运动持续提供阻尼,也可以是在某一过程中提供阻尼,且缓冲件50所提供的阻尼可以是恒定或者变化的。

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钩缓冲装置,通过设置第一限位部13、第二限位部12与第三限位部21,内缸筒20、外缸筒10、滑块30和连接轴40与缓冲件50之间的配合使用可以较好的实现各载荷冲击下的缓冲效果。

优选地,参照图1所示,内缸筒20和滑块30均设于外缸筒10内,连接轴40与滑块30相连,内缸筒20与外缸筒10可相对运动,滑块30与内缸筒20可相对运动,连接轴40与滑块30可相对运动,缓冲件50件起缓冲作用,第一限位部13限定滑块30向左运动的极限位置,第二限位部12限定内缸筒20向右运动的极限位置,第三限位部21限定连接轴40无法从内缸筒20内脱离,并可带动内缸筒20运动,也即限定连接轴40向左运动的极限位置。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结合图2、图3和图9所示,第一限位部13和第二限位部12中的至少一个被设置成相对于外缸筒10在左右方向上位置可调。其中,可以是第一限位部13的位置在左右方向上可调,也可以是第二限位部12的位置在左右方向上可调,还可以是第一限位部13和第二限位部12的位置在左右方向上可调,且第一限位部13和第二限位部12之间相互独立。换言之,滑块30向右运动的第一左极限位置可调,或者内缸筒20向左运动的第一右极限位置可调,或者第一左极限位置和第一右极限位置均可调。这样,可以调节车钩缓冲装置的预紧力,精确实现预期效果,从而使车钩缓冲装置的应用范围更广。

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限位部13和第二限位部12中的至少一个与外缸筒10螺纹连接,以使第一限位部13和第二限位部12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外缸筒10在左右方向上位置可调。换言之,第一限位部13或第二限位部12的位置可调是通过螺纹调节实现,这样,第一限位部13或第二限位部12不仅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于外缸筒10或内缸筒20,还可以实现预紧力的调节。

当然,上述实施例仅是示意性的,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例如,第一限位部13和第二限位部12中的至少一个与外缸筒10电磁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3连接于外缸筒10的左端部,第二限位部12连接于外缸筒10的右端部。这样,滑块30和内缸筒20都被限制于在外缸筒10内运动,滑块30与内缸筒20不会脱离,连接稳定。

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外缸筒10的左端的内周面上具有螺纹,第一限位部13为螺纹连接于外缸筒10左端内侧的压紧螺母。外缸筒10左端通过压紧螺母压在滑块30左端面,外缸筒10左端与压紧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可以调整滑块30的行程,也方便对车钩缓冲装置内部进行维修保养。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结合图9所示,内缸筒20的右端敞开,且内缸筒20的右端设有第四限位部22,缓冲件50适于从内缸筒20右端装入,且缓冲件50的右侧由第四限位部22限位。内缸筒20的右端的内侧设有第四限位部22,缓冲件50适于从内缸筒20的右端装入,也就是说,第四限位部22或内缸筒20的右端部不会阻碍安装缓冲件50。这样,内缸筒20向左运动时,由于第四限位部22的限制,缸体511会随着内缸筒20一起运动,且活塞512轴挤压胶泥514时,缸体511也不会被挤出内缸筒20。

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四限位部22被设置成相对于内缸筒20在左右方向上位置可调。这样,可以调节车钩缓冲装置的预紧力,精确实现预期效果,从而使车钩缓冲装置的应用范围更广。初压力可调节的缓冲装置对不同载荷车辆的匹配性更高,更易实现产品的通用化与系列化等。

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内缸筒20的右端的内周面上具有螺纹,第四限位部22为螺纹连接于内缸筒20右端内侧的压紧螺母。这样,第四限位部22不仅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于外缸筒10,还可以实现预紧力的调节。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四限位部22包括第一连接法兰221和第二连接法兰222。第一连接法兰221设在内缸筒20的右端面,且第一连接法兰221与内缸筒20相连。第二连接法兰222位于内缸筒20的右端内。其中,第二连接法兰222与内缸筒20螺纹连接,且第二连接法兰22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连接法兰221的左侧或第二连接法兰222与第一连接法兰221固定连接。换言之,第二连接法兰222螺纹连接于内缸筒20内,第一连接法兰221和第二连接法兰222与内缸筒20位置可调的连接,其中,可以是第一连接法兰221的位置可调,可以是第二连接法兰222的位置可调,还可以是第一连接法兰221与第二连接法兰222的位置均可调。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缓冲件50的至少一部分抵接于第四限位部22的左侧。这样,内缸筒20向左运动时,第二连接法兰222可以挤压缓冲件50,从而车钩缓冲装置可以对车辆提供缓冲。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结合图9所示,内缸筒20为右端敞开的直筒形状,连接轴40被构造成适于从内缸筒20右端穿入内缸筒20的形状。也就是说,内缸筒20的右端敞开且内缸筒20的最小直径大于或等于连接轴40的最大直径。

当然,上述实施例仅是示意性的,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例如,内缸筒20也可以是左端敞开,连接轴40适于从内缸筒20的左端伸入。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以及图5所示,第三限位部21设于内缸筒20的左端部。这样,连接轴40无法穿过内缸筒20的左端,也即连接轴40相对于内缸筒20的运动的第二左极限位置为第三限位部21的右端。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结合图8和图9所示,滑块30包括主体部33和延伸部32,主体部33沿左右可滑动地设于内缸筒20内,延伸部32与主体部33相连,其中,内缸筒20的周壁上具有通槽24,延伸部32的端部从通槽24伸出,且延伸部32的端部位于第一限位部13右侧,且延伸部32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限位部13左右正对。这样,滑块30在左右方向无法脱离内缸筒20,滑块30沿着通槽24左右运动,滑块30相对于内缸筒20运动的极限位置为通槽24的左端和右端,其中,滑块30向左运动的实际极限位置为第一限位部13右侧。

可选地,主体部33被构造成可穿过通槽24的形状。其中,“穿过”是指主体部33沿上下方向可穿过通槽24,也就是说,滑块30的沿左右方向的长度小于或等于通槽24的长度,滑块30的沿前后方向的厚度小于或等于通槽24的宽度,滑块30可以穿过通槽24后安装于内缸筒20内。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内缸筒20为一体成型。这样,内缸筒20的结构强度高,内缸筒20内部件的安装有序,安装时结构稳定。

当然,内缸筒20也可以是分体成型。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结合图2、图3和图5所示,内缸筒20的外周面上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导槽23,外缸筒10上设有伸入导槽23的螺塞11。螺塞11与内缸筒20上的导槽23滑配,这样,螺塞11可以限制内缸筒20只能沿外缸筒10的轴线方向运动,防止内缸筒20周向转动。

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图3所示,内缸筒20的外周面上设有凸棱25,凸棱25沿左右方向可滑动地抵靠外缸筒10的内周面。这样,内缸筒20外周面上的凸棱25沿外缸筒10的内表滑动,较少外缸筒10与内缸筒20的接触面积,也可以减少内缸筒20的用料。

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凸棱25包括一个,用料少;或凸棱25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滑动稳定;或凸棱25包括沿内缸筒20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受力均匀,结构稳定,不会发生晃动。其中,外缸筒10的内表面可以设置滑槽,凸棱25伸入滑槽内,凸棱25沿滑槽滑动。

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轴40包括轴部,轴部沿左右方向延伸,轴部的外周面上设有凸缘41,且凸缘41位于第一限位部13的右侧。凸缘41使得连接轴40抵压滑块30时具有大的接触面积,受力效果较好。

具体地,如图所示,连接轴40的外周面上设有凸缘41,凸缘41位于第三限位部21的右侧。凸缘41卡在内缸筒20内,在压缩时,连接轴40可沿内缸筒20轴向滑动,拉伸时可通过凸缘41拉动内缸筒20向左滑动。

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图3结合图7所示,轴部的外周面上设有连接部,连接部为定位槽42或定位凸起43,连接部位于凸缘41的左侧。连接部用于将车钩缓冲装置连接于其它部件,定位槽42或定位凸起43适于传递轴向力,使力传导稳定。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图3结合图7所示,凸缘41设于轴部的右端,轴部的左端面设有凸块。这样,当连接部手到向左的拉力时,凸缘41带动内缸筒20向左运动,当连接部收到向右的力时,连接轴40推动滑块30进而推动内缸筒20向右运动。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外缸筒10呈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筒状,其中,外缸筒10的左端具有左端盖,第一限位部13设于外缸筒10内并位于左端盖右侧。在不需要调节预紧力时,左端盖可以保证第一限位部13被限定于外缸筒10内部,即使在长时间的震动下,第一限位部13也不会与外缸筒10脱离,保证连接的稳定。

优选地,如图1所示,外缸筒10的右端由第二限位部12封盖。也就是说,第二限位部12不仅起到限位的作用,还起到了封盖外缸筒10的作用。

车钩缓冲器主要有橡胶结构缓冲器、环簧结构缓冲器、胶泥缓冲器和液压缓冲器。

如图10所示,橡胶缓冲器100’主要由底座1’、压紧螺母2’、缸体3’、接口板4’、支撑板5’、橡胶块6’、拉杆7’、缸盖8’、防尘罩9’和卡环93’等零部件组成。车辆在牵引或制动时产生的冲击力,通过车钩橡胶缓冲器100’压缩橡胶块6’,起到缓冲减震作用。

如图11所示,胶泥缓冲器100”主要由缸盖8”、滑块40”、活塞杆63”、前螺塞98”、密封圈94”、环隙95”、活塞缸、缸体61”、导套97”、胶泥64”、后螺塞99”、阀81”等组成。车辆产生的牵引力或制动力均通过滑块40”将力传递到活塞杆63”上,通过压缩活塞杆63”压缩活塞缸内的胶泥64”,活塞杆63”的活塞上设有孔隙和环隙95”,胶泥64”在压缩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孔隙和环隙95”流动,压缩完成后通过胶泥64”的初压力作用,活塞杆63”可主动回位,从而起到缓冲作用。

橡胶结构缓冲器和环簧结构缓冲器存在缓冲性能低,容量小,能量吸收率低,寿命低等缺陷。液压缓冲器密封性要求高,结构复杂,制造困难,成本高。胶泥缓冲器兼有液压和橡胶缓冲器的优点,并且克服了液压缓冲器制造比较复杂、密封困难和橡胶缓冲器吸收率低等缺点,但胶泥缓冲器存在一定的阻抗力,阻抗力过小,影响缓冲器容量、吸收率和高低温性能,阻抗力过大,使得车辆在低载荷冲击时,缓冲性能较差,影响车辆乘坐舒适性,特别对于车辆载荷较低的轻轨或低速行驶时的冲击,表现尤为突出。

有利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缓冲件50包括第一缓冲部51和第二缓冲部52,第一缓冲部51的初压力大于第二缓冲件50的初压力。换句话说,第一缓冲部51可以吸收大的载荷,第二缓冲部52可以吸收小的载荷。可以理解,当冲击载荷较小但大于第二缓冲部52的初压力、小于第一缓冲部51的初压力时,第二缓冲部52吸收载荷,起到缓冲效果;当冲击载荷大于第一缓冲部51的初压力时,先由第二缓冲部52吸收部分冲击载荷,再由第一缓冲部51吸收另一部分冲击载荷,二者共同作用,起到缓冲效果。这样,无论车辆受到的冲击力是大是小,车钩缓冲装置都能起到很好的缓冲效果。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缓冲部51抵接于内缸筒20和第二缓冲部52之间,第二缓冲部52抵接于第一缓冲部51和滑块30之间。

具体而言,外缸筒10沿左右方向延伸。内缸套沿外缸筒10的轴线可移动地设于外缸筒10内。滑块30沿外缸筒10的轴线方向可移动地设于外缸内,且滑块30与内缸筒20相对可滑动。连接轴40沿外缸筒10的轴线可移动地与滑块30相连。第一缓冲部51用于对连接轴40与内缸筒20的相对移动提供阻尼。第二缓冲部52用于对连接轴40与滑块30之间的相对移动提供阻尼。其中,外缸筒10上设有用于限定滑块30相对于外缸筒10左极限位置的第一限位部13,内缸筒20上设有用于限定连接轴40相对于内缸筒20的左极限位置的第二限位部12。

也就是说,内缸筒20和滑块30均设于外缸筒10内,连接轴40与滑块30连接,内缸筒20与外缸筒10可相对运动,滑块30与内缸筒20可相对运动,连接轴40与滑块30可相对运动,第一缓冲部51与第二缓冲部52起缓冲作用,第一限位件限定滑块30向左运动的极限位置,第二限位件限定连接轴40无法从内缸筒20内脱离,并可带动内缸筒20运动。

参照附图1,车钩100在牵引力作用下受到拉伸冲击时,连接轴40相对滑块30向左运动,第一限位件对滑块30进行限位,此时,第二缓冲部52对连接轴40与滑块30之间的相对运动提供阻尼,也即第二缓冲部52吸收部分冲击能量。相对于内缸筒20连接轴40向左最远运动至第二限位件的右端面处,同时或者之后,连接轴40将冲击传到内缸筒20上,内缸筒20受到冲击下,相对于滑块30向左运动,第一缓冲部51对连接轴40与内缸筒20的相对移动提供阻尼,也即第一缓冲部51吸收另一部分能量,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

车钩100在受制动力或碰撞的工况下,受到压缩冲击时,连接轴40带动滑块30向右运动,第二缓冲部52对连接轴40与滑块30之间的相对运动提供阻尼,也即吸收部分冲击能量。同时或者之后,滑块30将冲击传到内缸筒20上,内缸筒20受到冲击下,相对于滑块30有向左运动的趋势或者向左运动,第一缓冲部51对连接轴40与内缸筒20的相对移动提供阻尼,也即第一缓冲部51吸收另一部分能量,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

可选地,第一缓冲部51为气压缓冲件、液压缓冲件、橡胶缓冲件或胶泥缓冲件中的至少一种。根据车辆载荷以及缓冲性能,可以选择不同的缓冲件50,使车辆的缓冲效果更好。当然,第二缓冲件50也可为碟簧、气压缓冲件、液压缓冲件、橡胶缓冲件或胶泥缓冲件中的至少一种。相匹配地,例如,第一缓冲部51为胶泥缓冲件,第二缓冲件50为碟簧,碟簧和胶泥缓冲件的组合,可以较好的实现各载荷冲击下的缓冲效果。

具体地,如图2、图3结合图4所示,第一缓冲部51包括缸体511、活塞512、活塞杆513和胶泥514。活塞512可活动地设在缸体511内,活塞杆513与活塞512相连,胶泥514填充于缸体511内并对活塞512提供阻尼,其中,缸体511与内缸筒20相连,且活塞杆513适于抵接滑块30。

具体而言,车钩100在牵引力作用下,受到拉伸冲击时,连接轴40带动滑块30向左运动,第一限位部13对滑块30进行限位,连接轴40向左最远运动至第三限位部21的右端面处,此时,第二缓冲部52对连接轴40与滑块30之间的相对运动提供阻尼,也即第二缓冲部52吸收部分冲击能量。当冲击力小于第一缓冲部51的预紧力时,由第二缓冲部52就可以实现对冲击力的缓冲。当冲击载荷大于第一缓冲部51的预紧力时,第二缓冲部52的缓冲作用不足以抵消冲击载荷,然后再通过第一缓冲部51进行缓冲。内缸筒20向左运动,且活塞杆513挤压滑块30,滑块30被限位于第一限位部13的右端,活塞杆513无法继续移动,缸体511向左继续移动,也就是说,缸体511相对于活塞512向右运动,活塞杆513的右段伸入胶泥514,迫使胶泥514发生形变,发生形变的胶泥514吸收另一部分能量,也即第一缓冲部51和第二缓冲部52共同作用,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

车辆在受制动力或碰撞的工况下,受到压缩冲击时,连接轴40带动滑块30向右运动,冲击力通过连接轴40传到滑块30上,第二缓冲部52对连接轴40与滑块30之间的相对运动提供阻尼,也即吸收部分冲击能量。冲击力通过连接轴40传到滑块30上,滑块30压缩第二缓冲部52,并将冲击力通过滑块30随后将冲击力传递到第一缓冲部51的活塞杆513上。当冲击力小于第一缓冲部51的预紧力时,由第二缓冲部52就可以实现对冲击力的缓冲。当冲击载荷大于第一缓冲部51的预紧力时,第二缓冲部52的缓冲作用不足以抵消冲击载荷,然后再通过第一缓冲部51进行缓冲。第一缓冲部51不发生形变,连接轴40挤压滑块30和第二缓冲部52,使第二缓冲部52发生形变并吸收冲击能量,起到缓冲作用。当冲击载荷大于第一缓冲部51的预紧力时,连接轴40挤压滑块30和第二缓冲部52,使第二缓冲部52发生形变并吸收一部分冲击能量,且使滑块30向右压缩第一缓冲部51的活塞杆513,活塞杆513推动缸体511运动至最右端,此时缸体511无法继续移动,活塞杆513继续向右运动,活塞杆513的右段伸入胶泥514,促使胶泥514发生形变,发生形变的胶泥514吸收另一部分能量,第一缓冲部51和第二缓冲部52共同作用,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缸体511呈右端封闭的筒状,活塞512的右侧空间内填充有胶泥514,且缸体511内设有位于活塞512右侧的隔板516,活塞512上连接有穿过隔板516的导向轴515。缸体511的右端封闭,导向轴515挤压胶泥514只会发生形变而从无法右端逃逸出缸体511,且缸体511中间设置有隔板516,导向轴515穿过隔板516,这样,活塞512挤压左侧胶泥514形成第一次缓冲,导向轴515挤压右侧胶泥514形成第二次缓冲,使得缓冲效果更好。

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隔板516上设有套管517,导向轴515可滑动地套接在套管517内。由于导向轴515悬出活塞512较长,使胶泥514发生形变需要的冲击载荷较大,因此导向轴515承受的冲击力较大,所以,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折弯或折断等情况导致第一缓冲部51失效,影响乘客体验。套管517可以保护导向轴515不被折弯,导向轴515可滑动地套接于套管517内,因此套管517也可对导向轴515起到引导导向的作用。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9所示,第二缓冲件50包括压块521和弹簧522,第一缓冲部51抵接于压块521右侧,弹簧522设于压块521和滑块30之间。换句话说,第二缓冲件50使用弹簧522作为缓冲,弹簧522的初压力较小,可以满足车辆在小冲击载荷时的缓冲。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9所示,滑块30的右侧面上设有缺口槽31,压块521适于容纳于缺口槽31内。这样,压块521可活动地安装于缺口槽31内,缺口槽31起到了安装和限位的作用,使得车钩100缓冲结构的结构紧凑。

可选地,如图2、图3和图9所示,压块521的左侧面具有伸入滑块30内侧的凸台5211,弹簧522的至少一部分环绕凸台5211。弹簧522绕设于凸台5211,凸台5211的形状限定了弹簧522的运动方向,也使弹簧522的连接稳定,不会跑偏。且凸台5211适于连接连接轴40,例如,在凸台5211中心钻有螺纹孔,连接轴40与凸台5211螺纹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钩100,如图1所示,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车钩缓冲装置、第一底座61和第二底座62。第一底座61与外缸筒10相连;第二底座62,第二底座62与连接轴40相连。

第一底座61和第二底座62分别连接不同的车厢,车厢之间的相互运动将冲击力传递给第一底座61和第二底座62,再由第一底座61和第二底座62传递给两端的连接轴40,进而传递到缓冲装置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钩100,包括上述实施的车钩缓冲装置,由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钩缓冲装置可以较好的实现各载荷冲击下的缓冲效果,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钩100也具有较好的缓冲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底座61与第二限位部12相连。也即第二限位部12还起到了连接的作用。

第四连接部与内缸筒20通过螺纹连接固定,第四连接部压紧在胶泥514芯子后端面,通过旋转调整第四连接部,可以调节压块521与滑块30之间间隙大小,间隙越小,弹簧522的压缩量越大,弹簧522的初压力就越大,间隙越大,弹簧522的压缩量越小,弹簧522的初压力越小,从而对车钩100缓冲器初压力进行调节。此外,与外缸筒10螺纹连接的第二限位部12、与内缸筒20螺纹连接的第四限位部22均可以方便维修。

根据本发明的车钩100的其它构成及原理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并容易获得的,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技术特征:

1.一种车钩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缸筒,所述外缸筒具有左右间隔开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

内缸筒,所述内缸筒沿左右方向可移动地与所述外缸筒相连,所述内缸筒具有至少一部分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左侧的第一右极限位置,所述内缸筒具有第三限位部;

滑块,所述滑块沿左右方向可移动地与所述内缸筒相连,所述滑块具有至少一部分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右侧的第一左极限位置;

连接轴,所述连接轴沿左右方向可移动地与所述内缸筒相连,所述连接轴具有至少一部分抵接于所述第三限位部右侧的第二左极限位置和至少一部分抵接于所述滑块左侧的第二右极限位置;

缓冲件,所述缓冲件分别与所述滑块和所述内缸筒相连,用于对所述滑块和所述内缸筒之间的相对移动提供阻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至少一个被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外缸筒在左右方向上位置可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外缸筒螺纹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所述外缸筒在左右方向上位置可调。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钩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连接于所述外缸筒的左端部,所述第二限位部连接于所述外缸筒的右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钩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缸筒的左端的内周面上具有螺纹,所述第一限位部为螺纹连接于所述外缸筒左端内侧的压紧螺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缸筒的右端敞开,且所述内缸筒的右端设有第四限位部,所述缓冲件适于从所述内缸筒右端装入,且所述缓冲件的右侧由所述第四限位部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钩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限位部被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内缸筒在左右方向上位置可调。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钩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缸筒的右端的内周面上具有螺纹,所述第四限位部为螺纹连接于所述内缸筒右端内侧的压紧螺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钩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限位部包括:

第一连接法兰,所述第一连接法兰设在所述内缸筒的右端面,且所述第一连接法兰与所述内缸筒相连;

第二连接法兰,所述第二连接法兰位于所述内缸筒的右端内,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法兰与所述内缸筒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法兰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法兰的左侧;或所述第二连接法兰与所述第一连接法兰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钩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的至少一部分抵接于所述第四限位部的左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6、7、8或9所述的车钩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缸筒为右端敞开的直筒形状,所述连接轴被构造成适于从所述内缸筒右端穿入所述内缸筒的形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部设于所述内缸筒的左端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包括主体部和延伸部,所述主体部沿左右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内缸筒内,所述延伸部与所述主体部相连,

其中,所述内缸筒的周壁上具有通槽,所述延伸部的端部从所述通槽伸出,且所述延伸部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右侧,且所述延伸部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左右正对。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钩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被构造成可穿过所述通槽的形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13或14所述的车钩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缸筒为一体成型。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缸筒的外周面上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导槽,所述外缸筒上设有伸入所述导槽的螺塞。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缸筒的外周面上设有凸棱,所述凸棱沿左右方向可滑动地抵靠所述外缸筒的内周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钩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棱包括一个;或

所述凸棱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或

所述凸棱包括沿所述内缸筒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包括:

轴部,所述轴部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轴部的外周面上设有凸缘,且所述凸缘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右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车钩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部的外周面上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定位槽或定位凸起,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凸缘的左侧。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车钩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设于所述轴部的右端,所述轴部的左端面设有凸块。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缸筒呈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筒状,

其中,所述外缸筒的左端具有左端盖,所述第一限位部设于所述外缸筒内并位于所述左端盖右侧;和/或

所述外缸筒的右端由所述第二限位部封盖。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包括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所述第一缓冲件的初压力大于所述第二缓冲件的初压力。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车钩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部抵接于所述内缸筒和所述第二缓冲部之间,所述第二缓冲部抵接于所述第一缓冲部和所述滑块之间。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车钩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部为气压缓冲件、液压缓冲件、橡胶缓冲件或胶泥缓冲件中的至少一种。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车钩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部包括:

缸体;

活塞,所述活塞可活动地设在所述缸体内;

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活塞相连;

胶泥,所述胶泥填充于所述缸体内并对所述活塞提供阻尼,

其中,所述缸体与所述内缸筒相连,且所述活塞杆适于抵接所述滑块。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车钩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呈右端封闭的筒状,所述活塞的右侧空间内填充有所述胶泥,且所述缸体内设有位于所述活塞右侧的隔板,所述活塞上连接有穿过所述隔板的导向轴。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车钩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设有套管,所述导向轴可滑动地套接在所述套管内。

29.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车钩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件包括压块和弹簧,所述第一缓冲部抵接于所述压块右侧,所述弹簧设于所述压块和所述滑块之间。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车钩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块的右侧面上设有缺口槽,所述压块适于容纳于所述缺口槽内;和/或

所述压块的左侧面具有伸入所述滑块内侧的凸台,所述弹簧的至少一部分环绕所述凸台。

31.一种车钩,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钩缓冲装置,所述车钩缓冲装置为根据权利要求1-3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钩缓冲装置;

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外缸筒相连;

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与所述连接轴相连。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车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连。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钩缓冲装置和具有其的车钩,车钩缓冲装置包括:外缸筒,外缸筒具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内缸筒,内缸筒沿左右方向可移动地与外缸筒相连,内缸筒具有抵接于第二限位部左侧的第一右极限位置,内缸筒具有第三限位部;滑块,滑块沿左右方向可移动地与内缸筒相连,滑块具有抵接于第一限位部右侧的第一左极限位置;连接轴,连接轴可移动地与内缸筒相连,连接轴具有抵接于第三限位部右侧的第二左极限位置和抵接于滑块左侧的第二右极限位置;缓冲件,缓冲件分别与滑块和内缸筒相连,用于对滑块和内缸筒之间的相对移动提供阻尼。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钩缓冲装置,可以较好的实现各载荷冲击下的缓冲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秦新云;刘佳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06.27

技术公布日:.01.03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