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100字范文 > 用于水性淬火剂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用于水性淬火剂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1-12-15 11:35:11

相关推荐

用于水性淬火剂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淬火剂冷却领域,特别是涉及用于水性淬火剂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水性淬火剂是区别于淬火油的一种水性的淬火介质。水性淬火剂的种类挺多,有最早的聚乙烯醇类的,还有现在占大多数的pag类的。由于现在市场上及用户使用的95%以上的水性淬火剂都为pag类的,所以业内都喜欢把pag淬火剂直接称为水性淬火剂。所以下面的介绍都是针对pag淬火剂所提出的。淬火剂为浅黄色透明液体,加有防锈、防腐、润湿、杀菌等多种添加剂制成,对水有逆溶性。它克服了水冷却速度快,易使工件开裂,油品冷却速度慢,淬火效果差且易燃等缺点。

现有的大部分淬火冷却装置有以下缺点:只设置一个温度感应器,无法完成对大面积的温度监控;且没有风机,淬火剂在淬火缸内为静止状态;只设置一组冷却水管或两组冷却水管,降温效率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用于水性淬火剂的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用于水性淬火剂的冷却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部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型号为hbo-ps,所述控制器后侧设置有制冷机箱,所述制冷机箱上部设置有第四进水管,所述第四进水管后侧设置有第四出水管,所述制冷机箱一侧设置有承重柱,所述承重柱之间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下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下部设置有第三出水管,所述连接管上部设置有漏斗,所述漏斗上部设置有淬火缸底板,所述淬火缸底板上部设置有隔热外壳,所述隔热外壳前侧设置有温度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的型号为wrm-2y0,所述隔热外壳内侧设置有制冷水管,所述制冷水管内侧设置有淬火缸,所述淬火缸底板上侧设置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一侧设置有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一侧设置有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后侧设置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一侧设置有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一侧设置有第一进水管,所述淬火缸底板上部设置有温度感应头,所述温度感应头之间设置有第一信号线,所述温度感应头前侧设置有第二信号线,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感应器、所述第一风机、所述第二风机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底板螺栓连接,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漏斗间有密封垫连接。

如此设置:便于拆卸所述控制器,提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漏斗的密封性能。

优选的:所述制冷机箱与所述底板螺栓连接,所述漏斗与所述淬火缸底板焊接连接。

如此设置:便于拆卸所述制冷机箱,提升所述漏斗与所述淬火缸底板的连接强度。

优选的:所述承重柱与所述底板焊接连接,所述淬火缸底板与所述隔热外壳螺栓连接。

如此设置:提升所述承重柱与所述底板的连接强度,便于拆卸所述隔热外壳。

优选的:所述隔热外壳与所述温度感应器螺栓连接,所述淬火缸底板与所述淬火缸焊接连接。

如此设置:便于拆卸所述温度感应器,提升所述淬火缸底板与所述淬火缸的连接强度。

优选的:所述承重柱与所述淬火缸底板焊接连接,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淬火箱底板螺栓连接。

如此设置:提升所述承重柱与所述淬火缸底板的连接强度,便于维修所述第一风机。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过滤网螺栓连接,所述温度感应头与所述淬火箱底板螺栓连接。

如此设置:便于更换所述过滤网,便于维修所述温度感应头。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与所述第三出水管螺栓连接,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第一进水管焊接连接。

如此设置:便于更换所述第三出水管,提升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第一进水管的连接强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设置有多个温度感应头及温度感应器更好的监控淬火缸温度;

2、设置有风机及进水口、出水口,水性淬火剂在淬火缸内旋转,加大与待淬火工件的接触面积,提升淬火效率;

3、设置有多组冷却水管及制冷机箱,可高效降温,易于控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水性淬火剂的冷却装置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水性淬火剂的冷却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水性淬火剂的冷却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水性淬火剂的冷却装置的淬火缸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水性淬火剂的冷却装置的第三出水管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水性淬火剂的冷却装置的电路结构流程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底板;2、承重柱;3、温度感应器;4、控制器;5、制冷机箱;6、淬火缸底板;7、隔热外壳;8、第一风机;9、第一出水管;10、温度感应头;11、第一信号线;12、制冷水管;13、过滤网;14、漏斗;15、第二信号线;16、连接管;17、第三出水管;18、第一进水管;19、第二出水管;20、第二风机;21、第二进水管;22、第四进水管;23、淬火缸;24、第四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6所示,用于水性淬火剂的冷却装置,包括底板1,承载零部件,底板1上部设置有控制器4,控制制冷机箱5、第一风机8、第二风机20、温度感应器3,控制器4后侧设置有制冷机箱5,循环冷却水,制冷机箱5上部设置有第四进水管22,输入冷却水,第四进水管22后侧设置有第四出水管24,输出冷却水,制冷机箱5一侧设置有承重柱2,承载冷却缸底板6,承重柱2之间设置有连接管16,连接过滤网13与漏斗14,连接管16下部设置有过滤网13,过滤杂物,过滤网13下部设置有第三出水管17,排出废弃水性淬火剂,连接管16上部设置有漏斗14,传输水性淬火剂,漏斗14上部设置有淬火缸底板6,承载隔热外壳7,淬火缸底板6上部设置有隔热外壳7,隔绝热量,隔热外壳7前侧设置有温度感应器3,感应温度,隔热外壳7内侧设置有制冷水管12,传输冷却水,制冷水管12内侧设置有淬火缸23,装载水性淬火剂,淬火缸底板6上侧设置有第二出水管19,排出淬火剂,第二出水管19一侧设置有第二风机20,为水性淬火剂加压,第二风机20一侧设置有第二进水管21,吸入水性淬火剂,第二进水管21后侧设置有第一出水管9,排出水性淬火剂,第一出水管9一侧设置有第一风机8,为水性淬火剂增压,第一风机8一侧设置有第一进水管18,吸入水性淬火剂,淬火缸底板6上部设置有温度感应头1,感应水性淬火剂的温度,温度感应头10之间设置有第一信号线11,传输信号,温度感应头10前侧设置有第二信号线15,传输信号,控制器4与温度感应器3、第一风机8、第二风机20电连接。

工作原理:将水性淬火剂加入淬火缸23内,工作人员通过简单接线与编程设置温度感应器3与控制器4的连接,操作控制器4控制制冷机箱5制冷,通过第四进水管22、第四出水管24和制冷水管12完成冷却水循环,进而完成对淬火缸23的降温,操作控制器4控制第一风机8工作,通过第一进水管18吸入水性淬火剂,通过第一出水管9喷出水性淬火剂,操作控制器4控制第二风机20工作,通过第二进水管21吸入水性淬火剂,通过第二出水管19喷出水性淬火剂,通过淬火缸23内壁力的作用下,使淬火缸23内水性淬火剂旋转,后将待淬火工件置与淬火缸23内,完成淬火,淬火缸23内水性淬火剂温度升高,温度感应头10收集数据,通过第一信号线11与第二信号线15传输至温度感应器3内,进而传输至控制器4内,控制器4接收温度数据并处理,操作制冷机箱5工作,对淬火缸23进行降温,水性淬火剂过了使用期限后通过漏斗14、过滤网13、第三出水管17排出。

优选的:控制器4与底板1螺栓连接,连接管16与漏斗14间有密封垫连接,便于拆卸控制器4,提升连接管16与漏斗14的密封性能;制冷机箱5与底板1螺栓连接,漏斗14与淬火缸底板6焊接连接,便于拆卸制冷机箱5,提升漏斗14与淬火缸底板5的连接强度;承重柱2与底板1焊接连接,淬火缸底板6与隔热外壳7螺栓连接,提升承重柱2与底板1的连接强度,便于拆卸隔热外壳7;隔热外壳7与温度感应器3螺栓连接,淬火缸底板6与淬火缸23焊接连接,便于拆卸温度感应器3,提升淬火缸底板6与淬火缸23的连接强度;承重柱2与淬火缸底板6焊接连接,第一风机8与淬火箱底板6螺栓连接,提升承重柱2与淬火缸底板6的连接强度,便于维修第一风机8;连接管16与过滤网13螺栓连接,温度感应头10与淬火箱底板6螺栓连接,便于更换过滤网13,便于维修温度感应头10;过滤网13与第三出水管17螺栓连接,第一风机8与第一进水管18焊接连接,便于更换第三出水管17,提升第一风机8与第一进水管18的连接强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技术特征:

1.用于水性淬火剂的冷却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部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后侧设置有制冷机箱,所述制冷机箱上部设置有第四进水管,所述第四进水管后侧设置有第四出水管,所述制冷机箱一侧设置有承重柱,所述承重柱之间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下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下部设置有第三出水管,所述连接管上部设置有漏斗,所述漏斗上部设置有淬火缸底板,所述淬火缸底板上部设置有隔热外壳,所述隔热外壳前侧设置有温度感应器,所述隔热外壳内侧设置有制冷水管,所述制冷水管内侧设置有淬火缸,所述淬火缸底板上侧设置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一侧设置有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一侧设置有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后侧设置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一侧设置有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一侧设置有第一进水管,所述淬火缸底板上部设置有温度感应头,所述温度感应头之间设置有第一信号线,所述温度感应头前侧设置有第二信号线,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感应器、所述第一风机、所述第二风机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性淬火剂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底板螺栓连接,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漏斗间有密封垫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性淬火剂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机箱与所述底板螺栓连接,所述漏斗与所述淬火缸底板焊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性淬火剂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柱与所述底板焊接连接,所述淬火缸底板与所述隔热外壳螺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性淬火剂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外壳与所述温度感应器螺栓连接,所述淬火缸底板与所述淬火缸焊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性淬火剂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柱与所述淬火缸底板焊接连接,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淬火箱底板螺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性淬火剂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过滤网螺栓连接,所述温度感应头与所述淬火箱底板螺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性淬火剂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与所述第三出水管螺栓连接,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第一进水管焊接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水性淬火剂的冷却装置,包括底板,底板上部设置控制器,控制器后侧设置制冷机箱,制冷机箱上部设置第四进水管,第四进水管后侧设置第四出水管,制冷机箱一侧设置承重柱,承重柱之间设置连接管,连接管下部设置过滤网,过滤网下部设置第三出水管,连接管上部设置漏斗,漏斗上部设置淬火缸底板,淬火缸底板上部设置隔热外壳,隔热外壳前侧设置温度感应器,隔热外壳内侧设置制冷水管。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个温度感应头及温度感应器更好的监控淬火缸温度;设置风机及进水口、出水口,水性淬火剂在淬火缸内旋转,加大与待淬火工件的接触面积,提升淬火效率;设置多组冷却水管及制冷机箱,可高效降温,易于控制。

技术研发人员:王增国;孟祥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华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06.11

技术公布日:.02.11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